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22)
- 2023(7055)
- 2022(6020)
- 2021(5845)
- 2020(4816)
- 2019(11334)
- 2018(11105)
- 2017(20388)
- 2016(11188)
- 2015(13161)
- 2014(13044)
- 2013(13101)
- 2012(12319)
- 2011(11493)
- 2010(11387)
- 2009(10393)
- 2008(10479)
- 2007(9332)
- 2006(8510)
- 2005(7895)
- 学科
- 济(47059)
- 经济(46996)
- 管理(28364)
- 业(25831)
- 企(19785)
- 企业(19785)
- 方法(19667)
- 中国(18631)
- 数学(17324)
- 数学方法(17159)
- 农(12866)
- 贸(11907)
- 贸易(11896)
- 易(11701)
- 财(11194)
- 制(10458)
- 学(10389)
- 业经(8926)
- 银(8431)
- 银行(8406)
- 农业(8307)
- 行(8142)
- 融(7587)
- 金融(7586)
- 理论(7075)
- 地方(7050)
- 体(6978)
- 环境(6966)
- 策(6895)
- 关系(6825)
- 机构
- 大学(166485)
- 学院(163400)
- 济(73698)
- 经济(72367)
- 研究(65853)
- 管理(55371)
- 中国(51781)
- 理学(46200)
- 理学院(45607)
- 管理学(44841)
- 管理学院(44547)
- 科学(38716)
- 京(37777)
- 所(34867)
- 财(33730)
- 研究所(31440)
- 农(29133)
- 中心(28430)
- 财经(26479)
- 江(24970)
- 北京(24893)
- 经济学(24643)
- 经(24306)
- 院(23538)
- 农业(23069)
- 业大(22808)
- 经济学院(22065)
- 范(21777)
- 师范(21479)
- 科学院(20211)
- 基金
- 项目(102669)
- 科学(79889)
- 基金(75390)
- 研究(74565)
- 家(67839)
- 国家(67312)
- 科学基金(55421)
- 社会(47721)
- 社会科(45129)
- 社会科学(45118)
- 基金项目(38024)
- 省(36471)
- 自然(34963)
- 教育(34685)
- 自然科(34137)
- 自然科学(34123)
- 自然科学基金(33580)
- 资助(32880)
- 划(32618)
- 编号(28816)
- 成果(25129)
- 部(24298)
- 重点(24145)
- 中国(22728)
- 发(22541)
- 课题(21361)
- 国家社会(21025)
- 创(20720)
- 教育部(20698)
- 大学(20003)
共检索到264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凡 翟振武
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对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探索。建国初期,通过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死亡率迅速下降,开启了中国人口转变的进程。20世纪50年代,初次面对人口快速增长问题,中国提出了"实现有计划的生育"的理论和构想,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开始孕育。经历了"大跃进"时期的思想动摇、工作停滞和此后的人口继续快速增长等种种波折之后,人们在人口与社会经济矛盾激增的过程中明确了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方向。最后,在"文革"期间,脆弱的国民经济和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迫使中国选择了一条主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转变道路。这条道路是由时代发展特征和中国的特殊国情共同决定的。
关键词:
人口转变 中国道路 计划生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雷安
一、人口转变理论及两类国家的一般历程 通常所说的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生产力革命是这次人口转变的前提和物质基础。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并扩散到各主要西方国家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生产力革命(即工业革命),使得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本文通过分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总和生育率等主要人口变动指标在城乡之间表现出的差异,试图揭示农村人口转变在何种程度上滞后于城市人口,并通过对造成人口转变城乡差异原因的简单分析,重点探讨计划生育政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姚新武
一 理论背景 在人口转变中,就出生率、死亡率转变而言,国内的研究通常都以“阶段论”作为背景,这包括布莱克(C.P.Blacker)的五阶段论,汤普逊(W.S.Thompson)和诺特斯坦(F.W.Notestein)的三阶段论。而这里我们将以寇尔(A.J.Coale)的划分作为研究的理论背景。50年代,寇尔和胡佛(E.M.Hoover)根据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发展情况,并综合了各家的特点,认为人口转变大致经历五个阶段:①原始极(Primi—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谢东虹 吕利丹
从人口转变的历史过程来说,人口转变经历了从以死亡率下降为主导到以生育率下降为主导,再到以人口迁移和流动为主导的变化过程。当死亡率和生育率均已下降到很低水平时,人口迁移和流动就自然而然地步入人口舞台的中央,成为影响人口形势的关键因素(顾宝昌,2010)。然而,经典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吕红平
