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94)
- 2023(20639)
- 2022(17453)
- 2021(16210)
- 2020(13659)
- 2019(31109)
- 2018(30337)
- 2017(57338)
- 2016(31383)
- 2015(35133)
- 2014(34648)
- 2013(34117)
- 2012(31169)
- 2011(27949)
- 2010(27496)
- 2009(25043)
- 2008(24133)
- 2007(20805)
- 2006(18184)
- 2005(15899)
- 学科
- 济(126800)
- 经济(126664)
- 管理(85355)
- 业(80834)
- 企(64877)
- 企业(64877)
- 方法(56844)
- 数学(49983)
- 数学方法(49358)
- 中国(36633)
- 农(35876)
- 财(30125)
- 业经(28299)
- 学(28052)
- 地方(27625)
- 农业(24080)
- 贸(23856)
- 贸易(23842)
- 易(23180)
- 制(21979)
- 环境(19697)
- 理论(19103)
- 技术(18960)
- 和(18724)
- 银(18311)
- 务(18266)
- 银行(18237)
- 财务(18187)
- 财务管理(18150)
- 融(17827)
- 机构
- 大学(441382)
- 学院(438141)
- 济(176270)
- 经济(172682)
- 管理(169077)
- 研究(154087)
- 理学(147449)
- 理学院(145721)
- 管理学(142840)
- 管理学院(142070)
- 中国(113559)
- 科学(98668)
- 京(94543)
- 农(80267)
- 所(78080)
- 财(76953)
- 研究所(72027)
- 业大(71124)
- 中心(69368)
- 江(63163)
- 农业(63129)
- 财经(62669)
- 北京(59095)
- 范(58317)
- 师范(57652)
- 经(57347)
- 院(56020)
- 经济学(53742)
- 州(50582)
- 经济学院(48558)
- 基金
- 项目(311470)
- 科学(244230)
- 基金(226836)
- 研究(220220)
- 家(201771)
- 国家(200163)
- 科学基金(170241)
- 社会(140010)
- 社会科(132701)
- 社会科学(132663)
- 省(121160)
- 基金项目(120132)
- 自然(112730)
- 自然科(110180)
- 自然科学(110147)
- 自然科学基金(108124)
- 划(103013)
- 教育(100947)
- 资助(93274)
- 编号(87570)
- 重点(70700)
- 成果(69767)
- 部(67963)
- 发(66721)
- 创(64357)
- 课题(60597)
- 创新(60241)
- 科研(60210)
- 国家社会(58621)
- 计划(58070)
- 期刊
- 济(184954)
- 经济(184954)
- 研究(125251)
- 中国(83450)
- 学报(78879)
- 农(73035)
- 科学(70092)
- 管理(60191)
- 大学(58995)
- 财(56615)
- 学学(55609)
- 农业(50218)
- 教育(45906)
- 技术(36473)
- 融(34736)
- 金融(34736)
- 经济研究(30681)
- 业经(30415)
- 财经(29772)
- 业(26739)
- 经(25647)
- 问题(24789)
- 图书(22911)
- 版(22166)
- 科技(22145)
- 资源(20932)
- 业大(20765)
- 技术经济(20107)
- 统计(20035)
- 贸(19625)
共检索到632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丽文 张毅 李永盛
中国的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期,但是,人口城镇化速度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速度。为探究人口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力机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方法对提出的10个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区位因素是影响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人口城镇化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最明显;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人口城镇化;城镇固定资产的投入在统计意义上具有负向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及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区域创新对人口的城镇化水平有正向影响,但其统计系数比较小,目前对人口的城镇化的带动能力比较弱;...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空间面板数据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秦佳 李建民
中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文章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正自相关性是造成中国人口城镇化空间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且会改变其他因素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利用控制了空间自相关性的空间误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地区之间土地城镇化水平、第二、三产业就业水平和产值水平,以及人均GDP的差距是造成人口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且第三产业就业水平的提升对中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大于其在东部的作用。与一些研究文献的结论不同,本文在控制主要因素后发现,财政支出水平、出口规模、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发展水平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小刚 薛莲 许洋 陈璐
文章探讨了公共产品供给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构建公共产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出公共产品供给的区域异质性特征,然后建立动态面板GMM模型,验证了城镇化存在自我强化和路径依赖。进一步分析表明:公共产品总体上对加速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西部地区公共产品对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显著,存在明显的公共产品促进城镇化提升效应,但东部地区公共产品的城镇化效应并不显著。由于不同公共产品外溢性的特征差异,公共产品中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公共教育和环境保护对城镇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公共设施和公共安全对城镇化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升公共服务产品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光勤
文章构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度指标,衡量全国和各省区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并通过模型量化其影响因素的具体效应。研究表明我国近二十年来,全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基本不协调,土地城镇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通过对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大多数省份基本协调的年份只有一半左右,而且东部地区的协调度还不及中、西部地区;通过定量研究,发现影响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但作用没有产业结构明显,经济开放程度影响最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炳男
区域城镇化发展差距的日益加大给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带来了严重挑战。文章在修正城镇化率指标的基础上,利用199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作用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经济开放度、金融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都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政府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最大,职业教育水平对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产业发展水平阻碍了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
关键词:
城镇化 政府作用 职业教育 金融规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炳男
区域城镇化发展差距的日益加大给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带来了严重挑战。文章在修正城镇化率指标的基础上,利用199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作用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经济开放度、金融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都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政府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最大,职业教育水平对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产业发展水平阻碍了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重视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影响,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
