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84)
- 2023(8494)
- 2022(7269)
- 2021(6857)
- 2020(5915)
- 2019(14092)
- 2018(13563)
- 2017(25820)
- 2016(14152)
- 2015(16304)
- 2014(16203)
- 2013(16476)
- 2012(15715)
- 2011(14376)
- 2010(14225)
- 2009(13430)
- 2008(13506)
- 2007(11998)
- 2006(10308)
- 2005(9405)
- 学科
- 济(66787)
- 经济(66726)
- 管理(34763)
- 业(33891)
- 方法(32376)
- 数学(29367)
- 数学方法(29167)
- 企(24909)
- 企业(24909)
- 中国(21636)
- 农(17420)
- 贸(15216)
- 贸易(15209)
- 易(14826)
- 财(14656)
- 学(13048)
- 地方(12034)
- 制(11563)
- 农业(11448)
- 业经(11331)
- 银(9911)
- 银行(9891)
- 行(9524)
- 融(9493)
- 金融(9491)
- 环境(9415)
- 和(9214)
- 出(8385)
- 务(8129)
- 财务(8114)
- 机构
- 大学(215107)
- 学院(210225)
- 济(97613)
- 经济(95872)
- 研究(79327)
- 管理(77490)
- 理学(66711)
- 理学院(65841)
- 管理学(64801)
- 管理学院(64398)
- 中国(60488)
- 科学(47003)
- 京(46591)
- 财(42189)
- 所(40940)
- 研究所(37404)
- 农(36706)
- 中心(35470)
- 财经(34373)
- 经济学(32399)
- 经(31341)
- 业大(30510)
- 北京(30001)
- 江(29892)
- 经济学院(29478)
- 农业(29192)
- 范(28020)
- 院(27939)
- 师范(27795)
- 财经大学(25515)
- 基金
- 项目(138886)
- 科学(109785)
- 基金(103932)
- 研究(99529)
- 家(91331)
- 国家(90694)
- 科学基金(76536)
- 社会(65777)
- 社会科(62512)
- 社会科学(62495)
- 基金项目(54766)
- 省(50475)
- 自然(48258)
- 自然科(47169)
- 自然科学(47152)
- 自然科学基金(46334)
- 教育(45115)
- 划(44191)
- 资助(43224)
- 编号(38227)
- 部(32654)
- 重点(31750)
- 成果(31457)
- 发(30408)
- 国家社会(28795)
- 中国(28294)
- 创(27959)
- 教育部(27889)
- 科研(27033)
- 课题(26674)
- 期刊
- 济(101360)
- 经济(101360)
- 研究(66231)
- 中国(39469)
- 学报(33264)
- 农(32372)
- 科学(31661)
- 财(31388)
- 管理(25452)
- 大学(24694)
- 学学(23228)
- 农业(22188)
- 融(18165)
- 金融(18165)
- 经济研究(17925)
- 教育(17376)
- 财经(17176)
- 技术(16211)
- 经(14883)
- 统计(14675)
- 问题(14573)
- 业经(14163)
- 贸(14077)
- 业(13214)
- 世界(12338)
- 国际(12226)
- 策(11891)
- 技术经济(11152)
- 决策(11132)
- 资源(10096)
共检索到312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会敏 牛叔文 杨振
文章以模型生命表为基础,对最近3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各省份人口死亡数据进行修正,并利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对修正后的人口死亡水平(用出生时预期寿命表示)的时空变异进行研究,以辨明中国人口死亡水平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1~2000年中国各省份的死亡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现象,但自相关程度随时间变动有所降低;死亡水平较高或较低省份与其周围同样较高或较低省份,在空间上更多地趋于集聚而非随机分布。研究结果为引导有限的社会卫生资源流向最需要的人群和地区可以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晓军 米海杰
本文利用1981-2010年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提供的死亡率数据,对四次人口普查期间中国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进行深层次分析,分别按年龄、性别、城乡、是否投保等进行对比,并与其他国家的数据对比,旨在探讨中国人口死亡率变化趋势和不同分类人群死亡率改善的差异、成因及变动趋势,最终为长寿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结论是:建国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率持续改善,死亡率改善程度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近十年来死亡率改善程度最高,婴儿和55岁以上人口尤为明显。大部分年龄组的女性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男性,市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明显高于镇和乡,投保商业保险人口的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全国人口,我国人口的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对比国家,这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和医疗水平的实质提高,也表明未来死亡率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冯方回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如何?第三次人口普查第一次公布了分年龄死亡人口的详细资料,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就是利用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资料,对中国近代的死亡水平(确切地说为1981年的死亡水平)进行分析。模式生命表是研究死亡问题的重要工具。较为准确地搞清中国人口死亡属于何种模式生命表,就易于将中国的死亡水平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对比了。利用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门俐俐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常见病和传染病得以控制,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口的死亡率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中国人口死亡率约为25~33‰,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锦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子贤,王仁安
