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6)
- 2023(13530)
- 2022(10940)
- 2021(10230)
- 2020(8544)
- 2019(19623)
- 2018(18910)
- 2017(35268)
- 2016(19141)
- 2015(21457)
- 2014(20989)
- 2013(21145)
- 2012(19739)
- 2011(17775)
- 2010(17766)
- 2009(16617)
- 2008(17056)
- 2007(14863)
- 2006(12990)
- 2005(12306)
- 学科
- 济(89370)
- 经济(89265)
- 业(83899)
- 企(76992)
- 企业(76992)
- 管理(68502)
- 方法(40232)
- 数学(31756)
- 数学方法(31505)
- 财(30748)
- 业经(28634)
- 农(26734)
- 中国(24772)
- 务(21677)
- 财务(21666)
- 财务管理(21636)
- 企业财务(20586)
- 贸(20123)
- 贸易(20113)
- 易(19709)
- 农业(19155)
- 技术(18264)
- 制(18232)
- 策(16210)
- 划(15509)
- 和(15497)
- 学(15382)
- 体(14246)
- 理论(14038)
- 出(13675)
- 机构
- 学院(283828)
- 大学(282887)
- 济(129690)
- 经济(127796)
- 管理(109937)
- 研究(100333)
- 理学(94734)
- 理学院(93692)
- 管理学(92416)
- 管理学院(91880)
- 中国(79917)
- 财(60886)
- 京(59544)
- 科学(59026)
- 农(51443)
- 所(51391)
- 财经(48544)
- 研究所(46615)
- 经(44545)
- 中心(44207)
- 江(42155)
- 经济学(41417)
- 农业(40669)
- 业大(40484)
- 经济学院(37556)
- 北京(37480)
- 财经大学(36228)
- 院(35662)
- 范(33376)
- 师范(32998)
- 基金
- 项目(186383)
- 科学(150291)
- 基金(142036)
- 研究(133028)
- 家(125008)
- 国家(123978)
- 科学基金(107193)
- 社会(89335)
- 社会科(85024)
- 社会科学(85006)
- 基金项目(74108)
- 自然(69415)
- 省(69399)
- 自然科(67936)
- 自然科学(67917)
- 自然科学基金(66860)
- 教育(59592)
- 划(59158)
- 资助(57772)
- 编号(49079)
- 部(43133)
- 重点(42392)
- 创(41719)
- 业(41150)
- 发(39819)
- 成果(39240)
- 国家社会(39192)
- 创新(38354)
- 教育部(37128)
- 科研(36136)
- 期刊
- 济(141601)
- 经济(141601)
- 研究(86938)
- 中国(55231)
- 财(51085)
- 农(47620)
- 管理(45707)
- 学报(45578)
- 科学(44200)
- 大学(34622)
- 学学(32989)
- 农业(32811)
- 融(27677)
- 金融(27677)
- 财经(25624)
- 经济研究(24295)
- 技术(23808)
- 经(22246)
- 业经(22173)
- 教育(21773)
- 业(20944)
- 贸(19259)
- 问题(18747)
- 世界(17338)
- 国际(17060)
- 技术经济(16589)
- 版(13616)
- 现代(13571)
- 统计(13278)
- 财会(13260)
共检索到433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庆义 王睿雅
偏年效应是指同一年进入出口市场的企业,因为进入市场的月份不同,导致以传统的日历年统计的产值(出口额)不同。偏年效应会导致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第一年的出口额被低估,第二年的出口增速被高估,为此,首次利用海关企业月度数据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偏年效应进行系统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偏年效应导致中国新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第一年的出口额被低估66.68%,第二年的出口增速被高估239.61个百分点。在剔除偏年效应之后,企业进入和退出对出口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广度边际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提升58.84%。基于企业所有制类型、贸易方式、产品类型、出口目的地和国内不同地区研究偏年效应的异质性表现发现,不同类型企业的偏年效应存在差异,广度边际对出口增长贡献率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不仅基于传统的日历年数据认识企业行为,也需要考虑偏年效应带来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杰 刘斌
本文运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数据的合并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出口表现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而对出口数量和产品种类的作用恰恰相反。研究结果说明,在环境规制的压力下,企业更倾向于提升现有出口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而不是追求出口产品种类的多元化和数量的扩张,这种"精—瘦"的产品组合更有益于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低价竞争、数量取胜"的"中国制造"印象。基于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也验证了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扩展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相比于市场化环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天顶 吕金秋
通过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采用CSMAR数据库的上市公司数据和EIU数据库的宏观数据,分析企业异质性、人民币汇率变化和波动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并且探讨汇率变化、汇率波动和生产率对企业出口的联合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对出口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则有显著的负向冲击。人民币汇率变化和生产率的交互项系数,以及汇率波动和生产率的交互项系数均不显著,说明上市公司中生产率更高的出口企业在面临汇率变化和汇率波动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闫周府 李茹 吴方卫
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企业异质性视角出发,给出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商品出口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促进了出口,但促进作用在异质性视角下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①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对资本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②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出口的促进作用强于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出口的促进作用;③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资本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中间品、消费品和资本品出口的影响均不确定;④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影响不确定;⑤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一定程度抑制了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企业异质性 出口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施炳展
本文首次测算了中国企业层面出口产品质量,并提炼了相关典型化事实。结论发现:由于持续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升级,质量总体水平上升;质量升级效应主要发生在第二年;产品质量越高,出口持续时间越长、广度越大;由于生产低质量产品企业的大量进入,本土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下降,与外资企业差距扩大;本土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出口稳定性、持续时间、广度均劣于外资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应成为本土企业出口的更高追求。
关键词:
企业 质量 测算 事实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伟 韩媛媛 赵金亮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企业的大样本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企业创新的异质性特征从全要素生产率(TFP)因素进行了拓展,同时将所有制异质性作为"基础因子",综合考察了多维度异质性特征、出口等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TFP因素对所有类型企业的创新倾向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表现出明显的"创新自选择"效应;(2)出口参与因素显著提高了各类型企业的创新倾向,但出口密度因素对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对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非线性关系并不明显;(3)其他影响因素如企业规模、人力资本等异质性特征在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决策中表现各异。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宜红 林发勤
