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9)
2023(8462)
2022(6992)
2021(6477)
2020(5145)
2019(11472)
2018(10965)
2017(20340)
2016(10542)
2015(12098)
2014(11782)
2013(12032)
2012(11589)
2011(11054)
2010(10902)
2009(10109)
2008(9767)
2007(8436)
2006(7761)
2005(7294)
作者
(31830)
(26641)
(26640)
(25607)
(17199)
(12729)
(12056)
(10463)
(10234)
(9612)
(9280)
(8870)
(8647)
(8646)
(8544)
(8396)
(7938)
(7712)
(7638)
(7068)
(6897)
(6440)
(6302)
(6227)
(6125)
(6029)
(5698)
(5301)
(5295)
(5249)
学科
(75372)
经济(75319)
管理(25176)
方法(24235)
数学(22347)
数学方法(22265)
中国(20596)
(20237)
地方(19554)
地方经济(13998)
(13599)
企业(13599)
(13444)
(13133)
(12147)
贸易(12140)
(11757)
业经(11655)
环境(10897)
(9455)
金融(9454)
(9447)
农业(9386)
(9317)
(9297)
关系(8528)
(8375)
银行(8372)
(8247)
(8094)
机构
大学(169726)
学院(166400)
(90625)
经济(89386)
研究(70894)
管理(58271)
中国(53797)
理学(49899)
理学院(49190)
管理学(48526)
管理学院(48197)
科学(39115)
(36705)
(36111)
(36020)
研究所(32815)
经济学(31576)
中心(29431)
财经(29409)
经济学院(28231)
(26979)
(25347)
北京(24061)
(23127)
科学院(22732)
(22702)
(22694)
师范(22565)
财经大学(21904)
研究中心(20158)
基金
项目(109551)
科学(88626)
基金(84186)
研究(79701)
(74119)
国家(73654)
科学基金(62397)
社会(56858)
社会科(54193)
社会科学(54182)
基金项目(43324)
(37855)
自然(37012)
自然科(36146)
自然科学(36138)
自然科学基金(35509)
资助(34442)
教育(34406)
(33282)
编号(28195)
(26270)
国家社会(26144)
(26053)
重点(25607)
中国(25170)
成果(22783)
教育部(22543)
发展(22264)
(21985)
(21707)
期刊
(103642)
经济(103642)
研究(58938)
中国(31939)
(24768)
科学(24750)
学报(23040)
管理(22555)
(20780)
经济研究(19126)
大学(17753)
学学(16930)
财经(16174)
(15544)
金融(15544)
农业(14790)
(14303)
问题(13934)
(13167)
技术(12816)
世界(12774)
业经(12173)
国际(12167)
教育(10521)
技术经济(10082)
统计(10049)
资源(9771)
(8719)
经济问题(8508)
(8411)
共检索到260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斌  文雯  
为揭示我国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性,应用模型分析中国人口经济的地域差异与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54—2007年中国人口重心由东经116.82°北纬34.72°转移至东经116.64°北纬34.92°,中国人口集中指数由1955年的0.542降低到0.510,人口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372下降到0.261;1978—2007年中国经济重心由东经119.30°北纬38.26°转移至东经118.94°北纬37.13°,经济集中指数由0.525上升到0.590,经济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035上升到0.093;1978—2007人口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三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鲁彦  文琦  夏四友  马彩虹  
利用宁夏各县区2008—2013年的人口、GDP数据,借助Arcgis10.0软件,对宁夏人口与经济分布的地域差异及格局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3年宁夏人口不均衡程度加深,经济不均衡程度减弱,但经济不均衡程度仍高于人口不均衡程度。(2)2008—2013年全区人口地理集中度格局总体上变化不大,宁夏北部地区的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受首府经济和矿区开发影响,集中指数较高。(3)经济和人口的地理集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2008—2013年,宁夏"人口和经济基本一致型"的地区有所增加,但仍然以"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型"为主。并在文章结尾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同类区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鲁彦  文琦  夏四友  马彩虹  
利用宁夏各县区2008—2013年的人口、GDP数据,借助Arcgis10.0软件,对宁夏人口与经济分布的地域差异及格局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3年宁夏人口不均衡程度加深,经济不均衡程度减弱,但经济不均衡程度仍高于人口不均衡程度。(2)2008—2013年全区人口地理集中度格局总体上变化不大,宁夏北部地区的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受首府经济和矿区开发影响,集中指数较高。(3)经济和人口的地理集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2008—2013年,宁夏"人口和经济基本一致型"的地区有所增加,但仍然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儒煜  刘畅  张锋  
将空间因素纳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框架,对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概括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空间误差模型,对各要素影响作用的方向和大小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综合结论和政策建议。除老龄化惯性、人口增长以外,首次对人口老龄化区域溢出机制进行了重点阐述。我国人口老龄化区域溢出作用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影响显著,这一发现从空间维度拓宽了研究视野,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周燕  
以中国1990~2010年地市区域一级为样本,纳入空间效应探讨了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的趋势、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是经济聚集远超前于人口集中,但其中,中西部属于人口集中超前于经济聚集区域,东部属于经济聚集超前于人口集中区域。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一致性存在较强空间聚集和空间依赖,当控制了经济水平和结构变量,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性不仅受物质和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政策和区位条件的影响,而且还与邻近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状况存在较强相关性。相同影响因素在解释东中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性时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若忽视空间效应分析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影响因素,容易造成低估市场机制而高估政府作用的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民,原新,王金营  
