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8)
2023(10204)
2022(8577)
2021(8022)
2020(6296)
2019(14552)
2018(14393)
2017(26468)
2016(14380)
2015(16689)
2014(16814)
2013(16750)
2012(15911)
2011(14702)
2010(14867)
2009(13446)
2008(13399)
2007(12022)
2006(10968)
2005(10260)
作者
(41418)
(34198)
(34092)
(32425)
(21993)
(16504)
(15542)
(13328)
(13319)
(12586)
(11942)
(11431)
(11139)
(11012)
(10878)
(10531)
(10169)
(9838)
(9836)
(9828)
(8917)
(8361)
(8230)
(7994)
(7803)
(7728)
(7655)
(7625)
(7043)
(6927)
学科
(68698)
经济(68551)
管理(39945)
(37622)
(27929)
企业(27929)
中国(27034)
方法(22324)
(20360)
数学(19488)
数学方法(19356)
地方(19270)
(15045)
贸易(15029)
业经(14973)
(14608)
农业(13125)
(12891)
(12824)
(12584)
银行(12573)
(12311)
(12288)
(12027)
金融(12026)
环境(11311)
(11171)
地方经济(10861)
(9529)
发展(9241)
机构
学院(208056)
大学(205665)
(94436)
经济(92609)
研究(80044)
管理(73627)
中国(63530)
理学(61142)
理学院(60364)
管理学(59499)
管理学院(59109)
(46218)
科学(44952)
(42428)
(40944)
研究所(36438)
中心(35469)
(32473)
财经(32469)
(31382)
北京(30863)
经济学(30025)
(29985)
师范(29731)
(29508)
(28618)
经济学院(26888)
(26495)
业大(25386)
科学院(24109)
基金
项目(127251)
科学(100313)
研究(98635)
基金(90953)
(78199)
国家(77495)
科学基金(65736)
社会(63925)
社会科(60502)
社会科学(60492)
(48407)
基金项目(46254)
教育(45156)
(40829)
编号(40249)
自然(38341)
资助(38328)
自然科(37439)
自然科学(37430)
自然科学基金(36778)
成果(33746)
(33668)
课题(29570)
(28945)
重点(28918)
发展(28109)
(27633)
国家社会(26993)
中国(26326)
(25989)
期刊
(115215)
经济(115215)
研究(72632)
中国(52640)
(31532)
(31248)
管理(30232)
教育(29171)
科学(28110)
学报(27072)
(23745)
金融(23745)
农业(21664)
大学(21241)
技术(20141)
学学(19433)
经济研究(19412)
业经(19098)
财经(16353)
问题(15040)
(14325)
(13944)
世界(13043)
国际(12703)
(12140)
图书(10879)
技术经济(10447)
(10326)
论坛(10326)
商业(9855)
共检索到345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雷  蔡国田  
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最具公用性特征的资源,能源的供应保障状态始终是现代国家和地区人口发展的必要资源基础和充分物质条件。未来20-30年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中国人口的增长将逼近峰值水平,全国人均财富的占有水平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想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中国必须面对来自国家自身资源环境基础脆弱的严峻挑战,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能源供应保障的安全。通过对世界和中国人口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本文提出中国必须继续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及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国际化等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崔红艳  
几年来,关于中国人口总量一直是社会上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户籍部门统计的数据等,采用人口增长分析技术,对当前的中国人口总量进行了分析和测算。1991年以来,对出生人口的统计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漏统。考虑到这些因素,到1999年底,中国人口总量应为12.57~12.67亿;以此推算,2000年人口普查时,总人口应在12.67~12.80亿之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如松  陈亮  
区域人口分布态势是由地区资源、环境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文化渊源决定的。本文在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对已有研究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人口变动的生态学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人口、资源、环境耦合与调控的人口生态学方法,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保育以及人口生态安全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方法和决策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兢新,李荣时  
新中国的人口统计事业,同其它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样,走过了光辉的三十五年。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人口统计基本上是空白。从历史上看,我国是最早进行人口调查统计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21世纪就已经有了人口统计的萌芽,公元前3世纪建立了户籍制度,公元2年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人口数字记载。但是,由于阶级关系和社会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门可佩  官琳琳  尹逊震  
本文根据1949-2006年中国人口发展的实际,首次提出离散灰色增量模型和新初值灰色增量模型,并据此对未来中国人口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到2007年底中国人口约达13.2133亿,到2010年将不超过13.405亿,2020年不超过13.913亿,2030年约为14.27亿,2040年约为14.52亿,到2050年约为14.69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近日,一些地方拉闸限电,引发社会对能源保供的担心。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回应社会关切时表示,今冬明春,我国能源供应是有保障的,我们有资源、有条件、有能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记者:发展改革委准备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冬季能源供应?负责同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供暖季能源保供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针对近期能源供需偏紧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伟德  
本文通过对就业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分析 ,提出我国低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导致当前城乡高失业率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认为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从控制劳动力供给速度、刺激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需求、改善劳动力配置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等四个方面提高我国城乡就业的总体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  郭良继  
中国人口基数过大 ,资源相对短缺 ,生态环境前景令人担忧。本文讨论了为解除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 ,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姚新武  
一 理论背景 在人口转变中,就出生率、死亡率转变而言,国内的研究通常都以“阶段论”作为背景,这包括布莱克(C.P.Blacker)的五阶段论,汤普逊(W.S.Thompson)和诺特斯坦(F.W.Notestein)的三阶段论。而这里我们将以寇尔(A.J.Coale)的划分作为研究的理论背景。50年代,寇尔和胡佛(E.M.Hoover)根据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发展情况,并综合了各家的特点,认为人口转变大致经历五个阶段:①原始极(Primi—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民,原新,王金营  
本文通过国际横向比较和中国人口发展的纵向比较,从定量与定性两方面分析人口零增长与老龄化之间的关系。中国已经进入人口低增长阶段,常把人口零增长作为人口发展的终极目标,很少关注老龄化与实现人口零增长的关系。按中方案预测,2045年中国将经过人口零增长点,21世纪末期将有可能实现相对人口零增长域。同时,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升高,且与实现人口零增长域直接相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逢干  
我国近现代的人口地理研究。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几经曲折停滞,到今天已进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回顾过去,可以看到,我国人口地理学的发展,总是以国内的形势及亟须研究的重点问题为转移,同时受到西方学术发展和传播的重大影响。我们今天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中,正是发展学术研究的大好时机,时代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  
我国是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大国,又面临现实人口问题,如何合理规划未来人口发展,正确制定我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从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刘昌宇  唐代盛  
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2000年后社会转型特征明显。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口始终是我国追求发展全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基本国情,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要素。人口科学的本质是把握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和趋势性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完善包括人口学在内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社会形态变迁引致我国人口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对我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商光成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是一切资源更为根本的资源,是构成先进生产力的首要要素;中国加入WTO后,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面对着加入WTO后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我们要采取各种有力的符合实际的措施,加大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提升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桂文  李闯  
一国的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也是其人口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过程。由于二元经济转型与人口政策的特殊性,中国人口转变与二元经济转型的互动关系也具有自身特点。二元经济转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使得中国人口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从而催生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殊路径,影响了对中国人口红利的充分利用,并造成了老龄人口分布的城乡倒置;人口转变过程中所形成的人口红利促进了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但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也对二元经济转型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