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4)
- 2023(16370)
- 2022(13801)
- 2021(13125)
- 2020(11008)
- 2019(25331)
- 2018(24902)
- 2017(48391)
- 2016(26195)
- 2015(29317)
- 2014(29030)
- 2013(28830)
- 2012(26637)
- 2011(24015)
- 2010(23954)
- 2009(22343)
- 2008(22223)
- 2007(19463)
- 2006(17358)
- 2005(15722)
- 学科
- 济(112305)
- 经济(112173)
- 业(97908)
- 管理(88947)
- 企(87614)
- 企业(87614)
- 方法(49787)
- 数学(40219)
- 数学方法(39801)
- 财(34033)
- 农(34010)
- 业经(33226)
- 中国(30605)
- 务(23738)
- 财务(23672)
- 财务管理(23646)
- 农业(23358)
- 企业财务(22400)
- 制(22334)
- 贸(21894)
- 贸易(21884)
- 易(21353)
- 技术(20981)
- 策(20674)
- 和(20054)
- 理论(19479)
- 地方(19352)
- 学(19021)
- 划(18561)
- 环境(16605)
- 机构
- 学院(375660)
- 大学(373325)
- 济(161450)
- 经济(158338)
- 管理(154397)
- 理学(132755)
- 理学院(131430)
- 管理学(129698)
- 管理学院(129010)
- 研究(125488)
- 中国(98064)
- 京(79862)
- 财(74491)
- 科学(73371)
- 所(62108)
- 财经(59149)
- 农(57664)
- 研究所(56119)
- 中心(55993)
- 江(54817)
- 经(53988)
- 业大(51815)
- 北京(51106)
- 经济学(48197)
- 范(47007)
- 师范(46681)
- 院(45454)
- 农业(44926)
- 州(43944)
- 财经大学(43767)
- 基金
- 项目(247720)
- 科学(197330)
- 研究(186407)
- 基金(181925)
- 家(156356)
- 国家(154983)
- 科学基金(134874)
- 社会(119383)
- 社会科(113217)
- 社会科学(113190)
- 基金项目(95610)
- 省(94529)
- 自然(85996)
- 教育(84349)
- 自然科(84031)
- 自然科学(84013)
- 自然科学基金(82557)
- 划(79012)
- 编号(76007)
- 资助(75203)
- 成果(61580)
- 部(55936)
- 重点(54541)
- 发(53144)
- 创(53081)
- 课题(51623)
- 国家社会(49188)
- 创新(48928)
- 教育部(48536)
- 人文(47737)
- 期刊
- 济(181115)
- 经济(181115)
- 研究(116244)
- 中国(69568)
- 管理(60921)
- 财(58607)
- 农(53610)
- 学报(51262)
- 科学(50932)
- 大学(39962)
- 教育(39017)
- 学学(37582)
- 农业(37532)
- 融(35089)
- 金融(35089)
- 技术(33636)
- 业经(30281)
- 财经(29415)
- 经济研究(29156)
- 经(25309)
- 问题(23299)
- 业(21644)
- 技术经济(20678)
- 贸(19623)
- 现代(18589)
- 世界(18399)
- 理论(17616)
- 科技(17165)
- 图书(17138)
- 国际(16957)
共检索到561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高旭 施红
企业已成为创新和研发的主要力量,然而企业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了试验发展,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几可忽略不计。文章首先从理论需要和现实需要两个层面强调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基于近些年国家和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数据,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严重不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导致基础研究投入研究不足的原因,主要存在科技政策的实用性导向、未对基础研究进行明确区分导致的认识误区、现行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难以对企业开展基础研究进行支持、长期实施技术引进战略形成的路径依赖等原因,最后建议政府要加大政策、财税、金融方面的支持,建立分类实施的基础研究项目管理模式支持企业参与研究,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支持基础研究合作,鼓励企业加大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迟凤玲
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7年中国R&D经费达1. 76万亿元,研发强度为2. 13%,仅次于美国(511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从中国R&D支出结构看,基础研究所占比例较小,大约为5%,且绝大部分来源于财政资金。2017年中国企业R&D支出大约为1. 36万亿元,占全部R&D经费的77. 6%,但其基础研究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魏志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对外投资合作越来越多,它们在境外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出口退税等方面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以“引进来”为特征的现行税制所不能解决的。本文借鉴国际税收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现行税收政策,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现行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一系列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寿鹏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基础及实证研究——福建、甘肃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调查总报告“技术创新研究”课题组本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根据不同的假设和定义,测度经济增长中各基本投入要素的贡献,发现发达国家40~90%的经济增长,可以归因于技术进步、知识积累和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佳 吕嘉琪 于长宏
针对中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的现实困境,提出一个基于异质性企业分析框架的决策模型,分析了生产率异质性对于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的影响。模型发现,生产率越高,企业对于创新越积极,但是只有生产率足够高的企业才会选择开展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收益的增加或者相关成本的降低会促使更多的企业投入基础研究,针对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还发现,良好的盈利能力、适当的企业规模以及优化的人力资本结构都会对企业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提高中国企业基础研究的规模和水平,要求建立更加公平和规范的市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科学家的培养,理顺相关体制和机制,推动人才和其他科研资源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更加顺畅地流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常乐 高昌林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与我国当前科技投入强度大致相当的历史时期,美国、日本、韩国的基础研究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的总量规模、增长率、强度和份额等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总额、引导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和发展研究型大学、大力支持基础研究的协同合作等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基础研究 投入强度 R&D经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振亮 黄静 石杨辉 黄江康
