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5)
2023(10165)
2022(8372)
2021(7867)
2020(6427)
2019(14574)
2018(13773)
2017(25370)
2016(13741)
2015(15604)
2014(14860)
2013(14605)
2012(13532)
2011(12494)
2010(11980)
2009(11122)
2008(10843)
2007(9080)
2006(7935)
2005(7144)
作者
(41102)
(34462)
(34406)
(32563)
(21615)
(16570)
(15231)
(13572)
(13186)
(12040)
(11811)
(11283)
(11099)
(10826)
(10796)
(10572)
(10252)
(10151)
(9895)
(9786)
(8638)
(8413)
(8252)
(7778)
(7773)
(7697)
(7431)
(7193)
(6882)
(6814)
学科
(57161)
经济(57067)
管理(36522)
(33584)
方法(25520)
(25279)
企业(25279)
数学(23381)
数学方法(23218)
中国(19377)
(15645)
(14513)
贸易(14507)
(14234)
(13589)
(12168)
(11922)
业经(11433)
农业(10356)
(9476)
银行(9442)
环境(9225)
(9125)
(9109)
金融(9109)
(8480)
地方(8401)
技术(8204)
(8191)
关系(7611)
机构
大学(202319)
学院(198603)
(90224)
经济(88941)
研究(76112)
管理(73148)
理学(64367)
理学院(63541)
管理学(62460)
管理学院(62097)
中国(57543)
科学(46601)
(43041)
(39144)
(38806)
(38548)
研究所(35978)
中心(32986)
业大(32542)
财经(31499)
农业(31212)
经济学(29683)
(29156)
北京(27467)
(27353)
经济学院(26859)
(26239)
(25108)
师范(24762)
科学院(23789)
基金
项目(141843)
科学(112599)
基金(107543)
(97864)
国家(97144)
研究(97016)
科学基金(81704)
社会(65940)
社会科(62690)
社会科学(62677)
基金项目(57004)
自然(53654)
自然科(52470)
自然科学(52451)
自然科学基金(51607)
(51215)
(45575)
教育(44058)
资助(43049)
编号(34564)
重点(33088)
(32878)
(30092)
(29955)
国家社会(29490)
创新(28274)
中国(28224)
科研(27875)
教育部(27870)
成果(26968)
期刊
(90799)
经济(90799)
研究(58372)
中国(39712)
学报(37650)
科学(34439)
(34377)
大学(28010)
(27397)
学学(26808)
管理(25456)
农业(23587)
经济研究(16954)
(16615)
金融(16615)
教育(16483)
财经(16118)
(14083)
(13932)
技术(13525)
业经(12940)
(12714)
问题(12581)
国际(11669)
世界(11666)
资源(10599)
(10046)
业大(9594)
科技(9574)
统计(8995)
共检索到286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齐宏纲  戚伟  刘振  赵美风  
人才内部存在着受教育程度由低到高的学历梯度,关注不同学历人才分布影响机理的差异性,对于制定因类而异的人才政策和优化城市体系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中国2005、2010和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从地级尺度上揭示了2005—2015年中国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才分布的时空格局特征差异,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解释了不同学历人才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1)中国不同学历人才的空间分布高度不均衡,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才均主要集聚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而本科及大专学历人才在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北部等西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也具有一定的集聚优势,人才集聚的不均衡度随着学历提升而依次递增。人才集聚的不均衡程度均随时间而有所缓解,但缓解程度随学历提升而依次递减。(2)人才动态集聚呈现出初期人才比重越高、期间人才比重增幅越大的马太效应,人才动态集聚的马太效应强度随学历提升而逐渐增强。(3)中国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才集聚均主要为经济主导型,薪资待遇是不同学历人才集聚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区域间薪资水平差距的缩小是不同学历人才分布不均衡态势缓解的主要原因。服务业快速增长,中学教育、医疗条件和交通出行等社会舒适性也会促进不同学历人才的集聚,海拔高度及绿化休憩等环境舒适性整体上并未显著推动中国人才的集聚。(4)经济及社会舒适性因素对人才集聚的促进作用均呈现出随学历提升而依次增加的趋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美丽  李柏洲  
基于区位商理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中国人才集聚变化,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索中国人才集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人才集聚差距逐年缩小,东部地区人才集聚程度最高、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第三、中部地区最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政性教育投入对所有分位点的人才集聚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资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对低分位点人才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人才集聚在高分位点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大学对人才集聚在中间分位点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地区开放性对人才集聚在不同分位点的影响不一致。最后,针对人才集聚程度较低的地区,从经济基础、政策环境、文化教育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怀宇,徐效坡,李铁立  
