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47)
- 2023(18534)
- 2022(15396)
- 2021(14580)
- 2020(12542)
- 2019(29132)
- 2018(28729)
- 2017(55298)
- 2016(29570)
- 2015(33581)
- 2014(33294)
- 2013(32996)
- 2012(30230)
- 2011(27264)
- 2010(27477)
- 2009(26081)
- 2008(26037)
- 2007(23481)
- 2006(20687)
- 2005(18758)
- 学科
- 济(132710)
- 经济(132574)
- 业(109490)
- 管理(95159)
- 企(91358)
- 企业(91358)
- 方法(60606)
- 数学(50928)
- 数学方法(50179)
- 农(49534)
- 财(38020)
- 业经(35996)
- 中国(34016)
- 农业(32639)
- 务(26534)
- 财务(26464)
- 财务管理(26421)
- 制(25806)
- 企业财务(25076)
- 贸(24829)
- 贸易(24814)
- 易(24193)
- 地方(22376)
- 学(22364)
- 技术(21990)
- 理论(21444)
- 和(21018)
- 策(20853)
- 划(20711)
- 环境(19826)
- 机构
- 学院(430929)
- 大学(426479)
- 济(185949)
- 经济(182476)
- 管理(171846)
- 理学(148032)
- 理学院(146579)
- 管理学(144051)
- 管理学院(143265)
- 研究(140834)
- 中国(111791)
- 京(89251)
- 财(84918)
- 科学(83007)
- 农(77013)
- 所(70581)
- 财经(67630)
- 中心(65669)
- 江(64898)
- 研究所(63586)
- 业大(63038)
- 经(61442)
- 农业(59458)
- 经济学(56514)
- 北京(56226)
- 范(52426)
- 师范(51938)
- 州(51088)
- 经济学院(51022)
- 院(50239)
- 基金
- 项目(281458)
- 科学(223807)
- 基金(207278)
- 研究(206427)
- 家(179340)
- 国家(177773)
- 科学基金(154573)
- 社会(133499)
- 社会科(126511)
- 社会科学(126471)
- 省(109332)
- 基金项目(108752)
- 自然(99595)
- 自然科(97388)
- 自然科学(97363)
- 自然科学基金(95679)
- 教育(94858)
- 划(91132)
- 资助(85955)
- 编号(83396)
- 成果(66612)
- 部(63430)
- 重点(62983)
- 发(60413)
- 创(60067)
- 课题(56521)
- 国家社会(55759)
- 创新(55663)
- 教育部(54732)
- 科研(54125)
- 期刊
- 济(208388)
- 经济(208388)
- 研究(123910)
- 中国(82419)
- 农(74512)
- 财(69215)
- 管理(65984)
- 学报(61716)
- 科学(60679)
- 农业(50401)
- 大学(48554)
- 学学(45994)
- 融(41128)
- 金融(41128)
- 技术(40929)
- 教育(39863)
- 业经(37330)
- 财经(33762)
- 经济研究(32795)
- 经(29109)
- 业(27953)
- 问题(27642)
- 技术经济(24168)
- 统计(23104)
- 贸(22688)
- 世界(22248)
- 策(21209)
- 版(20872)
- 国际(20004)
- 商业(19577)
共检索到644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捷 陈秧分
投资模式优化对于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农业投资成功率、完善投资网络布局、掌握市场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建立东道国宏观环境特征与微观企业投资动机的内在关联,立足中亚与"一带一路"沿线农业投资环境的对比分析,探究中国企业投资中亚农业的进入方式与产业链布局模式。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农业投资环境较好,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次之,土库曼斯坦较差,2015年以来仅哈萨克斯坦环境水平趋好;中亚地区政治形势较为复杂,金融货币体系不稳定,但市场发展潜力大,农业资源丰富;相较于沿线其他国家,中亚五国农业综合投资环境属一般或较差类别,各子系统环境处于失调状态。结合中亚投资环境与发展实际,市场寻求型、互补资源利用型投资企业宜选择绿地新建或独资经营方式开展投资活动,规避投资风险;战略资产获取型投资企业适宜采取并购或合资参股的方式,减弱外来者劣势,获得并购企业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中国企业可采取全产业链+核心业务、技术转移的模式在中亚地区进行产业链布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志颐 王琦 马志刚 何君 胡月
"一带一路"区域是中国企业对外农业投资较为集中的区域。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全国范围内(不包括西藏、青海、香港、澳门和台湾)企业在"一带一路"区域农业投资数据分析,得出投资地域广,产业结构完整;企业投资集中,平均投资规模偏小;新建企业较多,投资效果有待提升;投资主体分布不均,地缘性投资明显;各线发展不均,区域优势显著;种植业地位重要,投资前景广阔等6大基本特征,并探讨优化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区域农业投资的路径。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农业投资 特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龙盾 陈瑞剑 杨光
