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5)
2023(7511)
2022(6094)
2021(6211)
2020(4969)
2019(11575)
2018(11553)
2017(20031)
2016(11836)
2015(13863)
2014(13878)
2013(13137)
2012(12650)
2011(11753)
2010(11776)
2009(10620)
2008(10662)
2007(9723)
2006(8704)
2005(8145)
作者
(31683)
(26538)
(26385)
(25424)
(16924)
(12813)
(12041)
(10386)
(10383)
(9502)
(9134)
(8909)
(8686)
(8432)
(8344)
(8306)
(8035)
(7752)
(7676)
(7603)
(6958)
(6526)
(6347)
(6084)
(5949)
(5926)
(5871)
(5855)
(5437)
(5338)
学科
(44695)
经济(44649)
管理(25325)
(23304)
中国(22026)
方法(19790)
教育(19370)
数学(17530)
数学方法(17318)
(16655)
企业(16655)
(12687)
(12334)
(11718)
贸易(11711)
(11537)
(10772)
理论(9496)
(8803)
收入(8769)
农业(8434)
(8148)
业经(7909)
(7617)
银行(7607)
(7406)
(7221)
金融(7221)
关系(6979)
发展(6929)
机构
大学(171686)
学院(163382)
(71366)
经济(70032)
研究(67847)
管理(52933)
中国(47330)
理学(45158)
理学院(44489)
管理学(43562)
管理学院(43245)
(39577)
科学(37421)
(34400)
(31702)
(31402)
师范(31234)
研究所(31157)
教育(30000)
中心(28371)
北京(26878)
师范大学(26069)
财经(25042)
(24114)
(24027)
(23945)
经济学(23912)
(23156)
经济学院(21507)
业大(19974)
基金
项目(101615)
科学(82216)
研究(80641)
基金(74129)
(64597)
国家(63962)
科学基金(53245)
社会(51690)
社会科(48720)
社会科学(48712)
教育(44932)
基金项目(36987)
(35775)
(33757)
编号(32762)
资助(31437)
自然(31302)
自然科(30662)
自然科学(30653)
成果(30367)
自然科学基金(30160)
(26512)
课题(26195)
重点(24718)
教育部(23655)
中国(22917)
(22766)
国家社会(21988)
(21723)
(21408)
期刊
(77999)
经济(77999)
研究(64120)
教育(49302)
中国(44204)
学报(24371)
科学(23264)
(22894)
(22033)
管理(21019)
大学(20211)
学学(17395)
技术(16994)
农业(15538)
经济研究(14034)
(14028)
金融(14028)
财经(13639)
(12056)
(12051)
职业(11593)
国际(11124)
世界(11101)
问题(10341)
(9352)
业经(9058)
(8998)
论坛(8998)
技术经济(7740)
技术教育(7556)
共检索到267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亓寿伟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检验了出生于1949—1990年的男性是否存在代际收入传递,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教育在代际收入传递中的作用机制。估计结果表明,1949—1990年代际收入传递程度总体上不断加强,其中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出现两次代际收入传递高峰。中等收入者受父辈的影响及加强趋势均最高,呈现双倒"U"型特征。城镇代际收入传递加强趋势约是农村2倍,城镇高收入者受父辈的影响更强,农村则低收入者所受影响更强。对教育作用机制的分解发现,教育对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程度在农村达到26%,城镇则达到36%。家庭环境导致的子女教育机会不平等是影响代际收入传递趋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国民教育水平提高,教育的作用也出现了"组合效应"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琳  袁志刚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1988~2005年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和内在传递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出从大幅下降到逐步稳定的基本特征,且前期的大幅改善主要来源于低收入子代相对收入的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对中国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力达到60%以上,其中以财富资本为主。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分布,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进一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亚平  施正政  
准确了解代际收入传递机制是理解机会公平与制定有效政策的必要条件。该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父子单年收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对父代收入及其人力资本在代际收入传递过程中的因果作用进行识别。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代际收入弹性主要是由父代收入本身所导致的,父代对子代的投资是代际收入传递主要的因果机制。此外,我们还估计出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大于0.339,而其真实值可能在0.6左右。父代收入在代际收入传递中的显著作用意味着均化父代投资将有利于提高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晓红  曹宁  
利用1988—2013年CHIP数据,基于分位回归方法,考察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收入差距代际传递变动趋势。结果显示:非国有部门的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程度低于国有部门,但呈缓慢上升趋势;国有部门收入顶层的代际固化现象明显改善,两个部门收入底层的流动性却较低,容易陷入贫困代际传递陷阱。通过代际收入流动矩阵和Shorrocks指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部门的流动质量更高,子辈更易实现收入向上的流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文武  杨少垒  韩文龙  
文章运用CHNS调查数据,对城乡居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及动态趋势进行了研究。静态分析表明: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机会要明显大于城市,且城乡差距明显;个体行业差异显著影响个体贫困发生机会,但父辈行业差异对子代贫困发生机会的代际影响不明显,健康、教育降低子代贫困作用巨大,同等条件下女性贫困发生机会要高于男性,贫困发生机会与年龄呈"U"关系。动态分析表明:虽然中国整体面的贫困水平逐年下降,但贫困代际传递机会基本呈上升趋势;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机会大于城市;城乡子代贫困机会差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拉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晓红  
