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62)
2023(22149)
2022(18797)
2021(17442)
2020(15020)
2019(34599)
2018(34063)
2017(65198)
2016(35891)
2015(40596)
2014(40545)
2013(40566)
2012(37783)
2011(34115)
2010(34272)
2009(32326)
2008(32631)
2007(29377)
2006(26033)
2005(23842)
作者
(107443)
(89876)
(89396)
(85177)
(57482)
(43040)
(40420)
(34951)
(34200)
(32463)
(30794)
(30513)
(28896)
(28882)
(28307)
(27713)
(26773)
(26709)
(26137)
(25894)
(22415)
(22400)
(21938)
(20659)
(20179)
(20130)
(20093)
(20039)
(18242)
(17922)
学科
(150014)
经济(149805)
(115736)
管理(112009)
(99347)
企业(99347)
方法(66339)
数学(55008)
数学方法(54406)
(45807)
(44640)
中国(41040)
业经(38706)
(33168)
(32566)
农业(30362)
(29199)
财务(29116)
财务管理(29057)
地方(28145)
(27988)
贸易(27974)
企业财务(27566)
(27137)
理论(25303)
(25048)
技术(24120)
(24044)
银行(23960)
(23397)
机构
大学(526517)
学院(523108)
(214067)
经济(209553)
管理(200338)
研究(183177)
理学(171402)
理学院(169398)
管理学(166485)
管理学院(165534)
中国(140092)
(114465)
科学(113517)
(102396)
(95064)
(94665)
研究所(86041)
中心(82195)
(80654)
财经(80565)
业大(79807)
农业(74497)
(73163)
北京(73093)
(68385)
师范(67630)
(65949)
经济学(65225)
(63616)
财经大学(59527)
基金
项目(344428)
科学(269876)
基金(250313)
研究(248437)
(220318)
国家(218348)
科学基金(185446)
社会(156710)
社会科(148345)
社会科学(148302)
(133033)
基金项目(131600)
自然(121081)
自然科(118239)
自然科学(118196)
自然科学基金(116156)
教育(113745)
(112971)
资助(104107)
编号(99822)
成果(82797)
重点(77921)
(76632)
(73183)
(71551)
课题(69685)
创新(66626)
科研(66342)
教育部(65081)
国家社会(64803)
期刊
(243395)
经济(243395)
研究(159004)
中国(106640)
学报(88520)
(86800)
(81978)
科学(80271)
管理(76449)
大学(66322)
学学(62477)
农业(58801)
教育(55615)
(49304)
金融(49304)
技术(44554)
财经(40781)
业经(38582)
经济研究(38338)
(35046)
(32920)
问题(31894)
技术经济(26672)
(26418)
(26018)
图书(25190)
世界(24445)
科技(24215)
理论(24086)
现代(23724)
共检索到798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志龙  蔡希贤  梅龙·戈登  
中国企业劳动力雇用和收入结构及其特点实证研究──对武汉市200多家制造企业的调查分析田志龙,蔡希贤,梅龙·戈登西方国家的企业通常都是纯粹的生产经营实体,很少承担为企业职工提供社会服务的职责。企业的职工主要有三个部分: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职工从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田志龙  蔡希贤  梅农·戈登  
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和提高有赖于企业的一系列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这些战略决策包括扩大企业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营销、加强研究开发工作、增加对旧设备的改造和新技术的投资、提高企业机械化和专业化的程度等。对企业的战略决策与企业效益的相关性关系的研究在西方国家早有开展。在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就进行过美国企业市场营销决策对企业投资收益率的影响的实证研究(称为PINS研究),这种研究有利于了解企业的战略行为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特点和规律性,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战略决策。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基于大样本调查进行研究的工作还不多。本文从实证统计分析的角度研究了中国企业的战略决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伟军  陈贵华  
实证研究表明,据私营企业劳动者对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评价,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整体上是和谐的;职工是否参与企业重要决策、职工学历层次水平、职工收入水平、企业经营类型与劳动关系显著相关,但呈现出弱相关关系。企业决策权的分享是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激励因素,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基本因素,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关键因素,企业经营类型是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结构性因素。构筑和谐稳定的私营企业劳动关系,需要劳动者、企业、政府和民间组织协同努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程虹  谭琳  
在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背景下,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成为必然。在本文的调查样本中"僵尸企业"的比重达到10.08%。遵循内生增长学派企业家活动配置的理论逻辑,本文研究僵尸企业形成的内生因素。Probit回归结果表明,企业家非生产性活动的投入过高会对创新式的生产性活动产生"挤出效应",这是"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在原因。进一步OLS回归发现,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更偏向于通过参与非生产性活动来获取发展资源,尽管国有企业的僵尸占比高于非国有企业,但其非生产性支出没有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据此,本文认为:企业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应当将更多的能力与精力投入到生产性活动中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同时政府应退出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完善竞争型政策,缩小寻租空间,为市场主体创造有序、良好的退出机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程虹  谭琳  
在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背景下,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成为必然。在本文的调查样本中"僵尸企业"的比重达到10.08%。遵循内生增长学派企业家活动配置的理论逻辑,本文研究僵尸企业形成的内生因素。Probit回归结果表明,企业家非生产性活动的投入过高会对创新式的生产性活动产生"挤出效应",这是"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在原因。进一步OLS回归发现,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更偏向于通过参与非生产性活动来获取发展资源,尽管国有企业的僵尸占比高于非国有企业,但其非生产性支出没有显著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连发  叶青青  王昇唯  
本文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数据,研究了建立企业党组织对于企业管理效率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建立企业党组织对于企业管理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变换企业管理效率的不同评价指标、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等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企业党组织影响企业管理效率的三种可能路径是:提升员工稳定性、促进工资集体协商以及改善员工福利。企业党组织对于企业管理效率的影响效应,在未建立董事会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中更大,说明在企业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时,企业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优势。因而,企业党组织不仅承担团结群众等政治功能,而且对于企业管理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提供了实证支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慧  宋华明  俞安平  
服务型制造是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不断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先进制造模式。通过从产出和过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提出这种制造模式能够打破波特理论中两种优势类型不可兼得的常态,建立了服务型制造双重竞争优势模型;借助江苏省200家制造企业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工具对该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服务型制造模式的主要构成要素对企业绩效和顾客绩效分别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此模式能够通过创造差异化优势获取溢价效应,同时这种溢价效应并非以高成本运营为代价,反而出现多类运营成本的降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虹  李唐  
