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5)
2023(8615)
2022(7171)
2021(6727)
2020(5519)
2019(12777)
2018(12239)
2017(21843)
2016(11304)
2015(12694)
2014(12389)
2013(12371)
2012(11453)
2011(10458)
2010(10243)
2009(9499)
2008(9127)
2007(8065)
2006(7007)
2005(6257)
作者
(32541)
(27252)
(27080)
(25659)
(17195)
(13133)
(12108)
(10722)
(10338)
(9464)
(9396)
(9108)
(8757)
(8662)
(8471)
(8409)
(8163)
(7842)
(7836)
(7580)
(6908)
(6548)
(6454)
(6112)
(6108)
(6017)
(5946)
(5874)
(5602)
(5454)
学科
(52068)
经济(52031)
(37964)
管理(37322)
(32031)
企业(32031)
方法(23575)
数学(21112)
数学方法(20951)
技术(19793)
中国(17833)
技术管理(13230)
(12235)
(11498)
贸易(11486)
(11305)
业经(11251)
(10235)
(8735)
农业(8466)
(8287)
环境(8055)
(8034)
银行(8024)
(7808)
地方(7790)
(7633)
(7387)
金融(7387)
产业(7269)
机构
大学(167617)
学院(165444)
(79331)
经济(78175)
管理(67233)
研究(61471)
理学(58178)
理学院(57589)
管理学(56956)
管理学院(56626)
中国(47154)
(36138)
科学(34977)
(31798)
(30020)
研究所(27633)
中心(27057)
财经(25940)
经济学(25282)
(23986)
北京(23484)
(23341)
(22872)
经济学院(22799)
(22631)
业大(22248)
(20434)
师范(20266)
财经大学(19472)
商学(18487)
基金
项目(115758)
科学(93601)
研究(86140)
基金(86075)
(75864)
国家(75346)
科学基金(64928)
社会(58134)
社会科(55516)
社会科学(55505)
基金项目(44874)
(43519)
自然(39593)
教育(38969)
自然科(38821)
自然科学(38812)
自然科学基金(38176)
(37258)
资助(34377)
编号(31259)
(30553)
创新(27689)
(27012)
重点(26658)
国家社会(25912)
(25737)
成果(24626)
中国(23687)
教育部(23391)
课题(22998)
期刊
(80584)
经济(80584)
研究(51709)
中国(37173)
管理(27462)
科学(24527)
(22967)
学报(22255)
(19866)
教育(18910)
技术(18303)
大学(17759)
学学(16568)
农业(14594)
经济研究(14495)
财经(13008)
(12852)
金融(12852)
科技(12086)
技术经济(11787)
(11465)
(10765)
业经(10705)
(10373)
问题(10323)
世界(10091)
(9678)
国际(9515)
统计(9081)
(8589)
共检索到248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匡祥琳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整体层面,研究期内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省际差距十分明显,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区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均值越高、增长率越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区市的均值越低、增长率越高。区域层面,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均呈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居后。准则层层面,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质量、创新产出水平均呈现上升态势,上升程度排序为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产出>创新质量。鉴于此,应强化技术创新的边际递增收益优势,实施差异化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土壤,从而提升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匡祥琳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整体层面,研究期内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省际差距十分明显,经济发展较好的省区市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均值越高、增长率越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区市的均值越低、增长率越高。区域层面,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均呈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居后。准则层层面,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质量、创新产出水平均呈现上升态势,上升程度排序为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产出>创新质量。鉴于此,应强化技术创新的边际递增收益优势,实施差异化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土壤,从而提升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水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喜良  邱玥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标志性技术正深度融入各经济社会领域,在加速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引致了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基于2016—2020年385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规模;(2)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高了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份额,显著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份额,同时对技术类、财务类、行政管理类岗位的劳动力需求提升起到正向影响,对生产类岗位的劳动力需求起到负向影响;(3)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负向影响会通过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因此,为实现企业智能化转型与劳动力配置的相对平衡,一方面需要培养创新型领军企业,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效应;另一方面应当评估知识技能需求变化,实现劳动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匹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英华   刘宇钊   李海彤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生产力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企业层面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通过推动生产、营销、管理环节的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其作用方式包括降低劳动力投入、外部销售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调节效应检验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正向调节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企业生产率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水平、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等宏观创新环境以及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等微观企业特征会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提升作用产生差异性影响。本文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效应评估提供了企业层面的微观证据,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光威   钟玉婷   钟坚  
主动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发展水平及发展方向,对中国战略层面的研发布局至关重要,但目前尚未构建相对科学的指标体系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为此,基于对相关测度方式方法的探析,通过构建包含创新支撑、技术成果、成果应用和创新实践4个维度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中国30个省份2020年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各省份在各维度以及综合测度的结果。结果表明:(1)各省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高低不一,与其经济体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总体而言具有区域不平衡、“东高西低”等特征;(2)创新实践维度对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贡献作用明显要高于其他3个维度,而创新支撑次之;(3)广东、北京、江浙、上海等东部沿海省份在4个维度的测度结果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特征,而宁夏、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的人工智能发展较为滞后。据此,鉴于中国各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现状,提出应因地制宜地探索不同省份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建立健全差异化投入机制,同时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研发激励力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谦  林寿富  管河山  