只有准确把握收入差距代际传递变动趋势,才能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本文运用双样本工具变量法,有效整合CHIP数据和CFPS数据,修正现有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暂时性收入偏误、生命周期偏误、同住样本选择偏误,估算并分析了2002—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变动趋势。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呈下降趋势,但城镇居民代际传递程度高于农村居民。这一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程度低于美国、巴西、日本等国,高于瑞典和中国台湾地区,在国际上处于中间水平。进一步分析不同收入群体的代际流动状况,结果显示:城镇居民收入底层和收入顶层的代际固化现象明显改善,是收入差距代际传递下降的来源;收入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卢盛峰  潘星宇  
本文采用1989—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九次微观入户调查数据,利用ArC GIS地图和收入流动矩阵等技术分析了中国贫困代际传递在时间上的动态趋势和地理上的空间分布,并实证测度了贫困的代际传递的程度。研究发现:(1)中国贫困在代际间传承严重,但是传递概率在时间上有减弱趋势;(2)空间分布上贫困代际传递分布相对集中,并突出表现在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3)区分父亲、母亲效应发现,父母对子女的贫困代际传递性状况基本一致;(4)进一步定量测度发现,中国代际收入弹性系数大致位于0.38~0.42之间,相对而言位于收入流动性较低的国家行列。如何通过政策干预,切断这种不平等的代际传承,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殿荒  毕艳成  王姝力  
文章选取2008-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回归以及Probit二值选择回归,对代际收入弹性和代际贫困传递程度进行测度,并从城乡差异的视角分析农村家庭代际贫困传递及演化趋势。研究发现:农村家庭子辈收入向上流动困难,存在严重的贫困固化现象。代际贫困传递的演化趋势不断上升,而公共教育支出与父辈健康状况是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文章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村居民进城务工扫除制度障碍,提供与城镇居民同等福利待遇;第二,不断完善教育机制,提高公共教育支出向农村地区的倾斜力度;第三,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增加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转移支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人骥  陆懋祖  耿广琪  
本文建立在A,B股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所占比例)的度量上,讨论中国证券市场分割的特征。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研究沪深A,B股四个系统性风险的时间序列,指出沪深的两个A股市场之间有长期均衡趋势,沪深的两个B股市场之间也有长期均衡趋势,表明就整体而言,A股与B股的市场仍然具有分割的市场特征;其次,指出系统性风险的传递方向在A股是沪市到深市,在B股是深市到沪市,表明在市场分割的情况下,A股与B股具有不同的系统风险的传递途径;最后,在沪市的A,B股之间系统风险互为因果,在深市的A,B股之间系统风险也互为因果,表明地域市场对分割的整合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相森  李湉湉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的数据,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水平对其阶层向上流动机会的影响机制,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各作用机制重要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投资是提高我国低收入家庭子女阶层向上流动机会的主要途径,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阶层上升的机会越大;教育水平的提高会改变个人的知识技能与学习能力,进而显著影响阶层上升的机会,这条作用路径在阻隔贫困代际传递方面的贡献最大,且随时间推移而增强;教育通过影响工作动机的作用路径的贡献不大,且仅对高等学历者的阶层上升有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颖  王存同  
利用CFPS 2010年数据,着重检验了父母职业地位对子女职业的直接影响。在数据处理方面,为了得到系数及标准误的无偏估计,对于抽样数据的缺失值,采用了贝叶斯多重插值法对因变量与自变量进行填补。在统计模型选取方面,利用OLS、工具变量法及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估计偏倚进行校正。为了选择最优权重矩阵,采用广义矩估计(GMM)及迭代矩估计(IGMM)来检验各因素特别是父亲职业对子女职业效应的直接影响及地区差异。为了避免样本选择带来的估计偏倚,引入Heckman选择模型对工具变量法及广义矩估计等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父辈职业地位高的,其子女的职业地位也相应高,这从程序上说明我国阶层固化作用的存在。通过Heckman选择模型,研究还新发现父亲职业地位对子女选择某职业与否以及对子女现有职业的发展都有显著影响。此外,这种影响也表现为地域差异,经济水平越发达或文化越开放,父亲职业的影响力就越强;但个体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职业地位的主导因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颖  王存同  
利用CFPS 2010年数据,着重检验了父母职业地位对子女职业的直接影响。在数据处理方面,为了得到系数及标准误的无偏估计,对于抽样数据的缺失值,采用了贝叶斯多重插值法对因变量与自变量进行填补。在统计模型选取方面,利用OLS、工具变量法及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估计偏倚进行校正。为了选择最优权重矩阵,采用广义矩估计(GMM)及迭代矩估计(IGMM)来检验各因素特别是父亲职业对子女职业效应的直接影响及地区差异。为了避免样本选择带来的估计偏倚,引入Heckman选择模型对工具变量法及广义矩估计等模型的估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永远  
代际收入传递性是影响个人工资或收入不均等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使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父母收入对子女收入仍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代际收入弹性达到了0.4左右,换言之,社会收入的流动性仍然很低。父母收入影响成年孩子收入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家庭文化资本和父母个性特征三个渠道进行传导。代际收入传递性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已有的人力资本理论,拓宽了传统的公共教育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晓红  
文章采用双样本工具变量法,整合CHIP数据和CFPS数据,在克服多重计量偏误的基础上,测度并分析了教育、职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传递和职业传递是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的重要路径,但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城镇居民的教育传递贡献率高于职业传递,农村居民则相反。利用代际流动矩阵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通过教育、职业路径向上流动的机会较低,容易陷入贫困代际传递陷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晓红  
文章采用双样本工具变量法,整合CHIP数据和CFPS数据,在克服多重计量偏误的基础上,测度并分析了教育、职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传递和职业传递是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的重要路径,但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城镇居民的教育传递贡献率高于职业传递,农村居民则相反。利用代际流动矩阵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通过教育、职业路径向上流动的机会较低,容易陷入贫困代际传递陷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