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51)
- 2023(17501)
- 2022(14787)
- 2021(13726)
- 2020(11504)
- 2019(26634)
- 2018(25923)
- 2017(50162)
- 2016(26920)
- 2015(30138)
- 2014(29491)
- 2013(29814)
- 2012(27404)
- 2011(24654)
- 2010(24536)
- 2009(22895)
- 2008(22783)
- 2007(19766)
- 2006(17519)
- 2005(15796)
- 学科
- 济(122920)
- 经济(122785)
- 业(98802)
- 管理(89966)
- 企(87827)
- 企业(87827)
- 方法(56386)
- 数学(46537)
- 数学方法(46169)
- 财(35531)
- 农(34596)
- 业经(34009)
- 中国(33303)
- 贸(24493)
- 贸易(24481)
- 务(24380)
- 财务(24320)
- 财务管理(24287)
- 农业(24230)
- 易(23813)
- 企业财务(23043)
- 地方(22569)
- 制(22032)
- 技术(21208)
- 学(20519)
- 和(20315)
- 理论(19739)
- 划(19030)
- 策(18115)
- 环境(17972)
- 机构
- 大学(391504)
- 学院(391448)
- 济(169563)
- 经济(166382)
- 管理(160123)
- 理学(138582)
- 理学院(137131)
- 管理学(135262)
- 管理学院(134543)
- 研究(130001)
- 中国(100421)
- 京(83692)
- 财(77342)
- 科学(76722)
- 所(63772)
- 财经(62574)
- 农(60785)
- 研究所(57777)
- 中心(57746)
- 经(57174)
- 江(56310)
- 业大(55226)
- 北京(52957)
- 经济学(52352)
- 范(48360)
- 师范(48001)
- 农业(47547)
- 经济学院(47519)
- 院(47335)
- 财经大学(46609)
- 基金
- 项目(263722)
- 科学(210611)
- 基金(195989)
- 研究(194042)
- 家(169493)
- 国家(168103)
- 科学基金(146687)
- 社会(127022)
- 社会科(120674)
- 社会科学(120645)
- 基金项目(104098)
- 省(99851)
- 自然(94094)
- 自然科(92001)
- 自然科学(91982)
- 自然科学基金(90395)
- 教育(87125)
- 划(83778)
- 资助(80284)
- 编号(76882)
- 成果(60913)
- 部(59469)
- 重点(58099)
- 创(56265)
- 发(55809)
- 国家社会(53469)
- 创新(51987)
- 课题(51896)
- 教育部(51653)
- 人文(50651)
- 期刊
- 济(184210)
- 经济(184210)
- 研究(119719)
- 中国(69780)
- 管理(61498)
- 财(60430)
- 学报(55569)
- 农(55347)
- 科学(54728)
- 大学(43019)
- 学学(40654)
- 农业(38521)
- 教育(35194)
- 融(33767)
- 金融(33767)
- 技术(33516)
- 财经(31397)
- 业经(30047)
- 经济研究(30011)
- 经(27011)
- 问题(25836)
- 业(22695)
- 技术经济(21522)
- 贸(21059)
- 现代(19336)
- 世界(18721)
- 理论(17854)
- 商业(17739)
- 科技(17726)
- 统计(17530)
共检索到576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玲 任晓悦 张元杰 贾梦宇
区域创新基础深刻影响科技创业过程,空间网络化联结以及信息技术渗透又使得企业孵化要素呈跨区域流动特征。目前关于企业孵化投入产出的研究忽略了空间相关性,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误。超越组织边界的合作使得企业孵化过程呈现叠加效应,推动跨区域合作;而创业项目的争夺又引发区域竞争,形成企业孵化过程中的创新溢出屏障。因此,企业孵化过程是否存在溢出效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基于2009-2016年空间面板数据,从基础设施、资金条件、研发水平以及创业经验4个维度分析中国企业孵化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从空间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并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孵化过程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孵化过程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地理区位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均对企业孵化和空间相关性产生影响。其中,社会经济特征作用显著,四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发挥了不同程度的杠杆作用。最后,分别从企业孵化器定位、企业孵化产业、企业孵化政策制定以及企业孵化创新绩效4个方面提出引导科技创业资源合理流动以及提高企业孵化产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孵化器 创新溢出 创业经验 孵化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黎娜
在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下构建城市集聚空间模型,系统分析技术溢出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对城市集聚的影响机制,同时使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技术溢出的路径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局部技术溢出可以提升系统内城市集聚水平,全局技术溢出对系统集聚结构没有影响,但可以提升全系统的生产率;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消费多样性偏好度、贸易成本,以及城市拥挤成本是影响城市经济集聚的重要因素,城市集聚水平与居民工业品消费支出占其总支出的份额、消费者产品多样性的偏好度正相关,与公共品边际成本增速、贸易自由度负相关;从技术溢出的路径看,外商直接投资、公共教育、信息服务等的溢出效应比较显著,而企业自身研发活动的技术溢出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全诗凡 樊双涛 马建 张新启
文章基于2010—2017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价格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房价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考察。结果显示:从整体网络结构来看,35个大中城市房价空间关联存在逐渐上升的趋势,网络结构越来越稳定,而且越来越多的城市位于网络的边缘位置。从个体网络结构特征来看,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青岛、沈阳这7个城市的度数中心度高于平均值,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在房价网络中能够快速地与其他城市产生联系。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产业结构差异和人口数量差异均是房价空间关联的原因,差异越大,对城市间房价发生关联的影响越大。
关键词:
房价 空间关联 网络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家庭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现实问题,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生活城市化四个方面对1999~200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城市化泡沫现象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35个大中城市从整体上来看,人口、经济和空间都出现了城市化泡沫现象,仅生活城市化泡沫现象不突出,城市总体呈现泡沫化倾向;(2)我国城市化泡沫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泡沫程度最高,中西部居后。并从制度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泡沫 测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家军 葛扬
我国大中城市的房价与租金出现长期的背离,具体表现为租价比的不断变动。无论在短期和长期中,租价比的变动与利率正相关,与房价预期负相关。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应同时增加公租房的供给,避免出现居民房价预期逆转引致的房租大幅上涨。
关键词:
房价预期 租价比 持有成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荣荣 郑思齐 龙奋杰
预期是房价涨跌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本文通过引入住房所有权成本这一概念,分析了预期对房价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存量——流量理论建立了预期对房价影响的定量分析模型。同时,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0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预期在房价的变化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房价较高的城市表现最为突出;认为"未来价格会继续高涨"的预期会使居民对住房的需求过度膨胀,从而导致房价的非理性增长。研究建议:政府在从供求角度调控房价的同时,要关注调控政策可能带来的对市场参与者预期的影响;要加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以科学的舆论对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进行合理引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乔 王丽娟