俄罗斯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农业是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作为俄罗斯重要投资来源国,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业投资在不断深化。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了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业投资现状,发现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业投资规模基本保持增长态势,并在产业链建设、投资主体等方面特点突出,出现了一些投资趋势新变化,也存在同质化与跟风投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中俄农业投资总体环境,鼓励更多企业赴俄罗斯投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勇超
从嵌入位置和附加值两个维度,测算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指出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多样化的投资模式,即:市场渗透模式、纵向整合模式、多元发展模式和共同价值模式。基于2005~2014年中国跨国公司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79次直接投资活动,通过多元Log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不同投资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出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勇超
从嵌入位置和附加值两个维度,测算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指出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多样化的投资模式,即:市场渗透模式、纵向整合模式、多元发展模式和共同价值模式。基于20052014年中国跨国公司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79次直接投资活动,通过多元Log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不同投资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出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昕 唐登林
本文基于非平衡面板企业数据,实证分析2007~2018年中国3,981家企业对45个“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企业OFDI是在“一带一路”国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盈利能力为驱动的市场拓展行为。就企业内在属性差异而言,国有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OFDI主要以扩大市场规模为主,民营企业和非科技型企业的OFDI主要受到商贸效率和市场规模的影响;劳动密集型和污染型企业OFDI的主要内在驱动源于盈利能力的下降。就经济要素禀赋差异而言,以效率禀赋型地区为分界,企业盈利能力对OFDI的影响由负转正。就商贸运输渠道和现代化差异而言,商贸企业偏向对“一路”地区展开直接投资,产能转移企业偏向对“一带”地区的直接投资;企业存在通过OFDI实现科技逆向流出的需求。中国应加速培育企业的本土市场盈利能力,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权衡 张鹏飞
亚洲经济的崛起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一带一路"建设应当重点和首先关注其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潜力与经济效应。文章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在亚洲的国别和地区投资环境分析,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加快企业走出去提供投资和营商环境决策与依据。文章通过采取熵值赋权法确定权重,对"一带一路"在亚洲区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实证分析和投资环境指数进行排名;并通过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建设在亚洲区,除了要加强对现有基础设施投资和改善以外,更要注重亚洲地区的要素流动和经济绩效改善,从而增强投资者的回报预期。文章认为,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亚洲经济发展和比较优势,发挥亚洲地区核心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引领、桥梁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也应注重"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地区均衡发展以及亚洲经贸合作区建设等,确保"一带一路"首先在亚洲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以产生全球性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权衡 张鹏飞
亚洲经济的崛起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一带一路"建设应当重点和首先关注其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潜力与经济效应。文章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在亚洲的国别和地区投资环境分析,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加快企业走出去提供投资和营商环境决策与依据。文章通过采取熵值赋权法确定权重,对"一带一路"在亚洲区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实证分析和投资环境指数进行排名;并通过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建设在亚洲区,除了要加强对现有基础设施投资和改善以外,更要注重亚洲地区的要素流动和经济绩效改善,从而增强投资者的回报预期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韩冰 魏瑶 韩纪琴
