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9)
2023(11935)
2022(10353)
2021(9827)
2020(8052)
2019(19033)
2018(18825)
2017(36324)
2016(19637)
2015(22336)
2014(22268)
2013(22374)
2012(20481)
2011(18674)
2010(18259)
2009(16280)
2008(15635)
2007(13112)
2006(11355)
2005(9925)
作者
(55969)
(46449)
(45941)
(43886)
(29547)
(22089)
(20886)
(18386)
(17634)
(16352)
(15867)
(15743)
(14722)
(14482)
(14312)
(14173)
(13882)
(13574)
(13211)
(13034)
(11446)
(11354)
(11031)
(10403)
(10330)
(10253)
(10124)
(9994)
(9186)
(9103)
学科
(82175)
经济(82087)
管理(55739)
(49918)
(40887)
企业(40887)
方法(39723)
数学(35267)
数学方法(34898)
中国(23311)
(20074)
(19300)
(17910)
(16570)
贸易(16562)
环境(16385)
业经(16336)
(16197)
地方(14449)
(13702)
(13321)
农业(13256)
(12276)
理论(11956)
技术(11563)
(11478)
银行(11441)
(11114)
(11052)
财务(11052)
机构
大学(281888)
学院(277259)
(117337)
经济(115137)
管理(112805)
理学(98608)
理学院(97545)
研究(96848)
管理学(95973)
管理学院(95488)
中国(71778)
(60621)
科学(59230)
(49959)
(47892)
研究所(44193)
中心(42505)
(41913)
财经(41183)
业大(40805)
北京(38953)
(37787)
(36333)
(36115)
经济学(35846)
师范(35827)
(35206)
农业(32919)
经济学院(32388)
财经大学(30949)
基金
项目(196214)
科学(154980)
基金(145016)
研究(143319)
(126664)
国家(125711)
科学基金(107827)
社会(91317)
社会科(86650)
社会科学(86629)
基金项目(76850)
(72972)
自然(70125)
自然科(68512)
自然科学(68497)
自然科学基金(67260)
教育(64726)
(62861)
资助(60474)
编号(56734)
成果(45873)
(44452)
重点(43611)
(41652)
(40322)
课题(38810)
教育部(38297)
国家社会(38145)
创新(37727)
科研(37699)
期刊
(120731)
经济(120731)
研究(83398)
中国(48218)
学报(43302)
科学(41349)
管理(40246)
(37386)
(34986)
大学(32883)
学学(30836)
教育(28133)
农业(26999)
技术(22890)
(20621)
金融(20621)
经济研究(20438)
财经(19524)
业经(17717)
(16632)
问题(15822)
图书(14716)
(14581)
技术经济(13732)
理论(13714)
(13651)
科技(13518)
世界(12881)
资源(12734)
实践(12384)
共检索到394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国友  谭灵芝  
气候变化是21世纪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即使《巴黎协议》获得通过,仍有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方式拒绝承担减排责任。已有减排分配方案也多是临时性的,尚有许多争议。为了能更好地完善后续减排分配方案,很多学者都对国家减排责任的分配进行了探讨,但是由于以下缺点:否认发达国家需要承担的历史减排责任或发展中国家对未来的减排责任,因此不能提供更为公平的分配方案。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预测中国到2050年碳排放量,以人均碳排放量为基础,分析中国的碳排放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国友  谭灵芝  
气候变化是21世纪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即使《巴黎协议》获得通过,仍有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方式拒绝承担减排责任。已有减排分配方案也多是临时性的,尚有许多争议。为了能更好地完善后续减排分配方案,很多学者都对国家减排责任的分配进行了探讨,但是由于以下缺点:否认发达国家需要承担的历史减排责任或发展中国家对未来的减排责任,因此不能提供更为公平的分配方案。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预测中国到2050年碳排放量,以人均碳排放量为基础,分析中国的碳排放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博  何明洋  
碳交易是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制之一。中国已向国际社会做出减排承诺,并正在积极推动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各省市初始碳排放权的分配问题。然而,在以往有关初始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研究工作中环境承载力这一关键因素并未考虑在内。因此,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包含环境承载力在内的多因素的初始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如此,方案还针对政策制定者的选择偏好进行了多情境分析,所得结论对于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凯  秦颖  王红春  
中国碳交易市场已进入试点阶段,初始分配制度在碳排放权交易整体制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运行的前提。本文通过对免费分配和拍卖分配进行比较,联系我国目前试点城市碳交易模式现状,分析两种模式自身的优劣和对碳交易市场带来的影响,从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分配方式,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勋章  滕飞  王革华  
通过碳税线性插值,从全球变化评估模型获取动态CO2边际减排成本曲线(MACs)。以此CO2MACs为工具,对国际社会12种典型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下2010-2050年间减排成本进行了测算和比较。本文考虑了一个完全竞争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减排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全球减排目标的不断提高,排放许可的价格迅速增长,但无论分配方案和全球减排目标如何,全球总减排成本占GDP比重均将在2040年达峰值;由于减排义务、MACs和GDP水平不同,各区域减排成本占GDP比重存在很大差别,分配方案是决定区域成本及其分布的最重要因素。相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成本更显著地受到方案选择的影响;全球排...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袁溥  李宽强  
碳排放权的分配方式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认为,基于我国国情,以历史排放或现有排放量的免费分配为主、拍卖为辅的混合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减少免费分配的比例、增加拍卖的比例,直至完全拍卖,可能是中国当下最佳策略选择。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金培  宋晓霞  陈华友  汪官镇  王珍  