阐明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内外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状况的梳理与数据分析,归纳影响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利益驱动、自身需求、政策激励和社会形象维护等。最后在纵、横向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对广东企业基础研究调查情况深入分析,提出引导、鼓励广东企业重视开展基础研究的几点建议,包括搭建多元化的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增设适用企业的基础研究项目、推进企业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加强企业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
企业 基础研究 投入 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鸿阶
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是推进外资、外贸、外经联动发展,构建互利共赢开放型经济的必然要求。文章深入剖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基本特征、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其增长前景,提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其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企业 走出去发展 特征 政策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兆友 姜艳华
基于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的实践,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政策企业家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政策变迁的策略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企业家通过创新政策观念、界定和建构政策问题、推动政策议程建立、评估政策执行过程和效果等途径,积极促进基础研究政策变迁。政策企业家在推进基础研究政策变迁时主要采取借助个人的优势资源、率先进行政策试点、向权力部门提交议案、直接致信政府决策层以及借助公众舆论压力等多种策略。
关键词:
政策企业家 基础研究政策 政策变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煜晖
选取200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地方政府横向竞争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经济赶超行为会减少地方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并且这种行为会在地方政府间呈现出“竞而向下”的特征。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的经济赶超行为通过降低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创新投资意愿降低了基础研究投入。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经济落后地区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同时,优化考核体系后赶超行为会提升基础研究投入。鉴于此,应优化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推动核心技术突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煜晖
选取200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地方政府横向竞争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经济赶超行为会减少地方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并且这种行为会在地方政府间呈现出“竞而向下”的特征。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的经济赶超行为通过降低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创新投资意愿降低了基础研究投入。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经济落后地区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同时,优化考核体系后赶超行为会提升基础研究投入。鉴于此,应优化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推动核心技术突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相宇 赵天朗
企业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起促进作用。企业基础研究是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也是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有效战略规划。尽管我国对基础研究有一定投入,但其投入量与投入结构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以企业基础研究为切入点,从宏观和微观双重视角对企业基础研究的驱动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剖析提高企业基础研究水平的有效策略,为推动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增加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丰富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玄兆辉 吕永波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完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研发活动的主体,企业研发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民营企业的优势地位不断增强。然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仍没有真正确立,其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质量仍有待提升,企业研发投入中仍存在着许多关键的结构性问题,包括研发强度低、科学研究的比重低、高技术研发占比低等等。本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 研发投入 科学研究 高技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荣俊美 陈强 贾婷
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下,政府既要激励企业基础研究投入,也要提高企业科研成果开放比例,从而扩大知识溢出带来的社会收益;科技领军企业既要投入基础研究以抢占未来科技前沿,也要进行市场化发展以维持企业运营。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考虑科技领军企业直接参与基础研究、出资委托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基础研究两种投入模式,构建“政-企”“企-学”与“政-企与学”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探究政府税收优惠、资金投入、产权协调等激励机制的优化设计,对比不同研发模式的激励机制与效率,并利用Matlab R2020a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表明:(1)相同的政府激励机制,对企业不同基础研究投入模式的激励效果不同;(2)政府对不同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模式应制定差异化的固定资金支持与开放度,尤其应加强企业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产权激励;(3)利润率较低的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努力水平和投入规模更高,利润率较高的企业应在企业产权比重高的政策下选择委托科研模式;(4)企业基础研究投入规模带来的社会声誉价值对不同模式的投入规模和基础研究努力水平均具有提升作用,获得收益的周期越长,对开放式创新生态建设、委托科研模式的成功率均不利。最后,结合我国现状,为完善基础研究投入激励机制提出相关对策,为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战略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