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0)
- 2023(8362)
- 2022(7229)
- 2021(6843)
- 2020(6030)
- 2019(14247)
- 2018(13911)
- 2017(26249)
- 2016(14325)
- 2015(16698)
- 2014(16732)
- 2013(17006)
- 2012(16089)
- 2011(14701)
- 2010(14632)
- 2009(13738)
- 2008(13842)
- 2007(12325)
- 2006(10528)
- 2005(9547)
- 学科
- 济(66561)
- 经济(66500)
- 管理(36230)
- 业(35427)
- 方法(32829)
- 数学(29960)
- 数学方法(29737)
- 企(26704)
- 企业(26704)
- 中国(21201)
- 农(17334)
- 贸(15295)
- 贸易(15290)
- 财(15124)
- 易(14922)
- 学(13542)
- 制(11876)
- 地方(11610)
- 业经(11397)
- 农业(11290)
- 融(10090)
- 金融(10088)
- 银(10068)
- 银行(10044)
- 行(9663)
- 和(9610)
- 环境(9153)
- 务(8473)
- 财务(8452)
- 财务管理(8425)
- 机构
- 大学(218752)
- 学院(213530)
- 济(98666)
- 经济(96927)
- 研究(80789)
- 管理(79516)
- 理学(68450)
- 理学院(67619)
- 管理学(66505)
- 管理学院(66093)
- 中国(61694)
- 科学(48009)
- 京(47228)
- 财(42335)
- 所(41978)
- 研究所(38411)
- 农(37555)
- 中心(36128)
- 财经(34294)
- 经济学(32585)
- 经(31394)
- 业大(31282)
- 北京(30632)
- 江(30159)
- 农业(29841)
- 经济学院(29563)
- 院(28468)
- 范(28125)
- 师范(27875)
- 财经大学(25584)
- 基金
- 项目(141428)
- 科学(111310)
- 基金(105491)
- 研究(101196)
- 家(93098)
- 国家(92432)
- 科学基金(77594)
- 社会(65950)
- 社会科(62601)
- 社会科学(62584)
- 基金项目(55082)
- 省(51209)
- 自然(49348)
- 自然科(48213)
- 自然科学(48197)
- 自然科学基金(47372)
- 教育(46089)
- 划(45098)
- 资助(44516)
- 编号(39110)
- 部(33419)
- 成果(32426)
- 重点(32408)
- 发(30805)
- 国家社会(28734)
- 中国(28652)
- 创(28630)
- 教育部(28461)
- 科研(27647)
- 课题(27113)
共检索到318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云彦
本文试图对人口分布与再分布问题作一些实证性和方法论探索。在给出中国人口经纬向分布之后,引入人口(中位)中心指标,用以刻划人口分布状况和再分布过程,并探讨人口中心分析在中观和微观研究中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国平 李汉东
一定时期的人口初婚年龄分布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婚姻选择行为的影响。文章首先提出了随机扰动因素影响下的初婚年龄分布模型,并建立了年龄别初婚率统计方法,然后对中国自1985年以来的初婚年龄分布的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城乡差异和教育程度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初婚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存在明显的延迟效应;(2)初婚年龄分布的延迟效应存在从城市、镇、乡村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3)接受大学教育的男女人口与其他教育程度人口相比,其初婚模式相似,但存在明显的延迟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旭光,王远林
文章借鉴区域经济收敛性理论,利用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运用经济计量学中的横截面回归分析,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动态变化与经济初始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64-1992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呈现比较弱的条件收敛性;1992-2003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则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散现象。
关键词:
人口 空间分布 收敛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敬之
一、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中国有10亿人口,主要偏集在东南近海各省,例如东南近海1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只占全国的13.3%,而人口却占全国的40%以上。中国北部的13个省(区)、市(东北、华北、西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27%,其余南方17个省、市、区,面积只占全国的40%,而人口占73%以上。如果从黑龙江省漠河到云南腾冲划一条直线,线以东的面积约占全国的50%,而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0%以上,线以西面积约占50%,而人口所占比重却不到1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廖建辉 李钢
基于最近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本文以人口受教育程度作为人口素质的替代变量并研究了近30年来中国人口素质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总人口空间分布是影响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空间分布最为重要的因素,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有较强影响。区分受教育程度看,高端人口受总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弱,而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强,其还受高等教育机构空间分布的影响;而中端人口空间分布表现出与区域经济发展无关的现象。此外,近30年来,低端人口空间分布的失衡态势在持续加剧,其他类型人口则在趋于均衡,并且总体来看,中国人口素质的空间分布在逐渐趋于均衡。
关键词:
人口素质 空间分布 均衡 受教育程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华军 何礼伟 杨骞