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疫情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呈上升趋势。中国开展OFDI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模式选择是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文章从微观和宏观视角,以2005-2019年我国对沿线国家资源型行业直接投资的178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越小和营业收入越大越偏好以绿地投资模式进入沿线国家资源型行业;东道国制度质量越高且与我国文化距离越大,企业以跨国并购模式对东道国资源型行业投资几率越大。东道国经济水平与OFDI模式选择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企业要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模式,政府要加强引导,建立OFDI风险预警机制,帮助企业更好走出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微 卜伟
基于中国与东道国的政治、文化和制度距离研究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模式选择问题。选取2005-2018年间A股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29次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建立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政治距离较大,企业倾向于并购,对合资和独资没有偏向;文化距离较大,企业倾向于绿地合资;制度距离较大,投资模式的选择依管制距离和规范距离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进一步发现,政治距离对投资模式的影响存在企业异质性。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走出去 投资模式 政治距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翟玉胜 胡慧远
世界能源的供应格局、消费结构以及地缘政治正在转变。"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新动能。文章将能源对外投资模式简化为绿地投资、并购投资和非股权投资模式。利用多目标效用理论进行静态分析;建立多元选择Logit模型,实证了能源对外投资动机(技术、资源、市场)和东道国制度质量与能源投资模式选择的关系。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能源企业 投资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翟玉胜 胡慧远
世界能源的供应格局、消费结构以及地缘政治正在转变。"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新动能。文章将能源对外投资模式简化为绿地投资、并购投资和非股权投资模式。利用多目标效用理论进行静态分析;建立多元选择Logit模型,实证了能源对外投资动机(技术、资源、市场)和东道国制度质量与能源投资模式选择的关系。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能源企业 投资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岩 王笑娴
自中国政府提出“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资本加快了在海外市场的流动。企业在获得投资机遇的同时也伴随诸多风险,包括宏观结构层面的传统风险和微观个体层面的非传统风险。非传统风险通常嵌入于东道国复杂的社会关系,具体发生在跨国企业与东道国民众、劳工、工会等次级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中,涉及劳动关系、环境冲突、文化差异、海外犯罪、商业贿赂、突发公共事件等方面,影响着跨国企业与当地社群的紧张局势。通过分析非传统风险类型划分、内在机理和演变过程,立足于中国企业实践案例,非传统风险类型学分析框架可以由以上6个方面切入构建。为防范和化解非传统风险,中国企业应熟悉东道国劳动法规,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强企业跨文化建设,中国政府应完善商业贿赂、打击海外犯罪的相关立法,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爱军 Raphael NIYONGIRA 王诗含 徐国彬
近年来,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基于投资软环境与硬环境,本文对被誉为"非洲的心脏"的卢旺达农业投资环境做了分析。认为虽然卢旺达市场狭小,但因国内生产能力较低,创造了生产进口替代品的机会。并且卢旺达犯罪率极低,是一个相当清廉的国家。本文认为在农业"走出去"战略上,卢旺达可以作为投资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关键词:
卢旺达 农业 投资环境 对外投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仇娟东 李勃昕 安纪钊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极为深远的国际、国内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的2005—2019年中国企业3 612笔对外投资项目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投资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在沿线经济体的投资金额和次数,无论“问题”投资的次数还是“问题”投资次数的比重均不显著。由此得出结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中国企业的投资促进了沿线经济体的发展而非增加债务风险。经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识别策略检验,该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的拓展性讨论依然支持基准检验的结论,同时发现对“一带”沿线所带来的发展效应要高于对“一路”沿线的该效应,并且主要通过集约边际而非广延边际来产生。最后,本文从实现软实力输出、构建多渠道协同资金供给机制、从源头上减少“问题”投资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