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4)
- 2023(11080)
- 2022(9431)
- 2021(8870)
- 2020(7721)
- 2019(18004)
- 2018(17544)
- 2017(34078)
- 2016(18365)
- 2015(21098)
- 2014(21095)
- 2013(21357)
- 2012(20228)
- 2011(18474)
- 2010(18372)
- 2009(17214)
- 2008(17370)
- 2007(15407)
- 2006(13084)
- 2005(11966)
- 学科
- 济(86192)
- 经济(86112)
- 管理(49697)
- 业(48962)
- 方法(44895)
- 数学(40424)
- 数学方法(40146)
- 企(38500)
- 企业(38500)
- 贸(25389)
- 贸易(25379)
- 易(24665)
- 中国(23145)
- 农(21462)
- 财(21169)
- 学(16173)
- 制(15325)
- 业经(14960)
- 地方(13946)
- 融(13455)
- 金融(13453)
- 农业(13375)
- 银(13340)
- 银行(13316)
- 务(13185)
- 财务(13165)
- 财务管理(13130)
- 行(12722)
- 企业财务(12449)
- 出(11508)
- 机构
- 大学(278868)
- 学院(274359)
- 济(127435)
- 经济(125284)
- 管理(103371)
- 研究(97830)
- 理学(89688)
- 理学院(88687)
- 管理学(87400)
- 管理学院(86881)
- 中国(74888)
- 京(58110)
- 科学(56787)
- 财(56353)
- 所(49857)
- 农(47056)
- 财经(46116)
- 研究所(45407)
- 中心(43930)
- 经(42207)
- 经济学(41850)
- 业大(39784)
- 江(38754)
- 经济学院(38133)
- 农业(37506)
- 北京(36913)
- 院(34708)
- 财经大学(34618)
- 范(33856)
- 师范(33523)
- 基金
- 项目(181081)
- 科学(143137)
- 基金(135948)
- 研究(129477)
- 家(119300)
- 国家(118433)
- 科学基金(100422)
- 社会(85312)
- 社会科(81240)
- 社会科学(81220)
- 基金项目(70811)
- 省(66250)
- 自然(64172)
- 自然科(62752)
- 自然科学(62730)
- 自然科学基金(61723)
- 教育(59508)
- 资助(57606)
- 划(57367)
- 编号(49631)
- 部(42837)
- 重点(41121)
- 成果(40654)
- 发(38587)
- 国家社会(37089)
- 创(37013)
- 教育部(36999)
- 科研(35512)
- 人文(35090)
- 中国(34978)
- 期刊
- 济(129294)
- 经济(129294)
- 研究(81786)
- 中国(48049)
- 学报(44450)
- 财(42694)
- 农(41135)
- 科学(40264)
- 管理(35286)
- 大学(33479)
- 学学(31735)
- 农业(27928)
- 融(26323)
- 金融(26323)
- 财经(23715)
- 经济研究(23708)
- 教育(22121)
- 贸(22006)
- 技术(20927)
- 经(20430)
- 国际(18934)
- 问题(18899)
- 业经(18723)
- 业(16120)
- 世界(15376)
- 统计(14540)
- 技术经济(14274)
- 理论(14231)
- 商业(12867)
- 版(12794)
共检索到402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欣 崔日明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关注价格贸易条件对经济增长、经常账户和贸易收支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而忽视了对价格贸易条件自身统计性质的研究。文章采用中值无偏估计方法对1980~2011年间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冲击的持久性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估计结果显示: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序列服从近似单位根过程,价格贸易条件冲击的中值无偏半衰期为13.51年。这意味着,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冲击是长期的和持续性的,相关部门在应对价格贸易条件冲击时,不宜采用短期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储蓄调整政策,而应着眼于持续提高居民收入、积极培育对外贸易新型竞争力和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关键词:
价格贸易条件冲击 中位数无偏估计 半衰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赜琳,刘社建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viewpoints down to date, the author tests that the time series of output in China has a unit root, the estimates suggest that the shocks to output are largely permanent. Then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are established to estimate the excessive persiste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es,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firstly, the shocks to output are persistent; Secondly, an unexpected change in real output of 1 persistent should change one's forecast by over 1 percent over a long horizon.
