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58)
2023(5095)
2022(4214)
2021(4213)
2020(3457)
2019(8104)
2018(7760)
2017(14499)
2016(7712)
2015(9040)
2014(8697)
2013(8862)
2012(8359)
2011(7692)
2010(7385)
2009(6883)
2008(6936)
2007(6010)
2006(5327)
2005(4874)
作者
(20478)
(17273)
(17182)
(16444)
(11108)
(8087)
(7749)
(6818)
(6492)
(5992)
(5852)
(5660)
(5643)
(5482)
(5354)
(5273)
(5174)
(4921)
(4897)
(4629)
(4376)
(4133)
(4058)
(3861)
(3850)
(3775)
(3705)
(3560)
(3434)
(3404)
学科
(37633)
经济(37603)
管理(21415)
(18841)
方法(17814)
数学(16483)
数学方法(16400)
(14444)
企业(14444)
中国(14058)
(9309)
贸易(9303)
(9184)
(8721)
(8520)
(6874)
(6532)
(6531)
银行(6531)
金融(6530)
(6367)
业经(6166)
关系(5909)
农业(5574)
(5363)
(5310)
环境(5285)
(4957)
财务(4952)
(4947)
机构
大学(114070)
学院(111377)
(58836)
经济(58163)
研究(42669)
管理(42180)
理学(36223)
理学院(35843)
管理学(35459)
中国(35264)
管理学院(35254)
(25501)
(24427)
科学(21974)
财经(20865)
经济学(20562)
(20554)
(19366)
研究所(18822)
中心(18737)
经济学院(18595)
北京(16116)
财经大学(15795)
(15035)
(14084)
(13614)
(13511)
师范(13432)
科学院(13129)
研究中心(12787)
基金
项目(73620)
科学(59725)
基金(57325)
研究(55482)
(49678)
国家(49367)
科学基金(42416)
社会(39369)
社会科(37516)
社会科学(37510)
基金项目(29218)
教育(25163)
自然(24479)
资助(24310)
(24297)
自然科(23957)
自然科学(23951)
自然科学基金(23582)
(21713)
编号(20281)
(18522)
中国(18516)
国家社会(18431)
成果(17103)
重点(16694)
教育部(16517)
(15798)
人文(15330)
(15255)
大学(14703)
期刊
(58999)
经济(58999)
研究(36793)
中国(22570)
(18756)
管理(15607)
科学(15074)
学报(14380)
(12534)
大学(11572)
(11546)
金融(11546)
经济研究(11537)
财经(11201)
学学(10862)
(9813)
(9314)
教育(9283)
农业(8985)
世界(8898)
国际(8511)
技术(8429)
问题(8308)
统计(6929)
业经(6829)
(6174)
(5808)
技术经济(5787)
决策(5331)
资源(5216)
共检索到168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海峥  梁赟玲  Barbara Fraumeni  刘智强  王小军  
尽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各国学者和政府的共识,但准确度量人力资本却一直是该领域研究中的难点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数据状况,运用并改进Jorgenson-Fraumeni的终生收入法,计算了1985—2007年中国人力资本年度总量及相应的年度人均人力资本,构建了中国人力资本指数,并对2008—2020年的人力资本水平作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人力资本总量和人均量都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但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以及物质资本来说,人力资本相对比重呈下降趋势,并且人均人力资本跟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纯义  
文章构建了一个居民预期寿命与人力资本的理论模型,数理推导出老龄化对社会人力资本的影响,并基于我国1990~2012年的数据,利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考察了各个影响因素对人力资本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1990~2012年我国教育和地区的年平均增长率要高于年龄和性别的年平均增长率;进行贡献程度分解之后可以发现,教育和地区的贡献仍远高于年龄和性别对人力资本的贡献。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导致年龄对人力资本的贡献一直是负,抑制了我国人力资本的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仲山  谢黎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对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人力资本错配指数进行测度,从省级层面、区域层面考察了人力资本错配的类型和演进特征,通过泰尔指数对东中西三大地区和八大经济区人力资本错配的区域差异及来源进行揭示,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错配的空间关联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人力资本错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整体上由配置过度演变为配置不足;人力资本错配的演进态势在不同省份和不同经济区具有显著差异;三大地区人力资本错配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内差异,而区域间差异对八大经济区人力资本错配的区域差异贡献率趋于上升;整体上人力资本错配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人力资本错配,而居民消费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有助于缓解人力资本错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昭俊  赵宏中  
本文在分析未来收益法和累计成本法的基础上,利用人力资本价值与收入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估算模型,以此估算了1995—2010年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并对中国人力资本作用以及效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周亚  甘勇  李克强  姜璐  
本文采用扩展后的教育基尼系数的方法 ,对中国的人力资本总量在区域、年龄、行业等方面的分布以及区域分布差异产生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分析 ,基本结论是 :中国区域间的人力资本总量分布差异很小 ,且随着时间推移 ,差异在减少 ;教育经费投入、万人拥有大学生数、城镇化水平、拥有高等院校的个数与区域人力资本分布差异有很强的相关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姚洋  崔静远  
为了克服普通教育指标法对不同年龄人口教育回报率差异的忽视,文章在教育指标法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收益率加权平均教育年限法,用来估计人力资本存量。文章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调查(CFPS2010)成人问卷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多方位的测算。结果表明,不同年龄人口的教育回报率存在显著差异,年轻人的教育回报率远高于中老年人。由于中老年人口的比例较大,简单平均受教育年限会夸大中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另外,文章还发现,女性的人力资本利用率远低于男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戴琼瑶  刘家强  唐代盛  
