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76)
2023(13625)
2022(11038)
2021(10109)
2020(8570)
2019(19199)
2018(18437)
2017(34297)
2016(18727)
2015(20796)
2014(20085)
2013(20255)
2012(18566)
2011(16735)
2010(16670)
2009(15703)
2008(16000)
2007(14121)
2006(12505)
2005(11466)
作者
(57487)
(48175)
(48090)
(45253)
(30672)
(22920)
(21484)
(18705)
(18287)
(16934)
(16780)
(16027)
(15594)
(15431)
(15244)
(14590)
(14324)
(14038)
(13892)
(13889)
(12083)
(11870)
(11776)
(10955)
(10736)
(10697)
(10664)
(10448)
(9739)
(9521)
学科
(86930)
经济(86821)
(83687)
(75958)
企业(75958)
管理(68131)
方法(39226)
数学(31028)
数学方法(30804)
业经(29576)
(27642)
(27368)
中国(22738)
(20356)
财务(20349)
财务管理(20334)
农业(19981)
企业财务(19313)
(17913)
贸易(17905)
技术(17902)
(17520)
(16767)
(15545)
(15498)
(14744)
(14636)
理论(13766)
(13309)
环境(12486)
机构
学院(283596)
大学(281191)
(126216)
经济(124426)
管理(110710)
研究(98941)
理学(96009)
理学院(94995)
管理学(93683)
管理学院(93177)
中国(77505)
科学(60889)
(59440)
(58118)
(55753)
(51497)
研究所(47265)
农业(46334)
业大(45982)
财经(45354)
中心(42907)
(41594)
(41442)
经济学(39623)
北京(37216)
经济学院(35954)
(34881)
财经大学(33758)
(32091)
商学(32020)
基金
项目(190348)
科学(151429)
基金(142805)
研究(132541)
(128072)
国家(126978)
科学基金(108272)
社会(88583)
社会科(84190)
社会科学(84168)
基金项目(74988)
(72179)
自然(71150)
自然科(69646)
自然科学(69621)
自然科学基金(68529)
(61646)
教育(59018)
资助(58057)
编号(48883)
重点(43544)
(43417)
(42806)
(42797)
(41075)
创新(39337)
国家社会(38511)
成果(37768)
科研(37042)
教育部(36235)
期刊
(136499)
经济(136499)
研究(80817)
(53142)
中国(51551)
学报(49480)
科学(46750)
(45334)
管理(44909)
大学(37107)
农业(36724)
学学(35803)
(24104)
金融(24104)
财经(23522)
技术(23489)
(23122)
经济研究(23076)
业经(22941)
(20431)
教育(19605)
问题(18144)
技术经济(16790)
(16645)
世界(16440)
国际(14729)
(14391)
科技(13615)
现代(13500)
商业(13120)
共检索到416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侯志杰  朱承亮  
基于中国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度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原因在于技术效率的"拖累效应"较为明显,而技术进步的"驱动效应"相对有限;人工智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改善幅度不均衡,具有明显的所有制差异;企业规模、收益质量和获利能力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运营能力和政府补贴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新时代下应着力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注重发挥非国有企业的比较优势,加快补齐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短板,大力培育行业龙头,积极应对政府补贴效果不佳的现实,进而促进中国人工智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耿子恒  汪文祥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发展会产生变革性作用,AI产业是AI技术的载体,因此,AI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AI板块85家上市公司2010—2019年数据,从时序、行业、区域等维度测算了中国AI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影响AI产业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AI产业TFP呈上升趋势,并且已初步形成区域性良好产业生态,但是全国AI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异质性;中国AI产业TFP及分解项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复杂,各因素对技术效率等影响具有差异性,并且对不同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因此,本文提出:应进一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平衡速度与质量之间关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英华   刘宇钊   李海彤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生产力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企业层面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通过推动生产、营销、管理环节的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其作用方式包括降低劳动力投入、外部销售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调节效应检验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正向调节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企业生产率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水平、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等宏观创新环境以及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等微观企业特征会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提升作用产生差异性影响。本文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效应评估提供了企业层面的微观证据,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晓凤  朱潇玉  王金红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综合国力提升的新引擎。在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人工智能创新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地区、行业、所有制企业异质性,人工智能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精准匹配等中介效应,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资产总额、前五大股东集中度、员工数量等均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杜传忠   曹效喜   任俊慧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分别基于宏观省级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的数据,利用企业机器人数据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DID和双重机器学习等方法实证识别了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均较为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宏观层面,人工智能对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强于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对高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效应更明显。在微观层面,人工智能对低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强于对高技术企业的影响,对规模较大企业的影响强于对规模较小企业的影响。人工智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包括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和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本文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确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和东  
