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30)
- 2023(5775)
- 2022(4800)
- 2021(4790)
- 2020(3948)
- 2019(9169)
- 2018(8847)
- 2017(15885)
- 2016(8959)
- 2015(10670)
- 2014(10286)
- 2013(10094)
- 2012(9577)
- 2011(9097)
- 2010(8820)
- 2009(8207)
- 2008(8015)
- 2007(6958)
- 2006(6308)
- 2005(5894)
- 学科
- 济(36523)
- 经济(36480)
- 管理(19241)
- 方法(16492)
- 业(16261)
- 中国(15504)
- 数学(15007)
- 数学方法(14899)
- 企(11987)
- 企业(11987)
- 贸(9953)
- 贸易(9947)
- 易(9815)
- 农(8616)
- 学(8432)
- 教育(7699)
- 财(7158)
- 制(6902)
- 业经(6028)
- 银(5980)
- 银行(5957)
- 关系(5891)
- 行(5858)
- 融(5780)
- 金融(5780)
- 出(5676)
- 环境(5499)
- 理论(5436)
- 发(5413)
- 农业(5386)
- 机构
- 大学(135545)
- 学院(124825)
- 济(58831)
- 经济(57942)
- 研究(55450)
- 中国(41164)
- 管理(41131)
- 理学(34996)
- 理学院(34473)
- 管理学(33785)
- 管理学院(33570)
- 科学(32331)
- 京(31164)
- 所(28674)
- 研究所(26357)
- 财(24702)
- 农(23564)
- 中心(22697)
- 北京(20899)
- 经济学(20177)
- 院(20076)
- 财经(19898)
- 农业(18968)
- 范(18643)
- 经(18598)
- 业大(18476)
- 师范(18405)
- 经济学院(18097)
- 江(17544)
- 科学院(16728)
- 基金
- 项目(83245)
- 科学(65748)
- 基金(62463)
- 研究(59769)
- 家(56652)
- 国家(56255)
- 科学基金(46090)
- 社会(39364)
- 社会科(37281)
- 社会科学(37272)
- 基金项目(31275)
- 自然(29005)
- 教育(28901)
- 自然科(28361)
- 自然科学(28347)
- 省(28142)
- 自然科学基金(27890)
- 资助(27062)
- 划(26689)
- 编号(21433)
- 部(20771)
- 重点(19908)
- 中国(19832)
- 成果(19635)
- 大学(18634)
- 发(18119)
- 教育部(17754)
- 国家社会(17721)
- 创(17269)
- 课题(16884)
共检索到203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广欣
早期中国人的大学印象一个重要的来源是1895年中国最早的大学创建以前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对外国大学的观察和思考,这些观察和思考构成中国本土大学理念形成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梳理和总结出洋中国人关于外国大学的记录,可以发现萌芽期的中国大学理念具有以下特色:第一,既形成几个大致居于主导地位的基调,又兼容对这些基调的质疑和挑战,比如强调大学的制度化、规范化却不忽略教与学的自主性;第二,中国人的大学观得益于对西方和日本各国不同大学模式的会通,虽有倾向,却不独尊一家;第三,中国人经常从传统书院的理想出发了解、肯定近代大学,面对当时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却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教育理想。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陶炳增
大学校训是大学对其自身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大学理念凝炼后的符号表示,具有稳定性、继承性、融合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中国大学校训的考察,揭示其所蕴涵的教育理念和共同特征;同时比较同期中西方大学校训在大学理念追求方面的异同,阐释其原因,从而为当代大学校训的形塑和大学精神的张扬提供历史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大学校训 大学理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保中 陈小丽 朱世武
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能力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也是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人才选用机制的竞争。大学做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校长的个性特征和治学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显著性影响。本文拟从这两个角度透视中国部分知名大学校长的个人经历及治学理念,通过对比和归纳发现一些颇有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
大学校长 可持续竞争优势 治学理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冀生
大学理念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从汉武帝到清朝晚期,奉行的是孔子儒学"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教育理想;二是从1905年晚清政府做出"废科举,兴学堂"的重大决策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以"注重理性,学术自由"为核心的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曲折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科学总结大学理念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开创中国教育和大学创新新局面,是我国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
中国 大学理念 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田恩舜
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理念的历史演变做了较系统的考察与分析,从中梳理出影响大学理念的基本矛盾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我国大学理念的三条原则。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段景智 刘宏民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中国大学“革命性”变革。随着变革和传统大学量变的终止,现代大学新质要求学术理念构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思维系统和调整、确认学术性质、功能,进而带动高等教育走进一个全新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现代大学 学术理念重构 革命性变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张雁
