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5)
2023(9899)
2022(8402)
2021(7796)
2020(6767)
2019(16006)
2018(15474)
2017(29923)
2016(16137)
2015(18466)
2014(18379)
2013(18714)
2012(17772)
2011(16237)
2010(16113)
2009(15093)
2008(15206)
2007(13572)
2006(11661)
2005(10669)
作者
(47964)
(40190)
(40125)
(38428)
(25339)
(19191)
(18378)
(15676)
(15095)
(14198)
(13843)
(13323)
(12936)
(12771)
(12724)
(12621)
(12130)
(11996)
(11527)
(11402)
(10155)
(9891)
(9860)
(9140)
(9129)
(9119)
(8825)
(8702)
(8092)
(8084)
学科
(79598)
经济(79535)
(41979)
管理(40869)
方法(36100)
数学(32448)
(32412)
企业(32412)
数学方法(32205)
中国(23268)
(21036)
(17186)
(16302)
贸易(16296)
业经(16000)
(15893)
地方(15544)
(14712)
(14706)
农业(13704)
产业(11430)
(11270)
银行(11243)
(10874)
金融(10872)
(10811)
(10768)
环境(10442)
(10364)
技术(10126)
机构
大学(243801)
学院(241276)
(112402)
经济(110494)
管理(90331)
研究(89457)
理学(77919)
理学院(77011)
管理学(75825)
管理学院(75362)
中国(67663)
科学(52751)
(52280)
(47869)
(45943)
研究所(41923)
(41557)
中心(39755)
财经(38723)
经济学(36901)
(35277)
业大(34839)
(34426)
北京(33718)
经济学院(33511)
农业(32951)
(31601)
(31087)
师范(30768)
财经大学(28742)
基金
项目(159385)
科学(125675)
基金(117394)
研究(115908)
(102786)
国家(102032)
科学基金(86205)
社会(75699)
社会科(72024)
社会科学(72003)
基金项目(61610)
(59935)
自然(53637)
自然科(52386)
自然科学(52368)
教育(52235)
自然科学基金(51493)
(51340)
资助(48921)
编号(45032)
(36921)
成果(36695)
重点(36630)
(36426)
(32904)
国家社会(32685)
教育部(31541)
课题(31484)
中国(31373)
创新(30963)
期刊
(119949)
经济(119949)
研究(73575)
中国(45288)
学报(37581)
(37409)
(36159)
科学(35982)
管理(31727)
大学(28255)
学学(26741)
农业(25557)
经济研究(20946)
(20675)
金融(20675)
技术(20321)
教育(20198)
财经(19804)
业经(18208)
(17307)
问题(16959)
(15310)
(14777)
世界(13450)
技术经济(13403)
国际(13139)
统计(13087)
(11478)
商业(11021)
(11019)
共检索到356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洪敏  穆怀中  
通过构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对我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度进行了测算,发现1990—2012年两大结构耦合度呈倒"U"型变化,由低水平耦合趋向拮抗并最终趋向协调;两大系统内指标关联度不一,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与第二产业关联度较大,而城镇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口比重与第三产业有较高关联;我国31省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中西分异规律,进一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可分成协调型、磨合型、拮抗型和低水平协调型四种类型,大部分省份为磨合型和拮抗型,且呈现梯度分布与空间集聚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建吉  王艳华  张洁  冯海龙  苗长虹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研究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对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对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部地区8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度模型,定量研究了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时空耦合。结果表明:①1993—2016年中部地区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耦合度整体上呈现"倒U型"趋势,经历了低水平耦合、趋向拮抗并最终走向协调发展的变化过程;②中部地区内部,湖北耦合度最高,河南耦合度最低,山西和河南耦合度变化趋势较为相似;③中部地区人口与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可以划分为协调型耦合、磨合型耦合、拮抗型耦合和低水平协调耦合等四种类型,不同地区耦合类型空间异质性明显,四种类型城市的比重为5.9%、16.6%、19.1%和58.3%;④人口与产业耦合度空间分布以低水平耦合类型为主,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郭晓东  常慧丽  李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影响强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1985—2004年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态势,结果表明:①人口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不断提高,而在后期稍有回落,1998年其指数达到该时段最大值0.8094,资源环境综合状况波动下降,其指数由1985年的0.5511降至2004年的-0.1479;②人口和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由极度失调趋向初级协调,后又转向中度失调,1994年协调发展度达到该时段最大值0.6379;③1994年,我国人均GDP仅有3923元(当年价),与全面小康标准差距较大,资源环境容量空间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颜色  郭凯明  杭静  
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规模保持了40年左右增长,形成了人口红利,这对产业结构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总结中国发展道路成功历程,既能为新阶段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事实基础,也能为其他国家发掘人力资源、推动结构转型提供中国经验。本文在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规模变化趋势,以及投资结构和市场摩擦等中国经济特征,展示了劳动力和人口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机制。本文发现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长对产业结构转型影响显著,平均降低了农业就业比重7.2个百分点,相当于降低20%左右的农业劳动转移成本。本文为中国应对人口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树广  吕晓  张延辉  
本文以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机制为基础,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中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度和耦合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7年人口结构系统与产业结构升级系统耦合度呈倒"U"型关系,大部分省份为拮抗型和磨合型,呈现空间聚集性和梯度分布特征,拮抗型与低水平协调型地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协调型和耦合型地区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晖  陈锡康  
