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2)
- 2023(12632)
- 2022(11061)
- 2021(10676)
- 2020(8915)
- 2019(20742)
- 2018(20490)
- 2017(39650)
- 2016(21283)
- 2015(24179)
- 2014(23897)
- 2013(23913)
- 2012(21992)
- 2011(19978)
- 2010(19690)
- 2009(18103)
- 2008(17623)
- 2007(15131)
- 2006(13136)
- 2005(11709)
- 学科
- 济(87671)
- 经济(87577)
- 管理(58034)
- 业(57388)
- 企(45448)
- 企业(45448)
- 方法(42568)
- 数学(37503)
- 数学方法(37166)
- 中国(27978)
- 农(21956)
- 财(20653)
- 贸(18623)
- 贸易(18613)
- 易(18187)
- 业经(17869)
- 学(17527)
- 制(16653)
- 银(15648)
- 银行(15613)
- 地方(15567)
- 行(14906)
- 农业(14480)
- 融(14366)
- 金融(14365)
- 和(13584)
- 理论(13423)
- 环境(13027)
- 务(12856)
- 财务(12794)
- 机构
- 大学(304969)
- 学院(299456)
- 济(128519)
- 经济(126046)
- 管理(121370)
- 研究(105453)
- 理学(104958)
- 理学院(103831)
- 管理学(102237)
- 管理学院(101702)
- 中国(82884)
- 京(65899)
- 科学(62506)
- 财(57472)
- 所(52668)
- 研究所(48154)
- 中心(47258)
- 财经(46773)
- 农(44705)
- 经(42868)
- 北京(42637)
- 业大(42374)
- 江(40505)
- 经济学(39658)
- 范(38237)
- 院(38114)
- 师范(37939)
- 经济学院(35888)
- 财经大学(35268)
- 农业(35088)
- 基金
- 项目(206593)
- 科学(163186)
- 基金(153064)
- 研究(151555)
- 家(133159)
- 国家(132137)
- 科学基金(113506)
- 社会(97240)
- 社会科(92200)
- 社会科学(92178)
- 基金项目(80936)
- 省(76007)
- 自然(73311)
- 自然科(71630)
- 自然科学(71614)
- 自然科学基金(70361)
- 教育(68253)
- 划(65446)
- 资助(64166)
- 编号(60353)
- 成果(49059)
- 部(47186)
- 重点(45627)
- 发(43237)
- 创(42247)
- 课题(40886)
- 教育部(40794)
- 国家社会(40750)
- 创新(39523)
- 科研(39505)
- 期刊
- 济(133931)
- 经济(133931)
- 研究(95308)
- 中国(54879)
- 学报(45120)
- 管理(43754)
- 科学(43621)
- 财(40738)
- 农(39938)
- 大学(34516)
- 学学(32377)
- 融(29979)
- 金融(29979)
- 教育(29162)
- 农业(28384)
- 技术(24181)
- 经济研究(22668)
- 财经(22451)
- 业经(19275)
- 经(19153)
- 问题(17467)
- 理论(15927)
- 贸(15492)
- 业(15372)
- 图书(15304)
- 技术经济(14899)
- 世界(14583)
- 实践(14432)
- 践(14432)
- 国际(13916)
共检索到439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明 米海杰 王晓军
文章利用1950~2018年人口死亡率数据,研究中国人口死亡率变动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随机死亡率模型,度量中国养老金体系面临的长寿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1950~1981年中国人口粗死亡率快速下降,人口死亡率降低速度随年龄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且性别间的差异较小。(2)1981~2005年中国人口粗死亡率平稳下降,0岁人口死亡率下降速度大幅提高,15~59岁男性人口死亡率降低明显减速,导致平均预期寿命逐渐低于女性。(3)2005~2015年人口粗死亡率上升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年龄别死亡率仍保持下降趋势,且60岁及以上人口死亡率下降速度较前两阶段显著提升。(4)在人口死亡率预测方面,稳健模型考虑了死亡率变动趋势,提高了长期预测的合理性。(5)在长寿风险度量方面,稳健模型具有较低的模型风险,对长寿风险的度量更加保守,能够为养老金体系留存更充足的风险资本。
关键词:
人口死亡率 变动趋势 长寿风险 度量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平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高龄人口死亡率在国外学术界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选择用Gompertz函数、Coale-Kisker方法、极值理论等方法分别对中国女性高龄人口死亡率进行拟合,并通过加权最小平方法进行比较,得到了Coale-Kisker方法是死亡率扩展的最佳方法的结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邓颖璐 彭斯 王乾 周诺亚
在寿险保单贴现的过程中,保单持有者将保单出售给第三方机构。本文中,我们首先对寿险保单贴现市场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同时论述这一市场在中国存在的必要性。在Lee-Carte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整合了长寿风险和死亡率跳跃,很好地拟合了中国的死亡率数据。讨论了在拥有新的医疗信息(比如对投保人剩余预期寿命的估计)的情况下对寿险保单产品的定价。为了整合这些医疗信息,我们使用了统计学中的信息理论,对事先选定的死亡率表格进行调整,在整合了所有的医疗信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接近原始表格。利用调整后的死亡率表格,对寿险保单进行了现金流折现定价。我们选用了几种不同的死亡率数据,最终发现,传统的确定性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成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人口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相当时期内成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类型;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正在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类型转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阎瑞,陈胜利
长期以来,中国未建立完善的生命统计制度,以致分年龄死亡率资料很不健全,更无从对历史上中国人口寿命水平作出准确计算。为了填补40年来历史数据之不全,本文将根据中国妇女生育节育抽样调查的有关死亡资料,试对中国人口40年来分年龄死亡率与平均期望寿命及其变动趋势作初步研究。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段白鸽