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虽有大学之形却缺大学之实。所谓的"形"是指京师大学堂从日本间接移植了现代大学相关制度、导入相关教学内容,而其"实",却依然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没有摆脱旧式官僚养成所的实质。1902年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和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均体现了这一点。直到民国初年蔡元培主持制订的《大学令》,才标志着中国近代大学理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开始。
关键词:
大学理念 转型 蔡元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中国大学目前发展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大学理念的缺失。大学改革的困惑实质上是由于大学理念的迷茫,由于深度混乱的理念。大学理念在认识上仍存在需要澄清的误区,如将朴素的想法、一般性理论误当作理念,将当下的简单行动误看作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在大学理念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传承与守望;不仅需要行动,还需要主体性的觉解;不仅需要理论的务虚,还需要实践与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大学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只有在反思的基础上,才可能在大学理念建设上体现出中国意识、中国方案,在大学发展上体现出中国模式、中国风格。
关键词:
大学理念 澄清误识 建设认识 价值重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茹宁 闫广芬
中国大学自清末以来的百年发展进程中,先后经历了模仿日、德、美、法和苏联大学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国大学百年现代化进程虽以西方模式为显性主导,但却是基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隐性运作的,模式频繁转换的背后恰恰隐含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选择怎样一种大学模式来整合西方学术文化的问题。这一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代中国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打造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
大学理念 办学模式 现代化 传统学术文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大学理想和理念体现的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关于大学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概括,是体现大学追求的一种文化,是大学的品位和精神。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宗旨和使命的认识,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是什么”的一种表达,它规定了大学发展的路径和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在变,从而引发了大学理想和理念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在新的时空背景下解读或重构大学理想和理念,必须考虑使“经典”与“现代”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关键词:
大学理想 大学理念 大学使命 大学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美国大学治理是在大学自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美国大学治理中,联邦政府扮演了"无为而治"的角色,州立法机关和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和财政支持调节大学办学,州政府本身并不直接管理大学。美国大学奉行分享治理理念,外行治理、专家治理和共同体治理三位一体,在董事会、校长行政团队和教授会构成的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总揽全局,校长行政团队全面负责大学经营与日常运行,教授会承担学术决策、学术评议等事务,"三驾马车"目标一致、相互作用。美国大学依靠治理体系维护了自治地位,保护了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成就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卓越。
关键词:
大学治理 董事会 校长 教授会 美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旭东
英国古典大学信奉"自由教育"的理念,主张大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训练心智,培养品质优良的社会成员。随着时代发展,大学服务于社会的呼声及政策导向日渐凸显,许多大学和学者依然坚守"自由教育"的核心理念。英国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嬗变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英国大学 大学理念 自由教育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强
正是基于学术自由、人本精神和管理高效这三大学理支持,中国部分研究型大学学部制改革才能得以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整体性改革、局部性改革和试点性改革是中国部分研究型大学学部制改革的三条主要路径。中国大学要想推进学部制改革并取得更大成效,不仅需要三大学理的支撑,也需要根据每所高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和规划适宜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
学部制 学理支撑 路径规划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曼丽
本文以十余年来通识教育理念和制度反思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现有中国现实环境下的通识教育理念、意图的解释,探讨“通专结合”的理念和做法对深化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从而尝试性地探讨当前中国通识教育深化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通识教育理念 通专结合 制度构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关晓丽 李春会
构建和谐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大学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意义,也指明了大学发展的方向。所以.探索建设当代大学和谐教育的理念是教育界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
和谐教育 人文精神 公平正义 学术自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