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7)
2023(9142)
2022(7524)
2021(7087)
2020(5894)
2019(13395)
2018(12824)
2017(24248)
2016(12869)
2015(14081)
2014(13388)
2013(13448)
2012(12405)
2011(11312)
2010(10964)
2009(10085)
2008(9780)
2007(8144)
2006(7088)
2005(6377)
作者
(38655)
(32625)
(32444)
(30693)
(20437)
(15869)
(14283)
(12819)
(12465)
(11380)
(11053)
(10681)
(10317)
(10186)
(10175)
(9998)
(9690)
(9531)
(9336)
(9185)
(8146)
(7934)
(7897)
(7394)
(7319)
(7248)
(6965)
(6713)
(6459)
(6406)
学科
(56357)
经济(56297)
(34355)
管理(33801)
方法(26091)
(24798)
企业(24798)
数学(24158)
数学方法(24042)
中国(18750)
(16857)
(14305)
贸易(14299)
(14061)
(13811)
(11768)
农业(11566)
(11240)
业经(10898)
(9215)
银行(9167)
环境(8864)
(8829)
产业(8468)
(8431)
金融(8431)
(8170)
地方(8042)
(7992)
(7958)
机构
大学(190363)
学院(185888)
(88797)
经济(87741)
研究(72946)
管理(70853)
理学(62703)
理学院(61943)
管理学(61085)
管理学院(60761)
中国(55867)
科学(44548)
(40607)
(40027)
(37857)
(36006)
研究所(35228)
业大(32072)
农业(31903)
中心(31405)
财经(30107)
经济学(29366)
(27968)
经济学院(26708)
(25768)
北京(25622)
(23927)
科学院(23711)
财经大学(22854)
(22213)
基金
项目(134702)
科学(107403)
基金(104091)
(95305)
国家(94637)
研究(90055)
科学基金(79685)
社会(62714)
社会科(59706)
社会科学(59695)
基金项目(55138)
自然(52628)
自然科(51537)
自然科学(51519)
自然科学基金(50706)
(47237)
(42425)
资助(41937)
教育(39321)
编号(31903)
(31463)
重点(31070)
(28856)
国家社会(28682)
(27943)
中国(27479)
教育部(26556)
科研(26516)
创新(26451)
计划(25797)
期刊
(85844)
经济(85844)
研究(54201)
学报(36983)
(34551)
科学(33948)
中国(32761)
大学(27146)
学学(26189)
(25600)
农业(23435)
管理(23409)
经济研究(16620)
(16103)
金融(16103)
财经(15395)
(13733)
(13407)
业经(12322)
问题(12310)
(12211)
技术(11386)
世界(11345)
国际(11107)
资源(9909)
(9649)
业大(9646)
教育(9325)
技术经济(9188)
科技(8730)
共检索到263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Il houng Lee  徐清军  Murtaza H.Syed  
本文采用永久性收入假说来评估国民储蓄行为,更突出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因素带来的影响,通过一个前瞻性的、动态的分析方法考察中国人口分布变动情况。本文的动态分析方法不仅得到了实证验证,也比经济文献中的静态依赖分析更为有效。本文仿真模拟全球储蓄行为后发现,随着居民储蓄份额的上升,中国2000年经常账户逆差,2010年经常账户呈现顺差,而到2045年左右中国经常账户重现逆差。美国、欧盟的经常账户趋向与中国情况恰恰相反。中、美、欧经常账户的仿真模拟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政策涵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晶  
本文以中国省域1993~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使用PVAR(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分析人口结构变化与经常账户之间的内在关系。试图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来解释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1)经常账户存在较长的调整周期,这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经常账户长期性顺差的特点在短时间内难以逆转。(2)人口结构变化与经常账户之间呈现出了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社会抚养负担的提升会对经常账户形成依赖。(3)人口结构相较于经济增长来说会对经常账户产生更大的影响。伴随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长久以来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将受到阻碍。而在社会抚养负担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经常账户的顺差将会被逐步消耗。因此,...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超  张林杰  
在全球经济失衡态势下,本文试图发现外部经济失衡背后的深层次人口结构因素。本文以38个亚洲经济体1989~2008年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考察了人口结构对经常账户的解释能力,并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数据等方法及变量变换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我们发现,在经常账户强惯性的基础上,人口结构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经常账户或国际资本流动,且老年人口结构效应比少儿人口结构效应更加显著。老年化经济体对于经常账户逆差存在依赖,经常账户可以被理解为储蓄的国际缓存池和中转地以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动。因此,世界经济体应尽量避免同周期的老年化,以保证经济的"梯队"发展和资源跨代交换,同时,对于全球经济失衡也应有一定的容忍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珂  昌忠泽  
在我国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笔者试图从人口结构变动的视角对我国经常账户长期顺差的原因进行解释,通过构建面板VAR模型,基于我国大陆31个省份1998—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经常账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总抚养比对经常账户存在正向冲击,总抚养比的上升会提高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重,但该冲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老年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对经常账户的冲击存在差异,在短期内老年抚养比会对经常账户产生正向冲击,长期来看冲击变为负向;少儿抚养比对经常账户的冲击呈现出先负向后正向的特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在未来我国抚养比可能持续上涨的情况下,经常账户盈余仍会长期存在。此外,由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得出的不同结论,有利于总结年龄构成不同的家庭储蓄和投资等行为的规律,同时也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超  余颖丰  易祯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其对经常账户的效应,并用全球数据进行经验分析。我们细分了3种年龄类型的经济体后发现,人口结构冲击总体表现为中年、老年人口比重负向影响经常账户余额。本文还构建不包含短期冲击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发现人口结构长期趋势与短期冲击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基本相同。全球181个经济体1960-2015年数据验证了上述理论发现。政策模拟显示选择退休年龄政策时宜考虑当时不同的年龄结构。当中年人口占比较高时,从外部经济均衡的角度出发,延长退休年龄宜小步推进;但当老龄人口比例已经较大时,延迟退休年龄则可缓解经常账户余额下行压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楠  邵凯  王前进  
从人口结构角度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影响碳排放量的人口因素,有的放矢地制定碳减排政策,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7年碳排放量、人口总数、人口的城市化率、老龄化率和反映人口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等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人口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1995-2007年间,人口结构中的人口城市化率、人口的消费结构、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对碳排放量均存在正向影响,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在模型中却表现为负效应;②相对于人口规模,人口的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佳  
