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6)
2023(13464)
2022(11667)
2021(11267)
2020(9287)
2019(21865)
2018(21609)
2017(41572)
2016(22379)
2015(25196)
2014(25095)
2013(24993)
2012(23033)
2011(20988)
2010(20577)
2009(18720)
2008(18297)
2007(15709)
2006(13548)
2005(12004)
作者
(64251)
(53537)
(52812)
(50420)
(33992)
(25510)
(24058)
(21020)
(20223)
(18895)
(18200)
(18069)
(16880)
(16877)
(16535)
(16480)
(15847)
(15740)
(15211)
(15191)
(13166)
(13084)
(12716)
(12006)
(11833)
(11800)
(11775)
(11501)
(10770)
(10556)
学科
(91838)
经济(91737)
管理(60448)
(56884)
(46527)
企业(46527)
方法(44659)
数学(38976)
数学方法(38609)
(25967)
贸易(25954)
中国(25645)
(25256)
(23151)
(20924)
(19539)
业经(18483)
地方(16306)
(15749)
农业(14604)
理论(14325)
(13984)
(13692)
银行(13652)
环境(13539)
技术(13442)
(13308)
金融(13307)
(13093)
(13081)
机构
大学(321093)
学院(316404)
(135037)
经济(132515)
管理(124368)
研究(111368)
理学(108563)
理学院(107354)
管理学(105577)
管理学院(105021)
中国(82805)
(68439)
科学(67893)
(57954)
(55867)
研究所(51459)
(50536)
中心(48913)
财经(47802)
业大(47047)
(43869)
北京(43597)
(43108)
经济学(41898)
(40674)
(40541)
师范(40303)
农业(40022)
经济学院(37925)
财经大学(36046)
基金
项目(220259)
科学(173198)
基金(162422)
研究(159373)
(142606)
国家(141534)
科学基金(120566)
社会(101540)
社会科(96393)
社会科学(96369)
基金项目(85935)
(82030)
自然(78671)
自然科(76870)
自然科学(76850)
自然科学基金(75477)
教育(72149)
(70504)
资助(67944)
编号(63103)
成果(51150)
(49850)
重点(49001)
(46409)
(45317)
课题(42989)
教育部(42817)
国家社会(42625)
科研(42476)
创新(42402)
期刊
(138794)
经济(138794)
研究(94551)
中国(56562)
学报(51875)
科学(47728)
(44997)
管理(44580)
(40969)
大学(39114)
学学(36899)
农业(32067)
教育(31196)
(25375)
金融(25375)
技术(24857)
经济研究(24544)
财经(23154)
业经(20962)
(20562)
(19848)
问题(19291)
国际(17820)
(17363)
理论(17079)
图书(15664)
实践(15538)
(15538)
世界(15378)
技术经济(14921)
共检索到457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满盈  
本文首先对中国及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性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1987~2006年,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年均波动9%,其中初级产品、资源型制成品、低技术产品和中技术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波动较小,而高技术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则波动较大;在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与美国及欧盟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相对较大,而与日本、韩国及东盟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则相对较小。然后,本文采用方差分解的方法,从进出口商品结构角度和国别角度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进行了分解,结果发现:低技术产品大的出口份额、中技术产品大的进口份额以及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均衡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价格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满盈  
贸易条件的波动对一国的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首先全面系统地测算出中国同欧盟、美国、日本不同时期不同类别商品贸易条件的波动性,然后运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中国同欧盟、美国、日本贸易条件波动的根源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减小中国同欧盟、美国、日本贸易条件波动的一个共同的关键因素是改善中国同这些国家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罗忠洲  
本文研究的是汇率波动的贸易条件效应。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当汇率波动时,贸易条件会以汇率波动的一定比例发生变动。一般来说,本币贬值其直接后果是出口价格下降和进口价格上升,贬值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而本币升值,升值国的贸易条件改善。由于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价格的转嫁率不完全,在1990年代以后,日本汇率波动对日本贸易条件的影响变得不明确。汇率波动的贸易条件效应除了与原来的贸易条件和汇率有关外,还与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有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贸易条件的波动对一国的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首先全面系统地测算出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和东盟)不同时期不同类别商品贸易条件的波动性,然后运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条件波动的根源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减少中国同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贸易条件波动的一个共同的关键因素是改善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而减少中国同东盟贸易条件波动的关键在于减少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波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晓凤  程玉仙  唐嘉徽  
运用规范分析和基于GARCH模型族的实证分析发现:清洁发展机制(CDM)下国际碳排放权核证减排单位(CERs)市场的价格波动是政治博弈、国际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共同冲击的结果。其价格波动呈现时变性、聚集性和持续性特征,市场"杠杆效应"明显。我国作为全球CDM项目的最大供给方,为了掌握定价权,必须寻求CERs市场价格波动规律、积极参与国际气候环境条款的谈判、选择恰当贸易时机和建立CDM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申  宋扬  谢娟娟  
