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9)
- 2023(10818)
- 2022(8734)
- 2021(8100)
- 2020(6917)
- 2019(15979)
- 2018(15477)
- 2017(29456)
- 2016(15709)
- 2015(17771)
- 2014(17242)
- 2013(17318)
- 2012(15831)
- 2011(14290)
- 2010(14342)
- 2009(13693)
- 2008(13685)
- 2007(11991)
- 2006(10507)
- 2005(9995)
- 学科
- 济(83205)
- 经济(83121)
- 业(77690)
- 企(72347)
- 企业(72347)
- 管理(61941)
- 方法(40694)
- 数学(33075)
- 数学方法(32727)
- 业经(26913)
- 财(26154)
- 农(23771)
- 中国(20945)
- 务(18930)
- 财务(18910)
- 财务管理(18895)
- 贸(18137)
- 贸易(18128)
- 企业财务(17866)
- 易(17806)
- 农业(17216)
- 技术(16830)
- 策(14844)
- 制(14829)
- 划(14444)
- 和(13759)
- 出(12934)
- 理论(12665)
- 企业经济(12107)
- 体(12039)
- 机构
- 学院(235535)
- 大学(231577)
- 济(114414)
- 经济(112952)
- 管理(97904)
- 理学(84592)
- 理学院(83869)
- 管理学(82729)
- 管理学院(82298)
- 研究(77011)
- 中国(63866)
- 财(50800)
- 京(48238)
- 科学(42133)
- 财经(40899)
- 所(37878)
- 经(37532)
- 农(37184)
- 经济学(36437)
- 研究所(34089)
- 中心(34011)
- 江(33794)
- 经济学院(33019)
- 业大(31190)
- 北京(30643)
- 财经大学(30430)
- 农业(29231)
- 商学(28564)
- 商学院(28295)
- 经济管理(27566)
- 基金
- 项目(152781)
- 科学(124346)
- 基金(116892)
- 研究(112078)
- 家(100891)
- 国家(100078)
- 科学基金(88406)
- 社会(76972)
- 社会科(73393)
- 社会科学(73377)
- 基金项目(60061)
- 省(57110)
- 自然(55727)
- 自然科(54607)
- 自然科学(54597)
- 自然科学基金(53753)
- 教育(50108)
- 资助(49208)
- 划(47235)
- 编号(41906)
- 部(35653)
- 业(35529)
- 创(34978)
- 重点(33950)
- 国家社会(33764)
- 发(32796)
- 创新(31905)
- 成果(31879)
- 教育部(31264)
- 人文(30476)
- 期刊
- 济(123335)
- 经济(123335)
- 研究(70950)
- 中国(42540)
- 管理(41969)
- 财(41956)
- 农(34566)
- 科学(31644)
- 学报(29346)
- 农业(24496)
- 大学(23842)
- 技术(23145)
- 学学(22811)
- 财经(21359)
- 经济研究(21302)
- 融(21126)
- 金融(21126)
- 业经(19887)
- 经(18607)
- 业(16752)
- 问题(16442)
- 贸(16390)
- 技术经济(16281)
- 教育(15210)
- 世界(15083)
- 统计(14439)
- 国际(14028)
- 策(13282)
- 现代(11904)
- 决策(11597)
共检索到353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汝岱
现代贸易理论(Melitz,2003)认为,每个出口市场都有一个特定的市场进入固定成本,即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需要支付一个额外的固定成本。因此,只有生产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才能进入出口市场。这一理论在对成熟市场经济的经验研究中获得有力支撑(Bernard和Jensen,2004)。让人迷惑的是,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有研究发现高生产率的企业才会选择出口(李春顶,2010;唐宜红和林发勤,2009;易靖韬,2009),但更多的文献并不支持这一推断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淼杰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发现企业的出口模式与企业的生产率紧密相关:低生产率的企业只能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较高生产率的企业可以在国内市场销售并出口。更高生产率的企业既可以在国内市场销售和出口,还可以"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Melitz,2003;Helpman等,2004)。有趣的是,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却发现这个结论值得商榷。近期的研究发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主要是低生产率的企业在出口。因此,研究者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生产率悖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春顶
生产率异质性和"出口-生产率"关系是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核心假设和主要内容,几乎所有国家的企业数据经验分析结果都支撑该理论"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生产率"的判断。近年来一系列的中国工业企业层面数据经验研究结果却发现了"出口企业生产率显著低于内销企业"的事实,这与前沿理论的核心论断正好相反,被称为"出口-生产率悖论"。悖论给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带来了挑战,对中国企业的二元出口模式提出了疑问,悖论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悖论在文献中的位置、"出口-生产率"关系、悖论的事实证据、悖论的解释等多方面层层递进地梳理和综述了现有研究文献,并尝试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出口贸易 生产率悖论 异质性企业贸易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坤 侯维忠 刘璐
近年来,关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中国企业贸易行为的前沿问题,且所得结论不完全一致,存在较多争议。本文试图再次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从对比不同贸易状态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累积分布曲线和线性实证模型两方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线性模型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从累积分布曲线看,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生产率的差异是动态变化的,且受企业规模、外部融资约束度、企业年龄和企业所有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从实证中发现,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规模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国制造业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的问题,不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汤二子
为了寻求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存在的理论解释,选择Melitz(2003)构建的模型框架,凝练出能够得出"生产率高的企业出口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内销"命题所依赖的7条假定。通过重新审视这些假定,探寻了可能造成"悖论"的一系列原因,从而基本上囊括了目前所有对"悖论"的解释。利用2006~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利用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与支付工资总额变量,计算一种命名为"投入成本生产率"的生产率,用于检验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发现在30个制造业行业中有29个存在"悖论",从而成为了支持"悖论"存在性的最强经验证据。最后,探讨将"悖论"作为经济现实时,如何对待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问题。目前,无法构建导致"悖论"存在的充分条件,除非设定极为苛刻的假设条件。即使能够得到这种充分条件,所依赖的模型构建也只是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相平行的理论,用于解释中国经济现实而已。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灵多 谷克鉴 陈勇兵