人口数量优势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减弱,挖掘人力资本红利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探讨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效应及空间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作用高于人口数量,中国实现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的动力转换。进一步研究发现,健康资本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呈显著竞争效应,教育资本呈显著溢出效应,两类红利表现出空间异质性;伴随城市间间隔距离增加,健康资本竞争效应和教育资本溢出效应呈递增空间变动规律,不过两类人力资本空间效应边际增长随间隔距离增大而递减,满足"距离衰减"假设。因此提出,通过提高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实现经济增长从依靠劳动力数量向劳动力质量演进,并对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施行不同空间投资策略。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发跃  谢龙  
本文将人均受教育水平作为估计人力资本存量的指标,利用GE指数(广义熵)对1987~2001年中国三大地区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进行差异分析,获得了详细的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贡献率。结果表明,总体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都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中区域间差异是主要因素。在区域内部的比较中,西部的区域内差异和贡献率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董志华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作用关系,忽视这种关系会造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被高估,现有文献鲜有研究两者的互动关系。基于最新中国人力资本指数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且两者之间存在具有阶段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的协整关系。在经济欠发达的阶段或地区,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水平较低,两者的相互促进效应不显著。为防止出现"低发展陷阱",应多元化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董志华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作用关系,忽视这种关系会造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被高估,现有文献鲜有研究两者的互动关系。基于最新中国人力资本指数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且两者之间存在具有阶段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的协整关系。在经济欠发达的阶段或地区,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水平较低,两者的相互促进效应不显著。为防止出现"低发展陷阱",应多元化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国强  温军  汤向俊  
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没能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本及其结构水平迅速提升,但各地区间的人力资本及结构水平差异颇大,这可能也是导致中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为本文直接研究人力资本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提供了极为理想的样本。文章在增长回归框架下,以中国各省份1978-2008年动态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国家和区域层面考察了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对我国及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且效应显著;人力资本内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岩  曾国平  曹跃群  
文章通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面板数据回归,测算出了1995—2013年中国各省级单位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的最优比例。研究发现,1995年以来,中国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最优比例存在着持续高企的趋势,这意味着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样本期内,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的匹配程度并不理想。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始终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而中、西部地区则经历了由人力资本存量相对过剩到物质资本存量相对过剩的演变历程。且近年来,这种资本存量的结构性失衡表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虽然目前中国绝大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岩  曾国平  曹跃群  
文章通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面板数据回归,测算出了1995—2013年中国各省级单位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的最优比例。研究发现,1995年以来,中国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最优比例存在着持续高企的趋势,这意味着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样本期内,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的匹配程度并不理想。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始终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而中、西部地区则经历了由人力资本存量相对过剩到物质资本存量相对过剩的演变历程。且近年来,这种资本存量的结构性失衡表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虽然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省份仍然处于人力资本存量相对短缺的状态,但各省份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实际比例相对于最优比例的偏离程度表现出较大的地区性差异,总体上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梯次降低的态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诸建芳  王伯庆  恩斯特·使君多福  
一、引言 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对人的投资,它包括教育、培训、迁移等方面。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带来人力资本的增加,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对于实物资本相对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充分理解和重视利用人力资本对本国经济发展尤为关键。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种投资,要求取得相应的收益,而收益的高低能够反映出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分配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是否过度或不足,以及劳动力配置效率的高低。因此,了解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有助于分析检讨收入政策、教育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得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