本文从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就业与工资波动性的关系这一新的视角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首先在弹性分析框架之下,对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工业工资和就业波动性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然后采用我国细分工业行业的数据,在估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使用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工业工资和就业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的基本结论是,贸易自由化很可能增强了给定外生劳动需求冲击之下工业劳动者工资和就业的波动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雷鸣  葛敬光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传染和溢出效应是当下国际宏观经济学的热点和核心问题,而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正在向纵深发展,在危机传染机制下的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各种外部条件的冲击。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波及效应,文章基于开放经济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动态均衡模型并对中国经济波动特征进行了研究,模型引入了反映国际经济传导的两类关键冲击,即国际贸易条件冲击和国际融资利率冲击。参数校准后的数值模拟显示,开放经济模型能够较好地匹配我国实际经济的主要二阶距波动特征,进一步的波动性分解发现国际贸易条件冲击和国际融资利率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有很强的解释力。政府在开放经济框架下应该加强对经常账户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使得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走向纵深的背景下稳定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蒋坦  
本币升值一定会改善贸易条件吗?文章基于汇率传递的视角,构建汇率波动与贸易条件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本币升值改善贸易条件的机制和条件;并运用MS-VAR模型对中国2005年1月至2014年11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区制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波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进一步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仅存在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到贸易条件的单向因果关系。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亚军  
对经常项目的跨时现值模型进行扩展,将贸易条件包含进模型,并利用中国 1982至 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包含贸易条件的扩展模型对中国经常项目差额波动的预测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贸易条件的变化成为中国经常项目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贸易条件的恶化使得居民当前的消费成本高于未来的消费成本,跨时替代效应引起当前消费的减少而导致经常项目顺差,贸易条件改善则有相反的效应。因此,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是拉动经济、调节国际收支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亚军  
对经常项目的跨时现值模型进行扩展,将贸易条件包含进模型,并利用中国1982至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包含贸易条件的扩展模型对中国经常项目差额波动的预测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贸易条件的变化成为中国经常项目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贸易条件的恶化使得居民当前的消费成本高于未来的消费成本,跨时替代效应引起当前消费的减少而导致经常项目顺差,贸易条件改善则有相反的效应。因此,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是拉动经济、调节国际收支的有效途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炳茹   刘艳华  
对外贸易是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价格贸易条件作为贸易条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抵御国际贸易冲击的能力。基于“十四五”期间政府提出的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来探究归纳出对外进出口贸易规模、对外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由此得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要在兼顾商品质量和出口规模的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考虑好贸易结构效率问题。最后提出中国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设的需求方面的对策建议,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既定国家战略,扩大内需改善国内产业结构,扩大资源性产品进口来促进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本文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和波动情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1)从1987~2006年,中国的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明显的恶化。(2)对贸易条件波动性分阶段考察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加入WTO前后,不管是整体贸易条件还是分类商品贸易条件,其波动性都是显著下降的。(3)中国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由于低技术产品大的出口份额、中技术产品大的进口份额以及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均衡所造成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宏君  
文章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我国1985年~2008年贸易结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深入考察贸易结构演进过程中的波动性特征以及资源、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转换速度问题。分析表明,各类密集型产品份额的波动性和转换速度逐渐减弱,并且已经进入趋势平稳发展阶段。文章认为,已有的贸易结构演进路径提升空间有限,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双重弊端,贸易结构演进路径必须进行适时转换。然后,文章提出了一条新的贸易演进路径,指出各类密集型产品升级必须向着出口质量、技术的全面提升路径转换,并进一步分析了路径的实施渠道。最后提出相应的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喜和  
针对2007年第二季度至2012年期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异常波动的现象,文章利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比较分析了相关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力度。结果表明:(1)国外产出缺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人民币升值是影响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2)比较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国外产出缺口始终处于正向影响,人民币升值具有较强的负向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中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满盈  
本文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同欧盟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和波动情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1)从1987—2006年,中国同欧盟的整体贸易条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2)在中国加入WTO前后,除了高技术产品,中国同欧盟不管是整体贸易条件还是分类商品贸易条件,其波动性都是显著下降的;(3)减小中国同欧盟贸易条件波动的关键,一方面在于降低我国中技术产品进口对欧盟的过分依赖;另一方面在于改善中欧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