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59)
2023(20259)
2022(17053)
2021(15962)
2020(13345)
2019(30435)
2018(29854)
2017(57037)
2016(30875)
2015(34747)
2014(34030)
2013(33919)
2012(31489)
2011(28460)
2010(28783)
2009(26621)
2008(26533)
2007(23553)
2006(20997)
2005(19239)
作者
(88796)
(73700)
(73238)
(69598)
(47252)
(35155)
(33334)
(28685)
(27980)
(26584)
(25101)
(24990)
(23647)
(23559)
(22967)
(22532)
(21937)
(21413)
(21188)
(20988)
(18335)
(18207)
(17735)
(16801)
(16455)
(16444)
(16438)
(16280)
(14800)
(14680)
学科
(136431)
经济(136284)
(106311)
管理(99180)
(93519)
企业(93519)
方法(57477)
数学(46992)
数学方法(46566)
中国(39461)
(38140)
(37980)
业经(37151)
地方(29018)
农业(26343)
(26249)
(25978)
财务(25904)
财务管理(25865)
(25318)
贸易(25295)
技术(24898)
企业财务(24578)
(24547)
(24537)
理论(22815)
(22584)
(21500)
银行(21451)
(21054)
机构
学院(440512)
大学(440306)
(186571)
经济(182926)
管理(174907)
研究(151700)
理学(149611)
理学院(147973)
管理学(145858)
管理学院(145048)
中国(117773)
(95156)
科学(89908)
(86783)
(76197)
(71261)
研究所(68691)
财经(68487)
中心(67684)
(66283)
(62355)
业大(62263)
北京(61044)
(56878)
师范(56344)
经济学(56233)
农业(55558)
(54835)
(53165)
财经大学(50682)
基金
项目(289155)
科学(229674)
研究(215144)
基金(211158)
(183301)
国家(181526)
科学基金(156873)
社会(137550)
社会科(130441)
社会科学(130406)
(112110)
基金项目(111063)
自然(100033)
教育(97982)
自然科(97763)
自然科学(97740)
自然科学基金(96083)
(93730)
编号(86730)
资助(86512)
成果(70797)
(64441)
重点(64430)
(64371)
(63228)
课题(60152)
创新(58441)
国家社会(57093)
教育部(55765)
科研(54562)
期刊
(212699)
经济(212699)
研究(137024)
中国(91953)
管理(70521)
(68596)
(65864)
学报(65273)
科学(62758)
教育(50918)
大学(50206)
学学(47037)
农业(45423)
(43503)
金融(43503)
技术(40099)
业经(35003)
财经(34577)
经济研究(34021)
(29819)
问题(27346)
(26553)
技术经济(24039)
(23032)
图书(21476)
世界(21275)
科技(21245)
现代(20816)
国际(20501)
商业(20067)
共检索到677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洋  严军  马春光  
当代国际直接投资实践表明,引进外国投资很难获得先进技术,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选取中国1995~2012年对20个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对发达国家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检验,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紧密和稳定的正向关系,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提升作用。此外,研究与开发投入对于企业创新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对发明专利授权量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先明  糜军  
缺乏垄断优势的我国企业为什么会对发达国家进行较大规模的直接投资?这种直接投资是否与获取国际科技资源有关?本文选取1990~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不仅存在着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存在因果关系,即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投资能够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企业通过海外建厂、跨国并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方式对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可以获取国际科技资源,促进自主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张于喆  
研究发达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经验得出的共性条件包括:政府在研发投入和组织模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重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创新所需人才;打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激励创新行为;重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为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重视创新主体间的交互性作用与合作,加速创新成果转移和转化;重视实施创新集群战略,推动创新生态系统的完善;打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虽然这些共性条件未必是创新能力提升所需的充分条件,但一定是创新能力提升所需的必要条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于喆  
发达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共性经验包括:重视政府在研发投入和组织模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发挥教育在培育创新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创新主体合作和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实施创新集群战略;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性的市场环境。虽然这些共性条件未必是创新能力提升所需的充分条件,但一定是创新能力提升所需的必要条件,可作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洋  严军  马春光  
基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角度,本文构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选取中国31个省份1998—2013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与自主创新能力产出指标为实证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R&D人员数、R&D投入额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均有正效应,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不同地区将科学技术转化成高技术产值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技术转换能力明显低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呈负向效应,而其他地区均为正向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先明  
