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1)
- 2023(10484)
- 2022(8485)
- 2021(7748)
- 2020(6659)
- 2019(15231)
- 2018(14813)
- 2017(28591)
- 2016(15217)
- 2015(17263)
- 2014(16723)
- 2013(17060)
- 2012(15815)
- 2011(14077)
- 2010(14063)
- 2009(13580)
- 2008(13715)
- 2007(12130)
- 2006(10617)
- 2005(10011)
- 学科
- 济(82738)
- 经济(82650)
- 业(77673)
- 企(72172)
- 企业(72172)
- 管理(61371)
- 方法(40357)
- 数学(32729)
- 数学方法(32623)
- 业经(26868)
- 财(26312)
- 农(23806)
- 中国(20427)
- 务(20091)
- 财务(20079)
- 财务管理(20062)
- 企业财务(19073)
- 农业(17371)
- 技术(16265)
- 贸(15676)
- 贸易(15667)
- 制(15515)
- 易(15329)
- 策(14780)
- 划(14345)
- 和(13286)
- 体(12453)
- 企业经济(12016)
- 理论(11831)
- 经营(11522)
- 机构
- 学院(230145)
- 大学(226814)
- 济(113752)
- 经济(112309)
- 管理(95352)
- 理学(82261)
- 理学院(81587)
- 管理学(80910)
- 管理学院(80476)
- 研究(74150)
- 中国(62810)
- 财(51996)
- 京(46784)
- 财经(42098)
- 科学(38846)
- 经(38634)
- 经济学(36787)
- 所(35910)
- 农(34812)
- 经济学院(33504)
- 中心(33236)
- 江(33049)
- 研究所(32109)
- 财经大学(31365)
- 北京(29793)
- 业大(28985)
- 商学(28808)
- 商学院(28558)
- 农业(27307)
- 经济管理(26937)
- 基金
- 项目(146157)
- 科学(119186)
- 基金(112376)
- 研究(109288)
- 家(95884)
- 国家(95080)
- 科学基金(84259)
- 社会(75828)
- 社会科(72242)
- 社会科学(72226)
- 基金项目(58424)
- 省(53799)
- 自然(51869)
- 自然科(50783)
- 自然科学(50768)
- 自然科学基金(50023)
- 教育(48759)
- 资助(46647)
- 划(44463)
- 编号(41120)
- 部(34842)
- 业(34553)
- 创(33588)
- 国家社会(33246)
- 重点(32167)
- 成果(32017)
- 发(31345)
- 教育部(30902)
- 创新(30583)
- 人文(30258)
- 期刊
- 济(123231)
- 经济(123231)
- 研究(71040)
- 财(43343)
- 管理(40403)
- 中国(40328)
- 农(31998)
- 科学(30074)
- 学报(27471)
- 融(24583)
- 金融(24583)
- 大学(22685)
- 财经(22648)
- 农业(22221)
- 学学(21833)
- 经济研究(21307)
- 技术(21111)
- 业经(19825)
- 经(19615)
- 问题(16469)
- 贸(15585)
- 技术经济(15315)
- 业(15135)
- 世界(14765)
- 教育(14295)
- 国际(13281)
- 统计(11890)
- 现代(11522)
- 财会(11429)
- 商业(11427)
共检索到344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江静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而对中国储蓄率的分析则是扩大内需战略研究的逻辑起点。作为国民储蓄率的重要构成,企业储蓄率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在对企业储蓄率界定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库1996—2007年共188.6万个企业微观数据对中国企业储蓄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中国企业储蓄率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1996—2007年这12年的企业平均储蓄率高达28.7%(储蓄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近几年依然在逐年上升;(2)中国企业储蓄率在绝对水平上始终高于发达国家,但当前企业储蓄率持续增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而非中国的特有现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静
对中国企业储蓄率的研究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逻辑起点,同时又是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本文主要利用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库对2000~2007年中国企业储蓄率进行了测算并基于融资约束视角对企业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0~2007年中国企业的平均储蓄率(企业储蓄除以增加值)为28.36%。本文将融资约束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贷以及政府补贴3个方面。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给予的商业信用降低了自身储蓄率;银行信贷融资约束越宽松,企业储蓄率越低;政府补贴越多,企业储蓄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信贷融资约束放宽对降低国有企业的储蓄率有积极作用,但是提高了非出口企业的储蓄率。改革金...
