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91)
2023(21081)
2022(18182)
2021(17043)
2020(14420)
2019(33750)
2018(33405)
2017(63546)
2016(34690)
2015(39521)
2014(39631)
2013(39367)
2012(36651)
2011(33195)
2010(33643)
2009(30986)
2008(30675)
2007(27301)
2006(23913)
2005(21486)
作者
(102218)
(85413)
(84831)
(80703)
(54372)
(41089)
(38731)
(33457)
(32461)
(30723)
(29009)
(28974)
(27218)
(27174)
(26450)
(26395)
(25533)
(25212)
(24561)
(24389)
(21362)
(21196)
(20853)
(19422)
(19131)
(19058)
(18999)
(18988)
(17401)
(16941)
学科
(146173)
经济(146019)
管理(97150)
(93498)
(76137)
企业(76137)
方法(65999)
数学(57589)
数学方法(56725)
中国(42318)
(39507)
(35583)
地方(31783)
业经(31733)
(31202)
(28161)
(27808)
贸易(27788)
(26928)
农业(26500)
(24517)
银行(24454)
理论(23883)
(23545)
金融(23541)
(23432)
(22451)
(21904)
环境(21845)
财务(21801)
机构
大学(499429)
学院(497742)
(201347)
经济(196948)
管理(191888)
研究(173045)
理学(164912)
理学院(162996)
管理学(159795)
管理学院(158901)
中国(131774)
(108342)
科学(107597)
(92647)
(88822)
(84830)
研究所(80689)
中心(78799)
业大(74982)
(74340)
财经(73401)
北京(69430)
(66887)
(66617)
农业(66444)
师范(66215)
(62630)
经济学(60737)
(60129)
经济学院(54706)
基金
项目(332816)
科学(260330)
研究(240690)
基金(239684)
(210135)
国家(208398)
科学基金(177638)
社会(149867)
社会科(141961)
社会科学(141921)
(129969)
基金项目(125656)
自然(116468)
自然科(113788)
自然科学(113756)
教育(112095)
自然科学基金(111681)
(110042)
资助(101296)
编号(98309)
成果(80417)
重点(75127)
(73473)
(72597)
课题(69015)
(68091)
科研(63780)
创新(63596)
教育部(62566)
大学(61800)
期刊
(221577)
经济(221577)
研究(147779)
中国(101726)
学报(80681)
(76805)
科学(74005)
(70893)
管理(70476)
大学(60745)
教育(58744)
学学(56901)
农业(52944)
(46235)
金融(46235)
技术(45873)
业经(36052)
经济研究(36010)
财经(35475)
(30388)
(28881)
问题(28758)
图书(26106)
统计(25974)
技术经济(25063)
(23524)
(23505)
(23277)
理论(22957)
科技(22909)
共检索到747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仲常  张翠姣  章翔  
作者结合中国国情,探索与构建了人口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引入1997~2005年全国31个省份人口发展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对人口监测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全国31个省份人口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的人口发展监测指标和区域人口发展综合水平存在的规律性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均预期寿命、二三产业人口比等指标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而且人口发展综合水平总体上呈现东、中、西逐渐下降的状况,体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地理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虞力  杨林涛  
文章基于中国城乡发展差异性,建立人口双线性增长预测模型,分别对城镇和乡村人口进行考察,并以2005年人口数据为基准,对我国未来人口发展和变化做出相应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人口数量预计在2025年左右将会达到峰值,2030~2040十年间将会有一个缓慢回落的过程,然后从2040年开始人口数量急速下降,下降速率越来越快,最终在2070年左右回落到现在的数量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一鸣   杨静萱   刘青  
文章基于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最新公布的全国和各省份数据资料,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七普”数据中人口分布和人口增量的格局变化。研究发现:尽管“七普”数据仍然显示出“东南高、西北低”的人口分布特征,但是内在空间结构产生了新现象,在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基础上正在形成包括成渝城市群、西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新生城市群,中心城市也在快速成长;通过对比人口普查数据发现,东北地区出现了较为普遍的人口收缩型城市,而广州市、深圳市和成都市人口增量迁入势头迅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人口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内陆城市群则需要持续关注人口“虹吸效应”潜在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守平  
文章利用《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的部分数据,以2001年为初始年份构建了按年龄分布的女性模型-Leslie模型,对中国未来人口进行了长期预测。并得出结论:我国在短期内不缺少劳动力,但须加强劳动力结构方面的调整。文章还分别就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抚养比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我国老龄化在加速,人口抚养比呈现增加的趋势的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靖巍  胡珑瑛  
区域人口集聚是主体功能区优化布局的要求和重要指标。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依据。本文以哈尔滨市人口功能区规划为例,根据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分区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测算了哈尔滨市人口功能分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研究结果对于发挥哈尔滨市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导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有序流动,推进国家及省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立军  王健  秦伟  
