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81)
- 2023(16373)
- 2022(13753)
- 2021(12867)
- 2020(11048)
- 2019(25209)
- 2018(24766)
- 2017(47635)
- 2016(26347)
- 2015(29801)
- 2014(29758)
- 2013(29803)
- 2012(28234)
- 2011(25557)
- 2010(25849)
- 2009(24559)
- 2008(25052)
- 2007(22764)
- 2006(20242)
- 2005(18843)
- 学科
- 济(114769)
- 经济(114624)
- 业(96282)
- 管理(86245)
- 企(85011)
- 企业(85011)
- 方法(50710)
- 数学(41274)
- 数学方法(40843)
- 财(36282)
- 农(35239)
- 业经(32394)
- 中国(31554)
- 制(25363)
- 务(24451)
- 财务(24410)
- 财务管理(24368)
- 贸(23986)
- 贸易(23972)
- 农业(23949)
- 易(23389)
- 企业财务(23064)
- 学(22374)
- 策(20831)
- 技术(19995)
- 和(19786)
- 地方(19317)
- 银(19159)
- 银行(19104)
- 理论(18747)
- 机构
- 学院(387044)
- 大学(385851)
- 济(167973)
- 经济(164722)
- 管理(146677)
- 研究(137840)
- 理学(124157)
- 理学院(122785)
- 管理学(120892)
- 管理学院(120178)
- 中国(110435)
- 京(83007)
- 科学(82541)
- 财(80917)
- 所(72330)
- 农(72087)
- 研究所(64988)
- 中心(62940)
- 财经(62869)
- 江(61687)
- 业大(57117)
- 经(57043)
- 农业(57010)
- 北京(53249)
- 经济学(51843)
- 院(48822)
- 州(48137)
- 范(47745)
- 师范(47190)
- 经济学院(46820)
- 基金
- 项目(244021)
- 科学(192469)
- 基金(178934)
- 研究(176434)
- 家(157119)
- 国家(155739)
- 科学基金(132488)
- 社会(112292)
- 社会科(106432)
- 社会科学(106404)
- 省(93724)
- 基金项目(92594)
- 自然(86101)
- 自然科(84100)
- 自然科学(84068)
- 自然科学基金(82674)
- 教育(80298)
- 划(79810)
- 资助(75378)
- 编号(70032)
- 成果(58031)
- 重点(55653)
- 部(55077)
- 发(53091)
- 创(52349)
- 课题(49229)
- 业(48766)
- 创新(48477)
- 科研(47295)
- 国家社会(46911)
- 期刊
- 济(192151)
- 经济(192151)
- 研究(120290)
- 中国(79982)
- 财(66555)
- 农(66349)
- 学报(62021)
- 管理(58584)
- 科学(57261)
- 大学(46453)
- 农业(44527)
- 融(44100)
- 金融(44100)
- 学学(43765)
- 教育(37779)
- 技术(33448)
- 财经(32438)
- 经济研究(31295)
- 业经(30472)
- 经(28106)
- 业(26531)
- 问题(25088)
- 贸(23320)
- 技术经济(21207)
- 国际(20960)
- 世界(20588)
- 版(18602)
- 统计(18423)
- 现代(17699)
- 理论(17424)
共检索到606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艳平 秦力宸 黄友星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货币政策微观溢出效应的两国开放经济模型,提出企业结构性去杠杆需考虑开放经济因素,并在模型中引入企业融资约束机制,利用2002年第四季度—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沪深A股1023家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两类货币政策对我国企业杠杆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美联储缩表在初期对我国企业杠杆率的影响程度较大,但不存在长期溢出效应;而加息在初期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对我国企业杠杆率存在长期溢出影响。在溢出方向上,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显著降低我国企业杠杆率。在溢出结构上,企业融资约束越严重,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企业杠杆率溢出效应越明显。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远 陈雷
美联储启动加息预期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货币汇率出现了较为剧烈的波动,关于货币政策规则中考虑汇率目标的争论增多。本文使用小型开放的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采取不同汇率目标权重货币政策规则时的影响。研究发现,美联储加息政策将使得我国产出减少、失业增加、通胀增加、汇率贬值。随着货币政策规则中汇率目标权重的增加,国内产出下降幅度扩大、失业增加幅度扩大、通胀增加幅度缩小、汇率贬值幅度缩小。此外,货币政策规则中考虑汇率目标也进一步削弱了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具体的货币政策实践中,货币当局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产出、就业、通胀和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晓曦 张伯伟
以美国货币宽松政策背景和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增长事实为基础,探讨了中国企业杠杆增长和美国货币政策之间的联系。实证结果表明:虽然美国宽松货币政策会显著促进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增长,但对外资持股企业杠杆增长的促进影响要小于无外资持股企业。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上述影响和影响差异会越小。外资持股主要是通过加强企业内部融资能力,而不是股权融资优势来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宽松的杠杆增长促进影响。伴随美国货币政策宽松而增加的融资供给没有被无外资持股企业同步用于资本性投资,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其他投资。沪港通政策可减小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中国企业杠杆波动。
关键词:
美国货币政策 杠杆增长 外资持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马亚明 常军 佟淼
本文融合我国取消利率管制初期的利率粘性特征、企业杠杆率差异和影子银行因素,建立DSGE模型研究了不同企业部门杠杆率差异水平下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不同存款利率水平下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传导效果上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当企业杠杆率差异维持在合理区间内,货币政策向主要经济变量传导是有效的,且随着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并处于一定区间内,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实现对经济微调上更具优势,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则更适于刺激总产出的快速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宏海
2015年12月16日,美联储发布《12月利率决议声明》,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紧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势必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制定提出挑战。加息预期充分,趋缓的渐进式加息可能性较大美国维持零利率政策7年之久,市场对于加息预期已经非常充分。从本次美联储加息前的经济形势看,一方面美国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刘东坡
