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36)
- 2023(18563)
- 2022(15676)
- 2021(14690)
- 2020(12476)
- 2019(28417)
- 2018(27908)
- 2017(53451)
- 2016(29046)
- 2015(32680)
- 2014(32087)
- 2013(31803)
- 2012(29148)
- 2011(26326)
- 2010(26337)
- 2009(24711)
- 2008(24569)
- 2007(21816)
- 2006(19362)
- 2005(17624)
- 学科
- 济(120601)
- 经济(120432)
- 业(104928)
- 管理(98726)
- 企(92967)
- 企业(92967)
- 方法(52732)
- 数学(42554)
- 数学方法(42133)
- 财(37208)
- 农(36613)
- 业经(35355)
- 中国(33890)
- 制(27678)
- 务(25439)
- 财务(25369)
- 财务管理(25334)
- 农业(25250)
- 企业财务(24025)
- 技术(23617)
- 贸(22398)
- 贸易(22381)
- 学(21867)
- 易(21805)
- 理论(21800)
- 和(21154)
- 地方(20903)
- 划(20073)
- 体(20026)
- 银(19458)
- 机构
- 大学(414972)
- 学院(414936)
- 济(174113)
- 经济(170697)
- 管理(166881)
- 理学(143491)
- 理学院(141966)
- 管理学(139915)
- 管理学院(139144)
- 研究(138752)
- 中国(108092)
- 京(89063)
- 科学(82465)
- 财(82002)
- 所(69024)
- 农(67338)
- 财经(64715)
- 研究所(62293)
- 中心(62043)
- 江(61611)
- 业大(59947)
- 经(58964)
- 北京(56576)
- 农业(52677)
- 经济学(52504)
- 范(51750)
- 师范(51306)
- 院(49919)
- 州(48846)
- 财经大学(47912)
- 基金
- 项目(274770)
- 科学(218385)
- 研究(204384)
- 基金(201346)
- 家(174464)
- 国家(172962)
- 科学基金(149874)
- 社会(131196)
- 社会科(124437)
- 社会科学(124405)
- 基金项目(106448)
- 省(105931)
- 自然(95625)
- 自然科(93412)
- 自然科学(93390)
- 教育(92775)
- 自然科学基金(91805)
- 划(88463)
- 编号(82255)
- 资助(82112)
- 成果(67029)
- 部(61510)
- 重点(60976)
- 创(60513)
- 发(58351)
- 课题(56382)
- 创新(55883)
- 国家社会(54530)
- 制(53651)
- 教育部(53270)
- 期刊
- 济(196095)
- 经济(196095)
- 研究(126914)
- 中国(84008)
- 管理(66503)
- 财(65954)
- 农(62678)
- 学报(61410)
- 科学(58869)
- 大学(47717)
- 教育(44876)
- 学学(44826)
- 农业(43260)
- 融(37905)
- 金融(37905)
- 技术(36890)
- 财经(32771)
- 业经(32221)
- 经济研究(31055)
- 经(28194)
- 问题(25262)
- 业(25125)
- 技术经济(22189)
- 科技(20316)
- 贸(20306)
- 现代(19829)
- 世界(19377)
- 理论(19204)
- 图书(19128)
- 版(18728)
共检索到625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启萌
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是创新动力。创新动力构成要素的构建将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和企业技术创新指标体系的建构奠定基础,并继而影响本行业的企业创新影响因子的发现和实证分析。本文确定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构成要素。动力机制的要素都不是孤立的,本文将其分为内源动力要素、运行动力要素和环境动力要素3个层次。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动力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艳 马悦 李楠博
随着创新活动的日益复杂,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企业才能承担创新主体这一职责。企业家对超额利润的追求、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以及完善的市场机制给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提供了足够的动力。但由于中国处于转轨时期,创新主体发生了错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主要内容有:加快要素市场的改革、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各地区通过建立专项资金推动企业完善研发组织机构。
关键词:
企业 创新主体 动力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鲍新中 屈乔 尹夏楠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企业的持续创新是其发展壮大及永续经营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企业层面的创新持续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其相关研究成果也成为创新理论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企业层面的持续创新内涵与度量、企业持续创新的表现、推动企业持续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以及外生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外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庆行 赵文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许多民营企业由于创新能力低下、发展动力不足,造成"短命"现象。文章将分析民营企业创新的内部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创新 动力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鹤丹
在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成长的过程中,融资贷款困难、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方式落后、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其发展,因此文章提出基于孵化器与风险投资互联的中小企业创新成长的系统模型,分析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基于孵化器与风险投资互联的大连中小企业创新成长系统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孵化器 风险投资 动力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冯德连
文章从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动力机制入手,剖析了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混合作用力、拉力和推力,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政策设计。所设计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中小企业集群规划、培育区域产业品牌、培育区域创新文化、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完善区域市场体系、培育集群内部组织,以及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等。
