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94)
- 2023(18316)
- 2022(15603)
- 2021(14579)
- 2020(12074)
- 2019(27634)
- 2018(27278)
- 2017(51523)
- 2016(28026)
- 2015(31360)
- 2014(30918)
- 2013(30813)
- 2012(28720)
- 2011(26296)
- 2010(26103)
- 2009(23862)
- 2008(23367)
- 2007(20378)
- 2006(18089)
- 2005(16129)
- 学科
- 济(117490)
- 经济(117370)
- 管理(78603)
- 业(73721)
- 企(58134)
- 企业(58134)
- 方法(49282)
- 数学(42791)
- 数学方法(42400)
- 中国(36308)
- 农(32535)
- 地方(27475)
- 财(26467)
- 学(26219)
- 业经(25675)
- 贸(23621)
- 贸易(23604)
- 易(22922)
- 环境(22351)
- 农业(22150)
- 制(20544)
- 和(18851)
- 银(18501)
- 银行(18430)
- 技术(18179)
- 融(17856)
- 金融(17855)
- 行(17775)
- 发(16980)
- 理论(16723)
- 机构
- 大学(404328)
- 学院(400838)
- 济(165448)
- 经济(162177)
- 管理(154513)
- 研究(146196)
- 理学(133667)
- 理学院(132092)
- 管理学(129907)
- 管理学院(129196)
- 中国(108754)
- 科学(92110)
- 京(88049)
- 所(75506)
- 农(73908)
- 财(72408)
- 研究所(69354)
- 中心(64609)
- 业大(63681)
- 财经(58346)
- 农业(58252)
- 江(57749)
- 北京(56303)
- 范(53661)
- 经(53313)
- 师范(53040)
- 院(52690)
- 经济学(50416)
- 州(46865)
- 经济学院(45587)
- 基金
- 项目(277971)
- 科学(217550)
- 基金(202221)
- 研究(197702)
- 家(179735)
- 国家(178274)
- 科学基金(150784)
- 社会(126011)
- 社会科(119487)
- 社会科学(119457)
- 基金项目(107172)
- 省(106864)
- 自然(98887)
- 自然科(96502)
- 自然科学(96473)
- 自然科学基金(94745)
- 划(91332)
- 教育(89134)
- 资助(83178)
- 编号(78202)
- 重点(62884)
- 成果(62800)
- 发(62625)
- 部(61274)
- 创(57366)
- 课题(54395)
- 创新(53651)
- 科研(53275)
- 国家社会(52738)
- 教育部(51748)
- 期刊
- 济(180302)
- 经济(180302)
- 研究(119391)
- 中国(80316)
- 学报(71327)
- 农(67089)
- 科学(64028)
- 管理(55977)
- 大学(52420)
- 财(51872)
- 学学(49370)
- 农业(46725)
- 教育(41872)
- 融(34752)
- 金融(34752)
- 技术(31744)
- 经济研究(29837)
- 业经(29637)
- 财经(28156)
- 业(25017)
- 经(24247)
- 问题(23882)
- 图书(21971)
- 科技(20471)
- 资源(20136)
- 贸(19516)
- 版(19092)
- 技术经济(18948)
- 世界(18189)
- 业大(18134)
共检索到594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侯燕飞 陈仲常
本文通过构建"绿色"生产函数与效用函数,利用动态最优化方法推导出人口发展对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然后使用1995-2015年,中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率越高,资源消耗越高,而提高人力资本增长率,可以缓解对资源需求的増长速度,改善环境质量。门槛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强度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人口数量与人力资本的双门槛效应。当人口数量的对数高于6.403和8.291门槛值之后,随着人口数量增长,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量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当人力资本增长率越过1.107和1.800门槛值之后,随着人力资本提高,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量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稳健性,本文根据门槛变量的门槛值设置虚拟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门槛效应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依据全文的分析和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摆脱资源与环境困境的出路决非只有减缓人口数量过快增长本身,发展教育具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李毅
开展绿色金融,利用金融手段防治环境污染,是改善中国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理论分析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利用中国1995-2016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门槛特征,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的符号和大小。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可分解为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规模效应的符号为正,技术效应的符号为负。从整体层面来看,中国金融发展有利于污染物排放减少,技术效应大于规模效应。分阶段来看,金融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门槛特征。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规模效应大于技术效应,金融发展对污染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规模效应小于技术效应,金融发展对污染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均能显著减少污染排放,人口规模扩大、煤炭消费比重上升会导致污染排放增加。最后,本文对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秀端
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关系已逐步成为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之一。研究选择高强度能源开发的典型区域——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为研究手段,定量刻画高强度能源开发区快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双向作用的强度。研究表明,高强度能源开发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研究区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与水资源消耗存在正向增强效应,尤其是烟尘排放,但程度在减弱;反之,三种环境污染物排放与水资源消耗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制约效应,最显著的是SO_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秀端
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关系已逐步成为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之一。研究选择高强度能源开发的典型区域——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为研究手段,定量刻画高强度能源开发区快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双向作用的强度。研究表明,高强度能源开发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研究区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与水资源消耗存在正向增强效应,尤其是烟尘排放,但程度在减弱;反之,三种环境污染物排放与水资源消耗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制约效应,最显著的是SO_2和烟尘。研究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应注重污染物的控制、环境制度的落实、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等,以实现未来的绿色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文城 白凤兰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和绿色发展转型。因此,本文利用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从多维度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减少了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PM2.5、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两个渠道来减少污染排放。本文还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污染减排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地区空间差异,也佐证了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辉 杨烨
从财政分权视角切入,使用动态固定效应和门槛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异质性的影响。主要结论:(1)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与具有单向外溢性质的水污染呈倒"U"型曲线关系,与具有双向外溢性的大气污染呈"U"型曲线关系;(2)财政分权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的两个门槛值为0.4506和0.6471,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门槛值为0.5275和0.7609;(3)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和财政分权的门槛效应会改变"U"型曲线的"拐点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污染 异质性 门槛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辉 杨烨