缺乏垄断优势的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对发达国家进行逆向投资?这在现有的跨国公司理论中很难得到合理的解释。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是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特定目标的战略性投资。在动态的全球竞争条件下,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目标的海外投资并不以垄断优势为前提条件,具有局部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逆向投资,采取在发达国家当地建厂、设立技术监听站和跨国并购等形式,寻求并获得未来竞争的关键性资源——创造性资产,并通过全球化来利用这些资产构建新型的资源和能力基础。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清泰  
加入WTO强化了"以外促内"、"以开放促改革"的作用,不仅使中国获得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广泛地融入全球产业分工,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模式创造了条件。中国企业应在深化对外开放中壮大自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明霞  
知识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在近几年快速增长的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FDI中,创造性资产寻求被公认为是重要的驱动力量。然而,创造性资产寻求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子公司向母公司的逆向知识转移,但现有文献尚未关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逆向知识转移。本文首先建立了逆向知识转移的分析模型,并剖析了中国企业FDI逆向知识转移存在的先天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企业克服知识转移劣势的解决思路,并以联想为案例进行了实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明川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猛,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异军突起。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也遭遇了一些重大的失败案例,造成了巨大的投资损失。本文从产业组织理论有关进入障碍的角度实证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市场直接投资面临的进入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逆向投资还可能面临不同区位市场和不同行业的进入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逆向投资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面临着"理论上重要但实践中滞后"的情形。本文指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真正主体,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推动者,企业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决策取决于对市场的判断和对生产要素价格的权衡。据此,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诱发了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滞后于商品市场,结果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现象,这刺激了企业和企业家密集使用有形要素、而较少有动力和压力投资于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滞后是企业家在现有要素市场和价格下理性进行要素组合的结果。未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害是持续推进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通过"健全要素市场"和"矫正要素价格"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骏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还非常低。自主创新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来源,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并保持垄断优势,而企业具备了垄断优势就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为此,我国企业应从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产品创新三方面入手,实施自主创新,提高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宏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创新已成为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中外创新环境也发生了新变化。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技术限制与封锁,跨国公司在技术输出、转让、专利、抑制技术外溢等方面实行了一些新战略。中国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原有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已成为发展瓶颈;用市场和金钱换不回、买不到核心技术;"中国制造"如何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加强系统整合,提升产业层级,构建核心竞争力,创建自主品牌,才是唯一出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胡君  郭平  
目前中国企业处于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生产组织方式上选择外包还是垂直一体化更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理论分析表明,外包相对于垂直一体化更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种正向作用还受到企业与技术前沿距离的影响。利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外包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不仅增加了企业研发的概率,还增加了企业研发的规模,而且较之垂直一体化的促进作用更强。从产业层面上分析,在高技术产业中,外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而在产学研合作中,与研发机构的外包合作更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从技术特征上分析,企业离技术前沿的距离越近,企业外包选择促进自主创新的效应就越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西桂权  付宏  王冠宇  
基于2005—2016年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对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首先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国家生产总值(GDP),并预测中国未来的GDP。之后,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瑞士、丹麦等创新强国在科技资源投入(R&D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专利、科技论文产出)两大方面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中国与这些科技创新强国的差异,在综合比较中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定位。最后,就中国如何减少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制约因素,顺利实现创新强国建设目标提出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纪建悦  张志亮  郭春静  
随着家电产业发展成熟,世界性家电产业生产基地的转移,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家电制造中心。然而,中国的家电产业仍处于世界家电产业价值链的末端,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跨国企业手中。我国家电企业如何立足长远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家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我国家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