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3)
2023(14015)
2022(11863)
2021(11352)
2020(9693)
2019(22482)
2018(22250)
2017(42532)
2016(22849)
2015(25729)
2014(25473)
2013(25240)
2012(23350)
2011(21001)
2010(20634)
2009(19009)
2008(18814)
2007(16441)
2006(13866)
2005(12362)
作者
(64011)
(54140)
(53595)
(51268)
(34278)
(26014)
(24636)
(21085)
(20438)
(19134)
(18387)
(18094)
(16954)
(16904)
(16793)
(16705)
(16324)
(15992)
(15540)
(15365)
(13270)
(13102)
(13032)
(12309)
(12143)
(12124)
(11953)
(11664)
(10852)
(10799)
学科
(96152)
经济(96057)
管理(62617)
(61830)
(49171)
企业(49171)
方法(47767)
数学(42944)
数学方法(42439)
中国(28301)
(25625)
(25315)
(19776)
贸易(19769)
(19345)
业经(19239)
(19048)
(17759)
农业(17205)
地方(16064)
(15889)
财务(15842)
财务管理(15807)
(15704)
银行(15673)
企业财务(15049)
(14988)
(14965)
金融(14960)
(13912)
机构
大学(326664)
学院(322766)
(140611)
经济(138117)
管理(125962)
研究(111194)
理学(109656)
理学院(108455)
管理学(106567)
管理学院(105962)
中国(84725)
(68137)
科学(66518)
(62685)
(55523)
(53547)
中心(51752)
财经(51108)
研究所(50816)
业大(47617)
(46742)
(45104)
经济学(44983)
北京(42671)
农业(42291)
(40877)
经济学院(40698)
师范(40457)
(39736)
财经大学(38380)
基金
项目(221873)
科学(176050)
基金(165416)
研究(159298)
(145242)
国家(144107)
科学基金(123611)
社会(103678)
社会科(98483)
社会科学(98458)
基金项目(86856)
(83142)
自然(80252)
自然科(78475)
自然科学(78451)
自然科学基金(77093)
教育(73414)
(71564)
资助(68526)
编号(62630)
成果(50838)
(50830)
重点(50107)
(46918)
(45907)
国家社会(44569)
教育部(43891)
科研(43329)
创新(43066)
课题(42189)
期刊
(141561)
经济(141561)
研究(92230)
中国(58000)
学报(51485)
(49113)
科学(48145)
(47267)
管理(44170)
大学(39244)
学学(37025)
农业(32230)
教育(28677)
(27905)
金融(27905)
技术(27477)
财经(25395)
经济研究(24632)
(21921)
业经(21435)
问题(19438)
(18207)
(17527)
统计(17425)
技术经济(16019)
(15559)
(15333)
世界(15327)
国际(14827)
理论(14793)
共检索到463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唐家龙  马忠东  
人口迁移的选择性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文章利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重点考察了1990年代后期在转型社会中中国人口迁移的选择性问题。研究表明,中国人口迁移具有较强的年龄选择性和教育选择性,但青年迁移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且呈现出高于男性迁移风险的态势。同时,户籍制度是影响迁移决策和决定迁移类型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鲍曙明,时安卿,侯维忠  
文章根据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和历次人口调查资料,对过去50年间的人口分布及各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形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作者采用RobertoBachi的迁移人口偏好指数研究省际人口迁移及西部和其他地区人口迁移的形态变化,并根据一些选择因素,如迁移距离、本地人口、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投资、工业结构、就业率及失业率、政府政策、自然资源与环境、教育和其他一些地区性社会经济要素,建立Narayana人口迁移的修正模型,并简要讨论了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入口迁移相关的一些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忠东  
文章基于1982~2015年人口普查和1%人口调查数据,计算了所有普查年5年跨县迁移量,从1982年到2010年再到2015年,人口总迁移量从2 863万升到1.46亿,再下降到1.32亿。其中,户籍迁入的永久迁移从2 420万下降到1 976万后,继续下降到1 432万;离开户籍县的临时迁移从443万增长到1.26亿,然后微降至1.18亿;临时性的务工迁移从不足200万增长到7 033万后,再下降至5 707万。文章发现,人口迁移已实现从计划性的永久迁移向市场性的临时迁移的转变,对市场转型、城镇化和工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人口迁移实现了从个人行为向家庭行为的转变。与2000年相比,2010年劳动力峰值受高校扩招影响,从5.9%上升到9.5%,已婚青壮年的迁移率比10年前大幅提高,并取代未婚青年人群成为迁移的主流。此外,由累积值计算的2010年儿童留守率高达62.8%,中青年妇女净留守率为21.7%,表明市场化后风险的提高迫使家庭居住分离以劳动力迁移的方式来分散风险。一旦克服风险约束后,回流增加较快。文章建议,政府在政策上营造宽松环境,以保障未来迁移向优质化、家庭化和长期稳定的方向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陈玉娇  
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考察2015~202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省际差异。研究发现,近年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宏观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人口迁出省份昔日东迁人口“逆势”回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缩小,导致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呈分散化及其区域分布的均衡化。分析其影响因素显示,城乡收入差距等经济因素仍是影响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的最主要因素,但其作用已显弱化;空间因素的作用也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出现减小趋势;开放度等良好的市场化及人文社会环境已对迁移人口选择目的地表现出一定的影响力。各因素对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存在明显省际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唐家龙  
对时变性因素的处理方法将直接影响到人口迁移选择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文章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解析了处理时变性因素的三种方法(调查时点法、局部倒推法和全面倒推法),剖析了不同方法下数据结构、统计模拟及实证结果的变化与差异。研究表明,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将导致不同的数据结构,且导致时变性变量的均值和方差出现变化;时变性变量和非时变性变量对因变量作用的力度和统计显著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当对全面倒推法下分年的迁移人口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教育的选择性与传统方法出现差异,这与经验观察相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楠  王钦敏  林宗坚  