采用定性分析与GIS、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等定量手段相结合,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才分布的空间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在研究时段内人才分布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分布重心由北方内陆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区域人才密度的相对变动主要受到城市化和区域高等教育培养能力的影响;制度和政策对人才分布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高工资对人才具有吸引作用;自然环境对人才分布有间接作用。人才对区域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直接影响;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吸引人才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才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普荣  白海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与演进在时空上经历了早期的东部沿海点状集聚(1999年以前),1999—2008年由东部向中、西部梯度推进,以及2008年后在全国区域内相对均衡布局的总体格局态势。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时空演进表明:中国物流业区域发展格局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从梯度到均衡的发展战略相吻合,物流业朝着交通和区位较好的区域聚集;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加速了物流业布局的空间演进;城市群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我国物流业发展未来的核心区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秋志   黄培依   陈笛   朱丹  
人口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随着数据精度和质量的提升,基于公里网格统计单元宏观分析该问题已具可行性。论文以公里网格为统计单元,结合WorldPop数据集和SRTMGL1数据集,分析了2000—2020年间中国人口数量在地形因子(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的分布与变化特征,比较了不同人口空间化数据集、DEM数据源以及网格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口数量分布呈现强烈且持续小幅增强的低地形指向性,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人口分布半数平衡点在2000年分别为95.6 m、50.7 m和3.01°,到2020年下降至77.0 m、46.8 m和2.88°。(2)相对土地面积分布,人口数量分布呈现范围稳定且强度持续小幅增大的低地形优势性,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人口主体优势分布上界分别较稳定地位于520 m、137 m和6.84°附近,人口主体优势率分别上升了0.011、0.026和0.038。(3)除DEM数据源差异对人口数量的起伏度分布和坡度分布有显著影响外,其他各项数据差异并未产生明显影响。研究可为宏观理解中国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提供新的基础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国平  刘静  
梯度理论是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本文在广义梯度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描述我国区域梯度分布状况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 5个方面 2 4个指标的指标体系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我国 3 1个省、市、自治区的梯度分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并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曲衍波  商冉  齐伟  高宇  
研究目的:从动态过程与垂直分异的角度,探讨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为区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利用RS空间识别知识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判读研究区5期LANDSAT TM 5遥感数据,构建基于DEM的地形位指数模型和表达时空分异的分布指数和空间格局指数模型,解析山区土地利用组分和空间格局随地形垂直性变化的过程特征与原因。研究结果:栖霞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垂直分异显著,耕地和建设用地在低位段的优势性不断增强,园地、林地和草坡地分布重心逐渐向中、高位段转移;土地利用格局具有时空两维变化特征,在时间序列上呈良性发展和恢复状态;在空间垂直梯度上,土地多样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刚  
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主要指标,基于省域空间单元,采用地理集中度指数、泰尔指数和传统与空间的马尔可夫链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地理空间性视角来探析1985-2013年期间中国30个省域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动态时空演变过程、格局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呈现高度集中向渐进式扩散转移的趋势,并呈现出高水平和低水平两大稳定性较强的趋同俱乐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类型的空间转移与区域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差距密切相关,区域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差距越小,发生转移的概率越大,反之亦然;邻域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明显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类型的演变,地理邻近效应在低水平、中低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林  钟书华  
收集2012—2016年中国各省域单元产业产值等相关数据,通过区位熵识别各区域智慧专业化产业集合,构建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分析各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以及地理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具有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区域间的差异性在提升,东部地区是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值区;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其邻近区域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同类型空间关系的区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连片分布特征,H-H区域由东南沿海地区向长江沿线区域扩展,而西部地区连片的L-L区域没有发生改变;智慧专业化产业发展水平、智慧专业化产业促进能力、智慧专业化产业关联度以及智慧专业化产业发展环境差异性,对中国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呈现出的不均衡空间分布类型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晖  胡森林  
