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47)
- 2023(7860)
- 2022(6443)
- 2021(6111)
- 2020(5043)
- 2019(11529)
- 2018(11178)
- 2017(20798)
- 2016(11386)
- 2015(13063)
- 2014(12662)
- 2013(12739)
- 2012(11839)
- 2011(10850)
- 2010(10658)
- 2009(10205)
- 2008(10159)
- 2007(8901)
- 2006(7977)
- 2005(7522)
- 学科
- 济(47323)
- 经济(47228)
- 管理(35639)
- 业(30844)
- 企(25222)
- 企业(25222)
- 方法(19462)
- 中国(18258)
- 数学(17295)
- 数学方法(17189)
- 制(15113)
- 财(14942)
- 农(12102)
- 贸(11343)
- 贸易(11334)
- 易(11198)
- 体(10227)
- 业经(10034)
- 银(9557)
- 银行(9545)
- 行(9181)
- 学(8855)
- 融(8775)
- 金融(8773)
- 体制(8752)
- 环境(8362)
- 务(8301)
- 财务(8283)
- 财务管理(8262)
- 企业财务(7881)
- 机构
- 大学(170533)
- 学院(165374)
- 济(79766)
- 经济(78544)
- 研究(64487)
- 管理(59753)
- 理学(51043)
- 中国(50688)
- 理学院(50441)
- 管理学(49853)
- 管理学院(49536)
- 财(38901)
- 京(36584)
- 科学(34897)
- 所(32370)
- 财经(30391)
- 研究所(29075)
- 经(27873)
- 中心(27805)
- 经济学(27199)
- 农(25589)
- 经济学院(24396)
- 北京(23678)
- 江(23403)
- 财经大学(22808)
- 院(22767)
- 业大(21157)
- 范(20160)
- 农业(20016)
- 师范(19953)
- 基金
- 项目(108291)
- 科学(87612)
- 基金(83783)
- 研究(79584)
- 家(73563)
- 国家(73053)
- 科学基金(62337)
- 社会(54935)
- 社会科(52257)
- 社会科学(52250)
- 基金项目(43050)
- 自然(38083)
- 省(37337)
- 自然科(37232)
- 自然科学(37223)
- 自然科学基金(36630)
- 教育(35885)
- 资助(34019)
- 划(33319)
- 编号(29016)
- 部(26484)
- 制(26091)
- 成果(25272)
- 国家社会(25015)
- 重点(24950)
- 中国(24404)
- 教育部(23305)
- 发(23003)
- 创(22577)
- 创新(21477)
共检索到259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林正祥,原新
以往在探讨人类生育模型时,均视妇女年龄为基本变量,由于中国从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妇女生育孩子的数量已不单纯取决于妇女的生育能力和家庭的生育意愿,因此,妇女的年龄在决定生育方面就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孩次反而成为生育模式之重要因素。本文以孩次为研究妇女生育的基本变量,采用生命表的原理,根据孩次来总结妇女的生育经历,提出了编制生育表的方法,并利用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构建和解释了1989年中国人口生育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
从文化上解释不同文化社区的生育率差异,作为一种解释性的理论框架,学术界的研究迄今仍是初步的,并且有许多认识上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就传统生育文化与中国人口控制问题作一较系统的探讨,就正于大家。 一、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形成及特征 什么是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在运用这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蒋正华
劳动生命表对有关部门安排就业、建立社会服务设施、确定福利制度、管理保险事业等,都是一项重要的基本资料。它是进行上述各种问题研究、规划、决策分析的有用工具,可使分析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也便于进行国际对比研究。中国过去从未编制过劳动生命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晓 石伟
成功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不论是国外百年老店西门子,还是国内商海新贵 TCL,每家都有一本引以为傲的文化圣经。他们通过组织文化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文化来为员工描绘公司未来的美好愿景。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杰克·韦尔奇创建了通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 今天,世纪之交的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诸多方面都已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中国的人口发展也不例外。从历史变革的背景下审视人口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我们可以说,对人口问题认识的推陈出新既是变革的反映,也是变革的动力。 正如有识之士所共同关注的,当代中国人口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重要的变化,有关社会大转型中人口转型问题的讨论正趋热烈。譬如,中国人口已开始转向低、负增长,人口转变增长开始转向人口惯性增长,等等。总之,中国人口发展中互相交织的内生变化和外生变化正在重新塑造中国人口增长新的机制,赋予中国人口发展新的特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鹏
本文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伴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在初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在1950~199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变动中,生育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的影响;生育率的下降是中国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低生育率条件下,由于不同队列人口规模的差异和人口惯性的存在,仍然会使中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涂肇庆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人口生育率转变滞后于死亡率的转变就是一个十分显著的不同点。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具有这种生育率转变的滞后特征,而且还形成了由于现代化发展失去机遇而追赶时间式的“压缩性”特征。滞后与压缩是我国人口生育率转变独有的特征。
关键词:
滞后 压缩 人口生育率转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中国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生育率下降引起的。人口生育率急速的下降与我国严格的生育政策紧密相联。但计划生育政策不是中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是使人口老化加快的主要原因。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的低生育率、低惯性增长和过快的人口老化的新形势,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现行生育政策并予以调整。作者主张,从现行追求低生育率控制人口数量的生育政策宜调整为低生育率与调控结构并举的生育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果臻 江莎
文章参照已有死亡模式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通过国家和地区间比较探究中国人口生育模式离散趋势的转变规律,阐明其与生育水平转变的主要差异,以揭示中国人口生育行为的实质性转变进程。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生育模式的离散趋势在2005年以前相对稳定:既滞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生育模式转变的一般规律,也滞后于中国生育水平的转变进程。2005年以后,中国生育模式的离散趋势迅速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反映出中国人口生育行为在生育时间上的多样化转变。这表明中国的生育水平降至低生育水平约10年后,生育模式才基本达成与低生育水平的实质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
文章通过对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生育数据的分析发现,近年来二孩和多孩的总和生育率比过去略有提高,而六普数据显示的极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孩总和生育率显著下降,其中居住于农村的育龄妇女的一孩生育率下降明显,其原因是近年来农村婚育年龄推迟,导致农村育龄妇女的未婚比例显著提高。在排除了六普育龄妇女孩次结构的影响后,六普的递进生育率水平实际上与2005年的水平相当。所以,从总和生育率降低的孩次特征及其影响原因来看,六普数据显示的低生育水平并不能简单归结为生育漏报。另外,六普数据反映出中国妇女终身生育水平已接近1.5,基本达到了现行生育政策的要求。
关键词:
六普 生育水平 婚育推迟 终身生育水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凡 赵梦晗
生育水平不仅是衡量人口发展状况的基础性指标,也是关系到国家战略性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对官方公布的出生或生育数据质量的质疑不断,加之不同学者所估计的生育水平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1990年以后、特别是2000年以来的中国真实生育水平成了一个谜。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为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通过对2000年、2010年普查数据、最新的教育统计数据以及最新的户籍登记数据的评估和比对,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人口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综合多种数据、多种方法的研究结果,结论是2000年以来的总和生育率至少达到了1.6左右的水平。
关键词:
教育数据 公安数据 生育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元祥,陈明立
本文通过对四种法律构架的比较分析,结合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环境和实际背景,确认目前制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概述了该法律的核心要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吴丽丽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流动迁移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生育率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动迁移对生育率有着非常显著影响,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不仅显著低于农村本地人口,而且也低于城市本地人口;远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要低于近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出现了与已有的迁移生育率理论的不一致。1990年代中国的迁移生育率发生了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