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8)
- 2023(11282)
- 2022(9349)
- 2021(8672)
- 2020(6950)
- 2019(16011)
- 2018(15598)
- 2017(29276)
- 2016(15862)
- 2015(17631)
- 2014(17446)
- 2013(17615)
- 2012(17230)
- 2011(16049)
- 2010(16220)
- 2009(14690)
- 2008(14777)
- 2007(13016)
- 2006(11867)
- 2005(11177)
- 学科
- 济(81706)
- 经济(81638)
- 管理(36950)
- 业(35986)
- 方法(28357)
- 中国(27482)
- 企(25719)
- 企业(25719)
- 数学(25216)
- 数学方法(25009)
- 地方(23962)
- 农(21405)
- 业经(16406)
- 贸(16180)
- 贸易(16166)
- 学(16050)
- 易(15660)
- 农业(14462)
- 财(14354)
- 制(14131)
- 地方经济(14113)
- 融(13945)
- 金融(13943)
- 银(13522)
- 银行(13496)
- 行(13265)
- 发(13250)
- 环境(13092)
- 和(10714)
- 产业(10531)
- 机构
- 大学(236783)
- 学院(234967)
- 济(107772)
- 经济(105924)
- 研究(95935)
- 管理(82196)
- 中国(73623)
- 理学(69611)
- 理学院(68578)
- 管理学(67419)
- 管理学院(66969)
- 科学(57265)
- 京(53063)
- 所(49766)
- 财(46761)
- 研究所(45417)
- 中心(41270)
- 农(40351)
- 财经(36834)
- 江(35438)
- 经济学(35336)
- 范(34855)
- 北京(34749)
- 院(34626)
- 师范(34523)
- 经(33658)
- 业大(31922)
- 经济学院(31790)
- 农业(31436)
- 科学院(29741)
- 基金
- 项目(153810)
- 科学(122693)
- 基金(113314)
- 研究(112653)
- 家(100283)
- 国家(99521)
- 科学基金(83565)
- 社会(74648)
- 社会科(70960)
- 社会科学(70947)
- 基金项目(58556)
- 省(57351)
- 自然(51153)
- 教育(50365)
- 划(50131)
- 自然科(49944)
- 自然科学(49927)
- 自然科学基金(49059)
- 资助(46657)
- 编号(42929)
- 发(40149)
- 重点(36463)
- 成果(35998)
- 部(35267)
- 发展(32699)
- 国家社会(32472)
- 展(32185)
- 课题(31739)
- 创(31377)
- 中国(31168)
- 期刊
- 济(125124)
- 经济(125124)
- 研究(78717)
- 中国(51647)
- 农(38121)
- 学报(37429)
- 科学(36899)
- 财(32295)
- 管理(31678)
- 大学(28255)
- 农业(26627)
- 学学(26496)
- 教育(25973)
- 融(25542)
- 金融(25542)
- 经济研究(21763)
- 业经(19227)
- 财经(18915)
- 技术(18902)
- 问题(16859)
- 经(16572)
- 贸(15282)
- 世界(14700)
- 业(14662)
- 国际(14232)
- 资源(12762)
- 技术经济(11900)
- 统计(11474)
- 经济问题(10543)
- 版(10512)
共检索到373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圣云 姜婧
研究目标:分析1995~2016年中国八大区域人类发展指数空间差异演变及其结构分解。研究方法:使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刻画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空间差异演进过程,采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主成分法分析空间差异的来源构成及其变化,应用Kaya恒等式扩展和LMDI因素分解识别我国人类发展指数变化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明显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的地区差异稳步减小,八大区域之间人类发展指数差异决定了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总体区域差异的走向。收入指数差异的缩小是我国人类发展指数区域差异趋于缩小的主要原因。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变化由经济效应和技术效应双轮驱动,生态效率效应和社会效应对我国人类发展指数提高有抑制作用。研究创新:基于八大区域视角,揭示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变化特征及其动因。研究价值:刻画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区域差异的演变过程,分析其来源及变化,为缩小我国区域间人类发展水平差距,促进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均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圣云 罗玉婷 韩亚杰 李晶
应用空间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分解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对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省际差距整体趋于缩小。其中,"九五"时期不断缩小,"十五"时期波动变化,"十一五"时期快速缩小,"十二五"时期趋同发展;(2)四大区域之间的人类福祉差距是最主要的差距,但其贡献率总体呈递减趋势,而区域内人类福祉省际差距的贡献率呈递增趋势。西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最大但降幅明显,东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先扩大后降低,中部、东北地区人类福祉省际差距相对较小且不断缩小;(3)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同向扩大。加快经济发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均可提高中国各省的人类福祉水平,但也可能扩大地区差距。提高卫生经费占比的增长率可降低中国人类福祉水平,但却能有效缩小中国地区之间的福祉差距。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和人均转移支付,既能提高中国各省区的人类福祉水平,又可起到促进地区之间福祉均衡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长石 刘晨晖
本文借鉴中心—外围模型的研究思想,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法测算了地区发展不平衡并进行了空间分解,以确定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来源,而后采用差分GMM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而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内部的发展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型关系,说明在样本考察期内的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水平是趋于发散的。据此,本文提出解决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着眼于消除外围中小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的观点与政策主张。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刚
以旅游总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研究了1997—201 5年间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表现为三大地带内的不平衡显著大于三大地带间的不平衡;区域旅游业发展存在较为稳定的低水平和高水平趋同俱乐部以及显著的空间聚集关联性;区域旅游业发生转移的概率及邻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邻域间旅游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关键词:
区域旅游 不平衡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洵
结构是一个系统,包括三个要素,即整体性、转换规律和自身调节性。由于结构自身调节机制所带来的某种程度的守恒性和封闭性,使结构变化限制在一定的边界之内;一旦调节机制失控或外部强力干预,则可能导致原有转换规律的变更,进而改变原有结构并形成新结构。因此结构是依循一定转换规律而变化的动态整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滇庆
经济改革中区域经济差距扩大是公认事实。政府可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能改变其内在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来自于区域自身的集聚效应。政策倾斜必然对经济系统造成扭曲。要求中央政府“向中西部倾斜”是不现实的,要求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则更为合理、现实。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沿海地区集聚效应吸纳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和人才,并不意味中西部地区受损。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解决经济问题必须用经济手段。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在集聚过程中会加大,但会在继起的扩散过程中得到填补
