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8)
2023(15601)
2022(12788)
2021(11808)
2020(9731)
2019(22238)
2018(21339)
2017(40638)
2016(21477)
2015(23881)
2014(23409)
2013(23502)
2012(21966)
2011(19669)
2010(20079)
2009(18785)
2008(19309)
2007(17348)
2006(15653)
2005(14850)
作者
(60641)
(50600)
(50193)
(47709)
(32643)
(24196)
(22758)
(19290)
(19281)
(18135)
(17385)
(16911)
(16473)
(16123)
(16092)
(15388)
(14969)
(14688)
(14526)
(14107)
(12717)
(12348)
(12252)
(11708)
(11319)
(11225)
(11171)
(11084)
(9989)
(9919)
学科
(108231)
经济(108110)
(90234)
(81503)
企业(81503)
管理(77328)
方法(41054)
(34862)
数学(32304)
业经(32162)
数学方法(32101)
中国(32033)
(30371)
(25287)
财务(25261)
财务管理(25214)
企业财务(24049)
地方(23579)
农业(21596)
(20636)
(20030)
贸易(20010)
技术(19495)
(19452)
(17437)
(17320)
(16781)
(16755)
金融(16755)
(16686)
机构
学院(313491)
大学(309959)
(146466)
经济(144054)
管理(122919)
研究(110251)
理学(104142)
理学院(103066)
管理学(101877)
管理学院(101263)
中国(89331)
(70992)
(66463)
科学(59793)
(55038)
财经(54773)
(49860)
研究所(48862)
中心(48751)
(48167)
(46986)
经济学(45755)
北京(43118)
经济学院(41277)
财经大学(40496)
(39501)
业大(38580)
(38063)
(37949)
师范(37761)
基金
项目(195379)
科学(157705)
研究(147434)
基金(145725)
(125606)
国家(124216)
科学基金(108396)
社会(99314)
社会科(94501)
社会科学(94474)
基金项目(75469)
(74059)
自然(66324)
教育(65736)
自然科(64857)
自然科学(64840)
自然科学基金(63789)
(61367)
资助(59529)
编号(57203)
(46838)
成果(46203)
(44730)
重点(43853)
(43407)
国家社会(42634)
(40578)
课题(39912)
创新(39764)
教育部(39275)
期刊
(172056)
经济(172056)
研究(103456)
中国(67504)
(60324)
管理(53218)
(44802)
科学(41791)
学报(39809)
(35323)
金融(35323)
大学(32067)
农业(30841)
学学(30133)
教育(29574)
技术(28798)
财经(28573)
经济研究(28550)
业经(27766)
(24829)
问题(22099)
(20390)
(19485)
世界(18949)
国际(18845)
技术经济(18808)
财会(15988)
会计(15938)
现代(15594)
经济管理(14823)
共检索到503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刚  沈坤荣  
本文基于2005—2018年"中国全球投资跟踪"微观数据库构造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国家—行业—年份"三维面板集,采用三重差分法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交通行业的投资效应,为批驳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肆渲染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债务陷阱论"提供了经验证据。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加大了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交通行业的投资规模,与此同时却未显著增加交通"问题投资"。因而,"债务陷阱论"所认为的"一带一路"倡议试图引致对外交通问题投资进而采用免去债务手段换取东道国主权让渡的观点缺乏证据支持。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识别策略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分样本及机制讨论的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推动国有企业产生对沿线国家交通投资的发展效应,并且企业投资模式偏向跨国并购。发展效应受益地区主要是"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亚洲地区,并且发展效应主要源自新进入企业的投资而非已有企业的再投资。此外,本文还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并未显著提升企业对外交通投资股权占比,也没有加剧沿线国家债务增长。这一结论表明,"债务陷阱论"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种种指责都是失实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仇娟东  李勃昕  安纪钊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极为深远的国际、国内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的2005—2019年中国企业3 612笔对外投资项目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投资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在沿线经济体的投资金额和次数,无论“问题”投资的次数还是“问题”投资次数的比重均不显著。由此得出结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中国企业的投资促进了沿线经济体的发展而非增加债务风险。经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识别策略检验,该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的拓展性讨论依然支持基准检验的结论,同时发现对“一带”沿线所带来的发展效应要高于对“一路”沿线的该效应,并且主要通过集约边际而非广延边际来产生。最后,本文从实现软实力输出、构建多渠道协同资金供给机制、从源头上减少“问题”投资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建忠  肖雨彤  施文雨  
"一带一路"合作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倡议,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能源投资提供了良好契机,近年来,中国对外能源投资呈规模不断扩大、效率逐渐提升和投资地区较为集中的趋势。文章基于美国企业研究所和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开的2005~2018年"中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运用三重差分法研究了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能源投资的促进效应。主要结论有: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规模的增长,其中能源行业促进效应突出,且该实证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工具变量检验;其次,通过投资形式比较发现中国企业对外能源投资以跨国并购方式为主且跨国并购投资效应显著高于绿地投资;再次,通过投资区位比较发现海上丝绸之路能源投资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陆上丝绸之路,另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受益地区为亚洲地区;最后,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能源中以天然气和煤炭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能源对沿线投资产生的促进效应较为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正新  周乾  
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代表性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数据,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实证检验,考察了东道国营商环境总体情况以及子类指标对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并进一步基于投资动机的视角,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对中国不同投资动机型OFDI的影响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倾向于投资营商环境总体情况较差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便捷的开办企业和获得施工许可等东道国商业监管程序对中国企业OFDI具有正向影响,健全的获得信贷、执行合同等法律制度以及强有力的投资者保护对中国企业OFDI具有负向影响;市场寻求型OFDI和战略资产寻求型OFDI倾向于总体营商环境较好的东道国,而资源寻求型OFDI倾向于总体营商环境较差的东道国;不同投资动机型OFDI对营商环境子类指标具有异质性偏好。基于实证结果,本文从企业和政府层面提出了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投资领域对话合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广奇  王瑾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数量和交易规模不断提高,涉及的行业领域不断扩大,因此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企业的绩效,重点分析不同行业、不同股权性质下的企业绩效差异,并提出提高企业绩效的新举措。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吉鹏  衣长军  黄健  