作为人力资本"非认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s)的重要因素,人格经济学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研究的新兴热点。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大五"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基于微观一手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开放性、严谨性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现阶段中国劳动力市场而言,以开放性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格特征较为稀缺,其对于工资收入的边际贡献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开放性人格特征为例,选取处理效应的识别策略,就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的因果效应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估计结果表明,开放性人格特征对于工资收入的促进效应均在至少5%显著性水平上满足因果推断的统计要求,而以员工冒险精神、风险偏好指数作为开放性人格特征的替代变量,也得到了相似的估计结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虹  李唐  
作为人力资本"非认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s)的重要因素,人格经济学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研究的新兴热点。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大五"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基于微观一手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开放性、严谨性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现阶段中国劳动力市场而言,以开放性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格特征较为稀缺,其对于工资收入的边际贡献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开放性人格特征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  桑百川  
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商业环境和企业绩效调查"数据,将企业劳动力按照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工作类型、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合同期进行分类,全面分析了国际外包对我国就业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外包有利于优化中国劳动市场结构,拉动了高技能劳动需求,增大了对管理者、工程师以及高教育水平劳动力的需求,但对服务人员、生产工人以及低技能劳动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程虹  胡德状  
与现有文献多从制度环境、企业家能力角度研究企业创新能力制约因素有所不同,从企业投资行为选择这一独特视角,就企业过度投资对自身创新能力的挤出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一手微观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在相关因素充分控制的前提下,企业在研发创新领域以外的过度投资对于企业专利产出与产品创新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表明企业投资行为扭曲对自身创新能力形成了较为突出的挤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过度投资显著降低了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与管理效率提升,这些因素是企业过度投资抑制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渠道。为此,建议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虹  陈文津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动力之一,已有研究基于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要素投入的分析,均未能全面解释部分企业研发创新效率不高的问题。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文从企业质量能力的微观视角出发,运用最新一手企业调查数据,就质量能力对研发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渠道进行了全面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作为研发创新的重要互补性能力,质量能力显著提升了企业研发创新效率,提高了企业以新产品销售和专利为代表的创新产出;第二,在质量能力中,质量需求满足能力对研发创新效率提升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质量能力主要通过引导企业将研发聚焦于客户需求满足,进而提高产出;第三,辅助回归结果表明,质量能力促进了企业家、管理层及非研发部门参与研发创新,促进了企业的外部研发合作,提高了企业决策中的数据使用,并提升了企业管理效率,上述效应是质量能力提升研发创新效率的潜在机制。据此,本文建议:政府应转变创新支持政策策略,在给予创新补贴等直接物质支持的同时,强调帮助企业提升配套质量能力;鼓励企业引进专业咨询服务,全面提升内生能力;引导企业树立市场化导向的创新观,将对顾客需求的满足作为研发创新的主要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欣  邓大松  
现有文献认为,社保投入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成本效应、激励效应两种不同的影响。由于大样本数据的缺乏,现阶段对于社会保险企业投入的讨论大多停留在其对企业生产的抑制效应。然而,本文运用随机分层抽样的"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影响机制进行了创新性地实证研究。基准回归表明,在充分剔除选择性偏误的前提下,社保投入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激励效应更强。随着人均社保投入每增加10%,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3.5%。进一步地,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创新精神与管理效率是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劳动生产率产生激励效应的重要渠道;其中,与人力资本、创新精神相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与大部分基于发达经济体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有所不同,本文发现: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而言,社保投入对企业生产要素投入的成本挤出效应并不明显,社会保险通过激励员工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率的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青  李唐  宁璐  
作为中国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家族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对于中国经济的创新转型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运用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1))数据,本文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两个维度出发,就中国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创新差异、不同代际家族企业的创新异质性等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实证研究。基准回归表明,在充分引入企业年龄、所有制特征、技术溢出、创新集聚、行业与地区特征和共同时间趋势的前提下,现阶段中国家族企业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低创新”特征,其不仅体现在研发支出、有效专利数量分别较非家族企业偏低72.22%和17.15%,而且在有效发明专利、生产方法创新和辅助性生产系统创新等领域,家族企业的创新表现也显著偏低。稳健性检验表明,在有效解决测度误差、因果倒置和遗漏变量等问题之后,家族企业的“低创新”特征仍稳健存在。进一步分析发现,家族企业的创新偏低主要集中于市场竞争较充分的地区和行业;与一代家族企业相比,二代家族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均相对偏高。内在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家能力、管理质量是引致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创新差异、不同代际家族企业存在创新异质性的重要原因。工具变量估计策略有力支持了家族企业“低创新”特征满足因果推断的统计要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魏下海  黄乾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劳动力短缺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企业技术劳动力短缺具有显著的正作用;技术劳动力工资水平高、能为员工提供培训的企业,其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相对较小。雇佣关系不稳定的企业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高。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增大;私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容易遭到技术劳动力短缺;与西部地区企业相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企业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高。技术劳动力短缺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