本文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运用计数模型考察了出口频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样本期企业出口频率普遍较低,中位出口频率为1次,平均出口频率为2.49次;企业、出口产品及目的国特征因素对出口频率都具有显著影响,尤其体现在出口产品特征上。企业出口规模、目的国不确定性以及出口产品多样化、出口产品核心程度增加均能显著提高企业出口频率。此外,本文还基于中国加入WTO对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的作用差异证实了出口频率能够作为出口增长边际的事实。
关键词:
出口频率 计数模型 出口边际 异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灵多 谷克鉴 陈勇兵
本文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运用计数模型考察了出口频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样本期企业出口频率普遍较低,中位出口频率为1次,平均出口频率为2.49次;企业、出口产品及目的国特征因素对出口频率都具有显著影响,尤其体现在出口产品特征上。企业出口规模、目的国不确定性以及出口产品多样化、出口产品核心程度增加均能显著提高企业出口频率。此外,本文还基于中国加入WTO对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的作用差异证实了出口频率能够作为出口增长边际的事实。
关键词:
出口频率 计数模型 出口边际 异质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杨汝岱 朱诗娥
本文从企业异质性和产品特征的角度出发,以2006年中国海关总署企业层面进出口数据(CLFTTD)为基础,研究地理因素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地理距离对企业出口到每个市场的每种产品的单位价格有显著正的影响,企业倾向于对距离更远的市场出口单位价格更高的产品;这种影响程度在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之间、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
关键词:
地理 出口贸易 企业异质性 产品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苏苏 张少华 周鹏
研究目标:识别和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来源。研究方法:运用Combes等(2012)提出的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分析方法,识别和分解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优势的三种效应。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学习效应是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优势的主要来源,导致出口企业整体上要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41.1%;选择效应对出口企业生产率有影响但系数较小,使得出口企业整体上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0.5%。(2)从贸易方式来看,混合贸易企业的学习效应和选择效应最强,一般贸易企业次之,加工贸易企业最弱;低效率的混合贸易和一般贸易企业,以及高效率加工贸易企业能够通过出口获得快速的效率提升。因此对于低效率出口企业而言,贸易升级至关重要。(3)出口对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不同行业、不同贸易对象国、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以及进口/出口差异等的企业中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但这并不改变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学习效应和较小的选择效应这一基本结论。(4)中国工业企业并不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但加工贸易类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学习效应确实相对较低。研究创新:将出口影响生产率的机制分为学习效应、学习扩张效应和选择效应;匹配2000~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对出口和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分布进行系统比较,定量识别和分解了造成出口企业生产率优势的三种效应。研究价值:研究对理解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决定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及深化企业所有制改革等有着重要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春明 文磊
保持出口贸易持续平稳发展对提升企业生产率进而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Kaplan-Meier方法估计证实了出口具有显著的负向时间依赖特征,且贸易关系存在异质性,即资本技术密集型、高出口密集度和高生产率的企业具有更长的出口持续时间。此后利用多种实证方案也发现:出口持续时间的延长显著提升了企业生产率水平,即存在出口学习效应;且资本技术密集型、低出口密集度的企业通过持续出口获取的生产率提升更为显著,劳动力密集型、高出口密集度企业则相对较小。基于生产率动态分解的分析也表明,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竞争引致的优胜劣汰。因此,稳定...
关键词:
出口持续时间 外贸竞争优势 中国与全球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段连杰 鲁晓东 滕飞
本文采用Cloglog离散时间模型探讨了出口临界生产率对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生产率门槛的提高将显著缩短企业的出口持续期,且这一论断得到了包括工具变量估计在内的多重稳健性检验的支持。另外,异质性检验表明生产率门槛提高对企业出口持续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所有制与区域异质性。再者,加入WTO并没有弱化企业出口持续的门槛效应,反而强化了这一效应;另外,当企业面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这一效应亦会得到强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文雁兵 孙莹
本文通过拓展Melitz (2003)提出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阐明了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促进企业出口的理论机制,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当企业生产率较低时,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促进了企业出口,也降低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生产率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与此同时,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越严重,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越明显。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国际标准认证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琳琳
本文从宏微观生产率测算差异、企业生产率测算方法、企业生产率测算关键数据的选择以及企业价格指数缺失处理四个方面讨论企业生产率的测算问题。随着企业异质性理论发展和企业数据库的应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从宏观层面逐渐转向企业层面。宏微观生产率测算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不同。宏观层面生产率研究主要是分析TFP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企业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分析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的原因,并不强调从微观加总得到总量TFP增长率。(2)面板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重力 黄平川
利用中国2008年~2009年工业企业数据,文章试图揭示中国企业出口与要素禀赋和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即形成中国企业出口竞争优势来源和快速的贸易规模的扩张的原因。文章的研究结果发现出口企业的出口深度越高,则企业的生产率越低且劳动力投入越密集,体现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中要素禀赋优势的重要性,但是也出现了生产率悖论;文章还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发现高生产率不是推动中国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禀赋优势才是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生产率 出口贸易 中国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