本文从泰勒规则的视角出发,对美联储的加息逻辑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前仍然存在着加息的压力。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未来我国加息的预期将不断提高。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泰勒规则 加息逻辑 利率走势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王华明
本文旨在通过对美联储的构架、货币政策目标进行梳理,从而论证当前形势下,美联储不仅在制定货币政策方面具有独立性,而且其货币政策目标具有单一性,即稳定物价。因此,在通胀抬头和就业稳定的背景下,2017年美联储将进一步上调联邦目标利率区域以稳定物价水平。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唐建伟
企业杠杆率过高可能导致企业债务风险及金融系统的不稳定,而近年来中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已经上升到全球最高的国家之列,企业去杠杆迫在眉捷。在企业去杠杆的方法上,目前市场上的四种主要方法在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都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笔者认为杠杆率高企问题主要出在旧的经济增长模式上,因此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根本之策在于中国经济转型,在主动调降并淡化GDP增长目标的同时,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增长动能转换,消除企业杠杆率上升的宏观环境。同时通过金融和国企改革来建立去杠杆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消除杠杆率持续上升的土壤。
关键词:
企业杠杆率 去杠杆 经济转型 国企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李连发
在基于投资生产的债务偿还模型中,本文发现,当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短期内较弱、企业发行债务期限较短时,出现两难困境不可避免:要么发行大量短期限债务,以出现不良债务的代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么举债规模不足以达到资源配置效率,但不出现不良债务。当资源配置效率被融资不足所制约时,货币政策强化产出目标,减少债务偿还目标的权重,同时延长债务期限,有利于使得产出与资源最优配置的水平保持一致。
关键词:
企业杠杆率 债务期限 货币政策 产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莉亚 刘冲 陈垠帆 周峰 李明辉
近年来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持续攀升与结构性分化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僵尸企业杠杆率显著高于正常企业并居高不下,而正常企业中的非国有企业则出现显著的"降杠杆",且其杠杆率大幅下降的时段恰逢货币政策转向紧缩。本文尝试探讨僵尸企业是否干扰了货币政策传导,进而导致非金融企业降杠杆出现结构分化。研究发现: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银行资金成本,实现货币政策意图,当僵尸企业以优惠利率从银行获得贷款时,为弥补资金成本,银行会提高正常企业的贷款利率("信贷成本转嫁效应"),导致正常企业融资被挤出;货币政策紧缩时,僵尸企业在企业中的比重越高,对正常企业贷款利率的转嫁效应越强,正常企业的融资成本更高,从而杠杆率越低。基于企业微观数据,实证分析验证了前述理论机制。因此,在"结构性去杠杆"聚焦于所有制差异的同时,更应注重僵尸企业处置,改善信贷资源分配效率,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精准发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伟江 王虎邦 林晶
近年来,高杠杆风险的不断累积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阻力,如何借助货币政策来平衡"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构建TVP-SV-VAR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在平衡"稳增长"与"去杠杆"过程中所具有的时变特性、非线性效应及结构性差异,以期在科学地去杠杆进程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在不同部门间具有显著的时变特性和非线性效应,但其调控效力在逐步减弱;企业和居民部门对货币政策效应较为敏感,但政府部门并不敏感;企业杠杆率调整速度变慢且进入"惰性"区间,政府和居民杠杆率修正速度逐步加快。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立勋 孟德华
本文以2001-2022年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频域谱分析方法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波动关系和动态影响两个角度,对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的次波动周期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波动周期接近,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工业企业杠杆率存在着兼顾的可能。且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变动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均滞后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变动,说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变动对于宏观经济的波动具有一定先导性。(2)数量型货币政策与工业企业杠杆率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的动态过程,但数量型货币政策变动对工业企业杠杆率的影响要小于工业企业杠杆率变动对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影响,说明虽然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传导渠道依然存在,但作用却在减弱。(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不同行业类别、所有权性质、企业规模条件下,数量型货币政策与工业企业杠杆率的互动效应以及工业企业杠杆率的自强化效应存在差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杠杆率 动态影响 波动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谭小芬
随着金融市场逐步企稳,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显现,美联储正考虑逐步退出危机期间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动,将会通过溢出效应间接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的运行。决策当局需要对此作出前瞻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张杰平
近年来,为了防控金融风险,"降杠杆"的呼声此起彼伏。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当局一度陷入"稳增长"与"降杠杆"的两难境地,并总体上实施了"名松实紧"的货币政策。然而,随着货币增长率放缓,中国经济杠杆率却越降越高,堪称"杠杆率悖论"。本文试图利用修正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来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和杠杆率之间的关系,厘清中国杠杆率悖论背后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降低货币供应量会带来投资和消费增长的下滑,进而带来产出更大幅度下降,最后反而会提高经济杠杆率。具体地,在货币增速受到负向冲击下,货币供应量每下降0.08个百分点,将带动投资和产出分别下降0.38个和0.18个百分点,使得杠杆率...
关键词:
中国杠杆率 货币供应量 金融加速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 郭新明 高爱武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未来一段时间内去杠杆将会成为宏观调控的主旋律。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将去杠杆因素纳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框架,并构建DSGE模型模拟分析资产负债表衰退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四类有代表性的去杠杆方式如何作用于这种影响,最后利用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