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已有的动态死亡率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思路,总结了量化长寿风险的各种模型与方法。其次,结合国外长寿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及发展,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年金产品与寿险产品的自然对冲、再保险、长寿风险证券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探讨其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及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该研究可作为我国长寿风险量化与管理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我国长寿风险定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博轶
文章使用带有惩罚的泊松对数双线模型对死亡率进行建模,并使用该模型对人口未来死亡率进行预测,最后研究了预期寿命的变化对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带有惩罚的泊松对数双线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我国人口的死亡率状况;我国人口的死亡率在未来呈下降的趋势,而现有生命表对人口未来死亡率改进估计不足;预期寿命的增加使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存一定的缺口,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口的规模会不断扩大。
关键词:
长寿风险 养老金 个人账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郝虹生
对中国“四普”分性别死亡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及其各地区女性死亡水平普遍低于男性,总的趋势是女性预期寿命提高速度快于男性,地区死亡水平越低性别差异越大。国际比较显示中国的死亡率性别差异较小。死亡水平标准化后,地区间两性预期寿命差距幅度仍有较明显差别,且存在地理分布上的同质性。两性预期寿命差距主要由老龄段死亡率差异决定,女性婴幼儿死亡率高于男性则使两性预期寿命差距缩小。从“三普”到“四普”,死亡率性别模式的最大变化发生在育龄段,而在婴幼儿年龄段没有改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世清 郏雨薇
极端死亡率风险证券化以寿险公司作为发起人将极端死亡率风险从整体风险中隔离出来发行证券,将极端死亡率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长寿风险证券化以年金保险公司作为发起人,通过发行证券将长寿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两者均属于死亡率风险转移证券化,均能够扩大寿险公司和年金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极端死亡率风险证券化主要包括极端死亡率债券和极端死亡率互换两种工具,而长寿风险证券化主要包括长寿债券、长寿互换和q远期合约三种工具。笔者首先比较分析了极端死亡率风险证券化内部的两种工具,发现它们均为场外交易工具,流动性较差,定价方法均为Wang转换定价法,但在运行机制、合约性质以及交易程序上存在一定差异;其次从运行机制、基差风...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祝伟 陈秉正
传统的精算定价方法假定死亡率是静态的,实际上死亡率是随时间而变动的具有动态不确定性的变量。在动态死亡率的框架下定量分析长寿风险对于个人年金产品定价的影响:引入Wang转换的风险定价方法度量长寿风险的市场价格,并运用模拟分析的方法分析长寿风险对个人年金定价的影响。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就保险公司如何管理这一风险给出建议。
关键词:
长寿风险 死亡率预测 个人年金 精算定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小芃 杨芊芊 杨亚静
步入老龄化社会后,人群未来的平均实际寿命高于预期寿命产生的长寿风险是政府、企业及个人面对的新型的日益严峻的问题。文章运用Lee-Carter模型对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在年金定价模型中引入长寿风险指数,测算了一系列不同购买时间、不同递延期、不同利率、不同性别情况下的长寿风险指数递延年金的价格和风险转移程度。结果表明,此款年金产品相比普通的定额即期年金在价格上更有优势,并能帮助年金提供者实现部分系统性长寿风险的转移,是进行长寿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死亡率动态预测 长寿风险 指数递延年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侯文若
人口死亡率变动趋势研究,是当代各国人口学界共同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比较和分析各国人口死亡率变动之后,可从中发现异同之处,最后找出一般的趋势。根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统计姿料的历史分析,现实对比和研究,大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的历史变动充分反映了死亡率变动的一般趋势,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的变动无非是这趋势中的一个阶段,最终也肯定会走向这趋势的最后阶段。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金博轶
本文使用贝叶斯方法通过MCMC抽样对Currie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运用该模型对我国人口未来死亡率进行预测,最后对年金产品的长寿风险进行度量。研究表明,贝叶斯方法能够更好地拟合我国人口死亡统计数据;如果不考虑人口死亡率的变化,而只使用现有的生命表为年金产品定价,保险公司将会面临较大的承保风险;由于死亡率变化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为年金持有的长寿风险偿付能力资本要求为其年金均值的2.3%。
关键词:
长寿风险 贝叶斯方法 MCMC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子贤,王仁安
本文利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资料,并结合其它资料,对中国人口年龄、性别死亡率水平和特点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973~1990年的17年间,中国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1973年和1981年男性高于女性转为1990年女性高于男性,并且在市镇县及省市自治区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少儿期年龄别死亡率下降幅度是所有年龄组中最大的,尤以1~4岁组最明显,下降了73.25%;育龄期妇女死亡率已由1973年和1981年高于男性,转为1990年低于男性;老年死亡率男性有所上升,女性略有下降,地区差异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晓坤 雒水稞 苏雯 高建伟
根据人口死亡原始数据建立的死亡率预测模型往往需要进行参数调整,使其更具实用性。在Lee-Carter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中进行参数调整已经非常普遍,然而对CBD模型进行参数调整的研究还不多。文章首先利用中国人口死亡数据建立高龄人口的CBD模型,借助Lee-Carter模型的参数调整获取高龄人口预期寿命,然后以此为调整目标对CBD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最后,利用调整的CBD模型对未来人口死亡率和预期寿命进行预测,并根据精算平衡原则分析评价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领取阶段面临的长寿风险。
关键词:
CBD模型 参数调整 预期寿命 长寿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