关键词:
创新 中小企业集群 动力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冰
本文对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定义及特点、自主创新的主体及其行为目标、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运作机理等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动力机制 运作机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钱小东 张海涛
基于47家企业共215名企业中高层干部的问卷调查数据,从资源配置视角考察了组织结构正式化维度、分权化维度、知识共享和组织创新气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分权化对知识共享有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在分权化和组织创新气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与分权化的交互作用对知识共享产生正向影响,即当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较强时,分权化对知识共享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当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较弱时,分权化对知识共享并无显著影响。研究初步成果可成功运用于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造工作。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 陈晓华 吴应宇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沉没成本的企业动态多期创新决策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和Probit模型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创新决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与启示:国有企业的创新决策具有"被动选择"特征,而非国有企业的创新决策具有"主动选择"特征,且要素密集度异质性企业的创新决策机制并不完全相同;我国多数企业的创新决策存在明显的"创新选择惰性"特征,这一特征是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症结所在;沉没成本、本土企业出口扩大、劳动者平均技能提升和企业投入产出效率改进均对企业的创新决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钱小东 张海涛
基于47家企业共215名企业中高层干部的问卷调查数据,从资源配置视角考察了组织结构正式化维度、分权化维度、知识共享和组织创新气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分权化对知识共享有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在分权化和组织创新气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与分权化的交互作用对知识共享产生正向影响,即当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较强时,分权化对知识共享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当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较弱时,分权化对知识共享并无显著影响。研究初步成果可成功运用于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造工作。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海婷
创新双元性是后追赶阶段后发企业实现前沿转型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对创新双元构建机制仍不明确。通过海天两种新产品开发的案例研究发现,后追赶阶段该行业同时存在多代技术范式,后发企业可以通过不同事业部分别进行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并通过创建共用互补资产联结分离的事业部达到协同增效,最终实现创新双元。这一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后追赶阶段中国企业的转型研究,又拓展了双元性构建机制的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帆
企业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创新的激励受着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的创新驱动力源于企业增加利润和降低成本的激励,外在的创新激励主要源于政府补贴、创新模式、市场结构、溢出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会交叉影响着创新激励。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利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企业创新激励的影响以及它们的交叉影响关系,论证了技术创新激励的传导机制,揭示了影响技术创新的机理。分析了不同创新模式下各个激励因素的影响强度,比较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创新模式激励的差异,得出了在各种情形下的相关结论,对所得的结论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帆
企业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创新的激励受着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的创新驱动力源于企业增加利润和降低成本的激励,外在的创新激励主要源于政府补贴、创新模式、市场结构、溢出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会交叉影响着创新激励。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利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企业创新激励的影响以及它们的交叉影响关系,论证了技术创新激励的传导机制,揭示了影响技术创新的机理。分析了不同创新模式下各个激励因素的影响强度,比较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创新模式激励的差异,得出了在各种情形下的相关结论,对所得的结论进行了理论解释,并据此得提出了有关创新激励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潮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的概念最先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其概念: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结合。其内容包括:1.制造新产品;2.采用新工艺;3.开辟新市场;4.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5.建立新的管理、组织形式。熊氏创新理论主要着眼于创新的经济效果。如果把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新工艺代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