本文通过我国2005年工业普查的企业数据,对Melitz(2003)的异质企业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主要检验企业要素生产率、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所处区域和企业要素比率等因素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越高越容易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容易出口。关于企业要素比率的结论是,从整体来看,企业要素比率的作用不确定,这说明了我国出口不再仅仅依赖丰裕的劳动禀赋,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分行业的检验结果显示,在一些资本密集性的企业,资本与劳动比率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表明我国部分资本密集型企业也具有出口竞争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华 许和连 杨晶晶
文章基于"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假说,利用中国企业面板数据,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出发,纳入出口状态变量,分别采用固定效应估计、系统广义矩估计和Olley-Pakes半参数估计法克服潜在的同步性偏差和选择偏差问题,在从微观角度充分控制企业异质性的背景下,深入考察出口行为与我国企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相对非出口企业高出20%-30%左右,我国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效应;而对"自我选择"效应的检验结果警示,本土企业以低劳动力成本而非高生产率作为出口竞争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低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保证中国开放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砚 陆文香
以地方环境立法政策的实施进行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和事件分析法系统全面评估环境管制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管制不仅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而且还明显提升了企业出口概率,并且这一促进作用随立法时间推移而逐步增强;进一步引入企业融资约束的异质性进行分析发现,环境管制对高融资约束企业出口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显著促进了低融资约束企业的出口,并且该效应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降低而不断增强;对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环境管制激励了企业(尤其是低融资约束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改进活动,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和生产率的提升,从而对企业出口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环境管制与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发现,环境管制在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出口质量升级,并且这一作用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的降低而增强。
关键词:
环境管制 融资异质性 出口质量 倍差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胡强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框架下,采用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年高度细分的进出口数据,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全面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与不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相比,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出口额、更多的出口产品种类及更高的出口持续可能性。而且,伴随着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这种影响更加显著。同时,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对其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从中间品的进口来源国看,企业使用从高技术国家进口的中间品对其出口绩效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结论在去掉加工贸易样本以及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后依然稳健。这一系列结论对中国制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守华 吴春雷 刘国强
企业环境资源和财务资源承担着价值创造功能,而出口模式的选择是价值实现方式。本文从独立因素和协同效应两方面分析了企业生态效率、融资约束与出口模式选择的价值创造机理,并以2013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企业的生态效率越高或者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则越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口模式,反之则越倾向于间接出口模式。进一步地,企业生态效率与融资约束程度协同作用时对直接出口模式倾向的贡献大于它们各自发挥作用时的贡献之和,且良性协同性越强则这种协同效应越大;较高的生态效率与各种融资约束水平的协同效应随着融资约束由低到高而反向变化;如果生态效率较低,则不论融资约束如何,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赖伟娟 黄静波
文章运用1999~2007年的工业普查数据,通过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研究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问题。结果表明,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工资水平、就业人数、利润水平和人均增加值,但是规模相对较小。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小型企业出口前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后出口学习效应不明显,大中型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则更为显著,中国大中型企业的特征更符合新新贸易理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竹青 佟家栋
基于要素市场市场化进程严重滞后的特征事实,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与异质性因素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企业的出口决策总体上遵循"自选择效应",但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改变了外资企业的出口-生产率关系,提高了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只有控制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后,外资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现象才能消失。(2)企业存在持续的出口学习效应,但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削弱了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作用,降低了本土新进入出口企业的学习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海洋 孔祥贞
采用2005-2008年东三省持续存在的8 932家企业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生产率和货款回收因素在出口中的作用,发现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货款回收率都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说明该地区并不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高生产率和规避国内账款回收困难是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内生性分析发现这一结果是稳健的;企业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也会促进出口,而利润和企业成立年限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提升企业效率、改善企业运行机制、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异质企业 出口 全要素生产率 货款回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述忠 王笑笑
本文通过将资本使用成本异质性引入HIR模型,分析了出口、生产率异质性、劳动筛选与资本使用成本异质性对中国企业工资差异的影响,并用1998-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然后对拓展模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异质性对企业工资影响显著,会引起工资差异;控制了企业的生产率异质性和劳动筛选与资本使用成本异质性后,中国企业存在2.8%的出口工资溢价,但出口企业间的工资差异程度要小于非出口企业;出口工资溢价程度与出口固定成本正相关。
关键词:
工资差异 HIR模型 出口 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