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8)
- 2023(10029)
- 2022(8312)
- 2021(7825)
- 2020(6487)
- 2019(14735)
- 2018(14299)
- 2017(27508)
- 2016(14796)
- 2015(16497)
- 2014(16434)
- 2013(16475)
- 2012(15396)
- 2011(14066)
- 2010(13888)
- 2009(13073)
- 2008(13075)
- 2007(11610)
- 2006(10109)
- 2005(9600)
- 学科
- 济(62743)
- 经济(62640)
- 管理(44761)
- 业(42333)
- 企(33588)
- 企业(33588)
- 方法(26839)
- 数学(23758)
- 数学方法(23584)
- 财(21365)
- 中国(21044)
- 制(17919)
- 农(17129)
- 贸(14162)
- 贸易(14154)
- 易(13941)
- 业经(13289)
- 银(12785)
- 银行(12772)
- 行(12316)
- 体(12285)
- 融(12194)
- 金融(12192)
- 学(11551)
- 农业(11315)
- 务(10778)
- 财务(10754)
- 财务管理(10724)
- 体制(10437)
- 企业财务(10244)
- 机构
- 大学(218419)
- 学院(213967)
- 济(102340)
- 经济(100659)
- 研究(81581)
- 管理(78786)
- 理学(67537)
- 理学院(66757)
- 管理学(65927)
- 管理学院(65498)
- 中国(63606)
- 财(49556)
- 京(46527)
- 科学(44459)
- 所(41085)
- 财经(38850)
- 研究所(36999)
- 经(35655)
- 中心(35600)
- 经济学(34318)
- 农(33723)
- 经济学院(30855)
- 江(30390)
- 北京(29980)
- 财经大学(29250)
- 院(29177)
- 业大(27959)
- 农业(26285)
- 范(26267)
- 师范(26027)
- 基金
- 项目(140873)
- 科学(113091)
- 基金(107694)
- 研究(103129)
- 家(94564)
- 国家(93865)
- 科学基金(80051)
- 社会(70679)
- 社会科(67265)
- 社会科学(67252)
- 基金项目(55413)
- 省(49564)
- 自然(49343)
- 自然科(48267)
- 自然科学(48254)
- 自然科学基金(47479)
- 教育(46922)
- 资助(44483)
- 划(43406)
- 编号(38026)
- 部(34289)
- 成果(32743)
- 重点(32282)
- 制(31841)
- 国家社会(31717)
- 教育部(30038)
- 发(29605)
- 中国(29397)
- 创(29344)
- 性(29070)
共检索到332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琳 袁志刚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1988~2005年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和内在传递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出从大幅下降到逐步稳定的基本特征,且前期的大幅改善主要来源于低收入子代相对收入的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对中国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力达到60%以上,其中以财富资本为主。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分布,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进一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性 趋势 内在传递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沫 王岩
基于1989~2015年共计10轮CHNS数据,本文采用代际收入弹性和代际收入秩关联系数双重测度指标对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测算,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在1991~2004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2004年以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基于收入分组视角的研究发现,各收入组2004年以后代际收入阶层固化程度均有所降低,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固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各组,中等收入群体是目前我国保持较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主要动力来源。从城乡差异视角看,受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影响,2000年后农村家庭的代际流动性显著提升,且持续高于城市居民的代际流动性。进一步,基于人力资本分析框架对我国代际收入传递机制进行了探究,发现父亲的非教育因素在代际收入传递中起到主导作用。受整体社会制度环境不断改善的积极影响,2004年以后非教育传递机制不断减弱,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提升起到较大助推作用;而受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影响,教育因素在2004年左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亓寿伟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检验了出生于1949—1990年的男性是否存在代际收入传递,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教育在代际收入传递中的作用机制。估计结果表明,1949—1990年代际收入传递程度总体上不断加强,其中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出现两次代际收入传递高峰。中等收入者受父辈的影响及加强趋势均最高,呈现双倒"U"型特征。城镇代际收入传递加强趋势约是农村2倍,城镇高收入者受父辈的影响更强,农村则低收入者所受影响更强。对教育作用机制的分解发现,教育对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程度在农村达到26%,城镇则达到36%。家庭环境导致的子女教育机会不平等是影响代际收入传递趋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国民教育水平提高,教育的作用也出现了"组合效应"特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青青 刘泽云
本文运用2002年、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在考虑收入测量偏误和同住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1970—1995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代际收入秩回归系数从“70后”的0.397上升至“80后”的0.435,进而上升至“90后”的0.493。(2)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具有性别和户口差异。其中,男性和农业户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而女性没有显著变化,非农业户口则在“70后”至“80后”有显著下降。(3)不同类型收入的代际流动性趋势略有不同,“90后”工资性收入和主要工作收入的代际流动性与“80后”没有显著差异,但劳动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均呈下降趋势。(4)同住样本选择偏差对分性别和工资性收入、主要工作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敏感度较大,但也没有改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的结论。本文为提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和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娟 张绘
本文通过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库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数据,分析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在控制了暂时性收入冲击和同住性样本选择偏差后,我们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呈现递增的趋势。1981~1987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流动性明显高于1974~1980年和1967~1973年出生组。父辈对男孩的影响大于女孩。此外,代际收入流动性在不同收入组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也不同。低收入组的代际流动性递增趋势非常明显;而在高收入组代际流动性较低,子辈可以凭借父辈的优势继续获得较高的收入。建议采取征收级差遗产税等措施调节代际收入差距,同时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尽可能保障低收入子女有机会流动到高收入组。
关键词:
代际收入 收入不平等 代际流动性趋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石军 黄桂田
