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6)
2023(7381)
2022(5960)
2021(5730)
2020(4695)
2019(10890)
2018(10327)
2017(19602)
2016(10412)
2015(11327)
2014(11087)
2013(11111)
2012(10451)
2011(9581)
2010(9250)
2009(8467)
2008(8632)
2007(7315)
2006(6234)
2005(5815)
作者
(29289)
(24722)
(24264)
(23561)
(15709)
(11873)
(11193)
(9572)
(9349)
(8644)
(8602)
(8166)
(7979)
(7959)
(7891)
(7633)
(7150)
(7146)
(7047)
(6886)
(6159)
(6031)
(5863)
(5595)
(5515)
(5496)
(5454)
(5100)
(5015)
(4929)
学科
(44463)
经济(44410)
(25608)
管理(25565)
方法(21172)
数学(19335)
数学方法(19190)
(18628)
企业(18628)
中国(17975)
(11393)
(11311)
(11063)
贸易(11057)
(10919)
(8993)
(8949)
(8909)
银行(8903)
(8633)
(8627)
金融(8627)
业经(8076)
农业(7829)
(6686)
财务(6673)
财务管理(6654)
企业财务(6449)
关系(6304)
(6278)
机构
大学(151169)
学院(145968)
(70672)
经济(69635)
研究(59360)
管理(52324)
中国(46237)
理学(45245)
理学院(44673)
管理学(44017)
管理学院(43728)
科学(33445)
(32618)
(32346)
(30288)
研究所(27715)
财经(26357)
中心(25844)
(24638)
经济学(24606)
(24461)
经济学院(22277)
北京(21294)
(21152)
财经大学(20163)
业大(19904)
农业(19510)
(18994)
(18866)
师范(18677)
基金
项目(100409)
科学(80367)
基金(77690)
研究(71048)
(69832)
国家(69350)
科学基金(58304)
社会(49294)
社会科(46988)
社会科学(46980)
基金项目(39585)
自然(36359)
自然科(35620)
自然科学(35611)
自然科学基金(35064)
(33615)
资助(32687)
教育(32163)
(30692)
编号(24838)
(24626)
重点(23073)
国家社会(22991)
中国(22449)
教育部(21289)
(21218)
成果(21010)
(20418)
(20100)
科研(19614)
期刊
(69202)
经济(69202)
研究(48547)
中国(30049)
学报(25690)
(24342)
科学(23905)
(21903)
大学(19534)
管理(19024)
学学(18379)
农业(15255)
(14900)
金融(14900)
财经(13906)
经济研究(13834)
教育(12587)
(12099)
(10767)
世界(10089)
技术(9847)
问题(9715)
国际(9665)
(9279)
业经(8343)
统计(8039)
(6963)
(6847)
技术经济(6807)
决策(6101)
共检索到221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荣清  
在以往对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评估的研究中,都认为中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质量是高的,没有特定的年龄尾数指向。但两次普查的存活率观测值却显示,人口数据存在系统性误差,年龄尾数指向是存在的。文章提出了检验人口年龄报告准确性的新方法,在详细介绍这种检验方法的基础上,检验了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发现人口数据的年龄尾数指向的确是存在的,但在各次普查中人口集聚与散失的年龄尾数并不相同,误差程度也不相同。五次人口普查中,第一次(1953年)和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准确性要比其它几次普查差一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巫锡炜  甘雪芹  
针对传统惠普尔指数对尾数0和5不加区分的不足,人口学家发展出了尾数别与总和修正惠普尔指数,因充分考虑到0~9各尾数的偏好或回避,从而提供了一个更可靠的测量。文章将其应用于对新疆和全国近四次人口普查年龄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验。针对新疆所做分析表明,"三普"到"五普"之间,人口在尾数为0和5的年龄上存在堆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堆积状况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对全国的分析表明,近四次普查并不存在明显的年龄堆积,年龄数据质量较好,但年龄申报仍存在一定的尾数指向性,表现为偏好尾数7而回避尾数9。总体而言,该指数对于检验中国人口年龄数据的质量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可以对年龄申报中的尾数偏好进行更充分的分析和比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现苓  明艳  
年龄结构是最基础的人口结构,对年龄数据准确性进行评估是使用普查数据的重要前提。利用历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通过与其他来源数据比较、队列存活率法、修正惠普尔指数、符号分布法等考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质量。将普查0~9岁人口回推得到2011~2020年出生人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出生人数比较,二者很接近,尤其是2015年后几乎一致,推断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低龄组不存在明显漏报。对10岁及以上人口队列存活率的观察发现,10~40岁队列存活率存在异常波动,主要是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低龄组漏报、青年组重报和育龄女性重报大于男性等造成。修正惠普尔指数和符号分布法的分析结果均表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全国层面上不存在特定的年龄尾数指向,年龄申报质量很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一、前言 人口普查的质量问题,它所提供的信息可靠性是关系到能否“真实地”反映实际国情的重要问题。所以,每个国家在人口普查时,对质量问题都非常重视,除了在人口普查时各个环节进行把关以外,事后,对人口普查的最后结果还要作一番检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为民,崔红艳  
《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公布了2000年人口普查直接登记的总人口124261万人,以及详细的各种结构数据,为深入分析中国人口问题提供了方便。本文利用人口分析技术和与其他有关统计资料比较等方法,从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总人口,生育,死亡以及长表代表性几个方面对这些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估,客观地评价了普查数据的质量,也为数据使用者提供了参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崔红艳  徐岚  李睿  
文章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资料,利用人口分析技术和与历史数据、行政记录资料比较等方法,从人口的年龄、性别、生育、死亡、总规模、教育以及长表的代表性等多方面对六普的主要数据结果进行深入地分析,对普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客观地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普查登记的分年龄数据准确性差异较大,0~9岁低年龄人口存在漏报,20~45岁人口有重有漏,其余年龄组完整性较高;分性别数据与历史数据的一致性较好;妇女生育水平明显偏低;死亡人口数据漏报较为严重;分教育数据与教育部门的行政记录吻合度较高;长表的主要数据结构代表性较好。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人口普查总人口的漏登率大幅降低,普查的总体质量明显提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  
