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5)
- 2023(7525)
- 2022(5933)
- 2021(5599)
- 2020(4057)
- 2019(9412)
- 2018(8620)
- 2017(15525)
- 2016(8259)
- 2015(9434)
- 2014(8905)
- 2013(8936)
- 2012(8224)
- 2011(7530)
- 2010(7229)
- 2009(6680)
- 2008(6428)
- 2007(5417)
- 2006(4747)
- 2005(4407)
- 学科
- 济(38289)
- 经济(38254)
- 管理(21461)
- 业(18996)
- 中国(16925)
- 方法(15477)
- 数学(14187)
- 数学方法(14109)
- 企(13427)
- 企业(13427)
- 农(11233)
- 贸(10257)
- 贸易(10245)
- 易(10128)
- 业经(8078)
- 财(7719)
- 农业(7634)
- 制(7198)
- 发(6629)
- 环境(6395)
- 银(6217)
- 银行(6216)
- 行(6101)
- 关系(5945)
- 融(5873)
- 地方(5872)
- 金融(5872)
- 出(5729)
- 学(5651)
- 发展(5396)
- 机构
- 大学(121086)
- 学院(119106)
- 济(60430)
- 经济(59669)
- 研究(47922)
- 管理(43517)
- 理学(37525)
- 中国(37408)
- 理学院(37111)
- 管理学(36759)
- 管理学院(36532)
- 京(26197)
- 财(25471)
- 科学(25152)
- 所(23262)
- 研究所(21234)
- 经济学(20899)
- 财经(20859)
- 中心(20358)
- 经(19401)
- 经济学院(18866)
- 院(17499)
- 北京(17337)
- 农(16357)
- 范(15787)
- 财经大学(15728)
- 师范(15683)
- 江(15178)
- 科学院(14634)
- 业大(14210)
- 基金
- 项目(81879)
- 科学(66340)
- 研究(62872)
- 基金(62390)
- 家(54654)
- 国家(54264)
- 科学基金(46161)
- 社会(43807)
- 社会科(41713)
- 社会科学(41706)
- 基金项目(31616)
- 教育(28376)
- 省(27852)
- 自然(26451)
- 自然科(25873)
- 自然科学(25868)
- 自然科学基金(25443)
- 资助(25075)
- 划(24783)
- 编号(23674)
- 国家社会(20208)
- 中国(20019)
- 部(19928)
- 成果(19497)
- 重点(18912)
- 发(18859)
- 教育部(17529)
- 创(17061)
- 课题(16960)
- 制(16378)
共检索到181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耀岭 徐洋洋
基于2000~2020年各种统计年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相关数据,构建劳动力素质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中国未来名义劳动供给量与有效劳动供给当量的变动情况,分析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名义劳动供给量将从2020年的7.447亿人降至2050年的5.659亿人,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虽然高于名义劳动供给量,但受限于劳动年龄人口基数的持续缩小,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7.529亿人后开始下降,并于2050年降至6.431亿人;通过教育改革与健康干预提升相对劳动质量,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达到峰值的年份可推迟至2032年,并在2050年之前一直保持在7.14亿人以上,在短期内实现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长期来看,充分发挥人口质量的抵补效应离不开一定规模的人口基数,需要在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翟振武 ,李小平,李建新,刘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18世纪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动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18世纪中后期人口较快增长所形成的庞大规模,对以后人口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本文对这个时期人口数量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这一时期官方人口统计中存在的漏报现象,对《清实录》中所载人口数字作了必要的校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本文就一些学者的“在中国人口问题中 ,数量问题仍然是第一位” ,“规模问题第一位 ,结构问题第二位”等观点进行了讨论。笔者明确提出 ,“不是数量第一 ,结构第二 ,而应该是数量与结构并举”“数量与结构统一”。对此 ,本文做了论证。对于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 ,就人口数量目标而言 ,笔者不赞同人口负增长战略 ,而主张人口可持续不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秋志 黄培依 陈笛 朱丹
人口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随着数据精度和质量的提升,基于公里网格统计单元宏观分析该问题已具可行性。论文以公里网格为统计单元,结合WorldPop数据集和SRTMGL1数据集,分析了2000—2020年间中国人口数量在地形因子(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的分布与变化特征,比较了不同人口空间化数据集、DEM数据源以及网格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口数量分布呈现强烈且持续小幅增强的低地形指向性,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人口分布半数平衡点在2000年分别为95.6 m、50.7 m和3.01°,到2020年下降至77.0 m、46.8 m和2.88°。(2)相对土地面积分布,人口数量分布呈现范围稳定且强度持续小幅增大的低地形优势性,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人口主体优势分布上界分别较稳定地位于520 m、137 m和6.84°附近,人口主体优势率分别上升了0.011、0.026和0.038。(3)除DEM数据源差异对人口数量的起伏度分布和坡度分布有显著影响外,其他各项数据差异并未产生明显影响。研究可为宏观理解中国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提供新的基础参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文耀
