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1)
2023(13115)
2022(11515)
2021(11176)
2020(9388)
2019(22255)
2018(22092)
2017(42660)
2016(23042)
2015(26275)
2014(26164)
2013(25946)
2012(23527)
2011(21251)
2010(21212)
2009(19387)
2008(18842)
2007(15996)
2006(13937)
2005(12235)
作者
(65460)
(54431)
(54010)
(51486)
(34753)
(26024)
(24539)
(21581)
(20749)
(19411)
(18510)
(18330)
(17308)
(17155)
(16779)
(16693)
(16154)
(15950)
(15486)
(15342)
(13478)
(13433)
(13141)
(12375)
(12181)
(12000)
(11964)
(11773)
(10911)
(10648)
学科
(96032)
经济(95926)
管理(63705)
(60012)
(49770)
企业(49770)
方法(48103)
数学(42761)
数学方法(42087)
中国(27274)
(23634)
(20752)
(19963)
业经(19308)
(19060)
贸易(19049)
(18565)
地方(16978)
理论(15891)
(15680)
农业(15644)
(14901)
环境(14364)
技术(13950)
(13173)
银行(13135)
(12830)
(12693)
财务(12618)
财务管理(12596)
机构
大学(328644)
学院(325412)
(133850)
经济(131204)
管理(130980)
理学(114644)
理学院(113361)
管理学(111102)
研究(111072)
管理学院(110544)
中国(82389)
(70697)
科学(68751)
(57249)
(55720)
研究所(51252)
(49780)
中心(48794)
业大(47982)
财经(47138)
北京(45351)
(43912)
(43117)
(42829)
师范(42476)
经济学(40657)
(40103)
农业(39050)
经济学院(36650)
(36189)
基金
项目(226940)
科学(179144)
基金(166401)
研究(164818)
(145458)
国家(144317)
科学基金(123989)
社会(104034)
社会科(98612)
社会科学(98584)
基金项目(87654)
(86003)
自然(81480)
自然科(79686)
自然科学(79669)
自然科学基金(78226)
教育(76360)
(73486)
资助(70377)
编号(66235)
成果(53454)
(50884)
重点(50605)
(47618)
(46941)
课题(45758)
教育部(43863)
创新(43731)
科研(43392)
国家社会(42925)
期刊
(138257)
经济(138257)
研究(96002)
中国(59290)
学报(50729)
科学(48576)
管理(47542)
(44522)
(40805)
大学(38541)
教育(36436)
学学(36209)
农业(31773)
技术(28774)
(23974)
金融(23974)
经济研究(23580)
财经(22455)
业经(21365)
(19204)
问题(17976)
(17389)
图书(16627)
技术经济(16218)
统计(16139)
科技(15558)
理论(15136)
(14995)
资源(14618)
世界(14435)
共检索到463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进文  
文章采用经济计量学中无约束混合有限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依据1952~2000年年度GDP、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数据,构建了能反映总人口与GDP总量之间内在关系的、较为理想的综合模型。该综合模型预测的2001年中国人口总数(不含港澳台地区)与《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公布的数据仅相差46.3367万人,表明该模型初步揭示了总人口与GDP总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未来中国人口总量预测也有一定帮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范柏乃,刘超英  
文章提出了赵进文教授构造的中国人口总量与GDP总量关系模型的两个缺陷,并依据1952~2002年年度中国人口总量的统计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了预测中国人口总量的自回归模型。模型的参数检验结果表明,自回归模型不仅弥补了赵进文教授模型的缺陷,而且对中国人口总量也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解保华  陈光辉  孙嘉琳  
选用Leslie矩阵人口模型能够较全面地考虑到影响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的各种主要因素,预测得到:在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24年前后达到峰值14.2亿左右,这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的在2033年前后达到人口峰值15.2亿左右有较大差别;中国人口老龄化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田金方  张小斐  
本文利用干预时序模型方法简明扼要地对我国建国以来的人口发展趋势建立了动态模型,并预测了未来几年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结果表明,此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动态结构,为促进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与扩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崔红艳  
几年来,关于中国人口总量一直是社会上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户籍部门统计的数据等,采用人口增长分析技术,对当前的中国人口总量进行了分析和测算。1991年以来,对出生人口的统计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漏统。考虑到这些因素,到1999年底,中国人口总量应为12.57~12.67亿;以此推算,2000年人口普查时,总人口应在12.67~12.80亿之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  