提高技术创新有效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但何为有效技术创新至今鲜有研究。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提出了有效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度的概念,构建了基于“动因——要素——效果”路径的工业企业有效技术创新内在机理模型和技术创新有效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技术创新有效度。然后,基于关系数据分析范式,从创新投入产出和创新环境两大视角,采用QAP方法对影响技术创新有效度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全样本、分时期和分时点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投入产出变量,尤其是资金投入和专利产出已成为决定省域创新差异的关键内部因素;而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则成为与其呈显著反方向变动的重要外部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爱清  朱凯达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税收风险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技术平台和创新性思路。"人工智能+税收风险管理"在税务稽查筛选中极具优势,文章选择Bagging和SVM两种计算机算法预测逃税模型,构建了预测指标,快速且精确地对实例进行聚类,将出现明显异常的小类识别为异常,判断其存在税收风险。该模型可在税务稽查中筛选重点企业和可疑业务,以减少税收流失风险,提高税务稽查命中率。人工智能与税收风险管理的结合必将是未来提高税收风险管控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海丰  沈天洋  
人工智能具备通用技术的诸多特征,使其很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助推器,从而开启新一轮经济长波。当前正处于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的导入期,人工智能的技术轨道还未成型,这是中国引领该技术发展的绝佳机会。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丰富,具备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笔者基于ROAR创新政策框架的视角提出,中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创新发动机的作用,以发展人类增强型人工智能为使命导向,建立和完善组织和制度支撑体系,引导人工智能技术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秀敏   陈雅琪   陈梓烁  
利用2008—2021年中国268个城市的人工智能(AI)芯片专利数据,以国家大基金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国家大基金对AI芯片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大基金能显著提升AI芯片技术创新数量和技术创新质量,引导效应是国家大基金促进AI芯片产业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机制;国家大基金对AI芯片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产业链下游、东部地区、高等级城市和创新环境好的城市促进效果更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成为  
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开展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汪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专家组组长)1986年,我国的863高技术计划正式启动了,并把“智能计算机系统”列为信息领域的主题之一。1987年初,成立了863计划信息领域专家委员会,不久...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宁   李明真   李达   王永路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在重塑行业内劳动力市场中不同群体的“技能-技术”匹配关系和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制造业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其内在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技术进步扩大了行业中的性别工资差距,但使整体工资水平趋于上升;(2)技术进步使低技能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缩小,但却扩大了高技能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3)制造业中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教育程度、行业内性别偏好、女性精细化能力优势及低技能工作对体力技能需求下降的方式影响性别工资差距。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翔  黄志  
基于Acemoglu的任务模型和2003~2016年我国行业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人工智能与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阶段差异性,在导入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使行业收入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且对工作重复性高、创造性低的行业冲击更大。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除了通过劳动力就业对行业收入差距产生影响,还可以通过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行业生产效率传导影响行业收入差距。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科学有效测度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是响应国家科技战略的有益尝试。运用熵权法,从制度环境、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生产应用4个维度测度2003—2018年中国省际人工智能发展指数,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对其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属于人工智能发展领跑者,山东、辽宁、天津、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福建属于追赶者,其余省份属于落后者;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区域差异较大,其中,东—西、东—中、东—东北差异是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内差异和西部地区内差异为次要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可以分为2003—2006年、2007—2010年、2011—2014年和2015—2018年4个阶段;考察期内,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扩展效应,东北地区呈现出两极分化效应,中部地区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相当,西部地区呈现出多极化效应。结论可为健全科技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为研究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提供实证数据,为系统布局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优势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泽虎  袁梦  
选用中国2004—2019年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指标测度区域人工智能技术水平,通过莫兰指数刻画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集聚性,并利用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都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对本地区外资进入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周边相邻地区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著的;异质性分析得出,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要比东部更显著。研究结论对鼓励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合理高质量地吸引和使用外资,建立更开放的新型经济体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岳晓旭  苏竣  Philip Shapira  谢其军  
本文在提出新兴技术知识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案例,以期为中国人工智能区域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分析框架,以研究新兴技术知识创新生态系统,并使用科学计量学研究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人工智能知识创新生态系统。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人工智能创新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人工智能知识创新的区域分布,核心区域创新集群以及其形成的过程;并从社会网络角度分析参与者在集群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人工智能知识创新集群已经广泛出现,受科技资源分布影响明显,地理邻近性仅在同一行政区范围内明显,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和地方政府的创新发展政策有助于帮助区域打破行政界限,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区域协同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