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1)
- 2023(7227)
- 2022(5852)
- 2021(5498)
- 2020(4484)
- 2019(10637)
- 2018(10265)
- 2017(19266)
- 2016(10495)
- 2015(12113)
- 2014(11689)
- 2013(12020)
- 2012(11475)
- 2011(10746)
- 2010(10225)
- 2009(9091)
- 2008(8712)
- 2007(7512)
- 2006(6762)
- 2005(6275)
- 学科
- 济(48193)
- 经济(48149)
- 管理(28525)
- 方法(22702)
- 业(22272)
- 数学(21045)
- 数学方法(20896)
- 企(17088)
- 企业(17088)
- 中国(16524)
- 环境(12477)
- 学(11389)
- 贸(11281)
- 贸易(11273)
- 易(11117)
- 财(10404)
- 农(10129)
- 制(8909)
- 银(8754)
- 银行(8717)
- 行(8452)
- 融(8153)
- 金融(8153)
- 业经(7496)
- 划(7367)
- 和(7064)
- 发(6756)
- 出(6692)
- 关系(6675)
- 农业(6460)
- 机构
- 大学(155544)
- 学院(149420)
- 济(73708)
- 经济(72708)
- 研究(64032)
- 管理(52977)
- 中国(50251)
- 理学(45410)
- 理学院(44872)
- 管理学(44055)
- 管理学院(43801)
- 科学(38486)
- 京(35201)
- 所(33654)
- 研究所(30912)
- 财(30664)
- 农(29261)
- 中心(27174)
- 经济学(25147)
- 财经(24838)
- 业大(23591)
- 院(23532)
- 农业(23468)
- 北京(23312)
- 经(23072)
- 经济学院(22720)
- 科学院(20376)
- 江(20356)
- 财经大学(18886)
- 研究院(18255)
- 基金
- 项目(103789)
- 科学(81763)
- 基金(79665)
- 家(73107)
- 国家(72684)
- 研究(70453)
- 科学基金(59937)
- 社会(47166)
- 社会科(44967)
- 社会科学(44959)
- 基金项目(40547)
- 自然(39399)
- 自然科(38503)
- 自然科学(38489)
- 自然科学基金(37857)
- 省(35568)
- 资助(34326)
- 划(32960)
- 教育(31225)
- 部(25105)
- 重点(24672)
- 编号(23665)
- 中国(23316)
- 发(23089)
- 国家社会(21801)
- 教育部(21090)
- 创(21035)
- 科研(20922)
- 计划(20286)
- 创新(20069)
共检索到232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珊珊 张寒 杨红强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碳足迹评估被广泛应用于量化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减排承诺背景下,林业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贡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和出口国,人造板行业的碳足迹和能源耗用问题,是评价林业产业环境影响的重要领域。本文依据ISO 14067标准,测度了中国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行业"从摇篮到大门"系统界限的碳足迹,通过对比国内外人造板行业的能源耗用,评估了中国人造板行业的节能潜力,结合量化改进方案的减排效果,提出了人造板行业减排和市场结构改善的建议措施。研究发现:①中国现有人造板行业的碳足迹结构中,纤维板最大(708.74 kg CO_2e),胶合板最小(312.08 kg CO_2e),刨花板居中(410.79 kg CO_2e)。其中原材料获取对碳足迹贡献最大,化工材料如脲醛树脂胶的生产和使用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②对标国际标准和技术进步要求,中国人造板行业的能源耗用可减少13.27%~47.99%;③用木质燃料替代化石能源,对人造板行业的温室气体减排可实现11.53%~42.30%的提升空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威 张继红 吴文广 刘毅 仲毅 王新萌 康秦梓
碳足迹是指商品或服务在生产、运输、使用、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s内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为探究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在整个养殖周期内CO_(2)的源与汇,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了筏式养殖海带碳足迹测算方法,对桑沟湾养殖海带的碳足迹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可能的误差来源。结果显示,养殖1 t海带的碳足迹约为–95.93 kgCO_(2)e,其中,碳排放量为74.30 kgCO_(2)e,碳吸收量为170.23 kgCO_(2)e。从海带育苗开始至养成收获的整个过程是碳汇过程,其中,以海带生物质碳的形式固定的CO_(2)占比约为79.9%,以沉积埋藏碳的形式固定的CO_(2)占比约为14.1%,以惰性溶解有机碳(RDOC)的形式固定的CO_(2)占比约为6.0%,沉积埋藏碳和惰性溶解有机碳长期封存于深海或海底;养殖设施是主要碳源,碳排放占比为93.81%,柴油和电能的碳排放占比分别为5.05%和1.14%,肥料和运输的碳排放占比仅有万分之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水波 苏立永 葛云红
根据碳足迹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产品生命周期原理方法,明晰了海水淡化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海水淡化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方法和各阶段计算模型,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给出了海水淡化行业的碳足迹减排策略。
关键词:
海水淡化 生命周期 碳足迹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蔡依平 张文娟 张世翔 谷金蔚
在分析冷链概念及冷链物流构成的基础上,以新鲜番茄为例,通过目标分析与范围界定、确定功能单位、系统边界和假设以及数据收集,计算了新鲜番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方式和运输方式是影响番茄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在其他条件均相同时,温室生产番茄是塑料薄膜生产番茄CO2排放的1.66倍(公路运输)和2.83倍(海运)。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海运造成的碳排放分别是公路运输造成碳排放的27.3%(运输距离为1 000km)、22.2%(运输距离为1 500km)、19.3%(运输距离为2 000km)。可见,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海运造成的碳排放以递减的方式小于公路运输造成的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欧训民 张希良
利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计算中国主要9种终端能源的化石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碳强度),涵盖原料制取、运输、燃料制取和运输四个阶段,包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种化石能耗分析。结果表明电力碳强度最高,石油基、天然气基和煤基燃料碳强度依次升高;低采收率、高CH4泄露水平和低生产转化率是碳强度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终端能源 碳强度 全生命周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晓平 周定国 于艳春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价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的环境特性,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特性进行了定性评价,并与木质人造板的环境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人造板可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和林地资源,有利于固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生产线的建设、管理和经营提出了几点建议,使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生产能够更适应人造板工业的发展需求。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俞春华 佘程熙 李金霞 陈琦 温富国 吴义男
