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84)
2023(3963)
2022(3297)
2021(3364)
2020(2714)
2019(6451)
2018(6249)
2017(11674)
2016(6022)
2015(7174)
2014(6736)
2013(6985)
2012(6608)
2011(6302)
2010(5964)
2009(5479)
2008(5451)
2007(4483)
2006(4005)
2005(3729)
作者
(16150)
(13763)
(13697)
(13081)
(8742)
(6542)
(6083)
(5407)
(5358)
(4875)
(4739)
(4495)
(4482)
(4422)
(4344)
(4285)
(4126)
(3946)
(3853)
(3614)
(3519)
(3205)
(3179)
(3163)
(3135)
(3046)
(2877)
(2873)
(2715)
(2686)
学科
(31124)
经济(31090)
方法(13739)
中国(13663)
(13485)
管理(13378)
数学(12946)
数学方法(12909)
(9024)
贸易(9018)
(8933)
(8593)
(8123)
企业(8123)
人口(6099)
(5959)
(5901)
农业(5899)
关系(5578)
(5575)
(5048)
银行(5041)
(4967)
(4741)
(4642)
金融(4640)
(4598)
环境(4567)
业经(4548)
(4237)
机构
大学(93689)
学院(89122)
(50991)
经济(50505)
研究(38966)
管理(32594)
中国(30783)
理学(28169)
理学院(27829)
管理学(27620)
管理学院(27443)
(20726)
(20639)
科学(19427)
(19303)
经济学(18436)
研究所(17647)
财经(17059)
经济学院(16647)
中心(16014)
(15978)
北京(13898)
(13451)
财经大学(12987)
科学院(12282)
(12029)
社会(11701)
研究中心(11650)
(11405)
师范(11348)
基金
项目(59464)
科学(48634)
基金(47732)
研究(44377)
(42019)
国家(41754)
科学基金(35237)
社会(32522)
社会科(30993)
社会科学(30988)
基金项目(24227)
自然(20318)
资助(20009)
自然科(19896)
自然科学(19891)
自然科学基金(19595)
教育(19564)
(17604)
中国(16806)
(16681)
(15776)
国家社会(15623)
编号(15416)
教育部(14047)
重点(13528)
成果(13286)
(13096)
人文(12651)
重大(12354)
社科(12323)
期刊
(51487)
经济(51487)
研究(33041)
中国(18485)
(14079)
科学(13807)
管理(12293)
学报(11951)
(11342)
经济研究(10200)
大学(9806)
财经(9350)
学学(9166)
(8880)
世界(8527)
(8440)
金融(8440)
(8280)
农业(8154)
国际(8100)
问题(7535)
教育(6184)
技术(5770)
业经(5519)
(5304)
人口(4905)
技术经济(4625)
统计(4574)
经济问题(4380)
资源(4152)
共检索到137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谢东虹  吕利丹  
从人口转变的历史过程来说,人口转变经历了从以死亡率下降为主导到以生育率下降为主导,再到以人口迁移和流动为主导的变化过程。当死亡率和生育率均已下降到很低水平时,人口迁移和流动就自然而然地步入人口舞台的中央,成为影响人口形势的关键因素(顾宝昌,2010)。然而,经典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吕利丹  王涵  谢东虹  
人口低空间流动性是数千年乡土中国的人口特征。过去40年,我国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从很少迁移的"乡土中国"向大规模、高频率迁移的"迁徙中国"转变的过程,迅速实现了向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全员迁移流动的转变。从乡土时代向迁徙时代的转变能够在短短40年内得以实现,有其内在机制,如土地制度改革、人口结构变化、市场经济发展和政策松动等,这些因素将使人口高空间流动性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得以保持。为了有效解决快速迁移转变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21世纪以来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要继续坚持。同时,相关的文化建设和文化适应具有重要作用,要从几千年与乡土中国相适应的"静文化"逐步向与迁徙中国相适应的"动文化"转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云彦,陈金永  
当代中国人口的省际迁移是一个引人注目而又有几分扑朔迷离的问题。由于省际迁移的距离长,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影响很大,同时人口省际迁移是平衡地区生产力布局的重要途径,对几十年来中国的工业、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雷琳旋  
出生地信息是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信息之一,可用于判断终身迁移人口。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时期-队列和省际差异为分析视角,从迁入与迁出两方面,描述了全国及各省份人口省际终身迁移的宏观水平、流向以及年龄模式的现状及变化。研究发现,终身迁移是历史时期移民运动与当前人口迁移流动综合作用的产物,带有的历史印记会被当代趋势逐渐湮没,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终身迁移的空间分布在稳定中呈现出迁出地扩散和迁入地在集聚中扩散的特点;中国人口仍相对凝固;队列分析表明终身迁移具有时间累积效应,且与生命事件密切关联。出生地信息具有独特的有别于其他口径的研究视角,应加强迁移流空间扩散趋势、双向迁移流的存在条件与因果机制等研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吴丽丽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流动迁移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生育率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动迁移对生育率有着非常显著影响,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不仅显著低于农村本地人口,而且也低于城市本地人口;远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要低于近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出现了与已有的迁移生育率理论的不一致。1990年代中国的迁移生育率发生了转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  
