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7)
- 2023(11727)
- 2022(9457)
- 2021(8687)
- 2020(7322)
- 2019(16366)
- 2018(15915)
- 2017(30147)
- 2016(15801)
- 2015(17652)
- 2014(16707)
- 2013(16687)
- 2012(15195)
- 2011(13597)
- 2010(13613)
- 2009(12942)
- 2008(13034)
- 2007(11740)
- 2006(10203)
- 2005(9543)
- 学科
- 业(81115)
- 济(76791)
- 经济(76707)
- 企(75497)
- 企业(75497)
- 管理(64949)
- 方法(32923)
- 业经(28204)
- 财(25494)
- 数学(24958)
- 数学方法(24858)
- 农(24060)
- 中国(23285)
- 技术(19954)
- 务(19134)
- 财务(19130)
- 财务管理(19119)
- 企业财务(18115)
- 农业(17578)
- 制(15936)
- 贸(15364)
- 贸易(15351)
- 策(15126)
- 易(15036)
- 划(14713)
- 技术管理(13785)
- 和(13412)
- 理论(12897)
- 体(12734)
- 企业经济(12247)
- 机构
- 学院(230128)
- 大学(225071)
- 济(112856)
- 经济(111398)
- 管理(96865)
- 理学(83436)
- 理学院(82735)
- 管理学(82062)
- 管理学院(81610)
- 研究(74201)
- 中国(61768)
- 财(50917)
- 京(46309)
- 财经(40751)
- 科学(38592)
- 经(37396)
- 经济学(35787)
- 所(35262)
- 江(33483)
- 中心(32907)
- 农(32581)
- 经济学院(32399)
- 研究所(31559)
- 财经大学(30253)
- 北京(29406)
- 商学(29283)
- 商学院(29018)
- 业大(27760)
- 经济管理(26919)
- 院(26474)
- 基金
- 项目(147939)
- 科学(121833)
- 研究(112940)
- 基金(112604)
- 家(96040)
- 国家(95197)
- 科学基金(85108)
- 社会(78571)
- 社会科(74870)
- 社会科学(74856)
- 基金项目(58837)
- 省(56081)
- 自然(51623)
- 自然科(50616)
- 自然科学(50606)
- 教育(49963)
- 自然科学基金(49883)
- 划(45664)
- 资助(44668)
- 编号(42443)
- 创(38127)
- 业(35589)
- 部(34562)
- 创新(34503)
- 国家社会(34271)
- 重点(32675)
- 成果(32577)
- 发(32555)
- 制(31258)
- 教育部(30836)
- 期刊
- 济(124856)
- 经济(124856)
- 研究(72303)
- 中国(46129)
- 管理(43688)
- 财(42634)
- 农(31007)
- 科学(29349)
- 学报(25128)
- 融(22571)
- 金融(22571)
- 技术(22003)
- 农业(21740)
- 财经(21636)
- 经济研究(21475)
- 大学(21106)
- 业经(21084)
- 学学(20045)
- 经(18987)
- 教育(18765)
- 问题(16095)
- 技术经济(15555)
- 业(15473)
- 贸(15107)
- 世界(14646)
- 国际(13055)
- 现代(12102)
- 商业(11578)
- 科技(11411)
- 财会(11047)
共检索到350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 郑江淮
企业创新的创造性破坏效应对就业动态的影响一直是实证分析的主题。本文在拓展了HJMP模型基础上,利用全国创新企业调查数据并测度多种企业创新方式,实证考察了中国企业不同创新方式对就业的影响,并探究了产生就业效应的内在机制问题。研究发现:中国企业产品创新对就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不同方式的企业过程创新对就业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而言,在技术效率增进阶段,企业过程创新有显著的就业破坏效应;而在技术创新阶段,企业过程创新对就业具有显著的就业创造效应,但破坏效应明显强于创造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创新通过生产率调整和市场需求规模变化渠道对劳动就业产生影响。上述发现为理性认识企业创新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提供有益启示,对我国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就业的战略发展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蒋冠宏
本文利用2004-2015年BVD统计的并购数据研究了外商企业并购对我国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在公告日各窗口外商并购对我国被并购企业股票异常收益率的影响。通过事件分析,发现总体来看我国被并购企业获得了显著为正的异常收益率,但所有制、并购规模、支付方式、外资来源国和行业等差异会造成不同影响。相对而言,我国国有企业、现金支付方式、欧美发达国家企业、高新技术和制造业等并购为我国企业创造了更高市场价值。然而,金融行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并购为我国被并购企业创造的市场价值较低。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此外研究还发现,并购双方行业相关性越大,为我国企业创造的市场价值越大;并购规模越大,创造的市场价值也越大;被并购前我国企业的市值越高,并购后创造的市场价值越低;被并购前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或经营效率越高,并购后我国企业获得市场价值越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韩剑 严兵