利用中国31省份的2009-2015年的调查数据,建立金融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测量方程,构建FINA-AGRI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与中国现代农业的作用关系和影响路径。FINA-AGRI模型的假设检验支持了部分研究假设,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显著,其相关研究假设均获得支持;金融结构对现代农业的影响不显著,其相关各研究假设均被拒绝;关于金融深度的假设检验中只支持了金融深度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假设,其他假设均被拒绝;中国金融发展的水平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不匹配的,金融发展未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金融需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立军  王健  秦伟  
利用中国31省份的2009-2015年的调查数据,建立金融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测量方程,构建FINA-AGRI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与中国现代农业的作用关系和影响路径。FINA-AGRI模型的假设检验支持了部分研究假设,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显著,其相关研究假设均获得支持;金融结构对现代农业的影响不显著,其相关各研究假设均被拒绝;关于金融深度的假设检验中只支持了金融深度对农业经济效益的假设,其他假设均被拒绝;中国金融发展的水平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不匹配的,金融发展未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门可佩  官琳琳  尹逊震  
本文根据1949-2006年中国人口发展的实际,首次提出离散灰色增量模型和新初值灰色增量模型,并据此对未来中国人口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到2007年底中国人口约达13.2133亿,到2010年将不超过13.405亿,2020年不超过13.913亿,2030年约为14.27亿,2040年约为14.52亿,到2050年约为14.69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文耀  
发展的地理波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中国人口与发展大系统在总体上可以分为几大地理波波及区。它反映了发展的时空梯次。本文以中国地区发展的时空梯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提出人口与发展的地理波问题,分析人口与发展大系统及其下级系统各种地理波现象及其规律性,并尝试将其用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研究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羚广,蒋正华  
本文分析了世界及中国近20年来的人口发展,根据影响人口增长因素的变化趋势,提出未来中国人口发展的图景及相应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嵘 ,王放 ,李后强 ,艾南山  
引言 近年来,人口系统的非线性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这是因为,人们在认识和分析人口系统时面临许多经典人口学理论所难以解决的问题,迫切要求新方法和新手段的引入。在非线性科学研究中,非线性人口学被列为重点项目。四川大学人口研究所和物理系已承担1992年国家青年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混沌与人口系统的内禀随机性”研究项目,对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兢新,李荣时  
新中国的人口统计事业,同其它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样,走过了光辉的三十五年。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人口统计基本上是空白。从历史上看,我国是最早进行人口调查统计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已经有了人口统计的萌芽,公元前3世纪建立了户籍制度,公元2年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人口数字记载。但是,由于阶级关系和社会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刘昌宇  唐代盛  
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2000年后社会转型特征明显。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口始终是我国追求发展全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基本国情,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要素。人口科学的本质是把握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和趋势性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完善包括人口学在内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社会形态变迁引致我国人口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对我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颖  黄进  赵娟莹  张先兵  
在借鉴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提出人口长期均衡包含人口内部均衡和人口外部均衡两个方面,人口内部均衡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三个维度,人口外部均衡包括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设定为三级,第一级包括人口内部均衡和人口外部均衡两个方面,第二级由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等七个部分构成;第三级指标包括反映内部均衡的7个指标以及反映外部均衡的13个指标,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采用2000-2007年31个省级单位的数据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人口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茹  王宏伟  张静  
“人口”是影响未来趋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本文面向2050年人口发展愿景开展工程科技需求分析。研究发现:2050年,中国人口总量进入负增长,实现适度生育面临较大压力,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比重下降,人口健康水平与素质能力稳步提升,人口向核心城市群集聚更趋明显。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慢性病诊治及管理、老年人日常性照护需求增加,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亟需填补数量、增强身心健康,人口健康水平提升使对治愈重大疾病和罕见病、替换故障组织及器官需求增多,人口综合素质提高推动健康意识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追求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医疗服务等。对此,要瞄准精准医疗、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生物打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工程科技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