为了探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运用BP内生结构突变点检验、考虑结构突变的ARDL模型和基于V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利用我国1985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探讨经济增长、城镇化、技术创新、贸易开放与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以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均碳排放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人均碳排放,技术创新与人均碳排放显著负相关,而贸易开放会引起环境恶化。短期来看,贸易开放与人均碳排放显著正相关,而其他变量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均不显著。此外,基于V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实所有解释变量均为人均碳排放的Granger原因,且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冯阳  路正南  
基于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矩阵,并采用"垂直距离"替代"欧氏距离"对TOPSIS模型进行改进以衡量方案的理想度,据此构建出包含效率和公平在内的碳排放权区域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减排承诺对2020年的碳排放权进行模拟分配,并采用和谐度函数模型对分配结果进行检验,证实了该分配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潘伟  潘武林  
以固定资源分配的DEA方法为基础,对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种基于DEA效率评价和历史碳排放水平的资源分配方法。基于我国2030年承诺减排目标为决策导向,然后以全国平均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得出总量控制下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结果表明:吉林、上海等15个省份应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其2030年排放水平与2014年相当;要实现全国范围内平均效率最大化,需要将多数配额集中分配到少数省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楚  夏栋  
本文利用1980-2004年间全球10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基于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将各国人均CO2排放变化分解为收入效应、能耗强度效应和能源碳排放结构效应,总结归纳出各国人均CO2排放的七种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人均CO2排放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能耗强度是中国人均CO2排放的主要因素,而碳排放结构效应的影响很小,未来中国在实施低碳战略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其他相应模式,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强度来实施减碳。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姜磊  柏玲  季民河  
目前研究中国能源问题大多集中在能源消费总量上,而常常忽视了人均能源消费量的问题。通过地图显示,可以初步判断中国人均能源消费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经济因素和能源资源禀赋因素。通过加权最小二乘(WLS)基准模型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能源资源禀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与人均能源消费成正比关系;市场机制调节作用下的能源价格抑制了人均能源消耗。然后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结果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沿海能源资源匮乏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的地区的弹性系数较高;在25%-80%分位数段内,第三产业比重的弹性系数基本相同;虽然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才志  白天骄  吴永杰  赵良仕  
论文系统测度了中国大陆31省区2000—2014年间的人均灰水足迹,首次将生产要素中最关键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引入到人均灰水足迹的驱动效应研究中,同时耦合了传统的环境效率与技术效率因素。应用扩展的Kaya恒等式和LMDI模型,综合分析了上述因素对人均灰水足迹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从全国范围来看,技术效率效应的减量作用最大,资本产出效应的减量作用近年有所提高,资本深化效应的增量作用最大。2)技术效率效应、资本产出效应和资本深化效应都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的环境效率效应和技术效率效应对人均灰水足迹的减量作用较大,其他省区技术效率效应和资本产出效应更有利于人均灰水足迹的降低;资本深化效应在各地都会造成人均灰水足迹的显著提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小胜  李月  李燕  
利用中国省际投入产出数据,应用改进的"零和博弈"数据包络(ZSG-DEA)模型,对中国碳排放的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按照效率的高低对碳排放的额度进行分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存在较大的差距,以考虑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各省份之间碳排放重新分配后,效率明显提高,除辽宁、吉林和福建的效率为0. 999外,其余省份都为1。从分配的结果看,发达省份基本都是实际碳排放少于重新分配后的数量,效率低和经济不发达省份的碳排放多数处在超排状态。最后采用考虑公平和效率的单指标分配,发现效果并没有按照ZSG-DEA模型分配的好,这表明按照ZSG-DEA模型分配更加符合经济的发展状况,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杰鲲  梁璐璐  牛丹平  
考虑CO_2排放的非期望产出特性,以最大化整体平均效率为目标,构建省域碳排放权分配的环境固定成本分摊模型(FCAM)。对世袭制、平等主义和支付能力三种公平分配原则下的省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结果进行加权组合,从而获得综合公平原则下的省域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以基于环境FCAM的分配方案趋同综合公平原则下的分配方案为目标,构建优化模型,以融合效率和公平。2020年省域碳排放权分配结果表明:最终分配方案在达到效率最优的同时,属于"绝对平均",较好地融合了效率和公平;基于强度减排压力和总量减排压力对30个样本省进行分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杰鲲  梁璐璐  牛丹平  
考虑CO_2排放的非期望产出特性,以最大化整体平均效率为目标,构建省域碳排放权分配的环境固定成本分摊模型(FCAM)。对世袭制、平等主义和支付能力三种公平分配原则下的省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结果进行加权组合,从而获得综合公平原则下的省域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以基于环境FCAM的分配方案趋同综合公平原则下的分配方案为目标,构建优化模型,以融合效率和公平。2020年省域碳排放权分配结果表明:最终分配方案在达到效率最优的同时,属于"绝对平均",较好地融合了效率和公平;基于强度减排压力和总量减排压力对30个样本省进行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针对四类省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减排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