基于1989~2011年30个省份的数据,以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少比两种指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空间非均衡及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利用GIS绘制的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少比的分布图直观地展示出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具体表现为中、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低而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高的梯度分布态势。第二,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波动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对我国老龄人口分布总体差距的影响也不断增强;第三,Kernel密度估计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地区差距亦呈现持续扩大趋势,并出现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蒋正华
中国人口数据登记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全国人口数字的记载。历代皇朝曾建立了各种户日登记制度,留下了许多宝贵史料,特别是明朝的户帖,登记内容相当详细,实已开了近代人口普查的先河。总的说来,古代人口登记只重在劳力及总人口数字,太平盛世,这些数据比较接近实际。战祸绵延则漏报情况严重。即使在数据质量较高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相嵛 赵彦云 贺飞燕
本文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基于空间互动的视角,实证分析了跨省人口流动的空间相关性以及流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口流出省份的空间相关效应和流入省份的空间相关效应均显著,说明当前人口流动不再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规模单一流动的主导局面,而是进入全国各地区之间多边流动的人口再分布均衡阶段。并根据研究结论为我国制定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建设,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提出建议。
关键词:
有序流动 多边流量 空间互动 分布均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周燕
以中国1990~2010年地市区域一级为样本,纳入空间效应探讨了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的趋势、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是经济聚集远超前于人口集中,但其中,中西部属于人口集中超前于经济聚集区域,东部属于经济聚集超前于人口集中区域。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一致性存在较强空间聚集和空间依赖,当控制了经济水平和结构变量,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性不仅受物质和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政策和区位条件的影响,而且还与邻近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状况存在较强相关性。相同影响因素在解释东中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性时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若忽视空间效应分析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影响因素,容易造成低估市场机制而高估政府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人口集中 经济聚集 分布一致 空间相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斌 文雯
为揭示我国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性,应用模型分析中国人口经济的地域差异与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54—2007年中国人口重心由东经116.82°北纬34.72°转移至东经116.64°北纬34.92°,中国人口集中指数由1955年的0.542降低到0.510,人口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372下降到0.261;1978—2007年中国经济重心由东经119.30°北纬38.26°转移至东经118.94°北纬37.13°,经济集中指数由0.525上升到0.590,经济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035上升到0.093;1978—2007人口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三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孟向京
本文构建了人口潜力指数,运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级和县级人口数据及相应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城镇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及各省的动态人口分布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人口分布基本合理,人口潜力最大的省区有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省市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省市。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人口潜力 人口密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楠 林宗坚 王钦敏 朱红春
运用灰色理论对我国各个省市未来人口总量进行预测,并应用GIS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做出预测。研究认为,从2005年到2020年中: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始终保持与周围省市人口密度的高高关联关系,围绕这些省市的省份区域形成了相对人口聚集区域,西部许多省份及东北几省与周围的省份人口密度是维持着低低关联模式。广东省始终保持与周围省市人口密度的高高关联关系,即本省只是单独形成了一个聚集点。2014年是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动较大的时期。
关键词:
GIS 空间分析 人口预测 灰色预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朱南军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人的国家,这将给养老、护理等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劳动力供给格局、社会保障体系、传统家庭结构等都造成持续冲击。能否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绍凤,孟向京
本文利用人口预测模型和劳动力需求经济增长弹性法,对中国2040年以前劳动力总供求变化趋势、在业人数变化趋势、劳动力城乡结构变动趋势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失业与隐形失业都将还有一个继续恶化的过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将需经历30年以上的漫长历程。因此,是否有利于就业和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应是制定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则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