当前世界各国在地理、文化、制度以及经济等维度距离,仍然是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重要因素。根据外来者劣势与制度套利论,检验多维距离因素对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地理、文化、制度以及经济距离增加降低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绩效;不同方向的制度距离与经济距离具有差异化影响,正向制度距离与正向经济距离增加降低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绩效;负向制度距离与负向经济距离没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军  王晓辰  
本文为探究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纳入金融发展的不同维度,通过门槛模型探究其在中国OFDI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过程中的门槛效应。本文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从影响效应来看,结构效应促进了碳排放规模的增加,而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均不显著;(2)异质性分析表明发达国家和OECD国家FDI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小;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FDI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3)门槛效应表明: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结构对FDI的碳排放效应分别存在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亮雄  钱馨蓓  李青  
采用2002~2013年面板数据,考察双边国家领导人访问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海外并购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发现:双边国家领导人访问显著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数量,且中国国家主席与国务院总理出访的促进作用大于外国元首来访的促进作用。东道国市场规模状况显著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案例数量,而政府运行状况则对其无显著影响。中国企业在市场规模"顺梯度"并购中成功更多,但领导人访问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效应在市场规模"顺梯度并购"中会减弱。与此相比,政府效能"顺梯度"与否并不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数量,也不影响领导人访问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蒋冠宏  
本文利用2004—2009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数据,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和资源对中国企业市场进入策略的影响。通过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做实证检验,本文得到以下结论:生产率较高、资本较密集和规模较大的企业选择合资或并购;出口多的企业倾向于绿地新建。中国企业倾向于以合资或并购形式进入技术和研发资源密集的沿线国家,以获取沿线国家的"可转移"资源;"不可转移优势"明显的企业进入技术和研发资源密集的沿线国家通过选择合资或并购的概率较高。在制度质量较高、营商环境好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蒋冠宏  
本文利用2004—2009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数据,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和资源对中国企业市场进入策略的影响。通过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做实证检验,本文得到以下结论:生产率较高、资本较密集和规模较大的企业选择合资或并购;出口多的企业倾向于绿地新建。中国企业倾向于以合资或并购形式进入技术和研发资源密集的沿线国家,以获取沿线国家的"可转移"资源;"不可转移优势"明显的企业进入技术和研发资源密集的沿线国家通过选择合资或并购的概率较高。在制度质量较高、营商环境好或制度差异大的沿线国家,中国企业倾向于并购,但"可转移优势"明显的企业倾向于以绿地新建方式进入制度差异大的沿线国家。给定沿线国家的制度和资源,中国企业基于异质性"优势"选择最优进入策略:在制度环境优越的沿线国家,生产率较高的企业选择绿地新建,利润率较高的企业选择合资或并购。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韩冰  魏瑶  韩纪琴  
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疫情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呈上升趋势。中国开展OFDI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模式选择是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文章从微观和宏观视角,以2005-2019年我国对沿线国家资源型行业直接投资的178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越小和营业收入越大越偏好以绿地投资模式进入沿线国家资源型行业;东道国制度质量越高且与我国文化距离越大,企业以跨国并购模式对东道国资源型行业投资几率越大。东道国经济水平与OFDI模式选择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企业要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模式,政府要加强引导,建立OFDI风险预警机制,帮助企业更好走出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邱煜  潘攀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西方不时抛出针对中国方案的"阴谋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沿线国家债务风险及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预期。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降低沿线国家债务风险;(2)从作用机制上看,"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缩减沿线国债务规模和增强沿线国财政可持续性这两条路径影响沿线国债务风险水平;(3)进一步研究发现,参与倡议深度不同产生的债务风险抑制效应存在差异。具体来说,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即与中国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沿线国家,其债务风险更低。上述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分析、替换测度指标等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本文不仅从新的视角推进了对"一带一路"的研究,而且为国际社会更客观地认识和肯定中国方案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金叶  许朝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开放新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实现并扩大中国对外投资的正向技术溢出,对促进沿线各国转型发展、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益均有重要影响。利用38个沿线国家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但与出口贸易相比溢出水平较低;东道国科技研发实力、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可显著扩大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徐慧娟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整体、区域和产品结构分别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总体上不显著,但是对不同收入国家的不同贸易结构影响效应不同,存在着创造和替代双重效应;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交互影响。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原  
开放条件下,对外投资通过数量效应和结构效应影响母国和东道国的就业,就业"双赢"在理论上是可能的。采用2003—2016年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能够促进东道国的就业增长,且并没有导致中国国内就业岗位的流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投资正向影响中国就业,但作用比较微弱;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就业效应与投资领域、东道国产业结构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等有关;中国中央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有助于沿线国家的就业增长。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投资协作和劳动力市场领域的沟通合作,优化产能合作方式和投资结构,提升就业效应;同时,要增强引资策略与国内产业政策的匹配性,提升FDI的就业促进作用;还应客观评估中国OFDI的经济效应,降低外界对中国资本的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