城镇化 政府作用 职业教育 金融规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冒小栋 刘琼芳
本文基于1996-2011年中国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计算各时期人口城镇化率的Moran's I指数,发现我国区域人口城镇化之间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然后利用计量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城镇化相邻区域之间存在溢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等指标对人口城镇化水平有显著影响,同时模型存在时间固定效应差异;另外相邻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对本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存在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不明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河东
选取5项污染指标综合评价环境污染指数,利用2005—2014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对中国省际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反N型关系,"双拐点"位于人口城镇化率为29.74%和54.31%的点上;空间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城镇化 环境污染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河东
选取5项污染指标综合评价环境污染指数,利用2005—2014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对中国省际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反N型关系,“双拐点”位于人口城镇化率为29.74%和54.31%的点上;空间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城镇化 环境污染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修彪 齐春宇
该文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87年到2013年的教育统计数据,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城镇化对省域间人均教育水平收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间人均教育水平存在绝对收敛;且在控制了城镇化后,收敛系数β值下降,说明城镇化具有教育收敛效应;此外,教育的空间溢出效应也促进了省域间人均教育水平的收敛。实证结果还表明,在教育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低城镇化陷阱"现象;当城镇化率高于42.3%时,城镇化的教育增长效应边际递增;反之,边际递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增林 温秀丽 刘天宝
人口半城镇化率的研究是人口城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在提出半城镇化率演变模型的基础上,对1982—2014年中国人口半城镇化率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概括,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省域间人口半城镇化率水平的时空差异,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影响人口半城镇化率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1)19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半城镇化进程经历了缓慢增长阶段(1982—1995)和快速增长阶段(1995—2014)。(2)2005—2014年,中国大部分省市半城镇化率提高明显,高度半城镇化省市数量增加明显;东部地区半城镇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宝礼 胡雪萍
文章以2000-2012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实证计量模型,研究了不同金融发展评价指标对安徽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的作用,结果发现: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有助于提高人口城镇化速度,改善城镇化发展失衡的局面;银行对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的信贷支持能够促进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政府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占有会导致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对农村的金融抑制不利于城镇化发展失衡问题的改善。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金融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于燕
城镇化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通过对1995—2012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地方财政支出及工业发展水平对我国城镇化有显著促进作用。由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也不同,对于东部地区,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地方财政支出显著的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中部地区的关键因素是工业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而对于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城镇化,对城镇化有推动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地方财政支出和教育水平。因此,不同地区应根据各自发展情况,来寻求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财政支出 工业 服务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世进 司增绰
流通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可引导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且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与居民的吃穿住行紧密挂钩。城镇化为流通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基础,流通业为城镇化提供保障条件。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是影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而根据江苏省2000—2014年相关数据的研究显示,虽然苏南、苏中、苏北的情况略有差异,但江苏省及13个城市的城镇化与上述因素之间都存
关键词:
流通业 新型城镇化 产业规模 人均总收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世进 司增绰
流通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可引导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且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与居民的吃穿住行紧密挂钩。城镇化为流通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基础,流通业为城镇化提供保障条件。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是影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而根据江苏省2000—2014年相关数据的研究显示,虽然苏南、苏中、苏北的情况略有差异,但江苏省及13个城市的城镇化与上述因素之间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不存在虚假回归的问题。政府与企业应继续提高流通业规模,提升流通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流通业促进消费的功能,完善流通业内部结构,提高流通业投资规模。
关键词:
流通业 新型城镇化 产业规模 人均总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基于我国31个省(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基于31个省(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
城镇化、空间溢出与旅游经济——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金融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31个省域空间面板数据的研究
中国省域人口城镇化率影响因素的空间杜宾分析
城镇化与服务业空间分布——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的环境效应差异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研究——基于水足迹视角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
城镇化、空间溢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全国和省域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