传统文化对人口转变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象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对人口转变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中国人口控制工作的巨大成就,实际上就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包含了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有利因素的作用;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的完成也有难以估量的障碍。因此,正视传统文化,并合理地利用和批判地继承,将有利于加速实现中国人口转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论文作者通过对数十年来中国人口婚育行为模式、家庭结构与类型、死因构成模式转变的简要描述,指出仅在传统和最基本的人口动态、即人口出生、死亡和增长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人口转变、包括中国的人口转变,已远远不够,难以适应时代和人口发展的要求。提出人口转变是一个多维的动态历史过程,是一系列特定人口转变的集合。其中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仅仅是人口转变的表象和"外壳",其"内核"则是通过制度、文化和技术等承载的人口行为及其动力机制,由此引致的变化才代表了人口的内在转变,强调关注人口的内在转变是理解中国特色人口转变道路的重要视角和基础。在对人口转变内涵探索的前提下,借助于对国内人口学界近些年有代表性的人口转变理论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分析,作者初步探讨了人口转变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创新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学军
文章应用“人口机会窗口”理论,从人口转变的角度分析了“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战略机遇期的概念。文章认为,快速的人口转变将把中国带入人口负担最轻的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由于特殊的国情,特别是庞大的就业人口压力和老年人口负担,中国发挥“人口机会窗口”效应面临诸多的挑战。文章在介绍了东亚各国是如何借助“人口机会窗口”效应实现经济起飞的经验后指出,人口转变所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只是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要将潜在的机遇转换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必须辅之以及时而有效的发展战略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桂文 李闯
一国的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也是其人口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过程。由于二元经济转型与人口政策的特殊性,中国人口转变与二元经济转型的互动关系也具有自身特点。二元经济转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使得中国人口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从而催生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殊路径,影响了对中国人口红利的充分利用,并造成了老龄人口分布的城乡倒置;人口转变过程中所形成的人口红利促进了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也对二元经济转型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关键词:
中国人口 二元经济转型 互动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49年总人口已经超过5.4亿。1973年增至8.9亿。在长达24年的时间里以平均每年增长2.1%的速度迅增。最近十五六年它在推行计划生育遏制人口过速增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新出现的情况。人口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密切关注这一问题,积极采取对策,克服困难,争取最好的结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钱信忠
一、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人口发展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如一九三六年,人口出生率约为38‰,死亡率约为28‰,自然增长率只有10‰左右。从一八四○年到一九四九年的109年期间,中国人口由四亿一千多万增加到五亿四千多万,共增加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原新
中国只用了1/4个世纪就实现了生。育率由高向低的转变,计划生育政策构成了人口控制的主体,政府的生育政策和执行手段始终是左右人口走势的根本因素。本文在回顾50年来人口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根据未来生育政策可能的调整方式,设计了三种生育率变动方案,推演各自的人口学后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崔红艳
几年来,关于中国人口总量一直是社会上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户籍部门统计的数据等,采用人口增长分析技术,对当前的中国人口总量进行了分析和测算。1991年以来,对出生人口的统计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漏统。考虑到这些因素,到1999年底,中国人口总量应为12.57~12.67亿;以此推算,2000年人口普查时,总人口应在12.67~12.80亿之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林殷
健康长寿,历来是人们的愿望,也是科学家特别是医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而欲实现这个宿愿,除需搞清衰老机制,以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基因外,还应明确影响寿命的相关因素,以趋利避害。如果说,前者尚有待于医学界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后者则与民众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廖海亚 游杰
保险发展和人口发展息息相关,人口结构状况对保险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我国人口再生产转变过程中,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影响到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如何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现状与趋势,将是保险发展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但是,不同的人口结构,对保险发展的影响不同。文章分析了我国的对保险发展影响明显的相关具体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趋势,指出我国保险发展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和趋势,未雨绸缪,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并提出了相关的思路。
关键词:
人口结构 保险发展 影响 对策 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