本文从中华民族历史和未来长期发展出发 ,分析了数百年中国人口数量与发展、人口素质与发展、人口结构与发展三大矛盾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及其转化 ,提出了未来人口与发展基本战略的几个要点 ,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应是权宜之计 ,而应是未来百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战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小浩 高文娟 黄依梵
本文利用143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测算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发展数量(传统GDP)和经济发展质量(绿色GDP)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与劳动力数量相比,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均更大;第二,与经济发展的数量相比,可持续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对劳动力质量的敏感程度更高;第三,与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或地区对劳动力质量的依赖程度越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优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弱,而人口质量红利则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而稳定的动力。面对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的挑战,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质量,是“十四五”期间构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泽旻,潘红
一、基本理论与方法 灰色系统建模的思想是直接将时间序列转化为微分方程,从而建立起抽象系统发展的动态模型,对于原始序列X(t),t=0,1,2,……,N;最常用的预测模型是GM(1,1)模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莉蕾
一、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相互适应的内涵 当前,对我国未来人口一般测算到二○○○年或二○八○年。作为一个远期的人口战略目标显然是不够的,它们只能说是近期或中期目标。我们必须考虑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以社会主义人口规律为依据,定出远期目标。然后根据人口变化的现象,再定出近期和中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琳 张宝学 王丙参
文章从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人口结构四个维度构建人口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保序时空PCA评价法对中国30个省份2007—2021年的人口质量发展水平及地区间的差异进行评价和聚类。在此基础上,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模型对全国总体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人口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之间人口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而言,东部地区人口质量最高,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第三,西部地区较低但近年来进步较大。长期来看,人口质量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呈下降趋势,中国人口质量呈稳定发展的趋势。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总体的人口质量发展水平存在σ收敛,但东北地区不存在σ收敛;且全国总体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方海,杨珂
人口系统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人口问题正朝着多元性转化。人口质量问题已显得十分突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结合市场经济规律,对中国人口质量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估,进而制定人口质量目标,制订规划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提高中国人口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海玲
以长沙市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种预测模型的比较,选用灰色预测模型作为最优模型对长沙市2007-2015年人口总数进行了预测,并针对长沙市人口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人口预测 灰色预测模型 检验 应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朗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呈现日益增加的态势。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对估测城市贫困人口数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介绍了贫困线标准及贫困人口分母指标的选用,对1997年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区城市贫困人口数量作了估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善余
The statistical standar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amount of the urban population.The Article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change of the statistical standard in China.Then,the article analyses its effects on the data of the 5 th population census.
关键词:
城镇人口 统计口径 修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国利,孙继斌
开篇的话 如果上帝存在,那么上帝在创造人类的同时,就给人类提出许多挑战性难题,其中,最具挑战性和困难性的问题之一,便是人口问题。而人口问题中的难点又恰恰是人口质量问题,由于它涉及人类自身再生产以及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因此倍受关注。在当代,它已经成为不同国籍、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