人口性别年龄结构是人口现象的动态和静态的综合反映,它既是出生、死亡运动的结果,又是人口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对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进行分析以前,检验和评价普查汇总资料的准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维志  
一、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 解放后,我国已进行过三次人口普查。这三次普查的进行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并且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可以这样说,只有即将开始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才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这是一件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事件。 中国是世界上有人口数字较早的国家之一。可是,解放前中国的人口数字究竟是多少?成为世界性的一个难题。因为旧中国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婉清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已进行了6次人口普查,普查内容逐步充实、普查方法更科学、普查技术更先进、资料开发更深入。本文回顾了我国人口普查的发展历程,总结工作经验和存在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对将来开展人口普查工作的展望,有利于加快完善我国人口普查制度,及时准确反映全国及各地的人口变化情况。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英  李睿  
中国在2015年小普查结束了传统纸质问卷调查方式,在数据采集手段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调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调查员利用手持终端设备(简称PDA)入户登记;二是住户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网络调查表。这两种调查方法是普查方法的一种全新尝试。本文通过分析总结2015年PDA入户登记和互联网填报方法应用的特点经验,为2020年人口普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数据采集的方法提供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英  李睿  
中国在2015年小普查结束了传统纸质问卷调查方式,在数据采集手段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调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调查员利用手持终端设备(简称PDA)入户登记;二是住户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网络调查表。这两种调查方法是普查方法的一种全新尝试。本文通过分析总结2015年PDA入户登记和互联网填报方法应用的特点经验,为2020年人口普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数据采集的方法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成瑞  
我国第一部以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编制的《中国人口地图集》(中国统计出版社和美国牛津出版社出版,中英文两种版本),在1987年年底前就要向国内外发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丰富成果,通常说是以两种形式提供的:一种是书面形式,一种是磁介质形式。实际上还有第三种形式,即人口地图的形式。国家统计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合作,经过三年多辛勤、刻苦、细致的工作,共同编绘了这部大型人口地图集。它以地图形式对我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了科学的总结,鲜明地表现出经过加工后的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各项内容,特别表现其地理分布规律和区域差异。图集还根据第一次人口普查和第二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反映建国30多年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征,反映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丁金宏  
80年代,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快、规模大。同期关于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学术探讨也成为热点。然而,过去这类研究常常受到数据的限制,或因资料来源不同而纠缠于概念,或因统计口径相殊而各执己见。以致到目前为止,对于中国市、镇、乡“三层楼”中各装多少人、城镇化的人口“流量”构成、区域分异状况如何等重要问题,学术界仍未有清晰、一致的答案。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涂礼忠  
人口普查是获取人口资料的主要手段。为了对比新旧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不仅要调查当前人口状况,也需要系统收集和整理旧中国人口的资料。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一本《湖北人口—三十五年冬季户口总复查实施纪要》,它不仅详细记载了这次户口复查的举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郡郡  
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中国12个主要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变化趋势、空间关联、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市域尺度下我国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0—2020年间,我国城市群所辖城市的人口老龄化整体呈加速加深的态势,但不同城市群的加深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城市群所辖城市的人口老龄化主要展现为相似类型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但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在考察期内发生了一定的跃迁;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整体差异在考察期内有所扩大,人口老龄化的整体差异及其变化主要源于群际差异的贡献;无论是城市群整体还是大部分城市群内部,老龄化惯性和人口流迁均是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的重要致因,但与2010年相比,2020年时与生育率相关的人口自然增长、生育潜力等因素,以及可能引致人口流迁的产业结构、环境污染和气温等因素对城市群整体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的影响开始显现或有所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