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5)
2023(11943)
2022(10206)
2021(9629)
2020(8245)
2019(19252)
2018(18838)
2017(35840)
2016(19767)
2015(22659)
2014(22746)
2013(22965)
2012(21729)
2011(19745)
2010(19779)
2009(18663)
2008(19075)
2007(17134)
2006(14943)
2005(13968)
作者
(57986)
(48788)
(48611)
(46684)
(31179)
(23523)
(22323)
(19028)
(18560)
(17349)
(16774)
(16372)
(15811)
(15667)
(15564)
(15304)
(14699)
(14500)
(14170)
(14113)
(12328)
(12012)
(11788)
(11046)
(11016)
(10980)
(10874)
(10796)
(9812)
(9809)
学科
(84996)
经济(84880)
管理(57683)
(53216)
(42710)
企业(42710)
方法(38469)
数学(34333)
数学方法(34061)
中国(26400)
(25600)
(22788)
(22115)
(21047)
贸易(21038)
(20628)
业经(16832)
(16676)
(15067)
银行(15034)
农业(14501)
(14370)
(14346)
金融(14342)
(14152)
财务(14120)
财务管理(14076)
(14057)
(13932)
地方(13884)
机构
大学(297825)
学院(290303)
(131127)
经济(128543)
管理(107681)
研究(107243)
理学(91813)
理学院(90724)
管理学(89396)
管理学院(88823)
中国(82089)
(63974)
(62633)
科学(61101)
(54751)
研究所(49237)
(49096)
财经(48872)
中心(47741)
(44441)
(44041)
经济学(42805)
北京(41230)
业大(41097)
经济学院(38669)
农业(38635)
(38254)
(37317)
师范(36936)
财经大学(36248)
基金
项目(187253)
科学(147584)
基金(138385)
研究(137666)
(120790)
国家(119863)
科学基金(101367)
社会(89568)
社会科(84993)
社会科学(84971)
基金项目(72143)
(69519)
教育(63735)
自然(63218)
自然科(61742)
自然科学(61721)
自然科学基金(60698)
(59951)
资助(57599)
编号(54237)
成果(45849)
(44283)
重点(42776)
(40168)
(38625)
(38516)
国家社会(38475)
教育部(38191)
课题(38171)
中国(36482)
期刊
(143853)
经济(143853)
研究(94835)
中国(62451)
(50202)
学报(45451)
(44442)
科学(42123)
管理(39093)
大学(34763)
学学(32499)
教育(31180)
农业(29756)
(29061)
金融(29061)
财经(25381)
经济研究(23881)
技术(23290)
(21840)
业经(19954)
问题(19724)
(19401)
(16971)
国际(16859)
世界(15993)
技术经济(14499)
统计(13873)
(13856)
理论(13687)
(12149)
共检索到449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秋生,李哲夫  
中国 ①的计划生育工作起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从 1 95 5年到 1 971年 ,中国推行的是一般性的家庭计划生育政策 ,从 1 971年至今 ,中国推行的是家庭计划生育与国家计划生育相结合的政策。如果不实行任何形式的计划生育政策 ,2 0 0 0年末中国人口将会达到 1 8 5 8亿 ,如果象印度那样只倡导自愿实行家庭计划生育 ,将会达到 1 5 3 2亿。过去 45年中 ,中国一共少生了 5 88亿人 ,其中由于实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了 2 6 2亿人 ,而一般性的家庭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了 3 2 6亿人。计划生育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凌  
近几年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呈上升趋势,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为了研究目前影响出生性别比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和1988年千分之二生育节育调查的资料,对我国出生性别比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随着人口学研究日益深入,对于人口出生性别比做出较全面、系统的分析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有了客观可能性。 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二千多个县的汇总资料,着重对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分布特征、资料质量评价等有关问题做一比较分析。但由于出生性别比指标自身的统计特征和连续性的要求,以及我国人口出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浩然  孟醒  
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引起了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激烈讨论。作者根据全国27个地区1980-2011年的面板数据,在横截面存在相关性的情形下,运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方法,定量考察了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仍然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会刺激人口出生率的提高,但后者会降低人口出生率,且影响程度比前者大;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根据以上结论,作者认为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不会引起我国人口数量猛增,反而会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佩章  
过去和现在,有些城市和乡村,由于年度人口出生控制指标的制定或下达不当,给计划生育实际工作增加了困难,并且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后果。本人从几个主要问题说起,对有关年度人口出生控制指标的制定和下达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最近几年,我先后在一些计划生育工作搞得比较好的城乡,发现一种不合理的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姜全保  梅丽  邰秀军  