本文使用CHNS的1989~2009年数据,估计了中国2000、2004、2006和2009年的代际收入弹性。通过优化估计方法和细致的数据处理,努力剔除偏差因素使各年的估计具有可比性,我们得到了上述各年的代际收入弹性分别为0.66、0.49、0.35、0.46。该结果反映出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大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但与已有国家的相关研究结果相比,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仍然偏高,中国的家庭因素对子辈收入的影响仍然很大。改变这种状况需进一步深化相关改革,推进机会均等机制的形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杰 苏群 周宁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1年的数据,对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及传递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1989~2011年间,农村居民代际收入弹性总体较高,表明代际收入流动性整体较低;尽管如此,高收入的子代受父代收入的影响却比较小。第二,从代际收入弹性这20多年的变化趋势看,1997年达到峰值后,代际收入弹性缓慢下降,然而在2011年时,代际收入弹性有所反弹。第三,以子代受教育年限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确实是解释农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重要因素,而以子代职业类型代表的社会资本投资则在农村居民代际收入传递机制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要提高农村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政府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龙翠红 洪银兴
代际收入流动性是经济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它是影响社会动态公平和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衡量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主要方法有转换矩阵法和回归系数法。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即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仍然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父代收入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资本、选型婚配和基因遗传等四个机制影响子代成年后的收入。代际收入流动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家庭背景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已有的人力资本理论,并认为政府应该把教育政策从学校提前到家庭,从而拓宽了传统的公共教育政策。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性 代际收入弹性 传递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亚平 施正政
准确了解代际收入传递机制是理解机会公平与制定有效政策的必要条件。该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父子单年收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对父代收入及其人力资本在代际收入传递过程中的因果作用进行识别。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代际收入弹性主要是由父代收入本身所导致的,父代对子代的投资是代际收入传递主要的因果机制。此外,我们还估计出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大于0.339,而其真实值可能在0.6左右。父代收入在代际收入传递中的显著作用意味着均化父代投资将有利于提高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
关键词:
代际收入传递 因果机制 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学榕 杨奇明 俞宁
基于CHNS调查构建跨越25年父代与子代匹配的样本数据,探讨20世纪末各层次教育扩张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1)教育扩张并未立刻带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上升。与未受教育扩张影响的70后群体相比,80后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性大幅下降。原因是父代收入对子代教育的影响反较教育扩张前大幅上升,且教育回报上升进一步放大其对代际收入流动的不利影响。(2)父代收入引起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及代际收入弹性在教育扩张之后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1981-1985年出生群体教育机会不均等与代际收入弹性均最高,1986-1991年出生群体教育机会不均等下降而代际收入流动性显著上升。(3)教育机会随后的均等化是代际收入流动性最终上升的推动因素。更广泛教育机会均等化和劳动力市场中不公平问题的减少,能进一步发挥教育扩张的公平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江求川
文章利用1989-2011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对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控制生命周期偏误的前提下,文章通过构建随机系数模型进一步修正了模型设定偏误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国总体的代际收入弹性为0.6左右,农村内部为0.7左右,城市内部为0.5左右。我们发现,生命周期偏误倾向于导致低估代际收入弹性,但模型设定偏误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由于解决生命周期偏误的措施无法解决模型设定偏误,以住的研究有可能低估农村的代际流动,高估城市的代际流动。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 控制函数 随机系数模型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江求川
文章利用1989-2011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对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控制生命周期偏误的前提下,文章通过构建随机系数模型进一步修正了模型设定偏误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国总体的代际收入弹性为0.6左右,农村内部为0.7左右,城市内部为0.5左右。我们发现,生命周期偏误倾向于导致低估代际收入弹性,但模型设定偏误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由于解决生命周期偏误的措施无法解决模型设定偏误,以住的研究有可能低估农村的代际流动,高估城市的代际流动。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 控制函数 随机系数模型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润芳 车延
在三周期代际交叠模型(OLG模型)基础上使用CFPS(2010—2018)数据探究不同人力资本水平对居民家庭成员延迟退休决策造成的影响以及不同延迟退休决策对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产生的影响,并对农业工作者与非农业工作者在延迟退休决策中的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父代受教育水平越低、自评健康状况越好的情况下选择延迟退休的意愿越高,而且农业工作者比非农业工作者选择延迟退休的概率要大;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下降趋势,正常退休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要大于延迟退休家庭,农业工作者家庭大于非农业工作者;非农业工作者通过自身受教育水平对子代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农业工作者主要通过自身收入以及子代教育水平对子代收入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润芳 车延
在三周期代际交叠模型(OLG模型)基础上使用CFPS(2010~2018)数据探究不同人力资本水平对居民家庭成员延迟退休决策造成的影响以及不同延迟退休决策对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产生的影响,并对农业工作者与非农业工作者在延迟退休决策中的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父代受教育水平越低、自评健康状况越好的情况下选择延迟退休的意愿越高,而且农业工作者比非农业工作者选择延迟退休的概率要大;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下降趋势,正常退休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要大于延迟退休家庭,农业工作者家庭大于非农业工作者;非农业工作者通过自身受教育水平对子代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农业工作者主要通过自身收入以及子代教育水平对子代收入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薇 马占利
基于CHNS数据,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分析,通过优化估计方法和严谨的数据处理,得到中国2011年代际收入弹性为0.45左右。采用分位数回归和转换矩阵进一步分析表明,近年来中国低收入阶层代际收入弹性较大,父代处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子代仍处于最低收入阶层的比率相对稳定在36%左右,贫困存在固化现象。运用多项式Logit模型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是影响代际收入流动的主要因素,其影响大小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迁移也能显著提升子代收入的向上流动,特别是对于低教育水平的子代而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