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7)
- 2023(14317)
- 2022(11632)
- 2021(10713)
- 2020(8854)
- 2019(19920)
- 2018(19349)
- 2017(36489)
- 2016(19394)
- 2015(21588)
- 2014(20872)
- 2013(20739)
- 2012(19110)
- 2011(16817)
- 2010(17069)
- 2009(16289)
- 2008(16224)
- 2007(14526)
- 2006(12885)
- 2005(12044)
- 学科
- 济(89436)
- 经济(89325)
- 业(87638)
- 企(80071)
- 企业(80071)
- 管理(74926)
- 方法(36690)
- 业经(30152)
- 财(29898)
- 数学(28256)
- 数学方法(28052)
- 农(27940)
- 中国(26889)
- 务(21417)
- 财务(21401)
- 财务管理(21378)
- 技术(20909)
- 企业财务(20258)
- 农业(20073)
- 制(19629)
- 贸(17349)
- 贸易(17327)
- 易(16941)
- 策(16514)
- 划(16241)
- 理论(15477)
- 地方(15408)
- 和(15254)
- 体(14754)
- 银(14512)
- 机构
- 学院(275355)
- 大学(271881)
- 济(129324)
- 经济(127342)
- 管理(112995)
- 理学(96312)
- 理学院(95460)
- 管理学(94568)
- 管理学院(94033)
- 研究(90460)
- 中国(75361)
- 财(61448)
- 京(56551)
- 财经(48133)
- 科学(47517)
- 经(43900)
- 所(43041)
- 江(42423)
- 中心(41685)
- 经济学(40399)
- 农(39606)
- 研究所(38123)
- 经济学院(36466)
- 北京(35979)
- 财经大学(35542)
- 业大(33509)
- 州(33242)
- 商学(33106)
- 商学院(32809)
- 院(32540)
- 基金
- 项目(174640)
- 科学(142493)
- 研究(134779)
- 基金(130831)
- 家(111392)
- 国家(110390)
- 科学基金(97941)
- 社会(91823)
- 社会科(87362)
- 社会科学(87346)
- 基金项目(67948)
- 省(66731)
- 教育(60702)
- 自然(58948)
- 自然科(57729)
- 自然科学(57718)
- 自然科学基金(56851)
- 划(54657)
- 编号(52280)
- 资助(51863)
- 创(42724)
- 成果(42193)
- 部(40432)
- 国家社会(39591)
- 重点(38946)
- 创新(38933)
- 发(38642)
- 业(38372)
- 制(36466)
- 教育部(35955)
- 期刊
- 济(147032)
- 经济(147032)
- 研究(89962)
- 中国(58696)
- 财(51664)
- 管理(49712)
- 农(37526)
- 科学(34758)
- 学报(31673)
- 融(29304)
- 金融(29304)
- 教育(28804)
- 大学(26193)
- 技术(26095)
- 农业(25694)
- 财经(25086)
- 经济研究(24693)
- 业经(24477)
- 学学(24396)
- 经(21955)
- 问题(19006)
- 技术经济(17323)
- 业(17225)
- 贸(17176)
- 世界(16021)
- 国际(14780)
- 现代(13943)
- 财会(13841)
- 会计(13258)
- 商业(13181)
共检索到432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邱楚芝 赵锦瑜
数量增长目标考核是中国创新政策的重要特色。由于政策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信息问题和机会主义,数量增长目标考核会引发微观创新主体的适用性策略行为。文章通过手工搜集和匹配上市公司专利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尝试从专利数量增长目标考核视角,考察中国2010年实施的《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年)》这一重大创新战略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发现该战略对企业专利数量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专利质量提升具有抑制效应,表明专利数量增长的目标考核会导致企业“重数量、轻质量”的专利申请行为。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民营企业以及创新能力偏低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重数量、轻质量”的专利申请行为。进一步,该战略主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信贷扶持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专利申请行为。这些结论为引导中国企业高质量创新行为的政策目标设计、政策工具选择及分类精准施策提供了有益启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晨妍 陈敏
借鉴C-D型生产函数,采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指标衡量技术创新水平,构建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四个变量的双对数模型,利用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维度研究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都促进了中国创新投入数量的增加和创新产出质量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投入的数量和创新产出的质量产生较为明显的积极影响;进口贸易对中国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西部地区创新产出的质量起到明显的负向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欢浪 师艳敏 章韬
本文借鉴Aghion等(2018)的方法,测度中国企业基于目的国—产品层面的出口需求指标,实证检验国际市场出口需求冲击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创新行为。研究发现:(1)国际市场出口需求上升总体上促进了中国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但创新质量的增长要低于创新数量的增长。(2)国际市场出口需求上升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但是,国际市场出口需求增加也使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该竞争效应会使国际市场出口需求扩张的创新效应随着企业生产率的增长呈倒“U”型。
关键词:
出口需求扩张 创新 规模效应 竞争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奕欢 林雁 谭洪涛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政策背景和公共品可视性等理论,选取2004~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研究发现:较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目标会抑制当地企业的绿色创新。当官员面临的晋升压力较大时,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当官员面临的环保压力较大时,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作用将被削弱。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度越差,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效应越强;而地方政府若根据上一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情况适当调整当年经济增长目标,则经济增长目标对绿色创新的抑制作用会得到有效缓解。机制分析表明,经济增长目标通过降低环境规制强度、增加实物投资而挤出当地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环保责任方面的研究,也有助于为优化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官员考核机制提供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敏元 方红生