文章提出了人口经济压力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人口经济压力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中国各个省市分为3种类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作者认为当代中国人口迁移与人口经济压力指标有密切关系,说明随着中国人口迁移环境的宽松,影响中国人口迁移的因子不只限于失业—就业之中。文章给出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经济系统关系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为定量分析人口迁移规律、区域人口预测等研究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云彦,陈金永,刘塔  
为了研究迁移过程的决定因素,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模型。通常采用的迁入模型或迁出模型往往都有其局限性。本文通过建立多区域迁移模型,引入行为变量,用以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决定因子并考察户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省际迁移的诸多特征如迁移选择性、区域模式、动力机制等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距离、人口与经济变量起主要作用,这与整个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是一致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五普数据 ,根据户记录的有关信息 ,证明了家庭迁移是我国 1 990年代人口迁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且目前的家庭迁移是以核心家庭的迁移为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 ,利用罗吉斯蒂回归分析了家庭特征对于家庭迁移的影响作用。分析表明 ,除了家庭特征以外 ,户主的个人特征在家庭迁移中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伟  王亚华  刘生龙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研究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重点分析了以火车交通时间为表征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根据1987、1995、2005三次全国1%抽样调查人口迁移数据进行的面板分析,结果发现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极大地影响了人口迁移,其中火车交通时间提速1%将会促使跨省人口迁移增加约0.8%。这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能够显著地促进人口或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晞  
我国人口迁移分析程人口迁移、流动是指人口在空间的移动。人口迁移、流动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人口迁移、流动的加剧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它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由于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影响很大,同时人口省际迁移是平衡地区生;"力布局的重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潘泽瀚  
人口迁移在三大人口变动中最活跃,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然而,文章通过对省际人口迁移规模分布、迁移强度分布、人口迁移流分布的考察,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省际人口迁移分布具有明显的顽健性。胡焕庸线历时8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频繁的人口迁移仍未能改变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影响其稳定性。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及胡焕庸线,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固定不变的第一自然;人口迁移分布的顽健性与第一自然的决定作用密切相关。只要第一自然不变化,中国的人口分布及胡焕庸线就会保持高度稳定,人口迁移分布也不太可能失去顽健性而导致中国人口分布基本格局及胡焕庸线的改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吴丽丽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流动迁移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生育率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动迁移对生育率有着非常显著影响,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不仅显著低于农村本地人口,而且也低于城市本地人口;远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要低于近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出现了与已有的迁移生育率理论的不一致。1990年代中国的迁移生育率发生了转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谭晓青  
解放以来,随着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内地、边疆和沿海地区涌现出许多新的城镇。尤其近几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农村经济繁荣,市场活跃,乡镇企业大发展,促进了小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表明,到1984年底,市镇总人口已增加到32723万人。与1982年相比,短短的三年里,城市人口共增加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经济因素,历来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根据这一点,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应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定量考察和分析了中国80年代后半期区域经济因素中经济收入与经济规模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关系及其特征。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因素对人口迁移(量)的影响比较大,经济收入因素的影响相对比较小;经济规模因素主要是影响人口的迁出,经济收入因素主要是影响人口的迁入;经济规模因素对迁出人口的供给及迁移量的大小具有决定性影响,经济收入因素对人口迁移的流向选择及其分布模式具有重要的导引、定型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霞  
基于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部六省10年的人口迁移进行格局分析研究,探讨人口迁移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部地区在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中的迁出地地位并无较大变动,迁移人口仍集中流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但集聚地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中部地区内部远距离省际迁移人口规模增长快速,六大城市群对迁移人口的集聚作用非常显著并有增强态势,尤以皖江城市带人口集聚变化最为突出。10年间中部地区迁移人口在3个主要集聚地的分布变化与集聚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弹性有一致性,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产值等经济总量变化指标不相一致;中部六大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变动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导致迁移人口高度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