本文利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资料,并结合其它资料,对中国人口年龄、性别死亡率水平和特点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973~1990年的17年间,中国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1973年和1981年男性高于女性转为1990年女性高于男性,并且在市镇县及省市自治区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少儿期年龄别死亡率下降幅度是所有年龄组中最大的,尤以1~4岁组最明显,下降了73.25%;育龄期妇女死亡率已由1973年和1981年高于男性,转为1990年低于男性;老年死亡率男性有所上升,女性略有下降,地区差异不明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树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白先春,凌亢,郭存芝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gistic model is the most widely in describing the development tread of urbanization in region.Because the result that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s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gistic model was given by some researchers on the basis of the case analysis since 1949,the Logistic model is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means of urbanization.The modified Logistic model is used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The result of cas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odified Logistic model illustrates the trend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basically.
关键词:
城市化 Logistic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强
运用主成份分析 ,对我国 30个地区人口素质水平进行了排序和比较 ,并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 ,分析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以便为更好地指导和规划人口的高素质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人口素质水平 评价指标 主成份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在人口普查中,人口死亡容易发生漏报。文章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漏报的社会原因,利用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据证明了人口死亡漏报确实存在。为了估计出实际的人口死亡水平,对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据质量进行了推敲,根据登记的人口和死亡率数据的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男性的预期寿命为67.97岁,女性的预期寿命为71.34岁,均比人口普查登记资料算出的结果小1.5岁左右。
关键词:
预期寿命 人口普查 死亡漏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新
本文利用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国人口婚姻状况及其死亡水平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说,不同婚姻状况的人口有着不同的死亡水平,有配偶人口的死亡水平低于无配偶人口(包括未婚、丧偶和离婚);而且在不同的年龄段上,未婚、丧偶、离婚的死亡率与有配偶的相比也有程度不同的差异。本文还对不同婚姻状况的死亡水平差异的原因做了探讨和解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晓磊
文章分析了21世纪初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并对死因进行分类,对分死因类别死亡率及其构成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分解了每种死因类别对平均预期寿命变化的影响,并利用去死因生命表,通过分析去某一死因类别后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研究各死因类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雨森 路正南 赵喜仓
文章采用全局熵值法对2009—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知识产权资源水平进行动态评价。通过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中国创新资源的集聚模式。结果表明:中国知识产权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知识产权资源水平最优。中国知识产权资源综合水平、专利、商标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都呈现显著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中国知识产权资源主要呈现低值集聚模式,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初步形成了创新集聚高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镘 黄柏石 刘晔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切实治理影响人口健康的环境问题,建设健康人居环境。论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05年和2015年各省级行政单元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资料,论文使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空间回归方法,揭示城市PM_(2.5)的平均浓度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PM_(2.5)—人口死亡率关联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异质性,高死亡率地区早期集聚分布于西南地区,2005年后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呈现逐渐集聚分布态势。低死亡率地区长期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两市。(2)人口死亡率的分布存在空间关联性,高—高类型地区早期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后期向东扩展;低—低类型地区主要分布于北疆、内蒙古西部和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3)城市PM_(2.5)浓度对人口死亡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邻近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4)中国城市PM_(2.5)浓度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存在学历差异和城乡差异,地区高学历人群集聚可降低PM_(2.5)的健康风险,城镇化发展进程缓慢则会加重PM_(2.5)的健康风险。研究旨在为防范空气污染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建设健康人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志生 刘恒甲
文章选择Lee-Carter死亡率模型对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以探讨Lee-Carter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和表现形式。基于1992~2007年中国人口分年龄组死亡率数据,文章对奇异值分解法(SVD)、最小二乘法(OLS)、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和极大似然法(MLE)的拟合结果和预测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加权最小二乘法具有最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文章利用最优的拟合模型,对未来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预测,并利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了区间估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