关键词:
冲击 产出 波动 持久性 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光明
产出冲击持久性影响的检验和估计是国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采集1952—2004年中国实际GDP数据,采用基于ARMA模型的脉冲反应函数的方法估计了中国产出冲击持久性影响的衡量指数。结果表明,整个样本期间产出冲击持久性影响的衡量指数为0.959,改革前和改革后这一指数分别为0.754和3.314,说明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但整个样本期间和改革前这种影响会被缩小,而改革后这种影响则会被放大。这些结果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操作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产出 冲击 持久性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亮
本文使用B-N分解方法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序列的持久性成分和暂时性成分进行了动态分离。研究结论显示:前者与经常账户正相关,后者与经常账户负相关。前者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后者,持久性冲击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具有时滞性,经常账户对持久性冲击的反应更为敏感、记忆时间更长。这意味着从长期看中国存在HLM效应,政府在处理经常账户与价格贸易条件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时,要加强对价格贸易条件持久性趋势变化的研判和预测,在政策干预力度考量和时机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持久性成分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强度、时滞效应以及经常账户对持久性冲击的记忆强度。
关键词:
价格贸易条件 经常账户 B-N分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莉 丁晓松 伍晓光
影响一国贸易条件的因素很多。除了熟知的供求层面因素外,货币及宏观经济运行特点等因素也可能引发价格贸易条件的长短期效应。运用新开放宏观一般均衡模型发现:(1)"货币的投放速度"可能引发一国价格贸易条件的短期波动,但不会影响长期价格贸易条件。而"货币供给的波动性"能够对一国长期价格贸易条件产生实质性影响,且跨期替代弹性的大小对传导程度和方向的作用不可忽视。(2)当外国的货币供给波动性加剧时,本国的长期贸易条件将得到改善。只是针对不同跨期替代弹性的经济体,其改善的程度有显著不同。(3)工资粘性不仅影响一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幅度,还影响调整周期的长短。一国的价格运行机制越接近弹性化,在面临货币冲击时,...
关键词:
工资粘性 货币冲击 价格贸易条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东霞 聂广炎
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对于增加我国贸易利益、增强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当今全球服务贸易迅猛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规模也持续扩大。根据Burgess模型,服务贸易自由化可能会恶化进口国的贸易条件。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货物价格贸易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将提高我国货物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符合Burgess模型的结论,且这种影响在滞后第三期达到最大,随后开始减小。基于此,应积极鼓励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优化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结构,改善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增加贸易利益,实现我国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贸易 价格贸易条件 贸易结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月 田志宏
中国参与国际贸易进程的加快,使得来自贸易市场的冲击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愈发明显。通过选取小麦、玉米、大豆和猪肉的月度数据,利用TVP-VAR模型分析了贸易条件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贸易条件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和短期性特征,随着滞后期增加,冲击影响逐步减弱。第二,贸易条件冲击在不同产品之间存在差异,且冲击效应会因汇率制度和农业支持政策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状态。具体而言,在浮动汇率制度时期,贸易条件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小于固定汇率制度时期;农业支持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产品价格与政府“托底”价格相关,进而减弱贸易条件的外部冲击。随着中国农业政策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贸易条件冲击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将逐渐增加。因此,政府应加快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能力,并积极寻求措施避免贸易条件的异常波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范叙春 朱保华
基于向量误差纠正模型,本文利用随机冲击的持久性-暂时性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持久性冲击和暂时性冲击对我国的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和总产出的影响方式。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持久性冲击几乎可以完全解释我国的价格、货币供应量和总产出的增长,且进一步的细分研究表明,大约在32个季度后,在构成持久性冲击的两个类型中,生产率冲击解释了总产出增长率波动约99%的份额,而货币供给增长冲击只能解释总产出增长率波动约1%的份额。据此,本文认为,从长期来看我国是存在货币超中性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宇峰 邵朝对
