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7)
- 2023(10648)
- 2022(8743)
- 2021(8108)
- 2020(6646)
- 2019(14937)
- 2018(14042)
- 2017(26261)
- 2016(14224)
- 2015(15625)
- 2014(14954)
- 2013(14989)
- 2012(13953)
- 2011(12866)
- 2010(12547)
- 2009(11584)
- 2008(11591)
- 2007(9862)
- 2006(8625)
- 2005(7721)
- 学科
- 济(64547)
- 经济(64472)
- 管理(36013)
- 业(34591)
- 方法(27699)
- 企(25681)
- 企业(25681)
- 数学(25184)
- 数学方法(25003)
- 中国(20682)
- 农(16507)
- 贸(15620)
- 贸易(15614)
- 易(15284)
- 学(13895)
- 地方(13390)
- 财(13177)
- 业经(12110)
- 农业(11379)
- 制(10830)
- 环境(10548)
- 融(9983)
- 金融(9980)
- 银(9758)
- 银行(9714)
- 行(9397)
- 关系(8671)
- 地方经济(8458)
- 技术(8320)
- 和(8287)
- 机构
- 大学(215185)
- 学院(210117)
- 济(95136)
- 经济(93799)
- 研究(82326)
- 管理(76745)
- 理学(67697)
- 理学院(66771)
- 管理学(65662)
- 管理学院(65283)
- 中国(60963)
- 科学(51356)
- 京(45723)
- 所(42839)
- 农(41858)
- 研究所(39938)
- 财(39191)
- 中心(35121)
- 业大(34037)
- 农业(33542)
- 财经(32762)
- 经济学(31587)
- 经(30289)
- 院(29079)
- 北京(28739)
- 经济学院(28725)
- 江(28259)
- 范(27958)
- 师范(27579)
- 科学院(26336)
- 基金
- 项目(150787)
- 科学(120039)
- 基金(114564)
- 家(104393)
- 国家(103557)
- 研究(102578)
- 科学基金(86787)
- 社会(70303)
- 社会科(66818)
- 社会科学(66803)
- 基金项目(60495)
- 自然(56671)
- 自然科(55434)
- 自然科学(55409)
- 省(54549)
- 自然科学基金(54491)
- 划(48879)
- 资助(45852)
- 教育(45742)
- 编号(36772)
- 重点(35114)
- 部(34657)
- 发(33304)
- 国家社会(31537)
- 创(31513)
- 中国(29831)
- 创新(29747)
- 科研(29439)
- 教育部(29226)
- 成果(29022)
共检索到300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戎
文章对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基本态势进行了分析,并在作者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些劳动力流动与就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文章指出,应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跨地域的各族人口流动,并逐步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劳动力市场,使各族劳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嵌入"到全国经济的结构中去,针对目前各地劳动力市场上少数民族农民工遇到的语言障碍和缺乏就业技能等实际问题,政府必须给予必要的扶助同时关注进城少数民族农民工的"文化适应"问题。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少数民族农民工 文化适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民,原新,王金营
本文通过对各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聚类分析,从定量 与定性两方面论述,把中国人口转变分为都市、东部、中部、西部和西藏五种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斌 文雯
为揭示我国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性,应用模型分析中国人口经济的地域差异与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54—2007年中国人口重心由东经116.82°北纬34.72°转移至东经116.64°北纬34.92°,中国人口集中指数由1955年的0.542降低到0.510,人口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372下降到0.261;1978—2007年中国经济重心由东经119.30°北纬38.26°转移至东经118.94°北纬37.13°,经济集中指数由0.525上升到0.590,经济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035上升到0.093;1978—2007人口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三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岑俏
利用"五普"及"六普"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从省内流动和省际流动两个角度,分省、市、县三个层面对我国人口空间流动格局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省外流入人口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中、西部人口向东部沿海集中化流动,热点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个全国性集聚中心的存在。运用一般回归模型和空间回归模型,结论表明影响省内和省外人口流入的因素同中有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较高的职工工资是城市吸引省内和省外流动人口的重要因素,社会公共资源对省内人口流入影响较大,而就业率和城市化水平对省外人口流入影响较大。这些发现可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群、加快发展中小城市等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希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流动人口规模日渐庞大,对人口流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人口流动的政策演进及政策要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口流动政策经历了两次"人口流动自由—人口流动管制"变化周期;改革开放后的人口流动政策经历了"人口流动放开—人口流动管制—人口流动加快—人口流动深化"四个时期。从人口流动政策的周期变化规律来看,当前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城乡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加快改革城乡户籍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促进人口科学流动。
关键词:
人口流动 政策演进 政策要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静
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中国长期人口增长将低于人口发展战略目标,进入老龄化社会前中国还将出现一个生育高峰,教育行业仍有发展空间,"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未来15年劳动力供给依然充足,但结构逐年老化。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尚在开放,预计将在2028年前后关闭。由于隐性失业人口规模庞大,适龄劳动人口就业压力大,结构性失业情况严重,中国并不具备获取人口红利所必需的充足的就业机会,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在2013年后转正为负。2027年中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的过程对中国的税收制度、产业结构和房地产市场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已进入城镇化的第二阶段,2023...