根据2010—2015《中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权威数据,采用ESDA模型分析中国人才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中国人才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呈"东南密而西北疏"的"中心-外围"格局。不同类别人才因分布规模和集聚程度的差异,形成了多中心集聚格局。其中,党政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呈双中心集聚型格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呈多中心与带状集聚,农村实用人才呈单中心圈层格局。从演化趋势看,人才空间分布格局呈中心地区集聚度上升、外围地区集聚度下降的反向演化态势。人才集聚的空间关联度增强,以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模式为主。建议政府部门通过跨区域的制度创新以及经济和行政手段的"双向调节",缓解"人才争夺战"引发的人才空间不均衡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斌  文雯  
为揭示我国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性,应用模型分析中国人口经济的地域差异与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54—2007年中国人口重心由东经116.82°北纬34.72°转移至东经116.64°北纬34.92°,中国人口集中指数由1955年的0.542降低到0.510,人口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372下降到0.261;1978—2007年中国经济重心由东经119.30°北纬38.26°转移至东经118.94°北纬37.13°,经济集中指数由0.525上升到0.590,经济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035上升到0.093;1978—2007人口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三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方超  罗英姿  
基于1996-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教育年限的提升扩大了教育基尼系数,造成了教育扩展与教育分配间的正相关性,其根源在于"两头大,中间小"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分布状态,引致人力资本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两阶段的梯度升级。教育扩展与教育分配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正负各异,现阶段的教育扩展不利于收入差距的收敛,而教育公平性的提升则有助于控制收入差距的扩大。教育在缩小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同时,应推动义务教育向高中教育的发展,疏导次级人力资本的"壅塞"现象,引导劳动力由大学层级向研究生层级的梯度升级,加强教育财政体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完善教育信贷系统,以政策扶植的形式保障低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富华  张平  陆明涛  
通过国际比较,我们发现:(1)追赶成功的国家,随着工业化过程推进和人均GDP提高,经济发生由低层次人力资本向高层次人力资本的梯度升级;(2)高层次人力资本深化过程中存在跃迁现象,一般在较短的时期里完成第三级教育普及且与高生产率循环累积;(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力资本升级的临界现象,经济被低层次人力资本充斥,且导致效率提升速度放慢;(4)中国人力资本结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二级人力资本"壅塞"且质量有待提高,第三级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根据人力资本深化规律,现阶段人力资本的培育决定了未来一、二十年内经济转型成功与否,为降低转型迟滞的隐含风险,中国应积极探寻高层次人力资本升级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喜龙  土艳丽  文雪梅  朱荣杰  段元文  
藏东南是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重要组成单元,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但对该科植物在藏东南地区的物种数量及分布规律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确定了藏东南地区的兰科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并将研究区域按500 m划分为9个海拔梯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了兰科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共发现野生兰科植物89属336种(变种),其中地生兰187种、附生兰136种、菌类寄生兰13种。整体来看,兰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1 500~3 500 m海拔段,尤其在海拔2 000~2 500 m分布最多。研究结果表明,藏东南兰科植物呈"中间高度膨胀型"海拔分布趋势,其生活型也有同样的趋势。相邻海拔梯度的兰科植物相似性系数较高,随着海拔差距增大,相似性系数也随之降低。兰科植物区系成分中热带亚洲成分最高(32.8%),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26.2%)和中国特有成分(15.3%)占绝对优势,3者之和占总种数的74.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原  吴泽民  张磊  赵霞  管露露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及3S技术,研究马鞍山市区63.8km2城市森林景观特点及与其他景观的关系;并沿城市南北纵轴设立样带,采用移动窗口法对6个样区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进行计算,分析城市森林斑块在城市中心与城郊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城市的景观要素有各类硬质铺装表面、城市森林、农业用地、水面与一般绿地五大类,分别占67.25%、16.47%、11.9%、3.99%、0.39%;景观多样性指数1.07128;主要景观要素的优势度排列顺序为硬质表面0.573,城市森林0.472,农田0.122,水面0.114,一般绿地0.029,城市森林已具有较高的环境控制能力。城市森林类型有风景林、庭院林、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