企业研发(R&D)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如果内源融资投入不足或者外源融资渠道不畅,企业的创造性破坏活动就会受到限制。本文以2005-2007年38万多家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内外部融资约束对我国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融资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R&D活动更多的依赖外部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融资对企业R&D活动的正向影响对中小规模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高技术企业更为明显。我国目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银行市场结构由国有大银行垄断,银行贷款重实物资产、轻无形资产,导致企业研发创新活动面临较大的资金瓶颈。因此,深化国内金融改革,降低金融机构准入门槛,拓宽...
关键词:
创造性破坏 内部融资 外部融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鄢萍 殷戈 袁锡林 余淼杰
创新对TFP的贡献可以通过新进入企业和在位企业的创造性破坏、开发全新产品和在位企业对其已有产品质量的提高实现,但现有文献缺乏对这三种创新渠道相对重要性的度量。本文利用模拟矩估计方法校准结构模型的参数,通过企业雇佣人数的变动来间接核算不同创新活动对TFP的贡献。我们发现六成以上的TFP增长来自在位企业对其已有产品的自我创新。但是,新进入企业对TFP增长的贡献从1998—2001年的17.76%提高到2002—2007年的32.98%,表明新进入企业在创新活动中愈发重要。并且,出口企业通过开发全新产品对TFP增长的贡献远远大于非出口企业;相对于出口企业,非出口企业通过创造性破坏对TFP增长的贡献更大。
关键词:
产品质量 出口企业 创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洪敏 杨春丽 郑策 陈力勇 赵晶媛
今天,很多企业都意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大家纷纷伸出手去叩动技术创新之门。确实,我们的经济要发展,但靠什么发展?不能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捡残羹剩饭,更不能让我们的家园成为别人干粗活儿的操作间。要真正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要真正参与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蛋糕”,我们必须掌握技术,并以此向经济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最终加入科技创新国家之列。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技术创新的路该怎么走呢?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实践的证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袁璐璐 罗楚亮
减税降费是帮助企业减负纾困、稳岗促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本文采用2007~2011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考察了养老保险费率改变对企业“创造-破坏”就业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险费率通过“降低就业创造”和“加剧就业破坏”两个途径显著降低了企业就业净增长,该效应在低生产率、高劳动密集度以及城市社保征缴力度更强的企业中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面对养老保险费率增加,企业会减少总产出、购入更多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并将服务活动外包,进而减少劳动力使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养老保险费率改变主要影响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就业调整,并存在非对称性,费率增加会加剧小微企业就业破坏,费率下降会促进大型、中型和小微企业就业创造。此外,养老保险费率改变同时影响企业就业集约边际调整和扩展边际调整,并与生产率密切相关,低生产率企业面对费率增加不仅集约边际上就业创造更少、就业破坏更多,而且扩展边际上退出市场概率更高、进入市场概率更低。最后,养老保险费率增加主要促进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就业调整,劳动力更多跨行业跨企业流动,劳动力净流出行业也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龚一萍
本文从"创造性破坏"的视阈,对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进行探析,通过对企业动态能力与"创造性破坏"之间关联的分析,指出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发展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强调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必须以破为首,破除企业核心刚性与组织惰性等四大障碍;创造为本,重在创新。并从构建企业动态能力的视角,探讨企业"创造性破坏"的目标指向、路径与方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俊 宫晓云 王婉婉
