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6)
2023(13952)
2022(11487)
2021(10725)
2020(9120)
2019(20385)
2018(19997)
2017(37732)
2016(20271)
2015(22857)
2014(22145)
2013(21905)
2012(20257)
2011(18282)
2010(18551)
2009(17793)
2008(18142)
2007(16376)
2006(14605)
2005(13667)
作者
(56800)
(47766)
(47603)
(44896)
(30494)
(22375)
(21278)
(18246)
(18140)
(17097)
(16602)
(16084)
(15688)
(15373)
(15076)
(14346)
(14204)
(13812)
(13681)
(13471)
(12051)
(11573)
(11350)
(11017)
(10703)
(10687)
(10494)
(10449)
(9545)
(9401)
学科
(89195)
(89161)
经济(89050)
(82221)
企业(82221)
管理(79588)
方法(36300)
(31140)
业经(30578)
(27859)
数学(27585)
数学方法(27319)
中国(25880)
(23626)
(21936)
财务(21915)
财务管理(21886)
技术(21043)
企业财务(20739)
农业(19357)
(17483)
贸易(17468)
(17400)
(17068)
(17056)
(16925)
(16124)
理论(15950)
(15541)
银行(15518)
机构
学院(296267)
大学(294668)
(133311)
经济(131102)
管理(118041)
研究(100704)
理学(100672)
理学院(99626)
管理学(98420)
管理学院(97837)
中国(82234)
(65011)
(62356)
科学(56233)
财经(50463)
(49965)
(46574)
(45942)
(45648)
中心(44714)
研究所(44629)
经济学(41326)
北京(39753)
业大(38785)
财经大学(37255)
经济学院(37079)
农业(36305)
(36203)
(35212)
(34739)
基金
项目(188362)
科学(152150)
研究(141438)
基金(140756)
(121542)
国家(120502)
科学基金(105045)
社会(94413)
社会科(89631)
社会科学(89612)
基金项目(73701)
(71516)
自然(65316)
自然科(63890)
自然科学(63871)
教育(63599)
自然科学基金(62882)
(59742)
资助(56372)
编号(54402)
(45276)
成果(44692)
(43538)
重点(42532)
创新(41442)
(41133)
(40589)
(40572)
国家社会(40353)
课题(38086)
期刊
(154625)
经济(154625)
研究(94148)
中国(63718)
(54633)
管理(51597)
(44387)
科学(41654)
学报(39543)
大学(31745)
(31105)
金融(31105)
农业(30146)
学学(30002)
教育(28187)
技术(26744)
财经(26650)
业经(25009)
经济研究(24957)
(23129)
问题(19829)
(19084)
(17840)
技术经济(17497)
世界(17056)
国际(15888)
现代(14823)
科技(14399)
财会(14188)
会计(13700)
共检索到463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振华  
中国的企业制度创新面临着如下难点。①国有资产管理的利益分配;②企业债务的困扰;③企业的历史包袱。④政治组织的收益递减。⑤法制基础薄弱。因此,中国现阶段企业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实行两大分离;联动三大机制;配套四大建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梅瑞  
论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难点与对策郝梅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即从放权让利的阶段进入了制度创新的阶段。这一历史性转折,既是良好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它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试图分析一下主要的困难,并提出若干对策,以促进我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钟朋荣  
我们先引进了苏联的“西药”——全民所有制,接着又引进了美国的“西药”——全国性股票市场及上市公司制度。在引进“西药”的同时,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药”?中国企业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苏东斌  
当代中国企业制度的战略选择深圳大学苏东斌当代中国企业新制度的形成,要面对三个"两难选择":第一,要追求社会的稳定,就要力图保持与紧固现有的利益与权力格局,但这样做势必又会弱化改革进而扼制其发展,最终还是会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而要深化改革、加速发展,就...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姚乐  
研发成本与客户满意度之间如何平衡?选择自主研发还是模仿改进?如何解决创新时效与风险回避的矛盾?……在企业自主创新方面,有很多这样的问题令人倍感迷茫和困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秀芬  
企业制度创新,是指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创新。近代中国企业一方面不断对企业组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组;另一方面推行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组织制度方面的创新带给企业新的发展契机。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也适应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但企业制度的创新也有其局限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姜作培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把握和认清企业制度创新的特殊性──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条件、创新方法和创新意识形态等诸方面的特殊性,才能走出具有中国企业自身特色的改革之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震宁  赵红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需要利用开放式创新模式突破组织边界来获取更丰富的外部知识来重塑自身的技术创造力以应对现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也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关键。考虑到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所面对的特殊制度环境、企业之间合作竞争的网络关系,本研究以1407家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2015~2017年间的创新调查),讨论开放式创新(广度和深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竞合"关系和制度环境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开放式创新的广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开放式创新的深度与创新绩效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第三,合作关系有利于企业广泛利用外部知识资源,但要防范开放式深度的过度加深,形成路径依赖,有损于创新绩效;第四,竞争关系有损于企业有效广泛利用的外部知识来源,但有助于警醒企业不要过度加深与外部知识网络的合作;第五,竞争关系扭曲了合作关系对开放式创新深度与创新绩效间的影响;第六,正式制度激励企业扩大利用开放式创新的广度,但限制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的深度;第七,非正式制度激励企业加深开放式创新深度,但是对开放式创新广度没有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适度使用开放式创新模式,正确合理地处理企业间的"竞合"网络关系以及利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石泉  
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转变企业经营机制问题,到现在已确五年时间。党的“十四大”报告又把这一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然而这几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工作却是困难重重,相当部分的国有企业的机制并没有转变过来。目标与现实如此之大的差距,使我们不能不对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工作进行反思,继续探索企业机制转换的途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唐丰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来已经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中确定下来, 但不知缘何因由,近来又出来多种怀疑之声。是认为难度太大,不敢逾越吗?还是回避矛盾,抱残守缺?当然,也许我们的猜想都属臆断,但有一点恐怕多数人都是认同的:国有企业只能在改革中求生存和发展,走回头路无疑于饮鸠止渴。所以,我们在本期全力推出了唐丰义撰写的《企业制度创新:八大难题及其症结》,精雕细刻、洒脱有致地分析了中国企业制度创新中的全新问题,其理论构思、问题阐述,都充溢着作者对企业改革的焦虑、焦心和“苦口良药”。应该说,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好文章之一,不能不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经过几年的试点工作,国务院于1997年7月正式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确立了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这种养老保险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薇薇  
将世界制造大国做"强",中国企业应选择模仿创新模式为宜。模仿创新的实现必须以技术转移为基础,在技术模仿的过程中实现技术积累,最终实现再创造。然而,现实技术转移过程中,面对专利制度障碍与专利商用化困境,企业虽采取各种方式参与技术转移,但成效并不显著,且存在各种知识产权风险,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笔者通过对制造业发达的典型国家中企业专利权属制度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其发展均有赖于良好的专利权属制度;提出在不同技术转移模式下,完善我国企业专利权属制度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