关键词:
企业储蓄率 商业信用 银行信贷 政府补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尹志超 路晓蒙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企业产权视角研究了中国企业的高储蓄率问题。本文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储蓄率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迅速是公司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非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也使公司的储蓄率显著增加。此外,本文发现,受融资约束影响的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率也明显较高,这和公司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一致。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中国企业的高储蓄率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企业储蓄 产权性质 净利润 融资约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宫旭红 蒋殿春
本文从微观角度研究中国企业生产率及国际化模式选择是否符合新新贸易理论。在匹配《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一阶随机占优的Kolmogorov-Smirnov非参数检验,发现对外投资企业、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间的生产率关系并不完全符合新新贸易理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随后,本文基于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企业生产率对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率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对外投资,但不利于企业出口,并进一步从出口密度视角为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问题进行解释及验证。
关键词:
企业生产率 国际化模式 出口 对外投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苏丹妮 盛斌
企业出口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尚缺乏严谨的因果识别和发展中国家的直接证据。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污染排放和工业企业的匹配数据,选取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和烟尘三种典型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指标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环境效应进行考察。为了有效缓解样本选择偏差和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结合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法。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出口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用出口密度近似贸易方式后,一般贸易具有显著的出口环境效应,加工贸易则并不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通过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和减排设备投资是企业出口降低污染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本文为既有出口贸易与环境的研究增添了来自新兴发展中大国难得的直接微观证据。
关键词:
企业出口 企业污染排放强度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路晓蒙 侯晓华 尹志超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压力的存在增强了企业的储蓄动机,提高了企业的储蓄率。进一步,本文从不确定性视角出发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增大了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融资约束型企业、成长型企业、非国有企业等未来不确定性较大的企业,对产品市场竞争的变化更敏感,储蓄率更高。本文的结论支持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融资影响的利润破坏效应,正是产品市场竞争的存在导致企业外部融资成本增加,未来不确定性增大,企业才选择持有较高的储蓄率。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不确定性 企业储蓄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玖立 冼国明
区域间贸易的微观基础是企业的地区市场销售行为。给定贸易成本和市场规模,企业能否进入区域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异质特征。基于新近发展的新新贸易理论和世界银行提供的一个独特企业调查数据库,本文考察了影响中国企业进入国内区域市场行为的因素。回归估计显示,在控制了双边地理距离和销售省市区的市场规模以及多个维度的固定效应之后,企业进入国内区域市场的可能性随着其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而增大。此外,我们还考察了企业的规模、资本密集度、所有制、年龄、出口和广告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生产率 市场进入 贸易成本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伟 赵金亮 韩媛媛
本文从国际贸易微观研究视野切入,对企业出口决定机理进行阐述,并基于中国2000~2003年27万余家企业的大样本非平行面板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1)劳动生产率对企业出口决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TFP却表现出稳健的正向影响;(2)拓展的异质性特征变量均具有稳健的显著影响,且符合理论预期;(3)企业规模对其出口决定始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平均工资在不同计量模型中表现得并不稳健。此外,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沉没成本显著存在,以致出口的持续性特征十分明显。
关键词:
异质性 沉没成本 自我选择 企业出口决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阿忠 张锡书
以中国2010—2020年上市企业为样本,创新性地利用银行业行政处罚信息探究银行监管处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监管处罚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促进效应,并具有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和“纠错配”的功能,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抑制企业掏空行为和压缩企业金融投资是银行监管处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研究有助于揭示银行监管等影响信贷环境的行政因素是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为如何加快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锡书 叶阿忠 王宣惠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技术+金融+银行业”结合态势日益凸显。本文利用中国银行金融科技专利申请信息,并将其结合企业银行贷款数据后检验并探讨了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在进行了一系列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后,其基本研究结论保持一致。机制分析发现:重构银行信贷模式、优化银行信贷客户结构和改善银行信贷成本及信贷决策机制是银行金融科技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效应的三个重要机制。此外,银行金融科技还具有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本文为进一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深化银行业发展的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以及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亮 谢建国
本文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与上市企业匹配数据探究高管政治身份对民营企业加成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高管政治身份有助于民营企业获取更多的融资等稀缺资源和改善契约实施环境,从而对外部融资和契约依赖度较高行业中的企业加成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高管政治身份也存在阻碍研发投资等效率减损效应进而对企业加成率有负向抑制作用;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效果导致高管政治身份对民营企业加成率的综合影响不确定并且呈现明显的行业差异。此外,人大代表类与省级以上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加成率影响显著,而政府官员类与市县级政治关联的影响不稳健。进一步的中间机制检验表明,边际成本和研发创新变动是高管政治身份影响民营企业加成率的可能渠道。本文研究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慧 綦建红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发现在新的产品-市场组合出口中,超过一半的中国企业在出口一年后便退出市场,同时高达75%的企业出口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充分暴露出中国企业在出口市场退出率高、生存时间短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从以往出口经验角度探寻延长我国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途径,结果表明:相同组合和相同产品的出口经验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出口生存时间,且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后者;相同市场出口经验对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作用为负,意味着我国企业应遵循以产品为轴心的国际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慧 綦建红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发现在新的产品-市场组合出口中,超过一半的中国企业在出口一年后便退出市场,同时高达75%的企业出口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充分暴露出中国企业在出口市场退出率高、生存时间短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从以往出口经验角度探寻延长我国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途径,结果表明:相同组合和相同产品的出口经验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出口生存时间,且前者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后者;相同市场出口经验对企业出口生存时间的作用为负,意味着我国企业应遵循以产品为轴心的国际市场扩张战略;基于产品差异性的分组检验发现,以往经验对出口异质性产品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部国际司课题组
近10多年来,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失衡愈演愈烈。其中,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石油出口国的贸易顺差则急剧膨胀。一些专家认为,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冬冬 杨德彬 苏理梅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通过实证分析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同时,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呈"U"型,目前我国仍处于拐点的左侧,即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不利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同时,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在污染密集型行业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呈倒"U"型,而在清洁行业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呈"U"型;并且,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的质量影响也会因企业所有制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质量升级 中国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