关键词:
区域经济,集聚效应,扩散效应,政策倾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覃成林 张华 张技辉
本文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分析了2001—2009年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变化过程,并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二重分解法,在一个系统的框架内解析导致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变化的空间原因和产业原因,以及二者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以2004年为转折点呈现出先持续较快上升,后平稳缓慢下降的变化过程。影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四大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其次是四大区域内发展不平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四大区域间的产业发展差异大于其各自内部的产业发展差异。就产业而言,工业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服务业和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影响在增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国柱 马树才
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除了可以增加就业,产生规模经济外,还可以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入。但是我国区域间对外贸易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不存在收敛性,另外区域贸易差异也是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区域贸易差异 贸易基尼系数 经济增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陆小莉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动态变迁既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又为新阶段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对区域协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聚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呈现出的非线性、阶梯型、空间辐射异质性等特征,利用1992—2018年中国省域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半参数、有序Logit响应和空间SARAR面板进行建模,以此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变迁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从省级层面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态势;从分类结果看,不同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较强的阶梯型特征;从空间效应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空间辐射作用强于地理区位。此外,虽然技术水平、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敏 任栋
新时代赋予了人类发展更加丰富的涵义,文章在人类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对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从收入、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民生改善五个维度构建了能够更好体现人类发展要义的"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并测算比较了中国31个省(区、市)人类发展指数值及其排序。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构建理念与测算方法,更加契合新时代的全新发展理念,可以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的统计鉴别力,可以为"以人为本"的顶层设计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建议,不失为测度人类发展指数的一种新选择。
关键词: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 体系创新 区域比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沈扬扬
基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利用2001年~2009年数据,研究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的情况,并得到研究成果,一是以保险密度为标准,2003年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呈现σ收敛、β收敛以及跨越式增长态势;二是以保险深度为标准,2003年之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基本呈现σ发散态势;三是以保险密度为衡量标准的区域保险业发展水平具有空间收敛的性质,而以保险深度为指标则不存在空间相关;四是人身保险对保险业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更大,其变动特点决定了保险业整体区域发展差距的变动特点;五是以保险密度指标衡量,对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贡献最大是三大地区间的差距,但有下降趋势,以保险深度指标衡量,则三大地区间差距是最小的...
关键词:
保险业 收入差距 敛散性 不平等分解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庆义
本文基于区际贸易的视角,通过建立多地区多产业的李嘉图模型首次系统研究了国内市场分割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本文将国内市场分割的成因区分为地方保护和运输成本,并基于模型估计出地方保护和运输距离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成因中,市场分割至少是和传统的资本禀赋差异、技术差异同等重要的因素,降低市场分割程度能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通过降低地方保护水平促进区域发展平衡时,应注意大幅降低落后地区的地方保护程度;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来降低运输成本也能起到促进区域发展平衡的作用。另外,缩小地区间资本禀赋和技术差异并不总是能促进区域发展平衡,在采取政策手段时,应该定位于大幅提升落后地区和中等收入地区的资本禀赋和技术水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玉芳
王圣云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现就职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福祉地理学——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专著,这是作者集多年心血钻研探索的研究成果。通读之后,深切感受到这是一部概念清楚、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谨,充满哲学思辨特色,理论建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
外资分布在地理区域上的悬殊差距,加剧了地区间产业布局的差距。实证研究表明1991年至今中国外商投资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地理布局均匀程度都一直稳步提升,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转变,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逐年缩小。针对2000-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商资本金指标与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销售产值指标之间存在着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圣云 沈玉芳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指区域之间在发展水平、功能和结构上的时空不平衡性。文献综述分析发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区经济增长成果指标,另一类是地区间生活水平指标。这两类指标都局限于收入或GDP等经济指标,这对评价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不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应该落到福祉水平层面。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区域发展与时间、空间组成的三位一体,对其研究应从时、空2个维度展开,即将空间维度的静态研究和时间维度的动态研究结合起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