碳足迹测量与估计是低碳供应链评估的重要指标,目前缺乏统一的碳足迹衡量标准与界限,同时传统的碳足迹测量方法需要大量的计算成本。因此,提出一种先核算后预测的两阶段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估算方法。在第1阶段,电网物资供应链被划分为5个阶段,并构建相应的测算模型,实现对碳足迹的定量描述与评估;在第2阶段,以电缆产品作为碳源,构建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的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预测模型。基于2020~2023年电网供应链的碳足迹管理数据进行了数值实验,预测准确率为99.3%。通过与BP神经网络和GABP神经网络构建的模型对比,证明模型的准确性与优越性,实现对碳足迹的有效核算与预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韵 师华定 曾贤刚
气候变化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低碳发展模式的迫切追求,企业作为减排活动和低碳经济的主角,必须重新思考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这就要求企业在碳足迹的核算和管理方面有清晰的规划和研究。文章探讨了目前国际国内企业碳足迹生命周期的研究现状及问题,以电力企业为例,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与流程,尝试建立起一套电力企业的碳足迹生命周期核算技术体系,并提出其发展与应用的困难与建议。
关键词:
企业碳足迹 生命周期核算 电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夏德建 任玉珑 史乐峰
针对我国煤电高污染的行业背景和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的时代要求,文章应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国煤电能源链的碳排放计量总模型和各环节的子计量模型,进而通过详细计算得出了我国燃煤电厂单位发电量引致的子环节CO2当量排放及煤电能源链CO2当量的总排放数据,对比发现了燃煤发电环节为我国煤电能源链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环节,最后对各环节的排放结果作出了综合评价与解释。研究对增进了解我国煤电能源链各单元过程温室气体的产生来源和大小,明晰减排调控的重点方向,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煤电能源链 生命周期 温室气体 碳排放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建国 卞丽娟
以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与NTA消费水平和劳动力收入数据为样本,测算中国人口红利的起止期,比较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与澳大利亚等代表性国家收获人口红利期间与人口红利消散后的经济增长。结果显示,在人口红利消散后,这些国家无一例外进入了经济低增长时代。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同样面临有效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需调整人口政策与劳动保障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洪心 白雪梅
文章在两阶段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均消费、储蓄和财产的转移和变化,并针对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建立了一个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为输入的交叠时代(OLG)模型。作者将此模型与生产方程、政府收入及养老金给付体系共同作用,生成满足Walras均衡条件的一般均衡模型,从而从数量上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引起的社会产出、人均消费和政府收入的变化,并针对这种变化提出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杨 甘陆军 韩方方
在对快递碳足迹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原理,将快递生命周期碳排放源主要分为运输环节消耗的燃油、城市内运营管理和中心分拣建包(集包)环节消耗的电能以及包装环节消耗的快递包装及耗材三个方面,运用排放因子法构建了快递碳足迹核算模型,并采用案例分析法核算快递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分析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大小,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利于快递服务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研究结果显示,在单个快件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中,快递包装产生的碳排放比例最大,电能次之,燃油最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明 姜国强 贾冯睿 刘广鑫 岳强
国内关于石油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油制品的消费环节,不能真实地反映石油流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为了探寻石油生命周期内真实碳排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了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MFA)和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建立了石油生命周期内碳元素流动模型。以国内某大型炼化企业为例,计算了各个环节的隐含碳排放和石油燃烧碳排放量,分析了影响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情景,分别预测了2015—2050年间中国石油生命周期内的隐含碳排放发展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在石油生命周期内,每吨石油在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约为670kg(约折合CO_2排放量为2457kg),其中隐含碳占总碳排放量的23%;(2)开采环节和炼化环节隐含碳排放分别占隐含碳总量的46%和54%,其中开采环节主要隐含碳排放来自天然气消耗和电力的消耗,分别占总量的47%和30%,炼化环节的隐含碳排放主要来自焦炭燃烧,占总量的46%;(3)在消费环节中,汽油、柴油和煤油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消耗量最大,分别占各自总量的42%、53%和80%。提高石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实现国家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目标的有效途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玉昆 张蕊 朱震锋
基于2010—2019年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人造板产业竞争力的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回归模型对人造板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影响人造板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人造板产业竞争力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梯度差异,且形成比较稳定的空间格局;人造板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的相关关系最显著;人造板产业竞争力受多重因素共同驱动,除研发经费数、研发人员数以及货物出口额对中国人造板产业竞争力具有负向驱动作用外,其他因素均具有正向驱动;林业系统制造业在岗职工年均工资对人造板产业竞争力的正向驱动最为显著。因此,为提升中国人造板产业竞争力,各区域需分工明确、互联互通,同时还要补齐联系需求与供给的中间生产环节存在的技术水平低、投资不足、人才短缺等短板。
关键词:
驱动因素 核心竞争力 人造板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