本文通过对各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聚类分析,从定量 与定性两方面论述,把中国人口转变分为都市、东部、中部、西部和西藏五种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慧  
基于分县数据,在分析人口空间分布地域格局的基础上,利用人口数量增减变化和人口稳定度对近30年来河北省人口分布格局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人口密度分布呈"西北山地丘陵区密度低—东南平原区密度高"的模式,且呈现出人口密度"高密度—高密度"相邻和"低密度—低密度"相邻的分布模式;随着地区发展差异的显现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近30年来河北省各县域人口数量由普遍增加趋于人口增减频繁,人口集散进一步强化,集散程度明显提高,且在空间分布上人口减少或人口疏散地区多围绕人口显著增加或人口强集聚地区呈环状分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国平  李汉东  
一定时期的人口初婚年龄分布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婚姻选择行为的影响。文章首先提出了随机扰动因素影响下的初婚年龄分布模型,并建立了年龄别初婚率统计方法,然后对中国自1985年以来的初婚年龄分布的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城乡差异和教育程度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初婚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存在明显的延迟效应;(2)初婚年龄分布的延迟效应存在从城市、镇、乡村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3)接受大学教育的男女人口与其他教育程度人口相比,其初婚模式相似,但存在明显的延迟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敬之  
一、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中国有10亿人口,主要偏集在东南近海各省,例如东南近海1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只占全国的13.3%,而人口却占全国的40%以上。中国北部的13个省(区)、市(东北、华北、西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27%,其余南方17个省、市、区,面积只占全国的40%,而人口占73%以上。如果从黑龙江省漠河到云南腾冲划一条直线,线以东的面积约占全国的50%,而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0%以上,线以西面积约占50%,而人口所占比重却不到1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赵媛  杨奎  赵茹  程仕瀚  
基于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及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对1995-2015年榆林市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系及格局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榆林市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均为正数,各区县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尤其是经济格局的不均衡程度趋势明显。2)全市人口分布趋于集中,部分区县空间格局变化较显著,人口地理集中指数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榆林市东部的绥德县、米脂县和吴堡县。3)经济地理集中指数高的区域由东南部向北部转移,经济的极化效应要明显大于人口的集聚效应,但人口集聚高值区与经济集聚高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虹潘  刘渝琳  刘姝伶  
文章提出了经济分布基准下的人口分布均衡度测度指标,并依据相关经济理论设计了基于Matlab的空间模拟与估算方法。选取89个地级以上行政单元作为节点,对中国2005~2012年的人口与经济分布进行空间模拟,反推得到的总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与统计值总体吻合。以此为基础的估算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国以经济分布为基准的人口分布均衡度总体上在不断提高,同期人口与经济重心距离趋于缩小佐证了这一结论。同时,部分参数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研究期内全国的人口与经济都处于集聚化发展趋势中,因此建议进一步扫除人口与其他要素的流动阻碍,通过集聚来实现人口与经济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分布均衡。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周亚  甘勇  李克强  姜璐  
本文采用扩展后的教育基尼系数的方法 ,对中国的人力资本总量在区域、年龄、行业等方面的分布以及区域分布差异产生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分析 ,基本结论是 :中国区域间的人力资本总量分布差异很小 ,且随着时间推移 ,差异在减少 ;教育经费投入、万人拥有大学生数、城镇化水平、拥有高等院校的个数与区域人力资本分布差异有很强的相关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游珍  封志明  雷涯邻  杨艳昭  李方舟  
文章以LandScan人口数据集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以沿中国陆地边境线内外不同欧氏距离的缓冲区为研究区,分析中国边境人口分布的国别趋势与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边境地区人口分布基本格局是南密北疏;境内外人口密度相比较,东北和西北边境是境内大于境外,西南边境则相反。(2)中国边境人口丰度很低,境外普遍低于国内人口密度;就人口集聚水平变化而言,2000~2010年,中朝边境外升内降,中俄、中蒙边境内外均降,西北4国边境内升外降,西南7国边境内外升降比例相当。(3)人口减少是边境人口变化的主要特征;人口显著减少地区境内为东北和西北,境外为中朝边境及西南边境大部分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录仓  武荣伟  刘海猛  周鹏  康江江  
2000年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新常态与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县域尺度出发,基于2000和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应用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10年间中国2283个县域单元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模式多样,胡焕庸线西北半壁以均质化、轴带特征为主;而胡焕庸线东南半壁则呈现出核心—外围的分布特征。22000-2010年间,人口老龄化均值从6.7%增至8.7%,表明中国县域全面进入老年型社会,步入老年型的县域多集中于内陆、东北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10年间人口老龄化总体空间格局较为稳定,但人口老龄化的变动趋势差异显著。3人口老龄化在"胡焕庸线"两侧、不同地域类型间、城乡间、民族自治地区与非民族自治地区间、贫困与非贫困地区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变动的方向并不一致。4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核心因素为各区域往期人口年龄结构、步入老年序列人口比重、人口流出的比例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