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5)
2023(7024)
2022(6013)
2021(6088)
2020(5135)
2019(12329)
2018(12254)
2017(22529)
2016(12145)
2015(14321)
2014(14015)
2013(13824)
2012(12713)
2011(11724)
2010(11676)
2009(10817)
2008(10586)
2007(8836)
2006(7721)
2005(7244)
作者
(33493)
(28157)
(28057)
(26947)
(18118)
(13498)
(12790)
(11087)
(10858)
(10000)
(9706)
(9601)
(9222)
(9000)
(8867)
(8857)
(8343)
(8046)
(8044)
(7954)
(7106)
(6831)
(6787)
(6486)
(6362)
(6313)
(6252)
(5953)
(5672)
(5640)
学科
(54511)
经济(54464)
管理(28358)
方法(27628)
(27186)
数学(25769)
数学方法(25269)
(20489)
企业(20489)
中国(19641)
(13523)
(13156)
贸易(13148)
(12920)
(9755)
(9429)
业经(9183)
(9156)
农业(8598)
(8237)
银行(8231)
(8019)
(7914)
金融(7913)
理论(7299)
地方(7290)
(7239)
环境(7102)
(7008)
关系(6907)
机构
大学(172217)
学院(169257)
(79575)
经济(78318)
研究(65948)
管理(64546)
理学(55686)
理学院(55036)
管理学(53908)
管理学院(53599)
中国(51703)
(38113)
科学(37621)
(33855)
(32766)
研究所(30969)
中心(29119)
财经(26407)
(26268)
经济学(25670)
北京(25272)
(24458)
(23266)
经济学院(23017)
业大(22511)
(22503)
(22348)
师范(22155)
农业(20609)
科学院(20140)
基金
项目(113997)
科学(90605)
基金(85402)
研究(82646)
(75506)
国家(74978)
科学基金(63596)
社会(54070)
社会科(51346)
社会科学(51337)
基金项目(43459)
自然(40526)
(40455)
自然科(39702)
自然科学(39695)
自然科学基金(39042)
教育(38766)
资助(37117)
(36179)
编号(31885)
(27094)
重点(26211)
成果(26037)
(24442)
中国(24155)
国家社会(23725)
(23496)
教育部(23399)
课题(22598)
创新(22115)
期刊
(82222)
经济(82222)
研究(54310)
中国(36721)
科学(25597)
学报(25118)
管理(24962)
(23468)
(23434)
大学(19365)
教育(19002)
学学(17943)
农业(16759)
技术(15767)
(15469)
金融(15469)
经济研究(15153)
财经(13287)
(11942)
(11613)
世界(11495)
国际(11367)
统计(10974)
业经(10821)
(10732)
问题(10516)
(9349)
技术经济(8970)
决策(8561)
图书(8128)
共检索到260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书章  
1990年进行的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关于中国人口规模的最新数据,为研究人口发展历程和趋势提供了重要依据,是科学制定人口计划和发展规划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国内外不少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对中国人口的形势作了极有价值的分析和预测,这对研究和制订政策无疑是有益的。但是,认识是在对客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在人口普查中,人口死亡容易发生漏报。文章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漏报的社会原因,利用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据证明了人口死亡漏报确实存在。为了估计出实际的人口死亡水平,对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据质量进行了推敲,根据登记的人口和死亡率数据的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男性的预期寿命为67.97岁,女性的预期寿命为71.34岁,均比人口普查登记资料算出的结果小1.5岁左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玲  
本文主要探讨90年代以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政策变化对有计划的户口迁移和自发的非户口迁移两种不同类型人口迁移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49年总人口已经超过5.4亿。1973年增至8.9亿。在长达24年的时间里以平均每年增长2.1%的速度迅增。最近十五六年它在推行计划生育遏制人口过速增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新出现的情况。人口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密切关注这一问题,积极采取对策,克服困难,争取最好的结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许  
《广东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刊登了关秀芳的《评七十年代以来的中国人口研究》。文章首先回顾了国际国内人口学研究的历史及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认为国内形势及国际交往迫切需要人口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的人口研究因此破土而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侯东民  
1991年我国生育率陡然下降,使熟悉以往我国人口控制形势的同志,不同程度地感到突然。90年代我国人口控制的目的,从当前中央的即定方针看,是将当前先进地区人口控制模式放大,推进到后进地区,而主要手段是以“一票否决权”方式加强行政管理力量。先进地区模式向外的这种“扩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南忠吉  
一、严峻的人口形势 根据联合国1990年预测,世界人口将于下个世纪末达到110亿左右,顶峰值将达140亿。但就在6年之前的1984年,同是联合国的预测,世界人口将在下个世纪末达到顶峰值102亿左右。仅仅相隔6年,世界人口顶峰值的预测数据相差近40亿。这说明1984年的预测对当时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也就是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开始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强,游允中,郑晓瑛,宋新明,陈功  
文章运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和两次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死亡数据建立了时序关系,有规则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并编制了新的简易生命表。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在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将年龄结构死亡模式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动的影响做了分解,考察了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动对期望寿命的贡献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翟振武  
对于中国近30年来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的卓著成绩,一般认为,主要是坚持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也起着基础的作用。国内外一些研究还具体地量化了二者的比例,前者所占比例甚高。不过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在前不久召开的一次人口科学讨论会上,正相关、较少相关、不相关三种观点力陈各自所见,引起热烈讨论。本刊将翟振武、原新、梁中堂等三篇有代表性的论文同时刊发,目的在于开展学术争鸣,促进研究的深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震  
伴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寿命不均等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即社会成员能在多大程度上公平地分享寿命延长的成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经历了快速增长。但是,截至目前鲜有关注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研究。文章利用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世界人口死亡率和经济发展数据,考察19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变化历程,并对之进行历史纵向和国际横向比较。研究发现,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不仅实现预期寿命的持续增长和寿命不均等的大幅下降,并且能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上把寿命不均等降到全球极低的水平。这反映出中国在促进健康公平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未来中国在人口寿命不均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德英  
一、中国人口现状 1.中国人口绝对数分析 1949年中国大陆人口为5.4、1954年为6亿、1964年达到7亿、1969年增加到8亿、1974年达到9亿、1981年突破10亿、1988年增加到11亿、1995年2月15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安,查瑞传  
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中国人口最新的全面准确的统计资料。目前,10%抽样汇总材料已经发表。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可概括看出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发展中的某些特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安 ,查瑞传  
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中国人口最新的全面准确的统计资料。目前,10%抽样汇总构材料已经发表。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可概括看出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发展中的某些特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怀宇,徐效坡,李铁立  
采用定性分析与GIS、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等定量手段相结合,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人才分布的空间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在研究时段内人才分布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根本转变,分布重心由北方内陆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区域人才密度的相对变动主要受到城市化和区域高等教育培养能力的影响;制度和政策对人才分布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高工资对人才具有吸引作用;自然环境对人才分布有间接作用。人才对区域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直接影响;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吸引人才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才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体现出来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