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如何协调好技术创新与就业的关系,以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我国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对就业增长总体上具有替代效应,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会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发明专利等颠覆性创新呈现出比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创新更大的替代效应;对于经济上行时期、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教育水平较低的员工而言,技术创新的替代效应更强。因此,应着重关注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下的转型问题,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尽可能减少技术创新对就业带来的负面作用,而适应新技术下的企业用工需求、提升员工的受教育水平是避免技术创新阻碍就业增长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继勇
按照约翰·邓宁的观点,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产生了对外投资的驱动力。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有些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4000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军
破坏性创新是创造新市场的有效工具。本文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剖析了破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差异。破坏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突破性产品创新都是企业可以采用的破坏性创新途径,但它们最终创造的市场特征不同,关联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创新途径 反应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郁培丽 石俊国 窦姗姗
从消费者角度,将Lancaster产品特征模型引入到破坏性创新企业市场进入的研究中,对破坏性创新企业的市场进入进行分析,基于消费者的偏好特点,分析最优消费行为,并据此研究破坏性创新企业能否成功进入的问题,然后从产品设计、定价策略、广告策略三方面对破坏性创新产品可能颠覆市场的企业策略行为进行分析,对直接从企业角度探讨破坏性创新的现有理论进行补充,加深对破坏性创新作用机理的认识。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志渔 孙婧
破坏性创新的"差异化"及"低成本"的特点能够开辟出新的发展机遇,深入透视客户需求。本研究基于深刻的理论分析,结合企业实践,构建起新兴企业破坏性创新模式的过程机制。破坏性创新是新兴企业实现颠覆性成长的可行路径,对破坏性创新路径和机理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同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新兴企业 企业成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春培 潘亚丽 赵冠希 余传鹏
组织心理惯性被认为对企业破坏性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得到充分阐释。基于组织心理和权变视角,利用316份中国制造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组织心理惯性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组织心理惯性负向影响企业自我替代能力和破坏性创新;自我替代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破坏性创新,并在组织心理惯性和企业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荡性负向调节组织心理惯性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京滨
本文通过对永利化学股份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融资结构的分析,探讨了企业在外部资金约束下的金融创新模式。第一,在永利创立的初期阶段,股份筹资举步维艰,资金主要来自久大精盐和金城银行;久大精盐发挥了供应链金融模式中核心企业的作用,承担了信用风险;第二,处于企业发展阶段的永利制碱,虽然资金还依赖于久大精盐和金城银行,但久大精盐以"债转股"的形式化解了对永利制碱的债权,扩大了企业的资本金规模;第三,在永利化学阶段,企业发展方向不得不与国防工业挂钩,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由6家银行组成的贷款银团并承购其公司债,开始其特殊的历史使命。因此,可以说永利是由其兄弟企业创造出来的,是"企业创造企业"的典范。
关键词:
永利化学 外部资金约束 企业创造企业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凯 王丹 高佳琪
创新作为企业最基本的活动,已经成为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热点问题。蕴含创造性破坏思想的产业创新带来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本文对产业创新模型为的研发投入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三种可能的均衡结果,分别为静态均衡,两期循环和非增长陷阱,产业稳定增长要避免非增长陷阱的情况。在对静态均衡进行了福利分析之后,发现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决策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高于或低于社会最优水平,潜在的可能就是经济高速增长与高消费者福利不能同时满足。
关键词:
产业创新 均衡 创造性破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