从财政分权视角切入,使用动态固定效应和门槛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异质性的影响。主要结论:(1)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与具有单向外溢性质的水污染呈倒"U"型曲线关系,与具有双向外溢性的大气污染呈"U"型曲线关系;(2)财政分权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的两个门槛值为0.4506和0.6471,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门槛值为0.5275和0.7609;(3)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和财政分权的门槛效应会改变"U"型曲线的"拐点值"位置,并且在这三种门槛条件下,财政分权与其他环境污染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效应对各污染物的作用方向不同,揭示了其与环境污染非线性关系的实质。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污染 异质性 门槛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谷国锋 王淑玲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分别对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能源消耗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其中电力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能源消耗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比较大,其中电力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最大。这与目前吉林省的发展状况基本相符。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能源 环境污染 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芳 汪梓瑜 赵玉林 刘春晖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中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战略和目标,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否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污染指数,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着力探讨了环境规制在二者间的调节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先加剧后减少环境污染;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强化了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负向作用,而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则会强化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前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的环境污染效应更加严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设置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污染 环境规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芳 汪梓瑜 赵玉林 刘春晖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中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战略和目标,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否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污染指数,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着力探讨了环境规制在二者间的调节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先加剧后减少环境污染;环境规制在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强化了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负向作用,而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则会强化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前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的环境污染效应更加严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设置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污染 环境规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邓荣荣 张翱祥
数字经济为政府治理、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抑制了环境污染是亟需解答的问题。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引入外生政策冲击、替换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对不同污染物的降低作用有所差异,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降低效应最明显,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排放量次之,对PM_(2.5)浓度的降低效应最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是数字经济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污染减排效应相比中、西部地区更大,且数字经济发展仅在东、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有关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对有关数字经济研究的有效补充,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助力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为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淑娟
回顾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经济增长是其基本动力,工业化、市场化、对外开放、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与科技进步等经济增长要素构成了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源泉。但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经济要素,是"福"是"祸"尚且存在着较大争论。基于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和资源型经济转型两大时代背景,本文运用城市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重点研究资源禀赋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地区人口城市化动力结构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矿产资源对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影响,但资源丰裕度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地区人口城市化动力结构和动力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对于资源丰裕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金春
在现有文献对财政分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2007—2017年国内31个省份数据分析,就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与地区环境污染呈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排污费的收取和治理环境污染的财政补贴能够对影响效应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引入直辖市变量分析治理环境污染的财政补贴,发现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同时在环境治理方面优于其他省份。基于此,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地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理顺地方政府财政分配方式、强化地方环境治理责任机制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治理 门槛效应 区位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力菲 张晓涛
当代中国,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威胁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尽管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提出多年,但却并没有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在肯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地区发展的不均衡、要素分配的不均衡、地区分工的差异性和人均收入的不均衡都将制约环境污染防范、控制、治理的效率。采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回归方程,对中国30个省份1995~2012年人均GDP和5类环境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环境污染规律与差异。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地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门可佩 官琳琳 尹逊震
本文根据1949-2006年中国人口发展的实际,首次提出离散灰色增量模型和新初值灰色增量模型,并据此对未来中国人口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到2007年底中国人口约达13.2133亿,到2010年将不超过13.405亿,2020年不超过13.913亿,2030年约为14.27亿,2040年约为14.52亿,到2050年约为14.69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