在成本传递和"部门转移效应"基础上,本文构建并检验了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条件的传导路径,同时利用VAR模型模拟了油价冲击的动态影响,最后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是否改变了油价对贸易条件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1)能源密集型产品与整体贸易条件的运动轨迹基本一致,先恶化后改善,最终收敛于0,但不管恶化还是改善,主要取决于外部因素的影响;(2)由于"部门转移"比较弱,非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改善,贸易福利虽有所提高,但仍会导致失业和资本闲置,从而扼杀社会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3)全球金融危机强化了能源密集型产品与整体贸易条件的运动轨迹,但削弱了国外的"部门转移效应"。
关键词:
国际油价 贸易条件 传导路径 动态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玉梅
文章基于加工贸易视角,以我国1997—2014年的进出口价格指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FDI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发现:1997年以来,虽然我国外资企业进出口加工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其价格贸易条件一直趋向恶化,FDI结构失衡是其重要原因。因此,改善FDI结构,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是改善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加工贸易 FDI 价格贸易条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雷鸣 葛敬光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传染和溢出效应是当下国际宏观经济学的热点和核心问题,而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正在向纵深发展,在危机传染机制下的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各种外部条件的冲击。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波及效应,文章基于开放经济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动态均衡模型并对中国经济波动特征进行了研究,模型引入了反映国际经济传导的两类关键冲击,即国际贸易条件冲击和国际融资利率冲击。参数校准后的数值模拟显示,开放经济模型能够较好地匹配我国实际经济的主要二阶距波动特征,进一步的波动性分解发现国际贸易条件冲击和国际融资利率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有很强的解释力。政府在开放经济框架下应该加强对经常账户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使得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走向纵深的背景下稳定增长。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开放经济 贸易条件 外部利率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吕剑
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对1980—2005年来外部冲击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进口与外部冲击之间的协整关系显著,其中与国际石油价格、国际游资数量呈负相关,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外国通货膨胀水平和外国出口能力呈正相关;外部冲击对我国进口的影响具有自我修正功能,而且作用程度是个缓慢增加的过程。其中,在各项外部冲击中,国际游资冲击是最主要的一项冲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建华 刘庆玉
普雷维什提出的贸易条件概念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结论在经济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本文利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数据对西方经济理论中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产业结构对贸易条件却有明显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本文从产业结构角度对我国今后的政策导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贸易条件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羽珊 张鹏龙
如何加强和推进南南合作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以1980—2020年53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探究贸易条件冲击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虽然同属于支出法GDP核算体系,但生产端GDP与支出端GDP在核算发展中国家经济活动时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条件不同;第二,支出端GDP核算方法与宏观调控政策可以更好地解释贸易条件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可将解释程度从已有文献的10%提升至40%;第三,发展中国家多采用加剧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无法起到熨平周期的作用,因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汇率稳定双重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本文从核算方法视角解释了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之间存在分歧的原因,为加强南南合作以期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莉云
文章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汇率、劳动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论如下:汇率和价格贸易条件在短期内互为因果关系,但劳动生产率与汇率和价格贸易条件两者间均不存在短期因果关系;汇率和劳动生产率是价格贸易条件的长期Granger原因,价格贸易条件和劳动生产率是汇率的Granger原因;不可能持续的提高价格贸易条件,扩大我国对外出口的盈利能力,价格贸易条件对汇率的冲击为波动型正向。汇率与价格贸易条件之间的相互贡献率比较高;从长期看劳动生产率的波动由其自身、汇率、价格贸易条件三者解释的能力比旗鼓相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