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93)
2023(15071)
2022(12431)
2021(11364)
2020(9564)
2019(21802)
2018(21274)
2017(39972)
2016(22023)
2015(25047)
2014(24720)
2013(24491)
2012(22643)
2011(20477)
2010(20404)
2009(19047)
2008(19028)
2007(17076)
2006(14933)
2005(13500)
作者
(66978)
(56245)
(56231)
(53233)
(35516)
(27129)
(25488)
(22017)
(21268)
(19829)
(19191)
(18751)
(17966)
(17759)
(17647)
(17399)
(17249)
(16634)
(16119)
(16100)
(14111)
(13800)
(13708)
(12843)
(12690)
(12572)
(12432)
(12348)
(11426)
(11309)
学科
(93895)
经济(93791)
(58476)
管理(57815)
(44645)
企业(44645)
方法(41081)
数学(36332)
数学方法(36053)
中国(29582)
(28140)
(22775)
(20766)
贸易(20758)
业经(20421)
(20261)
(20206)
农业(18885)
(17812)
地方(17056)
(15079)
银行(15006)
(14412)
金融(14408)
(14355)
环境(13553)
(13261)
(12898)
技术(12890)
财务(12868)
机构
大学(325898)
学院(321106)
(139080)
经济(136604)
研究(120106)
管理(118056)
理学(102116)
理学院(100856)
管理学(99130)
管理学院(98546)
中国(89154)
科学(74257)
(69783)
(64961)
(62936)
(60711)
研究所(57772)
中心(53516)
业大(52482)
农业(51678)
财经(49075)
(46826)
(44892)
经济学(44443)
北京(44110)
(42196)
(42118)
师范(41584)
经济学院(40325)
科学院(36900)
基金
项目(217966)
科学(170677)
基金(160513)
研究(152519)
(144471)
国家(143025)
科学基金(119567)
社会(99513)
社会科(94311)
社会科学(94282)
基金项目(84729)
(82516)
自然(77453)
自然科(75706)
自然科学(75676)
自然科学基金(74407)
(71377)
教育(69412)
资助(64884)
编号(58803)
重点(50237)
(48982)
成果(48381)
(47538)
(45043)
国家社会(42959)
科研(42353)
创新(42323)
教育部(41361)
课题(41122)
期刊
(148324)
经济(148324)
研究(94938)
中国(63276)
学报(60591)
(59603)
科学(53360)
(45903)
大学(44559)
学学(42137)
管理(41811)
农业(40343)
教育(30382)
(28152)
金融(28152)
经济研究(25773)
财经(24725)
技术(24346)
(23096)
业经(22926)
(21447)
问题(20473)
(18978)
(17392)
世界(17337)
国际(17225)
技术经济(15742)
业大(15443)
科技(15301)
图书(14543)
共检索到476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五普数据 ,根据户记录的有关信息 ,证明了家庭迁移是我国 1 990年代人口迁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且目前的家庭迁移是以核心家庭的迁移为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 ,利用罗吉斯蒂回归分析了家庭特征对于家庭迁移的影响作用。分析表明 ,除了家庭特征以外 ,户主的个人特征在家庭迁移中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明芬  
本文基于在杭州务工的543名农民工1995~2008年的追述式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态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近14年中,杭州外来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发生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夫妻携子女迁移的情形日益增多,人口迁移间距越来越短,入迁居住方式更加城市化。除了个人特征外,以新迁移理论为依据的家庭因素对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行为有较好的解释能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崇维祥  杨书胜  
文章基于2012年江浙沪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使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从家庭中劳动者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考察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因素。在32 975个样本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呈现明显的家庭化特征,劳动者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和社会结构要素等都对家庭化迁移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劳动力个体因素中,女性,年龄小,教育程度较低,居留时间长,拥有自我决策行动能力的雇主和自营劳动者更倾向于发生家庭化迁移;在家庭影响因素中,婚姻关系和孩子的数量都会正向地影响家庭化迁移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段敏芳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迁移率达9.74%,人口流动率达12.33%。人口的迁移流动,以经济因素为主,以女性为多,且迁移流动者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其他人口。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按城市化发展规律,城镇化发展需要的新增人口数量,低于农村人口外出迁移数,农村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带来很大压力。为了实现人口顺利迁移流动,需要相应的配套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忠东  
文章基于1982~2015年人口普查和1%人口调查数据,计算了所有普查年5年跨县迁移量,从1982年到2010年再到2015年,人口总迁移量从2 863万升到1.46亿,再下降到1.32亿。其中,户籍迁入的永久迁移从2 420万下降到1 976万后,继续下降到1 432万;离开户籍县的临时迁移从443万增长到1.26亿,然后微降至1.18亿;临时性的务工迁移从不足200万增长到7 033万后,再下降至5 707万。文章发现,人口迁移已实现从计划性的永久迁移向市场性的临时迁移的转变,对市场转型、城镇化和工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人口迁移实现了从个人行为向家庭行为的转变。与2000年相比,2010年劳动力峰值受高校扩招影响,从5.9%上升到9.5%,已婚青壮年的迁移率比10年前大幅提高,并取代未婚青年人群成为迁移的主流。此外,由累积值计算的2010年儿童留守率高达62.8%,中青年妇女净留守率为21.7%,表明市场化后风险的提高迫使家庭居住分离以劳动力迁移的方式来分散风险。一旦克服风险约束后,回流增加较快。文章建议,政府在政策上营造宽松环境,以保障未来迁移向优质化、家庭化和长期稳定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鲍曙明,时安卿,侯维忠  
