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1)
- 2023(14980)
- 2022(12427)
- 2021(11533)
- 2020(9878)
- 2019(22350)
- 2018(22256)
- 2017(41252)
- 2016(22600)
- 2015(25357)
- 2014(25401)
- 2013(24922)
- 2012(23026)
- 2011(20775)
- 2010(21332)
- 2009(20558)
- 2008(20546)
- 2007(18791)
- 2006(17099)
- 2005(16339)
- 学科
- 济(95307)
- 经济(95149)
- 业(88991)
- 管理(82834)
- 企(81305)
- 企业(81305)
- 方法(36830)
- 财(33674)
- 业经(30906)
- 农(30234)
- 中国(29070)
- 数学(27812)
- 制(27520)
- 数学方法(27483)
- 务(22538)
- 财务(22490)
- 财务管理(22455)
- 企业财务(21248)
- 体(20861)
- 农业(20446)
- 技术(18956)
- 理论(18664)
- 策(18194)
- 银(17893)
- 银行(17875)
- 贸(17696)
- 贸易(17681)
- 划(17393)
- 行(17255)
- 易(17242)
- 机构
- 学院(324150)
- 大学(323704)
- 济(140585)
- 经济(137816)
- 管理(124048)
- 研究(113119)
- 理学(103980)
- 理学院(102939)
- 管理学(101442)
- 管理学院(100809)
- 中国(93253)
- 财(72341)
- 京(70831)
- 科学(63309)
- 所(56941)
- 财经(54636)
- 江(52908)
- 农(52786)
- 中心(51421)
- 研究所(50393)
- 经(49552)
- 北京(45747)
- 业大(43057)
- 经济学(43053)
- 农业(40997)
- 州(40862)
- 院(40582)
- 范(40244)
- 财经大学(40081)
- 师范(39823)
- 基金
- 项目(200055)
- 科学(159368)
- 研究(151411)
- 基金(146881)
- 家(126748)
- 国家(125609)
- 科学基金(108623)
- 社会(98129)
- 社会科(92951)
- 社会科学(92932)
- 省(76406)
- 基金项目(75640)
- 教育(69955)
- 自然(67421)
- 自然科(65877)
- 自然科学(65857)
- 自然科学基金(64769)
- 划(63941)
- 资助(60391)
- 编号(60263)
- 成果(51210)
- 部(45790)
- 重点(45130)
- 创(44021)
- 课题(43086)
- 发(42656)
- 制(42518)
- 国家社会(41474)
- 业(40787)
- 创新(40466)
- 期刊
- 济(169046)
- 经济(169046)
- 研究(107888)
- 中国(77423)
- 财(61730)
- 管理(54568)
- 农(50262)
- 学报(45802)
- 科学(44464)
- 教育(39846)
- 融(36826)
- 金融(36826)
- 大学(36615)
- 学学(33795)
- 农业(33592)
- 技术(31452)
- 财经(28966)
- 业经(27050)
- 经济研究(27016)
- 经(25168)
- 问题(21473)
- 业(20158)
- 贸(19289)
- 世界(17975)
- 技术经济(17768)
- 国际(17027)
- 会计(15732)
- 财会(15525)
- 现代(15302)
- 版(14778)
共检索到530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波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蒋一苇同志因病去世,使我国经济学界痛失一位理论大师。这位“为革命奋斗一生,为改革鞠躬尽瘁”的经济学家,长期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蒋一苇同志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忘我的革命精神、冷静的理性思考,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的理论探索.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联系中国改革的实际,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企业管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海航
一、"企业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我国的企业改革方面,蒋一苇老师按照系统论的思想,在把握总体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几乎所有子系统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真知灼见,从而形成了蒋一苇企业改革的系统化理论。这一系统理论和见解,有的已经转化为我国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的政策,有的正在对我国的企业改革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一系统理论是蒋一苇对中国企业改革的重大贡献,使他不仅成为对中国改革有影响的著名经济学家,而且被称为"企业学派"的代表人物。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亚平 向艳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军扩
国有企业改革长期以来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使国有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发展活力明显不足,亏损严重,也使几十年辛苦积累起来的国有资产一天天流失,并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产生了不利影响。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定为今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目标,这无疑是我国企业改革认识方面的一大进步。但从目前的改革实践和理论探讨情况来看,不仅在国有企业本身的体制改革方面,而且在国有企业与整体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岩路
关于当前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岩路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的公司化企业制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就深刻阐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晓英
近年来,为使高校集中力量聚焦教学科研主业,国家进一步严格保留校属企业的条件,仅能保留对教学科研有密切关联的企业,并且要求充分发挥校属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和高校监管责任。这对高校校属企业的科学合理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资产经营公司,起到风险防范隔离作用,同时又要加强对企业监管和充分发挥校属企业对教学科研的反哺促进作用。文章就如何加强高校校属企业的管理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对近期体制改革后保留的校属企业管理起到一些建设性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田车
浙江省属企业改革是实施国有企业脱困“三年两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属企业只有通过联合重组、发展规模经济,通过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存量、优化资本结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但浙江省属企业改革已经滞后于面上企业改革,成为全省改革的“灯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云祥 顾新华 张二震
兼并作为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伴生现象,与股市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在证券市场的推动下,一个多世纪以来企业兼并在西方国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企业兼并极大地影响了发达国家产业增长的格局,促进了现代公司的形成发育和大规模扩张。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兴起和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企业兼并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也必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克莎
中国企业体制改革的现状与背景郭克莎自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广义的角度看,中国的企业体制改革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国有企业制度的变革,即在市场取向改革的过程中,改革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逐步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柴方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一个战略性决策,它确立了我国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描绘了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过渡的宏伟蓝图。本文仅就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谈谈金融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兆炉
关于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江西省农行利率研究课题组(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和发展,适应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对于利串手段的运用,已经越来越频繁。从1979年开始到目前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先后十二次调整了存款利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强
财税体制是社会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保障,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1994年以来财税改革的历史成就,分析了当前财税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科学界定政府支出责任、优化税收结构和加强财税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骏廷
一、小企业改革要做到几个结合第一,小企业改革要与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职工民主选聘结合起来。第二,小企业改革要与保证职工充分就业结合起来。宁夏自治区小型企业占全部企业户数的80%以上,小企业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我们一方面要制定一些优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宋冬林 汤吉军
本文从呼吁体制和退出体制角度重新审视美、日企业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差别,从而看到美国主要采取退出体制,日本主要采取呼吁体制。同时还指出,两国在企业外部和内部治理方面具有相互融合的倾向,考虑退出体制和呼吁体制各自的优点。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借鉴美国退出体制与日本呼吁体制,依据现实的经济条件吸纳呼吁体制和退出体制的优点,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
关键词:
退出体制 呼吁体制 治理结构 沉淀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