200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妇女的生育率水平是20多年来人口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2000年普查登记人口为124 261万,比1999年和1998年年度统计公报的人口还要少,说明人口漏报问题已经达到中国人口统计体制无法包容的程度。文章按照中国历年小学招生数计算出2000年普查时0~16岁人口漏报5 378万。据此,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时的总人口应是13O 885万(假使存在1.81%漏报率)或者129 889万(不存在1.81%漏报率)。按照2000年普查公报人口126 583万计算,1982~2000年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接近2.3;如果按照文章中提到的13亿左右的人口计算,同期妇女则平均生育了2.3个以上的孩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群  潘晨光  
本文对灰色模型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拓广了灰色模型,建立了一个新的、预测精度较高的新灰色预测模型———“对数函数—幂函数变换”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我国GDP总量做出精度较高的灰色预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令国  李超令  胡广  
准确的人口结构预测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论文采用人口-发展-环境模型(PDE),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设定生育率低中高三种不同方案进行推演,预测了我国2015-2050年人口结构变化走势。结果显示:若实行较低的生育率方案,即维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到2050年我国人口结构将呈现非常严重老龄化状态;若实行中等生育率方案,即实施二胎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将会得到明显改善,到2030年之后我国人口结构将逐渐年轻化,呈成年型人口结构;若实行较高的生育率方案,即实施较二胎政策更宽松的计划生育方案,我国人口结构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人口结构符合年轻化人口结构的特征,但将带来大量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钟水映  
中国人口总数问题,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课题。几个百分点的推算误差得出的研究结论就会产生很大的绝对数量差异。在这一问题上,不应该对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样调查抱有偏见,更不应该用资料不充分、方法不精细、结论不可靠的研究来重估中国人口数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和平  
本研究以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为基础,以人口年增长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人口年增长量的滞后值、人口年出生率和人口年死亡率的滞后值作为解释变量,分别设计了两类4个模型,并以1952-2002年人口序列数据为基础,采用一般回归法、后退法和逐步回归法三种方法对所设计的模型进行估计,得到可作为人口预测的168个模型。然后,从中筛选出较优的包含人口年增长量滞后值的中国人口自回归分布滞后预测模型和不包含人口年增长量滞后值的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本文是我们在1997年完成的“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模型研究”的核心内容。为了突出要点,本文把原模型的多部门变为单一部门。现在才拿出来发表,是考虑模型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了四年,这几年的实际数据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守平  
文章利用《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的部分数据,以2001年为初始年份构建了按年龄分布的女性模型-Leslie模型,对中国未来人口进行了长期预测。并得出结论:我国在短期内不缺少劳动力,但须加强劳动力结构方面的调整。文章还分别就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抚养比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我国老龄化在加速,人口抚养比呈现增加的趋势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艳伟  张永利  
文章根据已有的人口数据,运用数据拟合方法和矩阵方法分析研究了人口增长的规律,分别建立了预测中国人口增长的回归和凯菲茨矩阵两个数学模型,并且给出了中国人口短期和长期的预测结果。通过比较,阐述了两种模型的优缺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鹏  
本文通过运用Williamson扩展后的Leslie矩阵人口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不同年份我国各年龄段人口的变化,从而预测我国未来的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确立"人口红利期"的关闭时间。本文的结论为:总和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是影响"人口红利期"关闭时间的关键因素,而适当的总和生育率有助于稳定未来的总人口抚养比。从而本文建议审慎放松计划生育政策,适当提高现有的总和生育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虞力  杨林涛  
文章基于中国城乡发展差异性,建立人口双线性增长预测模型,分别对城镇和乡村人口进行考察,并以2005年人口数据为基准,对我国未来人口发展和变化做出相应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人口数量预计在2025年左右将会达到峰值,2030~2040十年间将会有一个缓慢回落的过程,然后从2040年开始人口数量急速下降,下降速率越来越快,最终在2070年左右回落到现在的数量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