关键词:
人口 变化趋势 经济趋势 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秦贤宏 段学军 李慧 田方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从要素和资本投入推进转变为知识创新推进,人口文化素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研究我其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对实现各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人均受教育年限为切入点,以省级行政区为单元,从地理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结果显示:①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为:东北高、西南低,并依次呈现出高、中、低三级阶梯。②我国31省市人口文化素质分布的标准差、级差和基尼系数都是先略有缩小后扩大,表面整体差异将继续存在;人口文化素质重心在研究期间一直往地理中心方向移动,表明东北部与西南部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空间自相关性呈微弱波动起伏,表明宏观格局基本稳定。③人口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分为四类,分别是良好促进、严重制约、微弱促进和微弱制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文振 李静雅
国际化是学科成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人口学科的国际化并没有发展到一个相对应的水平。在界定了学科国际化概念的基础上,借助问卷调查数据来分析中国人口学科国际化的现状,探讨中国人口科学继续与国际学界融合所面临的困难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学的国际化明显处于不断萎缩的态势,其直接动因和深层次缘由分别是整个人口学界的国际化意识与能力的减弱,以及人口学科文化与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加强国际化的学科文化建设与建立相配套的学科制度是提高中国人口学科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人口学科 国际化 学科制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开泳 丁俊 王甫园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近几年中国生育政策的连续调整,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也将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和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人口学的队列元素法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中国未来总人口及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全面放开二孩对中国区域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面放开二孩可以有效延缓中国总人口的递减趋势、老龄化的趋势以及未来劳动人口不断走低的趋势;(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前后,中国的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均呈现东部人口密度最高、中部次之、东北再次、西部最低的总体格局,全面放开二孩将会增加胡焕庸线东南侧的人口密度,中国人口分布东南集聚、西北相对稀疏的格局将会长期存在并进一步加剧;(3)根据各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未来15年人口变化强度,可划分为人口快速变化区、人口中速变化区、人口缓慢变化区和人口平稳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岸柳,邬沧萍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下,必须将对外经济贸易引进中国人口学的视野之中。近期内,入世对中国人口的主要影响是改变劳动力人口的状况。外贸的增加通过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转化,避免“比较利益陷阱”,缓解劳动力人口过剩,提高其素质;跨国公司的投资扩张促使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产业技术进步,劳动力人口在此进程中将扮演核心角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吕红平
传统文化对人口转变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象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对人口转变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中国人口控制工作的巨大成就,实际上就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包含了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有利因素的作用;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的完成也有难以估量的障碍。因此,正视传统文化,并合理地利用和批判地继承,将有利于加速实现中国人口转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文星 徐长生
文章利用1952~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时间序列数据和协整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中国实际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看,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实际居民消费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短期波动也对实际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影响。由于目前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已近谷底,未来其对中国实际居民消费的影响有限。
关键词:
居民消费 人口增长率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志宝 孙铁山 李国平
文章借助各省区人口老龄化的演变过程及其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关程度变化,来判别中国是否出现"未富先老"、"城乡倒置"或"人口红利"消失阻滞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差异化演变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发现:(1)中国各省区的人口老龄化演变阶段差异很大,但基本没有出现"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并没有妨碍经济发展,这既与经济转型、开放经济等有关,也符合全球人口老龄化演化的一般规律;(2)勾画中国各省区人口老龄化演变特征,可将其划分成四类不同的人口老龄化类型,其演变历程的地域推移与地域集聚现象十分明显。就目前的演变过程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有明显相关性,经济发展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口 区域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相嵛 赵彦云 贺飞燕
本文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基于空间互动的视角,实证分析了跨省人口流动的空间相关性以及流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口流出省份的空间相关效应和流入省份的空间相关效应均显著,说明当前人口流动不再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规模单一流动的主导局面,而是进入全国各地区之间多边流动的人口再分布均衡阶段。并根据研究结论为我国制定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建设,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提出建议。
关键词:
有序流动 多边流量 空间互动 分布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