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预测未来人口的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相应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探讨了人口研究的一种新途径——人口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人口投入产出模型预测了2010年至2030年我国人口总量以及结构的变化情况。首先,利用现有数据编制了2000年至2009年中国人口投入产出序列表。然后,利用人口投入产出模型及计量经济学相关方法,计算我国2010年至2030年各年人口总量以及各年龄段人口数量。最后,针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进行相应分析。可以看出,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人口问题,既是投入产出技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也是研究人口问题的新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逯进  吴莹  
以多系统耦合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三系统耦合模型,以此测算了2005—2017年中国省域人口结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三类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而全面解析三系统交互关系的变化特征以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三者交互作用的耦合度绝对水平较低,且区域间差异较为明显,整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态势;同时,三系统的耦合变化与"人口结构-对外贸易"和"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等三类二元系统的耦合水平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艳  石洪波  
文章编制了连续年份的动态完全生命表,采用变参数年龄移算法模型,对我国2016—2040年的人口进行了精准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将在2025年迎来人口峰值14.05亿,在2040年左右迈入"超少子化"和"超级老龄化"的行列,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将超过少子化,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会得到改观。可见,"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问题全方位调整的短期效应并不明显,但会改善人口性别结构和家庭内部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艳  石洪波  
文章编制了连续年份的动态完全生命表,采用变参数年龄移算法模型,对我国2016—2040年的人口进行了精准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将在2025年迎来人口峰值14.05亿,在2040年左右迈入"超少子化"和"超级老龄化"的行列,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将超过少子化,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会得到改观。可见,"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问题全方位调整的短期效应并不明显,但会改善人口性别结构和家庭内部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廖添土  葛格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持续发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耦合效应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的稳定发展。基于1986~2017年的福建统计数据对福建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耦合效应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和结构偏离程度差异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联动性不强,总体耦合度不高,就业机构演变滞后于产业结构演变。为促进福建省就业的长远稳定发展,要继续坚持以创新发展战略为指引,积极发挥投资、消费、出口对就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同时优化人才服务供给,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抓住"数字福建"契机,推进三次产业的融合立体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新平  孟梅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运用系统耦合模型,构建了学科建设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耦合关系评判指标体系,并对高校学科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耦合发展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新疆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校学科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耦合关系基本稳定,但协调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逯进  刘璐  周惠民  
基于我国31个省区1993-2015年面板数据,运用三系统耦合模型,测算了人口结构、产业发展、供求协同三大系统的综合水平及耦合特征,并结合空间重心距离分析,讨论了三系统耦合的时序变化、空间分布及匹配状况,以从全新的视角审视当前我国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结果显示,一方面,我国人口结构和产业发展均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但人口结构2015年起出现转变,加之供求结构自2003年以来失衡加速,导致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缓慢;另一方面,"人口结构-产业发展"二系统的良性耦合对于三系统耦合具有支撑优势,但此优势可能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云龙  常先林  黄承锋  
基于1990年至2019年的中国历史数据,运用ARDL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抚养比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碳排放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和抚养比的增加在遏制人均碳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人均GDP的增加则可能会导致人均碳排放的增长;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对人均碳排放量分别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在三个影响因素中,经济增长是样本期内对人均碳排放量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向东  魏逸玭  
基于2000-2014年间中国255个城市有关数据,考量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城市人口流动整体呈负向影响,加剧了人口不合理分布。结果表明:服务业对人口流动的带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劳动者收入低,难以承担整个家庭的流动成本;户籍制度等政策性限制提高了迁移成本。鉴此,应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大城市多样化、中小型城市(镇)专业化,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提高劳动收入,减少对人口流动的隐性政策性限制等,以促进人口有序有效流动,改善我国人口空间分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逯进  刘璐  郭志仪  
文章以1993~2015年31个省份为样本,以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为研究重心,探讨老龄化与人口迁移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协同效应;并对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的5个单向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老龄化整体上对产业结构有正向影响。具体来看,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边际影响会随着人口迁移的增加而增强;老龄化加快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倒逼企业以技术和人力资本替代劳动和物质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益;但老龄化会降低劳动生产率,且增加了社保负担,对产业升级产生阻碍;此外,老龄化虽然推动了老年消费增加,但老龄产业的发展还有待提高。文章建议,充分利用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引导人口有序迁移,提高老年消费市场的投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