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2)
2023(7991)
2022(6959)
2021(6705)
2020(5836)
2019(13840)
2018(13686)
2017(25990)
2016(14296)
2015(16774)
2014(16710)
2013(16967)
2012(16159)
2011(14815)
2010(14681)
2009(13906)
2008(14058)
2007(12632)
2006(10783)
2005(9900)
作者
(42334)
(35833)
(35712)
(34182)
(22771)
(17196)
(16387)
(14099)
(13538)
(12654)
(12288)
(11921)
(11532)
(11353)
(11309)
(11271)
(11008)
(10616)
(10327)
(10274)
(8960)
(8831)
(8673)
(8161)
(8129)
(8082)
(7867)
(7862)
(7411)
(7220)
学科
(65111)
经济(65053)
(35644)
管理(35188)
方法(31445)
数学(28620)
数学方法(28437)
(25667)
企业(25667)
中国(21093)
(18743)
(15457)
贸易(15452)
(15283)
(15113)
(12896)
农业(12452)
(12262)
业经(11234)
地方(11218)
(10237)
银行(10208)
(9828)
(9560)
金融(9556)
(9436)
环境(9035)
(8607)
(8264)
财务(8248)
机构
大学(217374)
学院(212855)
(98007)
经济(96275)
研究(80585)
管理(78495)
理学(67389)
理学院(66552)
管理学(65554)
管理学院(65142)
中国(61369)
科学(47459)
(47018)
(42416)
(42220)
研究所(38589)
(38570)
中心(36072)
财经(34265)
经济学(32386)
(31322)
业大(31193)
农业(30638)
北京(30498)
(30385)
经济学院(29400)
(28256)
师范(28004)
(27959)
财经大学(25438)
基金
项目(139074)
科学(108946)
基金(102566)
研究(101207)
(90104)
国家(89402)
科学基金(74669)
社会(65522)
社会科(62093)
社会科学(62074)
基金项目(53683)
(50798)
自然(46633)
教育(46319)
自然科(45538)
自然科学(45522)
自然科学基金(44765)
(44447)
资助(43083)
编号(40093)
成果(33717)
(33059)
重点(31796)
(30654)
中国(28369)
国家社会(28221)
教育部(28192)
(28049)
课题(27700)
科研(26933)
期刊
(103572)
经济(103572)
研究(65760)
中国(41458)
(34998)
学报(34739)
科学(32321)
(32049)
管理(26147)
大学(25774)
学学(24150)
农业(23866)
教育(20063)
(19112)
金融(19112)
经济研究(18063)
财经(17508)
技术(16866)
(15174)
业经(14777)
问题(14648)
(14305)
(13876)
世界(12760)
国际(12474)
技术经济(11173)
统计(10784)
(10239)
理论(9691)
图书(9634)
共检索到317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金塘,王红丽,蔡虹  
“出生地”是用来收集人口迁移信息最常用的调查项目之一。中国以往的人口普查中一直缺少这一调查项目 ,这使得利用出生地资料对人口迁移状况进行分析在国内一直是个空白。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中国人口普查史上首次调查了人口的出生地信息。本文主要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提供的出生地资料 ,对中国各省人口的终身迁移水平、流向以及不同年龄人口的终身迁移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雷琳旋  
出生地信息是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信息之一,可用于判断终身迁移人口。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时期-队列和省际差异为分析视角,从迁入与迁出两方面,描述了全国及各省份人口省际终身迁移的宏观水平、流向以及年龄模式的现状及变化。研究发现,终身迁移是历史时期移民运动与当前人口迁移流动综合作用的产物,带有的历史印记会被当代趋势逐渐湮没,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终身迁移的空间分布在稳定中呈现出迁出地扩散和迁入地在集聚中扩散的特点;中国人口仍相对凝固;队列分析表明终身迁移具有时间累积效应,且与生命事件密切关联。出生地信息具有独特的有别于其他口径的研究视角,应加强迁移流空间扩散趋势、双向迁移流的存在条件与因果机制等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鲍曙明,时安卿,侯维忠  
文章根据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和历次人口调查资料,对过去50年间的人口分布及各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形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作者采用RobertoBachi的迁移人口偏好指数研究省际人口迁移及西部和其他地区人口迁移的形态变化,并根据一些选择因素,如迁移距离、本地人口、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投资、工业结构、就业率及失业率、政府政策、自然资源与环境、教育和其他一些地区性社会经济要素,建立Narayana人口迁移的修正模型,并简要讨论了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入口迁移相关的一些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红云,陈贤寿  
为了分析研究在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人口迁移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人口迁移管理制度,以求得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课题组分别对解放以来,重点是“六五”期间武汉市城区人口迁移变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第一次调查是在1986年7月,由市政府主持成立了人口调查组,对全市“六五”期间的迁移人口进行普查。调查对象包括在“六五”期间迁入、迁出武汉城区的全部人口。第二次调查是在1987年上半年,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武汉市统计局联合成立调查组,对武汉解放37年来的迁移人口进行抽样调查,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迁移人口中抽取了1千个家庭作为样本。在本文中,对第二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只选用“六五”期间的数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荣时  
离婚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分析研究这种社会现象,是了解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婚姻领域发生了三方面变化:一是离婚人数增加,二是离婚的方式由“仇恨式”转变为“和平式”、“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新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素质问题越来越为社会各界人士所重视。近年来,学术界对人口素质的研究不断加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被决策机构提了出来,并列入基本国策内涵之中。这一切都为我们研究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人口的受教育状况提供了有利条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谢东虹  吕利丹  
从人口转变的历史过程来说,人口转变经历了从以死亡率下降为主导到以生育率下降为主导,再到以人口迁移和流动为主导的变化过程。当死亡率和生育率均已下降到很低水平时,人口迁移和流动就自然而然地步入人口舞台的中央,成为影响人口形势的关键因素(顾宝昌,2010)。然而,经典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云彦,陈金永  
当代中国人口的省际迁移是一个引人注目而又有几分扑朔迷离的问题。由于省际迁移的距离长,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影响很大,同时人口省际迁移是平衡地区生产力布局的重要途径,对几十年来中国的工业、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楠  王钦敏  林宗坚  
文章提出了人口经济压力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人口经济压力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中国各个省市分为3种类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作者认为当代中国人口迁移与人口经济压力指标有密切关系,说明随着中国人口迁移环境的宽松,影响中国人口迁移的因子不只限于失业—就业之中。文章给出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经济系统关系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为定量分析人口迁移规律、区域人口预测等研究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云彦,陈金永,刘塔  
为了研究迁移过程的决定因素,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模型。通常采用的迁入模型或迁出模型往往都有其局限性。本文通过建立多区域迁移模型,引入行为变量,用以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决定因子并考察户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省际迁移的诸多特征如迁移选择性、区域模式、动力机制等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距离、人口与经济变量起主要作用,这与整个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是一致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五普数据 ,根据户记录的有关信息 ,证明了家庭迁移是我国 1 990年代人口迁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且目前的家庭迁移是以核心家庭的迁移为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 ,利用罗吉斯蒂回归分析了家庭特征对于家庭迁移的影响作用。分析表明 ,除了家庭特征以外 ,户主的个人特征在家庭迁移中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唐家龙  马忠东  
人口迁移的选择性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文章利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重点考察了1990年代后期在转型社会中中国人口迁移的选择性问题。研究表明,中国人口迁移具有较强的年龄选择性和教育选择性,但青年迁移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且呈现出高于男性迁移风险的态势。同时,户籍制度是影响迁移决策和决定迁移类型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