本文以全国70个大中城市出让土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地的性质将其分为两类,其中,招拍挂类土地对地方政府财政收益的贡献机制是通过"财政效应",而协议类土地的贡献机制则是通过"引资效应"。空间计量实证分析表明,招拍挂类土地财政的互动行为是"朝顶互动",互动策略是追求出让收入和价格的双增涨,并且以前者为主,这种表现在全国东、中、西部城市都趋于一致;而协议类土地财政的互动行为是"朝底互动",互动策略是出于"引资"的压力不断压低出让价格,这种策略只存在于中部城市,东西部城市并没有采用类似的互动策略,可能与其区位禀赋以及区域面临的竞争程度差异有关。本文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观察地方政府如何利用土地资源进行财政收...
关键词:
土地财政 朝顶互动 朝底互动 空间计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凌江
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资料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地方财政支出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其结论是地方财政支出和房地产价值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城市持续高水平的财政支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必定通过房地产价值的增加体现出来。由此引出了对我国房地产税进行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
地方财政支出 房地产价值 财产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石庆玲 郭峰
高房价和高犯罪率是困扰中国城市的两大顽疾。本文在标准的犯罪经济学模型中探讨了城市房价对城市犯罪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房价上涨和犯罪率上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计量经济学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在有效解决有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城市房价上涨1%,,将导致城市刑事逮捕率上升0.3%,,刑事起诉率上升0.252%,。本文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关键词:
房价 犯罪率 工具变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先柱 杨义武
文章在住房存量调整模型的基础上,基于住房供给方为理性预期、需求方为适应性预期的假设条件,建立了包含差异化预期和政策调控的住房市场均衡模型,然后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样本,利用线性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预期和政策调控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预期对房价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上一期房价增量的提升对本期房价增量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研究还表明,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波动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房价增幅放缓时,土地供应的放宽会拉升房价,反之则土地政策效果减弱。随着房价增幅的提升,货币政策对房价的作用增大。保障房政策对房价的影响随房价增幅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的动态变化而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结果。
关键词:
预期 政策调控 房价波动 门槛模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林清
本文以20032015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2014年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这一政策试验,检验地方债发行对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至少在短期内,地方债的发行显著提高了商品房与住宅的价格。稳健性检验结果也表明地方债的发行显著提高了房价。因此,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必须规范地方政府的发债行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勇刚 李祥
运用1999~2008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住宅平均价格和宏观经济基本面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对住宅价格、财政分权及地方政府竞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住房价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分权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认为房价要回归理性增长水平,应健全地方政府的财政监管体系,规范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适当提高地方政府在财政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竞争 房价波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段忠东
本文分析房价影响居民消费的非线性机制,并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影响居民消费的门限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看,当房价处于低增长机制或居民收入处于高增长机制时,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反之,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明显甚至出现挤出效果;以购房首付比区分不同城市后发现,当高首付比城市的房价或居民收入处于低增长阶段,而低首付比城市的房价或收入处于高增长阶段时,房价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消费的决定因素。因此,如果政策当局希望有效实现促消费之目标,则需在总体上将房价维持在低速增长机制,并保持居民收入较高增长。
关键词:
房价 居民消费 非线性影响 门限模型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赵华平 张所地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以城市宜居性特征体系的27个指标为解释变量,以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为被解释变量,通过构建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城市宜居性特征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探索城市间房价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静态和动态模型均显示商品住宅价格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但静态模型对空间相关性产生过高估计的偏误,动态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由于分离了人们的预期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使得空间相关性对房价的影响偏误得以部分矫正;城市的经济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自然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等宜居性特征是形成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文化、交通、通...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苑德宇 宋小宁
本文以我国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05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各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大小进行测算以及对区域间房价泡沫的传染性进行研究。在适应性预期的框架下对各大中城市的房价泡沫测算的结果显示,城市房价泡沫大小与房价的高低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另外,利用CD检验统计量对各区域城市间的房价泡沫的相关性进行检验认为,房价泡沫在区域间以及区域内城市之间存在传染,东部地区城市间传染性最强,而西部地区城市与北部地区城市之间的传染性不显著;同时,本文也对各地区城市间房价泡沫的传染态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房价泡沫 适应性预期 传染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