在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世界84个国家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内部视角分析一国财政赤字、人口结构、经济增长对储蓄投资缺口的影响,并考察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初步的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人口抚养比、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影响;改进后的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本国相对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但是少儿抚养比和相对经济增长率对不同组别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治理全球经常账户失衡需要从国内经济因素着手,综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梁斯  周丽华  
本文以G20国家1980-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系统广义钜估计方法(SYS-GMM)对样本数据进行估计,用以分析人口结构对储蓄、投资以及经常账户的解释能力。研究结论表明:(1)人口结构对储蓄率及经常账户均有显著负向影响,这支持了生命周期理论。(2)老年抚养比对经常账户失衡的解释能力比少年抚养比更强。(3)抚养比对投资率的影响并不明显。这或许与惯性行为及生产率变化有关。人口结构的变动会导致国际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因此各国应避免出现相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完成储蓄和投资的跨境平滑。此外,外部均衡在短期内很难达到,但在长期内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应尽快调整现行人口政策和产业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佳  
在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世界84个国家199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内部视角分析一国财政赤字、人口结构、经济增长对储蓄投资缺口的影响,并考察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初步的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人口抚养比、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影响;改进后的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本国相对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对一国经常账户失衡具有显著的解释力,但是少儿抚养比和相对经济增长率对不同组别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治理全球经常账户失衡需要从国内经济因素着手,综合考虑国际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形成国际所普遍接受的有效解决方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兵  任远  
本文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构造了人口结构的工具变量,通过2005—2012年165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口结构与经常账户结余的因果关系。发现人口抚养比对一国的经常账户结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在利用工具变量处理了内生性问题之后,这个影响在程度上更大,显著性也更强了。进一步考察发现,人口抚养比提高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的上升抵消了"生命周期理论"的效应,使得人口结构对于储蓄率没有稳健的显著影响;而由于"谨慎性投资"效应,使得人口抚养比的上升显著降低了一国的企业家精神和投资率。因而,人口抚养比拉大了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形成了经常账户结余。这些发现预示,在中国人口抚养比面临拐点,未来可能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唐建伟  陈鹄飞  
未来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基本面可能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劳动力将从过剩转为短缺。不少学者认为劳动力供给减少可能导致工资的持续上涨与物价水平的抬升。本文通过分析理论和典型经济体的历史经验却发现,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对总需求的抑制作用可能大于其对总供给的拖累作用,所以劳动人口的减少并不会导致长期的通货膨胀。相反,如果劳动人口的减少同时伴随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则经济体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因此,为避免中国未来因为劳动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发展可能产生的经济下行和通缩风险,需要在人口、收入、教育以及结构调整等政策方面提前做好应对。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苓玲  徐雷  
运用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可以考察经济转型期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二者之间密切相关:少儿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老年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生育率、家庭规模、居民储蓄率都与居民消费有同向变动关系。其中少儿抚养比对东部居民消费拉动作用最大,而生育率、家庭规模因素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其政策含义是:在刺激内需、扩大居民消费时要充分考虑地区间的人口结构差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杏  M.W.Luke Chan  
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份20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将人口结构指标引入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并用固定效应模型和SYS-GMM计量方法分别测算其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效应。考虑到老年抚养比在经济增长方程的内生性,我们还将滞后30年的就业人数比率作为工具变量来识别老年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结果显示老年抚养比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人口增长率对储蓄和投资有着负相关,但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工作年龄人口比率对储蓄存在负相关,对投资和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但估计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在加入其他制度和人口变量之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晶  
引言在开放经济下,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间的资本流动、资本转移平衡了地区间物质和资本的供求关系,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剩余资本流向那些劳动力密集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使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可能。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看,处于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国家和地区,人口负担系数的上升除了与储蓄率的下降、消费结构和总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外,还会极大地影响一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余额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开泳  丁俊  王甫园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近几年中国生育政策的连续调整,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也将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和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人口学的队列元素法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中国未来总人口及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全面放开二孩对中国区域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面放开二孩可以有效延缓中国总人口的递减趋势、老龄化的趋势以及未来劳动人口不断走低的趋势;(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前后,中国的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均呈现东部人口密度最高、中部次之、东北再次、西部最低的总体格局,全面放开二孩将会增加胡焕庸线东南侧的人口密度,中国人口分布东南集聚、西北相对稀疏的格局将会长期存在并进一步加剧;(3)根据各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未来15年人口变化强度,可划分为人口快速变化区、人口中速变化区、人口缓慢变化区和人口平稳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