文章以1997~2007年中国大陆29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一步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前瞻性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龙鹏   张双志   胡燕娟  
从技术创新和企业价值链的双重视角出发,基于2007年到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总体而言,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且正向的影响。从技术创新视角来看,人工智能应用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人工智能应用对大企业、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因而这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大。进一步结合企业价值链视角来看,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价值链环节的应用也均通过技术创新显著地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市场营销智能化的技术创新效应更大一些,从而带来更为明显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对于价值链为生产者驱动型的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环节的人工智能应用更能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价值链为购买者驱动型的产业,市场营销智能化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大,这也主要是因为市场营销智能化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政府部门要着力构建促进企业全价值链智能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针对不同产业领域企业智能化转型需求的重点,分行业出台企业智能化转型指导方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闻少博  陈甲斌  刘禹辰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首先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份的矿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测度,其次通过Malmquist指数对TFP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制度因素、环境因素等对区域TFP的影响,以期为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矿业总体上DEA有效,非期望产出过多是制约样本期内各地区TFP提高和TFP高波动地区效率值波动向下时的共有原因;中国区域矿业Malmquist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区域间TFP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制度因素、能源结构对TFP影响显著为正,且能源结构是对TFP影响最大的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闻少博  陈甲斌  刘禹辰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是破解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首先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份的矿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测度,其次通过Malmquist指数对TFP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制度因素、环境因素等对区域TFP的影响,以期为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国矿业总体上DEA有效,非期望产出过多是制约样本期内各地区TFP提高和TFP高波动地区效率值波动向下时的共有原因;中国区域矿业Malmquist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区域间TFP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制度因素、能源结构对TFP影响显著为正,且能源结构是对TFP影响最大的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淑娟  吴海民  
为了测量我国智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2011~2017年上市智能企业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智能全要素生产率先升后降并逐步平稳;产业的技术进步、企业智能资金和人力投入与智能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和智能资金投入,企业资金集中度和周转率与智能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但具体行业有所差异。因此,应采取措施促进智能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并加强部分子行业企业管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龙鹏  钟易霖  
利用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借助上市公司年报构建度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的指标,并基于价值链视角实证研究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在企业中的整体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环节的智能化发展也带来了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创新是人工智能应用促进全要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机制;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智能化相比,市场营销的智能化发展更能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需从创新、资金、人才、治理等方面完善推动全价值链智能化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传忠  张丽  
文章基于产出导向的非参数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省域外资工业企业在2001-2010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对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中国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始终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全国及四大地区的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均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波形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在趋缓,各区域之间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特征;贸易开放程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聂辉华  张彧  江艇  
使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本文首次考察了中国地区层面的腐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现有文献不同,我们发现,总体上腐败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单调关系。腐败既不是对所有企业都不利的"沙子",也不是对所有企业都有利的"润滑剂",而是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影响。我们从三类特征上揭示了腐败对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第一,腐败对国有控股企业的生产率没有影响,对私人控股企业的生产率只有正效应,这可能是因为腐败有利于私人控股企业避开管制;第二,腐败对那些固定资产比例更高的企业具有更大的负效应;第三,腐败对那些中间产品结构比较复杂的行业具有更大的负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和遏制腐败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