近年来,全球减税浪潮、新冠疫情冲击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加剧了国际税收竞争,中国经济增速趋缓。除了继续深入推进减税降费工作,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以财政政策为主要手段,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本文以最大税种增值税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企业增值税税负周期性是否体现了逆周期调节。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并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实证发现了中国企业增值税税负在经济繁荣期和经济衰退期呈现顺周期性,国有企业增值税税负在经济衰退期无周期性,而非国有企业增值税税负在经济衰退期呈现顺周期性。通过渠道检验,本文发现地方政府增长目标通过扩大生产性政府支出增强了非国有企业增值税税负在经济衰退期呈现的顺周期性。本文不仅为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提供了重点方向,还为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闫昊生 孙久文 蒋治
目标考核是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关键环节,会显著影响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这一典型的地区性政策为切入点,借助三重差分方法,利用中国工业企业专利申请与授予的微观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在面临考核压力时,政策实施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国有企业专利申请量的提升作用显著强于非国有企业,这种差异更多体现在受到目标考核的发明专利上,而且当政府面临更强的考核压力时差异更加明显。此外,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资源倾斜效应"和国有企业自身的"策略性创新"是两个主要机制。本文为政府目标考核对企业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吴非 曹铭 任晓怡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微观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主要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GDP增长率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形成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格局;在此情形下,过高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实现目标的硬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可能过多干预地区经济以确保目标实现,而这种干预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以2007—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越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过高,会促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张、产业结构偏向工业化和技术市场发展相对迟缓,并驱使企业加大实物资本投资力度、提升杠杆率和降低财务稳定性,这些都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会引发"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变化: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加码"行为(超越国家目标和区域目标)和"五年规划"考核临近带来的考核压力加大,都会强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关系;在地方政府竞争体系中,"为增长而竞争"的相对弱化和"为创新而竞争"的相对强化可以有效改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结构性错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结构性调减,并有效弱化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创新"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竞争体系结构;各级政府用重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审慎制定短期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适配度,疏通阻碍企业创新活动的堵点。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婷婷 王虹 干胜道
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与引导效应是学术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两个视角研究税收优惠与创新质量提升的关系。研究发现:税收优惠能从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两个方面促进企业创新质量提升;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对创新质量数量与结构的平衡促进作用在非高新技术企业中显著,高新技术企业未能借助税收优惠实现创新质量的结构优化;创新投入在税收优惠与创新质量结构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且市场化进程对这种作用机制产生调节效应。市场化进程低的非高新技术企业自身技术实力和外部资源条件均处于劣势,更依赖税收优惠政策;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提高,资源配置得以改善,创新过程中的市场失灵降低,企业对外部政策支持的依赖减弱。因此,有必要通过多元化的税收优惠策略和差异化的税制设计引导企业从数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实现创新质量的全面提升。企业自身也需更新创新意识,注重事关长远发展的创新数量与创新结构之间的平衡,提升创新失败容忍度,预留机动财力,实现创新质量的结构升级。
关键词:
税收优惠 创新质量 数量增长 结构优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贤杰 陶锋