文章根据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和历次人口调查资料,对过去50年间的人口分布及各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形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作者采用RobertoBachi的迁移人口偏好指数研究省际人口迁移及西部和其他地区人口迁移的形态变化,并根据一些选择因素,如迁移距离、本地人口、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投资、工业结构、就业率及失业率、政府政策、自然资源与环境、教育和其他一些地区性社会经济要素,建立Narayana人口迁移的修正模型,并简要讨论了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入口迁移相关的一些政策措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龙  
通过收集中国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第4次至第6次人口普查中的跨省人口迁移数据,在一个扩展的引力模型基础之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跨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基于Hausman-Taylor估计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由4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分别是迁出省份的"推力"因素、迁入省份"拉力"因素、迁出省份人口迁移"能力"因素和迁出迁入省份人口迁移的"成本"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影响中国人口跨省迁移前四位的决定因素依次是:迁出省份的人均GDP、迁出省份的总人口、迁入省份的人均GDP和迁移存量。由于中国人口迁移的动力因素仍然存在,而人口迁移的成本正在降低,中国将面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楠  王钦敏  林宗坚  
文章提出了人口经济压力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人口经济压力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中国各个省市分为3种类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作者认为当代中国人口迁移与人口经济压力指标有密切关系,说明随着中国人口迁移环境的宽松,影响中国人口迁移的因子不只限于失业—就业之中。文章给出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经济系统关系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为定量分析人口迁移规律、区域人口预测等研究提供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肖乾刚  
文章基于国内统计的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与2005年、2015年1%人口普查数据资料;选用省际人口迁移的迁出流、迁入流、迁移吸引强度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我国2000-2015年间省际迁移需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省际人口迁出与迁入流反映了中国省际区域整体变化趋势;迁移的方向是由不发达省份指向发达省份、由西部指向东部;省际人口迁移的净迁移流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分布较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蔡建明  王国霞  杨振山  
文章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动力要素和迁移方式入手,从战略上把握我国不同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及空间格局的基本趋势,探索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的各项政策。研究表明,2000~2020年我国每年从乡村迁入到城市的净常住人口数量将大体保持在1500万左右,并在链式迁移方式主导下,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仅出现一些微调,未来迁移人口还将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区范围内。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云彦,陈金永,刘塔  
为了研究迁移过程的决定因素,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模型。通常采用的迁入模型或迁出模型往往都有其局限性。本文通过建立多区域迁移模型,引入行为变量,用以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决定因子并考察户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省际迁移的诸多特征如迁移选择性、区域模式、动力机制等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距离、人口与经济变量起主要作用,这与整个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是一致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唐家龙  马忠东  
人口迁移的选择性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文章利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重点考察了1990年代后期在转型社会中中国人口迁移的选择性问题。研究表明,中国人口迁移具有较强的年龄选择性和教育选择性,但青年迁移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且呈现出高于男性迁移风险的态势。同时,户籍制度是影响迁移决策和决定迁移类型的重要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当一个人作出迁移的决定之后 ,还需要作出向何处迁移的决定。在以往的研究中 ,对于人口迁移的迁入地选择过程缺乏研究。本文利用 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通过建立人口迁移分析矩阵 ,探讨了对人口迁移迁入地选择过程进行分析的实现方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晞  
我国人口迁移分析程人口迁移、流动是指人口在空间的移动。人口迁移、流动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人口迁移、流动的加剧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它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由于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影响很大,同时人口省际迁移是平衡地区生;"力布局的重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利用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本文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个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在决定个人是否进行省际人口迁移方面有着显著影响作用。 利用该次调查提供的省际人口迁移“时间”信息,本文对“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人口迁移发生时点上的个人特征来分析个人进行省际人口迁移的概率,比利用调查时点上的个人特征来分析个人进行省际人口迁移的概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