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1)
2023(5131)
2022(4294)
2021(4206)
2020(3463)
2019(8232)
2018(7859)
2017(15004)
2016(7966)
2015(9501)
2014(9098)
2013(9397)
2012(9137)
2011(8482)
2010(8340)
2009(7683)
2008(7567)
2007(6230)
2006(5620)
2005(5343)
作者
(22313)
(18939)
(18663)
(17970)
(12228)
(8963)
(8540)
(7238)
(7152)
(6594)
(6425)
(6275)
(6249)
(6032)
(5918)
(5902)
(5644)
(5395)
(5346)
(4980)
(4937)
(4509)
(4336)
(4317)
(4252)
(4154)
(4122)
(3853)
(3807)
(3755)
学科
(41472)
经济(41431)
方法(19258)
(17942)
管理(17871)
数学(17512)
数学方法(17418)
中国(14078)
(12485)
贸易(12480)
(12334)
(12052)
企业(12052)
(9588)
(8071)
金融(8071)
(7924)
(7274)
关系(7058)
(6986)
(6938)
银行(6931)
(6794)
业经(6770)
(6431)
农业(6172)
环境(5940)
(5682)
(5353)
出口(5351)
机构
大学(124838)
学院(119440)
(66396)
经济(65662)
研究(50692)
管理(43486)
中国(40302)
理学(37194)
理学院(36763)
管理学(36446)
管理学院(36210)
(27439)
(27397)
科学(25893)
(25371)
经济学(23374)
研究所(23220)
财经(22264)
经济学院(21125)
中心(21077)
(20656)
北京(18403)
(17774)
(17700)
财经大学(16856)
科学院(15668)
(14967)
师范(14860)
(14610)
研究中心(14494)
基金
项目(77929)
科学(62771)
基金(60841)
研究(57988)
(53926)
国家(53598)
科学基金(44769)
社会(40986)
社会科(39148)
社会科学(39144)
基金项目(30340)
资助(26526)
自然(26091)
教育(25736)
自然科(25545)
自然科学(25540)
自然科学基金(25149)
(24216)
(22729)
中国(20571)
编号(20283)
(20209)
国家社会(19474)
重点(18037)
教育部(17717)
(17584)
成果(17427)
人文(16092)
(15675)
社科(15505)
期刊
(67076)
经济(67076)
研究(43117)
中国(22909)
(18588)
科学(16955)
学报(16501)
管理(16178)
(15466)
大学(13250)
国际(13242)
经济研究(13119)
(12871)
金融(12871)
(12856)
学学(12353)
财经(11672)
农业(11410)
世界(11222)
(10313)
问题(9835)
教育(9739)
技术(8548)
(7873)
业经(6987)
统计(6982)
技术经济(6532)
(6039)
贸易(6039)
(5450)
共检索到186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鸿  
关于中国的人均GNP水平,国内外专家一直存在争论,而且各目测算的结果相差极为悬殊。例如,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估算1988年中国人均GNP为330美元,但国内外许多专家认为这一测算存在低估,他们用不同的方法重新进行了估算,有人指出达到750美元,有人则认为高达2400美元。我们认为,这些专家的测算虽然都有一些正确的依据,但由于他们对中国的经济与统计了解不够以及计算方法本身存在的局限,这些估算与中国人均GNP的实际水平存在很大误差。为什么世界银行的估算会产生如此普遍的非议?原因在哪里?一般都将这一问题归结为世界银行采用的汇率计算法。诚然,汇率法的种种弊端的确是引致低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红国  王向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最基本的指标,它反映出各国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以至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随着国民核算体系(SNA)计算方法在多国的推广和实施,人均GNP的国际比较逐步成为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测算中国人均GNP水平,关系着准确评价预测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实力地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芳东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下简称人均GNP)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也是国际组织决策的重要依据,如国际组织成员国交纳会费、取得各种优惠条件的多少(优惠贷款,外国援助等),均取决于一个国家人均GNP的高低。人均GNP的国际比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各国公布的人均GNP资料是以本国货币(以下简称:本币)单位表示的,无法进行直接比较,需要应用一定的方法转换成统一可比的货币。货币转换问题,是人均GNP国际比较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金桂芳  
据世界银行计算,1989年世界185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总计为194970亿美元,世界总人口51.97亿,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750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是瑞士,3万多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万美元以上的有日本、芬兰、挪威、瑞典、冰岛、美国、丹
关键词: 计算口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弼  
《经济日报》理论探索版在元月份先后刊登解建群同志《论国民生产总值的国际横向比较》和宁吉哲同志《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计算中的几个问题》,在读者中引起较强烈的反响:怎样计算和比较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仅涉及到如何评价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实际成就,而且关系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具体衡量;现将解、宁二文的观点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段宾  张瑞  
测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两种方法——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都存在一些缺陷,所测算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是过低,就是过高。为了避免这些缺陷,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基期较切合实际的汇率,然后考虑到人口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计算出报告期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用这一方法计算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较为符合实际。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秀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坚白  
计划统计部门已决定把国民经济总值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指标。因此,我想谈谈这个问题。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性质和计算范围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西方国家表示国民生产总量的通用指标。其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一般都是以联合国制定的方案为准,个别国家有某些调整;其定义是按生产者提供的生产要素而产生的收入总额;其特点是既包含生产部门的产值,也包含劳务的产值(增加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欧阳蔚旻  
“国民生产总值”常用来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总成果。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计算方法有二:一日支出法,亦名“最终产品法”。它是按照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来计算的。包括个人、政府购买的物品和服务;国内总投资;进出口差额;国外要素支差额。一日收入法,亦名“成本法”。它是把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要素报酬”加上税金、折旧求得国民生产总值。过去,人们指责该指标是以庸俗经济学说为依据混淆物质产品的生产和非生产性服务,将政府官员、军队、警察等活动都看作“服务”而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因而掩饰资本丰义社会阶级对抗的性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凯  
一、概述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后简称GNP)仍是国际比较的重要经济指标。因此,对一国的GNP作出正确的估算,不仅有助于确定它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而且有助于明确它与其它国家的差距,从而为制定它发展的战略目标、方针、政策提供依据。改革给中国带来了生机,特别是近十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按理说人均GNP应不断增长才与这一实际相符,但奇怪的是,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80年至今,我国的人均GNP始终徘徊在300美元左右,这一结果显然与实际情况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宗坪  
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市场价格计算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市场价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所采用的价格。一种产品或劳务只有当它成为市场交易对象时才能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范围,而一些没有市场性的产品或劳务,如家庭自缝衣物、自制食品等,则不能作为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对象。所谓虚拟计算,是指某些产品或劳务并不拿到市场上进行实际的交换,而设想它被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换,按照设想的市场价格进行估价,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奇  
如何在继续做好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统计的同时建立起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如何把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同改进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统计协调起来,是当前统计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的目的,就是由此出发,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关键词: 西方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