基于中国地级市以及所隶属省份的2008-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和企业发明专利质量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市与省间加码)对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发明专利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面临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大的企业,市与省间加码促进企业发明专利质量的作用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在于,市与省间加码通过促使政府加大对企业的补助来提升企业发明专利质量。据此,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廖桂铭 顾乃华 胡哲力
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下,如何通过经济增长目标系统管理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地区创新活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结合全国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和城市创新指数,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目标调整对地区创新的影响取决于地方政府目标承诺情况。在高目标承诺下,经济增长目标调整有利于提升地区创新水平;而低目标承诺将使得目标调整对地区创新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基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三元框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目标非理性上调、在地区内相对排位较高且地方政府追逐“层层加码”时,低目标承诺下的目标调整对地区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同时高目标承诺下经济增长目标调整的创新效应受到相对挤出。因此,地方政府不仅需要根据“稳增长”目标进行经济增长目标适调微调,更应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符合地方经济资源禀赋,消除经济发展短期导向,稳定辖区内企业创新预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展祥 龚广祥 麦愈强
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可能影响地方政府资源配置偏好,进而影响技术创新。利用中国地级市经济增长目标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层层加码"行为本身、"层层加码"逐级放大后的经济增长目标以及使用带有硬约束特征的经济增长目标制定方式都会显著抑制技术创新,而使用带有软约束特征的经济增长目标制定方式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会导致地方政府出现"重生产、轻创新"的自利性投资偏好和"为增长而干预"的土地出让策略,导致资源错配从而抑制技术创新。进一步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区域、城市级别、经济增长目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异质性。
关键词:
经济增长目标 技术创新 资源错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震
将创新分为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高技术产业为例研究两者与企业规模的关系,进一步深化熊彼特的企业规模与创新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数量影响企业规模,创新质量影响企业的成长阶段。创新数量具有企业规模门槛效应,对企业效益贡献显著;创新质量没有企业规模门槛效应,与企业效益无关。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不高、创新质量有待提高所致。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贤彬 郑希恬
文章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研究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对企业层面的过度负债率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两期模型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压力通过扩大国企债务规模和降低债务成本提高国企过度负债率,而并未造成非国企过度负债。实证上,文章以2010—2019年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显著而稳健地验证理论模型的推断和机制。经济增长目标压力提高国企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融资规模、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进而导致国企过度负债。异质性分析表明,横向和纵向增长压力均会影响国企过度负债率,增长压力主要作用在本地国企、大型国企、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国企、市场化进程较慢地区的国企。文章为地方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而形成偏向性结构影响提供了一般性的理论和经验证据,增进了地方政府干预信贷资源配置动机和后果的新结构经济学学理认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琳 郭彤梅
本文选取2007—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产业竞争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数量,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质量。对其中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越高产业竞争程度会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进而带来了更高的创新专利产出,整体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水平。从企业现金充裕度角度出发,研究发现当企业现金水平更充裕时,产业竞争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的科技创新决策会受到外部竞争环境和内部经营效率的影响,在产业竞争主要对企业创新产生激励作用,能够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
关键词:
产业竞争 科技创新 现金持有 研发投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郝项超 梁琪 李政
本文实证研究了融资融券对我国上市公司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影响。为克服模型的内生性,首先采用倾向分数法为每个标的公司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进行配对,然后再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本文发现融券促进了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同步增加,而融资却导致创新数量与质量同步下降。在融资交易为主的情况下,融资的负面影响超过了融券的正面影响,从而使得融资融券总体上阻碍了企业创新。在控制了配对偏差和所有权性质差异影响、采用其他创新替代变量以及更长事件窗口的情况下,上述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不仅包括公司治理机制,还包括信息机制。面对融资融券的复杂影响,标的公司倾向于采取"重申请数量轻质量"的创新策略进行应对,最终导致其创新质量明显下降。
关键词:
融资 融券 创新数量 创新质量 专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