对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研究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直接采用出生性别比的点估计而非区间估计的结果可能做出错误判断;二是出生性别比置信区间估计方法不同,可能带来结果和结论的差异。文章介绍了6种估计人口出生性别比置信区间的方法,比较了其适用性,分析了中国城镇人口出生性别比置信区间。研究发现,样本量较小时各方法的估计结果存在差异,出生性别比的偏态分布使Delta方法的区间估计偏离实际,不同方法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论。中国城镇人口出生性别比总体上异常,部分年份出生性别比较高,但由于样本量较小而置信区间长度较大,观测值落在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置信区间之内,或者观测值的置信区间部分处于正常出生性别比(107)之下,无法判断出生性别比异常。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鲁尔  
建国30多年来,我国净增人口翻了一番,平均每年净增人口1000多万人,每月出生170万人,每周出生38万人,每天出生5.5万人,每小时出生2300人,每分钟出生38人。也就是说,我国每年净增人口超过一个新疆,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夏乐平  
本文研究中国从1979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生育趋势。为此目的,本文对1979~2001年各生育调查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每年人口变动调查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四普、五普的回推数据,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报表中的出生数据和公安部户籍中的出生登记也作为比较对象。鉴于材料中的矛盾,本文就分析教育部部门统计中的各种和出生数据有间接关系的记载、讨论它们内在的口径问题和它们所涉及到的工作程序问题。本文在这一基础上用小学在校学龄儿童年龄分组的数据来估计中国1979~1997年的生育水平和其他资料的可靠性。分析暗示出生数据漏报问题普偏存在,自教育数据算出来的生育数据比许多其他资料高。虽然如此,但自1996年以来比国家统计局的修正数字低。结果同时表明,中国1992年以来确实达到了低生育水平。根据教育统计资料计算的1997年的总和生育率为1·6左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成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人口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相当时期内成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类型;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正在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类型转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瀛通  
迄今为止,一些涉及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问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几乎都存在着涉及基本概念与理论方面的这样或那样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不仅对出生性别比的基本概念、数理检测方法等做了进一步阐述与再认识,而且对出生性别比失调与近一个时期失调的初始时间做了界定。同时,对异常出生性别比的现状、变动态势进行了重新估计。指出在人为条件下的出生性别比失调,是导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生育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石人炳  
文章对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与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之间的关系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作者认为,生育控制政策通过"选择途径"和"统计途径"对人口出生性别比产生影响,其中"选择途径"的影响必须同时满足人们有强烈的性别偏好和有选择性生育技术可以利用两个前提条件。即使没有选择性生育,生育控制政策对出生性别比"统计途径"的影响仍然存在,即"一孩半政策"能通过概率效应和浓缩效应导致出生性别比升高,但这种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在没有性别选择性生育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出生性别比偏离正常值范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学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人口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结束后,经历近十年之久,1954年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84年初,苏联总人口为27,380万人,比1954年的19,100万人增加43.35 %。 战后苏联人口的增长中,国际迁移因素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从1950—1982年的三十二年间,人口净增9,029.7万人,比自然增长的累计数9,301.4万人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毛慧娜  
本文运用通径分析方法探讨制约中国人口的中间变量和自变量,为寻找世界人口最佳控制途径提供定量分析方法和信息。制约人口数量的三个因素是:出生,死亡和迁移,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出生。它是人口再生产中最重要的人口现象。影响人口生育水平的因素是众多的,其中有对生育率起直接作用的生育意愿、生殖能力、计划生育的决策和方法等因素,它们是生育率的中间变量(即直接因素);有对生育率起间接作用的国民经济、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因素,它们是生育率的自变量(即间接因素)。现分别探讨如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铮,李建保  
世界各国生育率转变既有共同的规律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通过国际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生育率转变规律的认识,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和文化诸因素及实行计划生育对生育率转变的作用,以利于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晋良花  章琴  
人口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劳动力的来源,对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我国各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情况,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构建了13个指标以综合反映各地区的人口出生率状况。并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31个省份2010年人口出生率的地区差异。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出生率越低。最后提出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