据估计,世界上现有华侨、华人和华裔(一般统称为海外华人。国外学术界称 Ove—rseas Chinese或 Chinese Abroad)约2000—3000万。海外华人以其产生历史之悠久,数量规模之庞大,地区分布之广泛,而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是理所当然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跃生  
18世纪中后期是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活跃时期。这不仅表现在迁移流动数量和规模较大,而且迁移流动者的身份类型比较庞杂;既有近距离的流动,又有远距离的迁移;既有临时流往它乡的糊口之举,又有开辟新的生存空间的永久迁移。人口的迅速增长是人口迁移流动行为活跃的主要动力。同时也应看到,18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人口迁移流动虽有量的增加,却无质的变化。它既表现出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迟滞,又说明在18世纪中后期,中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虽有很大的困难,却还有一定的扩张能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鲍曙明,时安卿,侯维忠  
文章根据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和历次人口调查资料,对过去50年间的人口分布及各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形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作者采用RobertoBachi的迁移人口偏好指数研究省际人口迁移及西部和其他地区人口迁移的形态变化,并根据一些选择因素,如迁移距离、本地人口、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投资、工业结构、就业率及失业率、政府政策、自然资源与环境、教育和其他一些地区性社会经济要素,建立Narayana人口迁移的修正模型,并简要讨论了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入口迁移相关的一些政策措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金塘,王红丽,蔡虹  
“出生地”是用来收集人口迁移信息最常用的调查项目之一。中国以往的人口普查中一直缺少这一调查项目 ,这使得利用出生地资料对人口迁移状况进行分析在国内一直是个空白。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中国人口普查史上首次调查了人口的出生地信息。本文主要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提供的出生地资料 ,对中国各省人口的终身迁移水平、流向以及不同年龄人口的终身迁移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谭晓青  
解放以来,随着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内地、边疆和沿海地区涌现出许多新的城镇。尤其近几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农村经济繁荣,市场活跃,乡镇企业大发展,促进了小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表明,到1984年底,市镇总人口已增加到32723万人。与1982年相比,短短的三年里,城市人口共增加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楠  王钦敏  林宗坚  
文章提出了人口经济压力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人口经济压力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中国各个省市分为3种类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作者认为当代中国人口迁移与人口经济压力指标有密切关系,说明随着中国人口迁移环境的宽松,影响中国人口迁移的因子不只限于失业—就业之中。文章给出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经济系统关系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为定量分析人口迁移规律、区域人口预测等研究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云彦,陈金永,刘塔  
为了研究迁移过程的决定因素,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模型。通常采用的迁入模型或迁出模型往往都有其局限性。本文通过建立多区域迁移模型,引入行为变量,用以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决定因子并考察户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省际迁移的诸多特征如迁移选择性、区域模式、动力机制等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距离、人口与经济变量起主要作用,这与整个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是一致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玲  
本文主要探讨90年代以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政策变化对有计划的户口迁移和自发的非户口迁移两种不同类型人口迁移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五普数据 ,根据户记录的有关信息 ,证明了家庭迁移是我国 1 990年代人口迁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且目前的家庭迁移是以核心家庭的迁移为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 ,利用罗吉斯蒂回归分析了家庭特征对于家庭迁移的影响作用。分析表明 ,除了家庭特征以外 ,户主的个人特征在家庭迁移中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